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總理稱讚蘇州工業園意義超越江蘇

2020-12-18 中國臺灣網

  新加坡《聯合早報》9月12日文章,原題:重訪新中蘇州工業園區,李總理對投資環境不斷優化表欣慰   闊別六年,李顯龍總理11日再次到訪新中蘇州工業園區,他從車中望出去看到了區內樹木鬱鬱蔥蔥、街道平坦寬敞,對於優質的環境甚感高興。


  而讓他更感到高興的是,表現優異的蘇州工業園區並沒有原地踏步,而是不斷進行產業升級並優化投資環境,同時也保持人力資源方面的優勢,繼續維持領先地位。


  李總理在此之前訪問了西部直轄市重慶市、湖南省省會長沙市和湖北省省會武漢市,他發現蘇州工業園的影響力已經超越江蘇省,許多與他會見的官員都主動提到蘇州工業園,並希望新加坡到當地發展類似項目。李總理說:「蘇州工業園的產生不是偶然的,它有特殊的條件,如果在整個中國複製這些條件比較困難。但對中國很多省市來說,從蘇州工業園的成功範例中吸取有用經驗,借鑑它的成功,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還是很可能的。」

 

 

相關焦點

  • 她才是「最新加坡」的城市 蘇州工業園新打開方式
    工業園區展示館內珍藏的手繪圖  1994年,作為中國和新加坡兩國政府間最大的合作項目,蘇州工業園區應運而生。當年,參與規劃的新加坡城市規劃師用鉛筆手繪了一副蘇州工業園城市規劃圖。  不僅如此,從出生就站在新加坡成熟管理經驗肩膀上的蘇州工業園區一直都是規劃先行,20年來累計投入2億多美元,先後編制完成了300多項專業規劃。  蘇州市委常委、工業園區黨工委書記王翔將蘇州工業園從新加坡學到的經驗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城市的規劃、建設與管理,第二個層次是招商引資的親商理念,第三個層次是公共行政管理。
  • 「複製」蘇州工業園:讓企業能在「全球做生意」
    由於學習了新加坡的經驗,蘇州園區產業以外資主導的出口為主,92家世界500強企業在區內投資了156個項目。江蘇外貿總量長期佔據全國第二位置,其中,蘇州工業園和崑山貢獻了江蘇約6成的進出口總額。如今面臨著轉型升級的重要關口,這也是當前東部地區所面臨的一致性問題。
  • 謀建龍門健康新城,蘇州工業園規劃公司走進惠州
    會議現場工業園是加速產業集聚、培育產業集群的重要載體和平臺。縱觀中外工業經濟取得大發展的地區,大都依託工業園區,也走過做大做強工業園區的歷程。如蘇州工業園區,經過26年的開發建設,成為改革開放活力最強、發展質量效益最高的區域之一。
  • 李克強和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就中新蘇州工業園區建設25周年致賀信
    新華社北京4月12日電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和新加坡總理李顯龍12日分別就中國-新加坡蘇州工業園區建設25周年致賀信。李克強在賀信中表示,蘇州工業園區著力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大膽先行先試,努力引進吸收國際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積極踐行創新驅動,實現了跨越發展,也為推動中新互利合作發揮了重要作用。
  • 新加坡江蘇會成立慶典在香格裡拉酒店圓滿舉行
    新加坡總理公署部長兼職總秘書長陳振聲作為主賓出席並致辭。在當晚舉行的新加坡江蘇會成立儀式上,陳振聲部長與中國駐新加坡大使館臨時代辦房新文、新加坡宗鄉會館聯合總會會長蔡天寶、新加坡中華總商會會長黃山忠和新加坡江蘇會會長周兆呈共同按啟江蘇會會徽視頻,宣告江蘇會正式成立。當晚也舉行了新加坡首個「社會公益聯盟」的啟動儀式,該聯盟由福建會館、潮州八邑會館、九龍會和江蘇會聯手發起。
  • 新加坡-江蘇合作理事會召開,園區將加深與新加坡合作
    >省長、理事會江蘇方主席吳政隆主持會議並致辭,新加坡總理公署部長兼財政部和國家發展部第二部長、理事會新方主席英蘭妮出席會議並致辭。副省長、理事會江蘇方副主席惠建林,新加坡衛生部高級政務部長、理事會新方副主席許寶琨作會議總結。省政府秘書長陳建剛,新加坡駐上海總領事蔡簦合,以及新蘇雙方有關人士參加會議。
  • 蔣宏坤接任蘇州市委書記 新加坡因素利於其接手
