瀋陽第一橋——378年的永安橋

2020-12-20 生哥說瀋陽生在瀋陽

原創: 荊紹福

瀋陽有一座近400年的古橋——永安橋。去過永安橋嗎?見過永安橋嗎?

永安橋位於瀋陽城西北30裡的于洪區馬三家街道永安村。如果不專門去,還真見不到她;如果乘車去往新民經沈馬線(瀋陽到馬三家)時,如果不特殊提起,雖然路過也不會注意到她。

早在1963年,瀋陽永安橋就被遼寧省人民委員會(遼寧省人民政府)確定為遼寧省文物保護單位;56年後的2019年10月16日,國務院核定並公布瀋陽永安橋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05年3月的永安橋。這是目前所見最早的永安橋照片。早春的永安橋下面,蒲河上的冰還沒有開化,從冰面看,永安橋下的蒲河水還是比較大的;橋頭的石獅子倒了;橋面上是日俄奉天大會戰中追擊俄軍的日軍。

清崇德六年(1641)皇太極敕建永安橋

清代以前,瀋陽以西有史稱「南北千餘裡、東西二百裡」的「遼澤」。因有遼澤的阻礙,自古以來,從瀋陽經遼西去中原不得不繞道。向南得繞道遼陽,向北得由今天的新民市東北境渡過遼河,然後經法庫、彰武去遼西。還有經瀋陽西南的彰驛、黑山西去北鎮的路線,這條路比經遼陽、彰武去遼西路途都要近不少,但要經過「遼澤」,泥濘難行,只有在冬季尚可通行。努爾哈赤定都瀋陽後,瀋陽成為了清政府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的中心,因此迫切需要建立其交通樞紐地位,特別是開闢通往遼西更近便的交通路線,以利於八旗大軍來往於遼西各地對明軍的徵戰。崇德三年(1638),皇太極下令八旗兵丁人夫,在瀋陽城西的低洼地上日夜勞作,修築一條大路。當年這條大路兩旁深挖壕溝,路中間增土,高三尺,路面寬十丈,路邊廣植柳樹。此路從盛京修到遼河,稱為盛京疊道。崇德七年(1642),整個盛京疊道才基本竣工。清入關前,完成的只是瀋陽至遼河間,約120裡。清入關後,又修築了遼河至廣寧(北鎮)的一段。

清崇德六年(1641),皇太極下令建永安橋。從此,該橋成為皇太極對明用兵而修築的盛京疊道上十分重要的橋梁。今永安橋橋東路南立一建橋碑。碑座為花崗巖須彌座,浮雕仰覆蓮花。碑首為紅色片麻巖,浮雕蛟龍四條,碑額篆刻「敕建」二字。碑身綠泥板巖,碑陰刻滿、漢、蒙三種文字。碑陽漢字為:「寬溫仁聖皇帝敕建永安橋,大清崇德六年歲次辛巳季秋吉旦。」碑陰漢字為:「催工牛錄周元勳、督工甲喇章京臧國祚、石匠任朝貴。」

盛京疊道,最初又稱盛京至遼河大路,清入關後,又稱盛京御路(大御路)、京奉官道。其具體行徑路線是:瀋陽—永安橋—老邊—巨流河—白旗堡(今新民市紅旗堡)—二道井—小黑山(今黑山縣城)—廣寧(今北鎮市),然後經錦州、山海關直達北京。

如今,大御路的蹤跡已難尋覓,只有永安橋完整地保存下來,成為這一重大歷史工程的唯一見證。

堪稱藝術精品的永安橋石雕

永安橋,又名大石橋。橋東西向,西偏北30度,原橫跨蒲河支流之上。永安橋橋身全長37米,橋面寬8.9米,橋兩端稍向外張開,兩端寬12米。

永安橋為三孔磚拱石橋,內部磚砌,橋面鋪以條石。永安橋通身石雕。

橋兩頭有一雙雌雄對望的大石獅,蹲伏在抱鼓石上。東端的一雙,北雄南雌;西端的一雙,南雄北雌。雄獅足踏繡球,雌獅前爪撫弄一隻仰面幼獅,另一小獅鑽其腹下。大獅身後是一對頑皮耍鬧的小獅。諸獅姿態各異,栩栩如生。

橋兩側分立19根石柱。端柱柱頭圓雕獅子,其他柱頭均作復巾式。端柱外置抱鼓石,鼓心雕雙鹿、雙虎、麒麟、羊、牛、三雀、盆景、貓蝶等圖案。兩柱中間鑲有雕有柿蒂形三孔和捲雲紋浮雕的欄板共36塊,下鋪地伏石。每塊欄板上有三個孔,共108孔。

