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十年禁漁」,江蘇要堅決打贏禁捕退捕這場硬仗。我省明確,今年12月15日前退捕漁船全部封存管理、分類處置,應退盡退、不漏一船;明年元旦之前實現清船、清網、清江、清湖「四清」。禁漁力度之大,影響範圍之廣,引發社會廣泛關注。
為何確定禁漁期為十年?
作為世界上水生生物多樣性最為豐富的河流之一,長江生長著數百種魚類。在過去數十年快速、粗放的經濟發展模式下,長江水生物種全面衰退,多物種瀕臨滅絕,最終形成「資源越捕越少,生態越捕越糟,漁民越捕越窮」的惡性循環。
近年江鮮價格不斷上漲,為追求經濟利益,長江捕魚存在「電毒炸」「絕戶網」等手段惡劣的違法捕魚行為。「電捕魚」直接導致電捕區域水生生物死亡,僥倖逃脫的魚類生理功能遭受不同程度損傷,造成魚類資源逐漸衰竭甚至滅絕。此外,未捕撈上來的死魚腐爛後影響水質,造成水環境的次生汙染,導致長江整體水域「荒漠化」「真空化」。
為了讓長江休養生息,必須下猛藥治理。加快推進十年禁捕,恢復長江生態迫在眉睫、刻不容緩。
為何將禁漁期確定為十年?江蘇省淡水研究所祿口基地主任李瀟軒介紹說, 長江大多魚類性成熟年齡在3歲左右,長江鯉科魚類繁殖周期一般是2-3年,青魚、草魚繁殖周期8年,胭脂魚親本10年。因此,實施十年禁捕,多數魚類可以完成三個世代的繁殖周期,實現水生生物資源數量多倍增加。
「我省已提前一年實施長江全面禁捕。」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張建軍透露,截至去年底,長江幹流江蘇段所有捕撈漁船已退捕上岸,比國家部署提前一年完成。今年以來所有保護區禁捕,長江幹流具備合法有效捕撈證的漁船去年全部退捕上岸,已處於事實上的禁捕狀態。
聯動執法亮劍非法捕撈
非法捕撈是長江禁漁中的一個難題。長江江蘇段流經我省8個設區市,岸線超過1000公裡,還有多市與匯入長江的支流密不可分。此次納入禁捕的湖泊有15個、重要支流3條,監管面廣、管理對象人多、工作量大,加上全省持證漁政執法人員和執法船艇數量相對較少,江蘇禁漁任務艱巨、責任重大。我省出臺執法整治攻堅會戰專項行動方案要求,相關行政執法部門加強情報互通、線索聯查,形成協查、協控、協捕工作格局,全面強化綜合聯動執法。
為了從源頭上杜絕非法捕撈,斬斷黑色利益鏈條,我省出臺《全面禁售長江流域非法捕撈漁獲物專項行動方案》,在市場監管領域加強監管。嚴格把控「準入關」,長江禁漁期間,對企業、個體經營戶名稱、經營範圍中含有「江鮮」「江刀」等字樣的市場主體,按照法律法規要求嚴控市場準入;對於經營範圍中已經含有這些字樣的市場主體,將限期辦理變更登記或註銷登記工作;對市場經營主體的門牌、店招、戶外廣告涉及「野生長江魚」「野生江鮮」等違規內容的,我省也將同步開展整治工作。市場監管部門將線上線下聯動,確保違規產品「上不了線」也「賣不掉」:對水產製品生產企業、農貿市場、批發市場、商超和餐飲單位加大檢查力度,鼓勵不購買、不經營非法捕撈漁獲物;杜絕長江流域非法捕撈漁獲物、禁用漁具的網絡銷售。
讓漁民「退得出穩得住」
就業安置和社會保障事關長江禁漁退捕工作成敗,事關廣大漁民當前生活和長遠生計。如何讓退捕漁民「退得出、穩得住、能小康」?
《漁民社會保障專項行動方案》明確,因地制宜同步發展稻魚(蝦)綜合種養、水產品加工、休閒漁業,並與漁民建立利益聯結機制,優先上崗,發揮所長,對退捕漁民首次創業且正常經營6個月以上的,給予一次性創業補貼。今年底,所有退捕漁民都將納入基本養老保險範圍,按時足額發放養老金。對符合條件的城鎮就業退捕漁民,按照當地住房保障政策納入住房保障範圍,符合農村危房改造政策的農村困難漁民家庭,會按規定納入農村危房改造範圍,保障基本住房安全。
我省多地開展退捕漁民「護漁員」試點,取得良好的社會效果。目前,泰州漁政吸納50名漁民擔任「護漁員」。中國海監江蘇省海監總隊總隊長王新勇表示,「漁民熟悉長江江面情況,在漁政執法人員的帶領下,將成為長江禁漁護漁的補充力量。」
養殖水產品保證「食有魚」
長江禁漁,市民以後還能吃到「江鮮」嗎?「事實上,很多市場上的江鮮都是養殖的,而且通過溯源管理,食用養殖魚比野生魚更安全。」張建軍表示。
我省由養殖場人工養殖的長江鰣魚、河豚魚、刀魚等大量供應市場。在擁有全國最大河豚養殖基地的中洋集團,記者看到,河豚魚由自動傳輸帶分割宰殺流水線,從剝皮、去內臟到清潔漂洗再加工,短短幾十分鐘後,河豚就已包裝好。
江水養江鮮,位於揚中市的江之源特種水產養殖基地的刀魚就是引長江水養殖的。「通過科學養殖,『跑道魚』『生態魚』的風味可以媲美野生魚。」工作人員朱紀坤告訴記者。
長江每年捕撈產量不足10萬噸,僅佔淡水水產品總量的0.15%,禁漁後這一點產量損失完全可以通過發展水產養殖來補足。省政府辦公廳日前印發的《加快推進漁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明確,江蘇水產品保供是關注熱點,我省將根據江河湖海資源稟賦實際,引導各地差異化發展,具體包括在沿江地區建設特色漁業示範帶,重點發展魚蝦蟹等特色優勢品種養殖;在沿海地區建設規模漁業產業帶,重點發展海水蝦蟹和經濟貝藻類;在太湖地區建設漁業綠色發展先導區,重點發展河蟹、青蝦等綠色高效養殖;在裡下河地區建設生態漁業拓展區,重點發展稻田綜合種養、淡水品種生態養殖及水產品加工業等。 記者 丁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