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前看過一篇文章,標題內容是:「人,到底該有怎麼個活法」。
文章有趣,而底下的評論更是各色各樣。有人說,人應該活得瀟灑,也有人說,人應該活得富足。眾說紛紜,我也一時來了興趣,在底下留言:人,應該活得「糊塗」。
結果出人意料的是,此評論一發,沒過多久就有不少網友追問我,說人為什麼要活得「糊塗」,怎麼才算「糊塗」活法。既然有網友問了,那我就可得好好給大家說道說道了。
為什麼人要活得糊塗呢?很簡單,用一句話概括那就是:「人不可太盡,事不可太盡,凡事太盡,緣份勢必早盡。」
活得太明白,太通透,不見得就是一件多好的事情,這種透支「智慧」的活法,反而讓自己的人生陷入一個又一個人生「雷區」。
越是為生活掏心掏肺,到最後換來的還得是心力交瘁,而活得沒心沒肺,看似「愚拙迂昧」,實際上也唯有這種活法,活得最是瀟灑不累。
說到這裡,就不禁讓人想起昔日國學大師南懷瑾開示時說過的一番話。
南師曾說過:「人活一世,難得糊塗,越堅強,越疲憊;越在乎,越容易心碎。水至清則無魚,人至清則無福,要真想讓自己活得安逸自在一些,那就得『明白的看,糊塗的活』,唯有如此,才算得上是人生的真正贏家。」
01清高的人,唱高調在行,解決困難不行
南師說過:「為人當有雅量傲骨,卻不能自命不凡,自命清高。凡自命清高者,多半持身皎潔、與人分明,他們只顧自己做謙謙君子,唱高調,真要實踐起來卻又乏善可陳。
若人人以此態度處世,只恐難成大器,更有甚者,或許還會因此與外界結下不菲的違緣。」
現實中其實有很多所謂的「清廉之士」,他們自視甚高,不屑與人為伍,究竟哪裡高人一等,卻也只有「自命清高」這點勝人一籌。
按理說,他們確實很「清」,他們看待事情很全面,點評他人很中肯,給出的看法建議也很有見地。
但是真要讓其付諸於行時,結果卻很糟糕。這類人屬於典型的「紙上談兵」,非幹實事的。
所以古人言「仗義每從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中的「負心人」指的就是這類「自命清高,卻不幹實事」的庸才。
「屠狗輩」即貧窮的人,地位雖不高,但緊要關頭他們表現得很俠客,該亮劍時絕不手軟,言出必行。
而那些自詡「經天緯地之才」點評歸點評,唱高調很有一手,真有困難時,卻無能為力。
這種行為別人容易對自己失去信心,有損自己在別人面前的形象,最後人人都知道自己能說不幹的庸人,會遠離自己。
如果耽誤了別人的事,還招來記恨怪罪,便是最大的孽緣。故此,「水太清則無魚,人太清則無福。」這話還是很有道理的。
人可以清高,不做隨波逐流的落葉,做淤泥中的一朵清蓮固然值得欽佩,但在處世過程中,不能苟求清高,特意標榜清高。
為人處世,有容人容物的度量,要能夠看清事情真相,任重道遠,通曉人生的處事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