橋下三孔為半圓無鉸等截面圓弧拱。中孔拱徑3.73米,兩邊孔拱徑3.43米,拱尖高1.83米。

橋下三孔拱圈以雙層石、磚加白灰漿砌築,拱圈側面用石鑲面,並用7根鐵拉杆與拱橋連鎖中拱。拱圈兩側外沿雕有「二龍戲珠」浮雕,橋北面雕有「二龍探首」,橋南面雕有「雙龍翹尾」。這對石龍頭朝北迎著水流,而尾部則朝南順著水,不管水流多麼湍急,它都會將水分開,使水均勻地分成三股從孔洞中流出,像兩條活生生的白龍,在翻騰的水中遊動,呈現「二龍馱橋」的宏偉氣勢,這種設計科學、造型創意獨特的橋梁,在中國古代橋梁建造史上獨一無二。

永安橋結構合理、堅固,造型雄偉壯觀。石獅雕飾古樸,形象逼真,可與福陵石牌坊、昭陵石像相媲美,堪稱石雕藝術精品。

康熙、乾隆等四代皇帝東巡16次走過永安橋

清朝從順治元年(1644)入主中原後,凡經十位皇帝,其中有四代皇帝十次東巡,16次走在盛京御路上,並從永安橋上通過,往返於京師與盛京。他們是:東巡康熙皇帝3次,乾隆皇帝4次,嘉慶皇帝2次、道光皇帝1次。

康熙二十一年(1682)康熙皇帝第二次東巡,駐蹕在永安橋西,猶記得十年前曾從此經過,放眼一望雨後消塵,春催柳綠便知盛京在即,題詩《過永安橋口佔》:

夾路飛塵宿雨消,

十年曾此駐龍鑣。

春風城闕知非遠,

幾處輕寒變柳條。

乾隆皇帝東巡以詩紀行,題詩四首寫過永安石橋:《雪中過永安橋》《前題再詠》《永安橋》《題永安橋》。

在清代康熙年間的「留都十六景」中,有「永安秋水」一景。說的是在碧空萬裡的金秋時節,來往於盛京和京師(北京)的旅人,駐足在宏偉壯觀的永安橋上,瞻望前程,俯看橋下流淌的清亮亮的蒲河水,瞧著四野的風光,見景生情,胸中湧起無限美好的詩意,因而吟詠書懷。在此後的「盛京八景」或「奉天八景」中,又有「御路神橋」一景。這只是「永安秋水」的景同名異而已。但它確實是突出或彰顯了坐落在由北京通往盛京的皇帝東巡的大御路、御路上由先皇皇太極敕建的「神橋」,以及它的非同一般橋梁的顯赫地位和作用。

建設以永安橋為中心的大型歷史遺蹟公園的建議

作為市政協委員,2013年1月荊紹福在市政協會上提出了「圍繞永安橋,蒲河可打造『盛京御園』」的建議,遼瀋各大媒體給予報導。2015年,市政協學宣文史委員會又將此提案作為專委會提案提出,請有關部門研究辦理。

建設以永安橋為中心的大型歷史遺蹟公園的建議

(2015年瀋陽市政協學宣文史委員會)

千百年來,我們的祖先在蒲河流域叩石壤、繁衍生息,為這座城市留下了大量的歷史遺蹟。經實地踏查和考證,僅在于洪區馬三家街道永安村方圓10公裡範圍內,蒲河沿岸就現存明永利閘、明長城和清永濟橋、大御路等遺蹟,還有保存完好的374年的永安橋。在相對較小的範圍內留存有如此多的文物古蹟是不多見的,也是極其珍貴的。根據市政府「加強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利用,挖掘瀋陽文化底蘊,叫響歷史文化名城品牌」的要求,建議:在蒲河生態經濟帶建設中,進一步開發蒲河歷史文化資源,規劃建設以永安橋為中心,以蒲河為紐帶,包括清大御路、永濟橋,明長城馬三家段、明永利閘等歷史古蹟在內的大型歷史遺蹟公園。

一、永安橋,為清皇太極崇德六年(1641年)所建。1963年被遼寧省人民委員會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永安橋是瀋陽市現存比較完整的石拱橋。中華民國初年,因開拓水田另掘蒲河河道,永安橋下的河道廢止了。如今在永安橋的西面、北面,2至2.5公裡內就是美麗的蒲河生態廊道。以永安橋為中心,就是要進一步加強對永安橋的保護,將永安橋旁的道路及村屯遷移,圍繞具有374年歷史的永安橋,打造大型歷史文化主題公園。

