水太清則無魚,人太急則無智

2020-12-12 騰訊網

拆書~《曾廣賢文》第九章

原創圖文|武姿仙居

原文:

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

城門失火,殃及池魚。

庭前生瑞草,好事不如無。

欲求生富貴,須下死工夫。

百年成之不足,一旦壞之有餘。

人心似鐵,官法如爐。

善化不足,惡化有餘。

水太清則無魚,人太急則無智。

知者減半,愚者者全無。

在家由父,出嫁從夫。痴人畏婦,賢女敬夫。

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

這句話我們經常聽到,究竟是什麼意思呢?句中的「浮屠」原來解作佛塔,意為救人性命,功德無量,勝過為寺廟建造七層佛塔。用來勸人行善,或向人求助。

城門失火,殃及池魚。

此語出自北齊·杜弼《檄梁文》:「但恐楚國亡猿,禍延林木,城門失火,殃及池魚。」

意為城門失火,大家都到護城河取水,水用完了,魚也就死了。指無辜受牽連遭受災禍。表面上看城門失火是一件孤立的事件,但卻連累了無辜的魚兒。生活中很多看似不相干的事卻存在著十分緊密的聯繫,這個世界上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我們看待問題要全面,不能割裂事物的內在聯繫。

庭前生瑞草,好事不如無。

庭院生長出吉祥的草,會引來很多的人前來觀看,這樣的好事還不如沒有的好。古人對祥瑞這類東西還是很痴迷的,為何庭院長出祥瑞的草這種好事卻不如無呢?

其實往深處去想,世間的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我們不能只看表面,有些事情以為是天上掉下來的餡餅,實際上卻會帶來禍事,門前的瑞草很可能會招至他人的嫉妒和覬覦,未必是好事。

欲求生富貴,須下死工夫。

要想求得生的時候富貴,那麼就得下一番死功夫。

百年成之不足,一旦壞之有餘。

所謂「百年基業毀於一旦」告誡人們一件事要想做好是很難的,但毀壞起來卻是剎那間的事了。要想做好一件事我們要時刻保持警惕,不可放鬆,不然一切都全白忙活了。

人心似鐵,官法如爐。

要說這人心如果像鐵,那麼國家的律法就像冶鐵的爐。

善化不足,惡化有餘。

如果善性對你的感化不夠,那麼惡性對你的影響就會變本加厲了。

水太清則無魚,人太急則無智。

如果水太清了,魚兒無法生存,如果一個人太急躁了,就不會擁有智慧。有時候糊塗也是一種智慧,活得太明白不一定是好事,所謂難得胡塗也是一種修養。

知者減半,愚者者全無。

如果世界上聰明的人減去一半的話,那就找不到愚笨的人了。過於精明的人往往是找不到同伴和朋友的。

在家由父,出嫁從夫。

痴人畏婦,賢女敬夫。

意為:女子在家裡要聽從父親的,出嫁後要服從丈夫。只有傻瓜才會害怕老婆,賢惠的女人懂得尊敬丈夫。

古代女性的地位很低,「三從四德」是為女性設立的道德標準,男性選擇妻子的標準。現在的女性地位和以前有了很大的改變,提倡男女平等的今天女性的地位如何呢?

