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盲人考生昂子喻在今年的高考中成績635分,超安徽理科一本線120分。無數網友為他點讚。
昂子喻最近在忙兩件事,一是接受各家媒體記者的採訪,一是和家人商量報志願的事。
要報考什麼專業?昂子喻說是數學,「數學是我從小就十分熱愛的一門課。」去年,昂子喻參加過高考,被錄取到安徽中醫藥大學,他選擇復讀的主要理由就是希望能考入師範類院校,學數學專業。
昂子喻
昂子喻說,自己的高考試卷和普通高考卷難度等同,立體幾何的「大證明題」因為圖形無法呈現所以改為同等難度的其他題,但一樣有幾何的選擇、填空題,是用盲文通過語言敘述,不畫圖,但自己需要在腦海中想像這些圖形。
而數學裡面的羅馬數字和數學符號,昂子喻說大家不用擔心,「盲文有自己完備的所有符號,文字體系完全能夠表達普通高考試卷上的答案。」
高中三年,昂子喻和其他同學一樣做題、刷題,每一次做作業,爸爸媽媽都陪在身邊,給他讀題,幫他書寫答案。哪怕是期末考試,爸爸媽媽也坐在旁邊,為他讀題,陪他做題。直到高三,他才接觸到電子文本直接轉寫為盲文的技術,「摸」著讀題,獨立學習。
今年,全國有5位全盲考生,他們都有單獨考場,但考卷難度、考試流程和普通考生基本一致。
和普通考生不同的是,昂子喻的考卷是盲文,需要用手觸摸考題,作答時使用字板和字筆,在盲文紙上作答。昂子喻被安排在了一個專門的考場,考生只有他一個。他的考卷也很厚,光語文試卷就有28張。
在自己的考場,盲人考生可以提前申請「合理便利」,前期由教育考試部門給予確認支持。高考前兩個星期,有備考老師給昂子喻打電話,請他再提需求。他提到自己需要一張超大辦公桌。「沒有寫過的答題卡放在哪裡,寫過的放在哪裡,依什麼樣的順序放置,都是很有講究的,所以要超大的辦公桌。」
昂子喻
查完分當天,昂子喻睡得很晚。一方面是因為興奮,一方面是因為很多盲人學子找他詢問今年高考的情況。
昂子喻說:「我考出這樣的成績最大意義,是能讓更多盲人考生踏進考場,讓他們知道普通高考這條路走得通。」
昂子喻想報考數學專業,甚至規劃好了大學時要通過英語四、六級考試。
說到更遠的未來,他說如果真的能成為一名數學老師的話,他希望去特教學校,比如自己曾經的母校,去幫助更多的盲人學生。「他們知道老師也是盲人的話,會更加努力學習,因為他們看到了希望。」
在我國,「視障人士參加普通高考」始於2014年。這不得不提到一位推動者——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盲協副主席楊佳。
2014年,全國政協委員楊佳在全國兩會期間提交了一件《關於視障人士參加普通高考的建議》的提案,其中一條建議就是儘快推動全國普通高考及國家各類職業考試向視障人士開放。
就是在這一年3月底,教育部在年度招生工作文件中首次提出要為盲人參加統一考試提供便利。
楊佳,中國盲協副主席,首屆聯合國殘疾人權利委員會副主席
2014年,高考恢復已經36年。楊佳一直認為,高考是非常好的選拔人才、公平競爭的機會,應該做到大家平等。她本人在1978年高考恢復之初,就以15歲的年紀從湖南師大附中高一年級直接考上了鄭州大學,留校任教又考取中國科學院的研究生,24歲就站上大學講臺。她心目中的高考,是「不拘一格降人才」的。
失明後的經歷更讓她明白,「這是完全可以做到的」。「我29歲失明,失明後我2000年我又考上了美國哈佛大學,攻讀公共管理碩士學位,讀下來了。這說明視障人士事實上是可以完成學業的,無論是本科生還是研究生。」
另一方面,楊佳當時就提到,我們國家也是殘疾人權利公約的首批締約國,從公約角度,從殘疾人應該享有教育平等、機會平等方面,要不斷推進盲人高考。
河南駐馬店確山縣46歲的盲人李金生,是我國第一個使用盲文試卷參加普通高考的考生。
2014年6月3日,河南確山縣盲人考生李金生領取了準考證
為了這份盲人試卷,教育部、中國殘聯進行了前所未有的工作。
2013年12月,李金生報名參加2014年統一高考。2014年3月底,教育部在年度招生工作文件中首次提出要為盲人參加統一高考提供便利。不到半年的時間裡,教育部、中國殘聯多次協商。
這份盲文高考試卷,由教育部委託中國盲協、中國盲文出版社組織盲文專家出題。由於當地不具備盲文試卷的印刷條件,試卷由北京武裝押運到河南駐馬店。
中國盲協主席李偉洪當時說,根據盲人的特殊情況,盲人高考要設立單獨的考場,並配有輔助的人員,因為摸試卷和看試卷是不一樣的,所以要適當延長考試的時間。在考試題目上,盲人試卷與普通試卷也略有不同,普通試卷當中那些盲文無法表達的圖形像仿真地圖、立體圖形等大部分就都刪去了。
2014年6月7日,河南確山縣盲人考生李金生走進高考考點
第一場語文考試,使用盲文試卷的李金生從9點開始「摸」,第一張考試注意事項摸完已經11點多了,雖然有40分鐘的延時,但在剩下的35分鐘時間裡,他第一題沒摸完時間就到了,他只能交了白卷。當天下午的數學考試中,因為對盲文表述的數學符號區別不清,他再次交了白卷。最終,李金生的高考成績是數學和語文0分,英語8分,文綜50分……
楊佳說:「教育部後來跟我說反饋的時候就說效果並不太理想,不知道明年還要不要繼續。我當時就說一定要堅持下去,相信明年會有更多的考生會考得更好。」
2015年,教育部發布文件,詳細規定參加高考的殘障考生申請合理便利措施的內容及程序。這一年,全國盲人首次大範圍參加普通高考,有8個省份為盲生提供了盲文試卷。8位考生,僅有一名考生落榜。
楊佳說,不能參加統一高考之前,盲生的選擇非常有限,針灸和音樂是主要的選擇,但並非所有學生都適合。「(高考)給了他們一個很好的機會,一個平等受教育的機會。」
越來越多的「盲生」有機會進入普通高校,但想要順利完成學業並不容易。楊佳說,在無障礙環境建設方面,提供「合理便利」還需要跟上。楊佳肯定了北京聯合大學所做的「高等教育融合計劃」,該校將圖書館資源、考試資源等信息進行了「無障礙化」。
「關鍵是要做到認識無障礙,這樣的話我們在教育方面能實現教育公平,學生有更多的選擇,這樣的話他們的就業路子才可能更寬。」 楊佳說:「大家有機會根據自己的興趣不斷鑽研,就會有更多的人才脫穎而出。」
提及自己雙目失明後在哈佛大學求學的經歷,楊佳說,她畢業時教授大衛•葛根贈給她一本書,書的扉頁上有一句這樣的贈言:「You taught us more.」(你教給了我們更多的東西。)
↓ 點擊音頻,聽聽楊佳推動盲人高考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