二、以蒲河為紐帶,就是將蒲河之水引至永安橋下,再現歷史上的永安秋水盛景,讓美麗的蒲河水環繞大御路、明長城、永濟橋、永利閘,讓一泓蒲河碧水映襯眾多的歷史古蹟。

三、復建大御路。從永安橋上經過的路就是清代北京至瀋陽的陸上交通大通道,為努爾哈赤、皇太極時期進兵遼西和關內時鋪築的,清王朝定都北京後,成為清康熙、乾隆、嘉慶、道光皇帝十次東巡和運送「御物」所行之路,稱之為大御路。在永安橋上經過的馬三家街道數十公裡的沈馬公路就是大御路的一部分。恢復歷史上的大御路,就是將永安橋附近的沈馬線一段公路遷移,在大御路上以雕塑形式或者石雕形式再現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康熙大帝東巡盛京路過永安橋時的盛大場面及皇家氣派,並在大御路兩側,展示清康熙、乾隆、嘉慶、道光四位皇帝十次東巡盛京的歷史,建設文人墨客讚美盛京的盛京詩廊。

四、復建永濟橋。永濟橋也稱「北大橋」,建於清皇太極崇德二年(1637年),因與永安橋同在蒲河上,而造型相似被稱之為姊妹橋。這座橋在當時是瀋陽通往關內和內蒙一帶的一條重要通道。原永濟橋已被洪水衝毀,如今在于洪區造化街道郭大橋村蒲河支流上,有一座造型類似主橋、破損嚴重的輔橋。復建永濟橋,就是在永安橋附近,復建永濟橋,讓蒲河之水穿越永安橋、永濟橋,使歷史上的姊妹花橋遙相呼應,相互爭豔。

五、復建永利閘。為了阻止兀良哈蒙古騎兵等各部的侵擾,明弘治十七年(1504年),在蒲河上(今于洪區造化街道郭大橋村)建水閘一座,名為永利閘。平時攔蓄河水,敵犯境時,開閘放水成澤,形成天然防線。這也是東北地區最早的農田水利設施。明朝末期,永利閘廢止。復建永利閘,就是按照500多年前的永利閘規格,根據明代永利閘閘碑記的內容,在永安橋附近復建永利閘及閘碑記,讓蒲河之水化作永利閘下的巨額飛瀑,與永安橋、永濟橋相互輝映。

六、復建一段與永安橋很近的于洪區馬三家街道境內的明代長城。為防止東蒙古各部和兀良哈三衛的侵掠,明朝在遼東鎮修築了近2000裡的北方長城。據考證和調查,在瀋陽境內的明長城106.2公裡,途經今遼中縣肖寨門、茨榆坨、四方臺一線,向北到鐵西區彰驛站、大潘、于洪區沙嶺、馬三家、老邊,接瀋北新區的石佛寺之後,進入鐵嶺境內至開原。設大型邊堡7座,即長勝堡、長勇堡、長營堡、靜遠堡(今于洪區馬三家街道靜安村)、平虜堡(今于洪區馬三家街道古城子村)、上榆林堡、蒲河城和十方寺堡。靜遠堡統大小墩臺14座,平虜堡統大小墩臺5座。在邊牆廣闊的防區內還設置了很多的烽火臺。歲月更迭,遼河套邊牆已難尋蹤跡,邊堡敵臺遺蹟依稀,有些明代的堡、墩、臺名已經變成了今天的地名。如今,對瀋陽境內的明代長城,很多瀋陽人不是很了解。有必要恢復一段明代瀋陽境內長城,讓人們知道歷史上瀋陽境內也有一段很長的長城。具體說就是在永安橋附近,復建一段瀋陽境內馬三家街道區域範圍的明代長城,包括瀋陽衛屬的明代長城、明長城上的敵臺,瀋陽衛屬的靜遠堡、平虜堡及烽火臺,建設瀋陽境內的明代長城展示館,向人們述說瀋陽平原上的明代長城,再現明代瀋陽區域範圍的鐵戈兵馬的烽火歲月。

考慮到永安橋、永濟橋均是清皇太極敕建,大御路是努爾哈赤、皇太極所建,所以此大型歷史遺蹟公園可稱之為盛京御園。

在蒲河岸邊、在蒲河故道的永安橋旁建設盛京御園,是蒲河生態廊道建設的繼續。盛京御園一旦建成,它必將成為蒲河上最大、最美、最有歷史內涵的大型歷史文化主題公園,必將成為瀋陽市西部或者說瀋陽市極具人文氣息的旅遊場所,必將成為宣傳蒲河、宣傳瀋陽歷史的重要的文化陣地。