上海小姑娘能「作」、能玩、還不做家務,還能被家人寵著,被老公寵著。經常聽上海的阿姨老大爺說「養女兒好,養女兒福氣好,養兒子煩死了,還要給他買房子。」

上海的房價高得嚇人,如果不是家裡已經有幾套房子,或是遇上拆遷。普通的上海人也是買不起房子的。上海人喜歡小姑娘,有時候會感覺小姑娘的地位會比男孩子還高。

有的男人怕老婆,也就是所謂的「妻管嚴」,其實並不是真的怕而是對老婆的尊重,是對老婆的一種愛。

不過在一些不發達的農村地區和小城鎮,老一輩骨子裡的重男輕女情懷還是根深蒂固的。

「從小給你養大,總要給點養育費,人家讓我把彩禮錢別給你了,我把這個養育費給你了」。

「她嫁出去了就是人家的人了,你就當沒有她了,拉到廁所裡去了」。

這是出自親人的口,世間最傷人的話。結婚後就沒有家了,或許從始至終就是個外人。

很多時候重男輕女只不過沒有那麼明顯罷了,流出在語言中,點滴的生活瑣事中。做得再多也不過是個外人。水太清則無魚,不想活得太累就不去想太多,自己可以給自己一個家。

-作者-

武姿仙居,90後閒人,幻想仙人般的理想生活,愛追夢的人。

相關焦點

  • 俗語「水至清則無魚」,兩個下半句都是精華,更需要謹記在心!
    今天給大家帶來的這句俗語就是「水至清則無魚」。這句俗語有兩個版本的小半句,每一個都是精華,值得我們謹記在心、從表面意思來看「水至清則無魚」的意思是如果水太過於清澈,就不利於魚的生存。因為水太過清澈就說明水中沒有水草、藻類等物質,從而導致魚類沒有食物而不得不到別處去覓食。
  • 南懷瑾的告誡:水太清則無魚,人太清則無福
    結果出人意料的是,此評論一發,沒過多久就有不少網友追問我,說人為什麼要活得「糊塗」,怎麼才算「糊塗」活法。既然有網友問了,那我就可得好好給大家說道說道了。為什麼人要活得糊塗呢?很簡單,用一句話概括那就是:「人不可太盡,事不可太盡,凡事太盡,緣份勢必早盡。」
  • 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朋
    一個人活在這個世界上不能要求太潔淨,還得容忍別人的許多缺點和錯誤,甚至別人較為嚴重的汙點.處世也不能太分明細緻,賢能或愚昧,美或醜都要能包容.我們生活在有許多人組成的社會,而每一個都是不同於別人的個體.有著不同於別人的思想.情趣.愛好.價值觀,每個人的層次有高有低,每個人的品德也有良莠.他們不可能按著我們的意志來進行一切社會活動,他們也不會按照我們的設計去規範他們的思想.但我們必須容納他們,這個社會是大家的,不是因為我們自己個人的好惡而形成的.所以在這個大家庭似的社會裡
  • 俗語:「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啥意思?做人是一門藝術
    俗語:「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啥意思?做人是一門藝術隨著時代的不斷變化,以前我們口中所說的80後,90後也逐漸成為了社會中最有活力的一群人,他們大多數也都成了團隊中的佼佼者,或者是一個團隊的領導者。
  • 為什麼說「水至清則無魚」?你應該學會的人生道理!
    水至清則無魚,是幾乎人人都知道的一句話,意思就是水如果太清就不會有魚。但卻很少有人知道其蘊含的深刻寓意,或是把其運用到自己的生活當中。為什麼說水至清則無魚,看似很奇怪,但細細想來,則是非常有哲理的。水如果太清的話,裡面的魚兒就等於失去了保護,久而久之,就非常容易被抓住,可是如果水沒有那麼清,甚至說雜物比較多,裡面魚則就可以借雜物遮蔽自己,就不會那麼容易收到傷害。可以說,水至清則無魚,不僅內涵深刻,還有這辯證的哲學道理。我想,如果可以將這個道理運用到生活中,一定會受益匪淺的。
  • 為什麼說急性子的人不好
    原句:水太清則無魚,人太急則無智這句話出自《增廣賢文》,我們都知道越是清澈的水,越是沒有魚,為什麼,因為看得見,很容易抓到,我們看見了就會想辦法去抓,所以魚就越來越少,而要是水很渾濁的話,下面有沒有魚我們並不知道,你也就不會想著去抓魚了;我們都明白一個道理,就是性子一急,就算是你很擅長的事情可能也很難做得很好
  • 俗話說「水至清則無魚」,後面一句才是精華,蘊含為人處世的真理
    與人相處的過程中,難免出現各種問題,性格方面的衝突,三觀不一致。古人云:世事洞察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無論做什麼事情,都離不開人情世故,若能掌握溝通技巧,面對任何人和事都不會慌亂,做到遊刃有餘。提到為人處世,不得不驚嘆中國古人的智慧,他們創造出的一些俗語,充滿人生哲理,比如「水至清則無魚」這句話。
