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長江商報
長江商報消息 ●長江商報記者 徐靚麗
「河邊買不到鮮魚了,不過菜場的魚也挺好。」家住漢江邊的徐先生告訴長江商報記者,為了保護環境,確實應讓魚兒休養生息。
今年1月,農業農村部在官網發布關於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禁捕範圍和時間的通告,宣布從2020年1月1日0時起開始實施長江十年禁漁計劃。通告稱,長江幹流和重要支流除水生生物自然保護區和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以外的天然水域,最遲自2021年1月1日0時起實行暫定為期10年的常年禁捕,期間禁止天然漁業資源的生產性捕撈。
農業農村部日前舉行新聞發布會,透露長江「十年禁漁」 取得了階段性成效,今後將持續深入打好長江「十年禁漁」持久戰,確保禁捕取得紮實成效,推動早日重現水清岸綠、魚翔淺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美景。
沿江10省市退捕漁船11.1萬艘
17日下午,40餘歲的「鄂江夏漁00042」退捕漁船轉交儀式在武漢市江夏區金口街道舉行,水生生物博物館館長張先鋒研究員代表中科院水生所接收該漁船、船名號牌和捕撈證,並向金口街道辦事處頒發收藏證書。這是開展長江十年禁漁以來,武漢第一條進入博物館變為文物的漁船。在這前一天,16日農業農村部長江流域水生生物資源監測中心在武漢成立,將進一步加強禁捕後水生生物資源監測,為長江生態環境整體保護、系統修復提供科學依據。
農業農村部長江辦主任馬毅在發布會上介紹,經過逐船逐戶建檔立卡,沿江10省(市)共核定退捕漁船11.1萬艘、漁民23.1萬人,漁船漁民退捕基本完成。其中「一江兩湖七河」和332個水生生物保護區重點水域,共有建檔立卡漁船8.4萬艘、漁民18萬人,已全部提前退捕上岸;各省(市)自主確定的其他水域,共有建檔立卡漁船2.7萬艘、漁民5.1萬人,已提前完成2020年退捕任務,剩餘1599艘、3072人將按計劃於2021年底前完成退捕。截至12月4日,中央財政原計劃安排的92億元補助資金全部撥付到位,各地落實資金114.6億元。截至12月11日,通過發展產業、務工就業、扶持創業和公益崗位安置等措施,各地累計落實社會保障21.8萬人,幫助16.5萬人實現轉產就業。
鼓勵漁民轉產就業
財政部農業農村司副司長姜大峪在發布會上透露,在2018年至2020年已下達87億元的基礎上,今年8月,中央財政又提前下達原計劃2021年安排的5億元過渡期補助資金,至此,中央財政計劃分四年安排的補助資金92億元已提前一年全部下達。近日,中央財政又一次性新增安排38億元補助資金,綜合考慮退捕漁民數量、地方財政保障和困難情況、工作績效評價、執法能力建設、國家級貧困縣數量等方面,支持地方按規定統籌用于禁捕退捕相關工作。據調度,截至12月4日,中央、地方各級財政已安排資金206.63億元,實際支出資金148.53億元。
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局局長張顯良表示,漁民退捕上岸後如何解決生計問題是國家關注的重點。沿江省、市、縣通過加大就業幫扶力度、提高安置保障水平、實施動態跟蹤幫扶等舉措,安排漁民們的生計。
在就業方面,各地統籌開展技能培訓、職業介紹、產業扶持等措施,聚焦重點幫扶對象,加大退捕漁民跟蹤幫扶力度,挖掘農漁業內部轉產潛力,支持現代農漁業項目,著力拓展就近就業渠道。用好公益性崗位,兜底安置就業困難的退捕漁民,努力讓「零就業」家庭實現動態清零。做好養老保險經辦服務,全面落實退捕漁民養老保險相關政策,將符合條件的困難漁民家庭按規定納入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員救助供養等政策範圍。加強兜底幫扶和社會救助,推動享受相關政策,堅決防止退捕漁民變成貧困人口,確保退得出、穩得住、能致富。
責編: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