相關焦點

  • 瀋陽「永安橋」:被譽為「瀋陽第一橋」的380歲高齡的清代石橋
    永安橋,俗稱大石橋,位於瀋陽市于洪區馬三家街道永安村。該橋始建於清崇德六年(1641年),是瀋陽市現存比較完整的一座石拱橋。永安橋在清初是一座重要橋梁,是清朝各代帝王東巡的必經之路。永安橋經歷了近三百八十年的風風雨雨,橋面一度損壞嚴重,1979年瀋陽市文物管理部門耗時三個月將其修葺一新!2019年經國務院批准,國家文化和旅遊部、國家文物局公布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永安橋位列其中,成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清代以前,瀋陽以西有史稱「南北千餘裡、東西二百裡」的「遼澤」。因有遼澤的阻礙,自古以來,從瀋陽經遼西去中原不得不繞道。
  • 瀋陽永安橋 讓你不能不佩服古人智慧
    如果說起瀋陽第一橋,那非永安橋莫屬,永安橋不僅極具歷史文化價值,也是建築史中的瑰寶,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這座保存完好的永安橋。位于于洪區馬三家街道永安村內的永安橋,就是一座相當有年代有故事的古石橋,距今已有300餘年歷史。
  • 航拍瀋陽379年歷史永安橋成交通環島 清代帝王曾多次踏足
    航拍瀋陽379年歷史永安橋修繕保護成交通環島。 永安橋始建於清崇德六年(1641年),在清初是一座重要橋梁,是清朝各代帝王東巡的必經之路。
  • 瀋陽郊外的歷史遺蹟—永安橋
    永安橋又名大石橋 ,位于于洪區馬三家鎮永安村東,乘坐339路公交車可以到達。 永安橋東西向,西偏北30度。永安橋是清初修築盛京到北京的御路時建造,清崇德六年(1641年)秋建成。永安橋原橫跨於蒲河之上,後因河道變遷,蒲河在橋北50米處折向西北 ,現橋下只有一條溪流。天旱的時候橋下沒有水。永安橋為三孔磚拱石橋,內部砌磚。橋麵條石鋪砌。橋頭兩側各有一對雌雄相望的大石獅 。
  • 古代石橋永安橋:清皇帝東巡曾16次從橋上過(圖)
    古代石橋永安橋:清皇帝東巡曾16次從橋上過(圖) 在于洪區馬三家子永安橋村,現存一座瀋陽保存完好的古代石橋――永安橋,為清代皇太極崇德六年(1641年)所建。
  • 加強保護永安橋
    永安橋位於紹興市越城區鬥門街道桑港社區大橋頭自然村,橫跨廟直江,現為329國道以北,越中路以東,橋南不遠就是高大的杭甬高鐵。永安橋系東西跨向四墩五孔石樑橋。全長39.15米,寬2.40米,橋高3.30米。
  • 「374歲」永安橋年底建成遺蹟公園
    永安橋是瀋陽最古老的石橋,該橋始建於清崇德六年(1641年),但近年來生存環境「堪憂」,曾經兩度被「撞傷致殘」。根據報導統計,在2005年9月,橋護欄曾被撞斷。2014年3月4日,橋頭西側橋石碑被撞,底座傾斜、碑帽傾斜。  今年記者曾多次探訪永安橋,石橋處于于洪區馬三家子鎮一條道路中央,兩側雙向車道在此形成類似轉盤的環繞分流,此處行駛的大型載重車輛也增多。
  • 成都歷史:錦江上的永安橋
    永安橋與九眼橋幾乎齊名,它們都橫臥府河之上,一在上遊,一在下遊。修建時代都在明朝年間。成都平原建橋比較艱難,要從山裡打石料,運到成都,造價十分昂貴。橋修好後必須經過地方官員踩橋取名,這永安橋名由來就是如此。傳說這座耗資巨大的橋修好後,由當時的華陽縣縣令親自踩橋。
  • 瀋陽有一條馬路,曾經叫做「雪恥路」,雖然沒有風景但是歷史深厚
    瀋陽華山路在北京走到瀋陽,距離還是比較遠的。這條「大御路」經過的地區也很多,就像在這條路的行程中,還會路過瀋陽「第一橋」這座橋就是瀋陽永安橋。瀋陽永安橋雖然是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但是因為沒有什麼觀賞性所以遊客不是很多。永安橋是當時大御路的必經之地,也是通往北京的第一座橋梁,所以這座橋也被稱為「瀋陽第一橋」。
  • 撫順永安橋橋梁檢測施工,即將封閉