  • 在農村為什麼農民說「水至清則無魚」?有道理嗎?
    為什麼人們常說「水至清則無魚」,卻很少有人說「水至濁亦無魚」?在農村,農民口中流傳著「水至清則無魚」的農諺。「水至清則無魚」意思是說水清靜到極至時,是水裡沒有魚活動的表現。這是說明水裡沒有魚類的生活。有魚生活,魚會在水裡不停地運動的,總會攪動泥漿使水變濁;魚在水裡生活,每天都要從腹中排出排洩物在水裡,也會使水變濁。既有魚生活的水,想清淨化的水是很難的。魚越少,魚活動時攪動塘水程度越小,生活的排洩物也越少,則魚越少水越清;魚越小,魚的活動能力越小,攪動泥漿的程度越小,生活的排洩物也越少,則魚越小水越清。
  • 老人言「水至清則無魚」,下半句更精髓,老祖宗留的為人處世道理
    老人言:水至清則無魚,由字面也能看出他的意思,清澈到一眼見底的水中,往往是不存在有魚的這也便有了水清無魚這個成語,僅僅幾個字,便能傳遞人生真理。可能古代人總結出來之後,沒有意識到他這深刻的含義,但親身體驗過之後就能得出他的真理。用科學的角度來解釋水至清則無魚的話,就是說水裡沒有一絲一毫 的雜質,那麼就無法滋生魚類所需的營養物質,魚兒也會因為沒有遮蔽物,而 無處躲藏,從而暴露自己,被一些天敵殺死。
  • 「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增廣賢文》經典的20句,值得收藏
    5.相逢好似初相識,到老終無怨恨心。人和人的交往不要太深,免得到老產生怨恨之心。6.逢人且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對人說話要留有餘地,不要一吐為快,不能把心全部交給別人。與沒見過的老虎還可以親近,但與很熟悉的人不能夠太親。11.遠水難救近火,遠親不如近鄰。用遠水救火是難辦到的,再好的親戚也不如近處的鄰居有用。12.養子不教如養驢,養女不教如養豬。
  • 成語:「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中,「徒」的準確意思是啥
    (秦皇陵裡的步兵俑)(2)跟從的人。《左傳·昭公四年》:「旦而皆召其徒,無之。」杜預注稱:「徒,從者。」 早晨召見手下有從人,沒有像夢中見到的人。又比如《孟子·滕文公上》:「其徒數十人皆衣褐,捆履,織席以為食。」他的門徒有幾十個,都穿著粗麻編織的衣服,以打草鞋,織座席謀生。
  • 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前半句好理解,後半句是什麼意思?
    「水至清則無魚」,這句話恐怕每個中國人都知道,但知道的人未必懂它的意思。「水太過清澈就不適合魚的生存」,這是因為有太多掠食者以魚類為食。天上的飛鳥,地上的人類和猛獸,都喜歡捕食魚類這種無法抵擋天敵的生物。清澈的河水無法藏匿魚類,只有稍微渾濁一點的河水,才能讓魚類的天敵無法發現它們。
  • 感悟生活:水至清則無魚,下一句是什麼還有意義嗎?
    從字義上解釋這句話;意思就是湖水太清了,就不會有魚兒遊來遊去。學會默默承受著生活給予的一切不得不承認自然是最具有運行規律的主宰 生命已經在不知不覺中失去驀然回首心亦老,情遠疏此時的心境就像那清清的湖水已經看不到精靈活潑的魚兒在遊動不是魚懶了不在遊動而是水裡的魚沒了想到這些不僅心裡泛起絲絲涼意湖還是那個印象裡的湖只是魚再也沒有了影蹤
  • 破"水至清則無魚"定勢 山東煙臺水產企業養魚先養水
    破"水至清則無魚"定勢 山東煙臺水產企業養魚先養水2016-01-28 14:47:00  水產養殖網  海上網箱養殖(資料圖)&nbsp&nbsp&nbsp&nbsp(記者&nbsp孫宗順&nbsp通訊員&nbsp張瑞村&nbsp王亮)27日,山東省煙臺市海洋與漁業局組織開展的水產品「清源」行動來到煙臺蓬萊市潮水鎮,膠東在線記者跟隨督導隊深入企業車間,實地感受他們突破「水至清則無魚
  • 俗語「水至清則無魚」,下半句才是精髓,老祖宗教我們做人的道理
    大家一定都聽過「水至清則無魚」,這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一句俗語,字面的意思很好理解,就是說如果一個地方的水太過於清澈,這個地方一定是沒有魚的,其實這句話是非常有道理的,而且根本我們現在學的知識就可以進行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