    【永寧街永安橋橋梁檢測施工】抱歉的通知:2020年05月16日早9:00至16:00,晚23:00至次日4:00, 05月17日早9:00至16:00,晚23:00至次日4:00結束。1、05月16日、17日早9:00至16:00,永安橋單向一排非機動車道封閉(不影響機動車通行)2、05月16日、17日晚23:00至次日4:00,永安橋全橋封閉,進行橋梁荷載試驗。封閉期間,請通行車輛提前做好路線規劃。
  • 北海公園永安橋3D立體畫以假亂真 吸人眼球/組圖
    「北海公園的永安橋斷了!」  北海公園永安橋已有800多年的歷史,橋長85米,三曲橋身把團城城門和瓊島上的永安寺寺門巧妙、和諧的連接起來,構成了進入公園後第一道靚麗風景線。1979年政府對永安橋進行過全面修葺和加固處理。橋面全部更新並新裝88根蓮花形望柱和荷葉圖案護欄板,保證橋體的結實、美觀、耐用。  一走進永安橋頭,眼前赫然一個長寬數米,四周裂痕縱橫、土崩石開、觸目驚心,深可見湖水的大坑。然而大坑周圍竟沒有任何處理和保護措施,也沒有工作人員保護現場。
  • 南京橋?工農橋? 瀋陽南京街有座橋該叫什麼橋
    瀋陽南京街有座橋該叫什麼橋 2015-05-20 16:55:31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中新網瀋陽5月20日電(記者 沈殿成)瀋陽南京街上有座橋,原來的名字叫「工農橋」,近來當地有關部門將此橋改為了「南京橋」。
  • 本周末永安橋要限時封閉……請合理選擇繞行路線!
    撫順傳媒網訊(記者 李憑)5月13日上午,記者從市政部門獲悉,為加強城市橋梁安全運營管理,根據相關要求,遼寧省交通科學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將對永安橋開展橋梁檢測工作。
  • 國寶級古廊橋: 永和橋
    □  徐美進    永和橋原名永安橋,坐落於安仁鎮,東西走向,橫跨安仁溪上。    永和橋始建於明成化元年(1465年),由劉養懷、項舜恭為首募款修建,取名永安橋,現還有古石碑存放於西橋頭上。全橋長39丈,上蓋廊屋40餘間。
  • 瀋陽家樂福富民橋店關閉!
    7月25日,趁著周末休息,小編來到家樂福富民橋店。這裡將於7月26日正式關閉。據了解,瀋陽家樂福富民橋店於2011年開業,營業面積超過8000平方米,地下一層及門前廣場為停車場,一層為商鋪區,二層和三層為超市賣場。
  • 瀋陽家樂福富民橋店7月26日閉店
    來自瀋陽消費網粉絲爆料,瀋陽家樂福超市富民橋店將於7月26日停業,目前超市門口已經貼出公告: 現在要查看這個店的開業情況還真比較費勁,最後終於在瀋陽消費網的論壇上查到: 瀋陽家樂福富民橋店於2011年1月3日正式開業,該店還將是家樂福自
  • 我們在永安橋 穿越2020
    永安橋,雄踞螳川,千百年飽經風雨,見證滄桑。遙岑樓,書香清遠,從古到今,伴白雲悠悠。這一川、一鎮、一橋、一樓,古往,文人騷客,於此揮毫灑墨。今來,百業俱興,發展屢創新高。曾經,人們於橋上匆匆走過,為生活奔忙,不嘗思緒萬裡,憑弔古今。今天,總書記強調,要堅持文化自信,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國家有力量!永安橋不僅是安寧連然的文化符號,更是響應時代號召,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
  • 聽說嘉定人都不一定知道哪座橋才是「州橋」
    到明代洪武二年(1369)降為縣,屬南直隸省蘇州府管轄,嘉定稱州不過73年,但是衙署前的「登龍橋」卻留下了「州橋」的名稱,一直延續到現在。  登龍橋,明成化五年(1469)重建為石級橋面拱形橋,民國13年(1942)改為緩平坡橋石水泥欄杆。1988年重建時恢復花崗石臺階單拱橋(長9.5米,寬7.4米),現在可以說是嘉定保存至今年代最早的古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