    原南京市長蔣宏坤接任蘇州市委書記  原南京市委副書記、市長蔣宏坤已正式調任蘇州,接任已空置近兩月的蘇州市委書記一職。  昨日下午,蘇州市召開全市領導幹部會議宣布了上述任命。蔣宏坤已被任命為江蘇省委常委。
  • 蘇州新加坡工業園紅極一時左岸商業街動遷,承載很多人記憶
    蘇州新加坡工業園紅極一時左岸商業街動遷,承載很多人記憶 2017-12-13 19:2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新蘇州工業園區成立25周年 新加坡期待深化中新合作
    文|魏珊珊   蘇州工業園區,全稱中國-新加坡蘇州工業園區(SIP),是中新兩國政府間重要的國際合作項目,目標是將該工業園區建設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高科技工業園區和現代化、國際化的創新生態新城區。
  • 新加坡視角看中國:為何選擇蘇州、天津、重慶?
    新加坡新加坡與中國,建有3個兩國政府間的高層合作項目:①中新蘇州工業園(一)蘇州工業園上世紀90年代,上海浦東大開發,確立上海的龍頭地位。新加坡就看到了當時中國的發展重心之所在。鑑於上海的功能定位,在一番選址比對之後,果斷選擇了上海西邊的鄰居江蘇省的蘇州市。
  • 蘇州銀行在新加坡設立代表處
    截至2019年3月,蘇州銀行總資產3362.68億元,存款總額2178.58億元,貸款總額1457.42億元,在英國《The Banker》雜誌全球1000強銀行中排名第321位。據介紹,自2016年9月該行獲得中國銀監會江蘇監管局關於蘇州銀行赴新加坡設立代表處的批覆後,歷時三年,該行代表處在新加坡成功獲批。
  • 蘇州工業園區25年造就精彩樣板 「讀懂新加坡」實現後來居上
    蘇州古城東側,當年那片水田密布、阡陌縱橫的「白地」,已蝶變成一座開放包容、活力無限的現代化國際化新城——蘇州工業園區。有專家說,25年間,這座新城拔地而起,其豐富的創新實踐和非凡的發展成就,成為中國對外開放和國際合作的成功範例,書寫了江蘇高質量發展的精彩篇章。
  • 友達光電(蘇州)有限公司投訴江蘇超越數碼有限公司拒不清償拖欠...
    友達光電(蘇州)有限公司投訴江蘇超越數碼有限公司拒不清償拖欠貨款案 時間:2007-12-06 13:34   來源: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   2007年8月,明基友達集團為江蘇超越數碼有限公司長期拖欠、拒不清償其旗下友達光電(
  • 新加坡這樣影響蘇州城 既是工業園更是生態城
    蘇州工業園區看上去好似一個開放式公園 陳雨禾攝   中新蘇州工業園區是中國和新加坡兩國政府間的重點合作項目。  新加坡經濟發展模式在蘇州工業園區得到了哪些體現?有哪些經驗值得未來的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範項目學習借鑑?
  • 蘇州工業園綜保區11家企業試點一般納稅人資格 減成本增效能
    中國江蘇網訊 「通過此次政策的落實和實施,康普科技有信心利用政策優勢和便利,成為亞太區連接國內、國外市場的一個重要平臺。」蘇州工業園綜合保稅區首家參與企業增值稅一般納稅人資格的康普科技(蘇州)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劉書禹信心滿滿地說,「獲得了一般納稅人資格,享受到了增值稅全額抵扣,實現了區內區外的稅負公平,極大提高了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劉書禹表示,試點政策較好滿足了企業的業務需求,不光對公司的利潤帶來直接影響,同時對於公司提高競爭力、開拓國內國際市場意義重大。
  • 蘇州工業園區在新加坡舉辦文化周活動
    新華社新加坡5月26日電(記者王麗麗)「2019江蘇(中國)文化旅遊年——蘇州工業園區周」活動26日在新加坡中國文化中心開幕。開幕式上,來自蘇州市評彈團的青年演員為觀眾帶來了《楓橋夜泊》《太湖美》等經典曲目,講述了蘇州評彈的歷史。
  • 「2019江蘇(中國)文化旅遊年——蘇州工業園區周」系列活動亮相...
    開幕式現場評彈演奏5月26日,「2019江蘇(中國)文化旅遊年——蘇州工業園區周」活動在新加坡開幕,同期「慶祝中新蘇州工業園區建設25周年剪報展」在新加坡中國文化中心亮相。今年是中國文化和旅遊部組建以來,新加坡中國文化中心與中國江蘇文化和旅遊廳攜手推行的首個「文化旅遊年」項目,恰逢中新兩國首個政府間合作項目「中新蘇州工業園區」建設25周年,江蘇文化旅遊年以此為契機,攜手推進中新交流,感受吳地文化。
  • 江南大學,江蘇大學,蘇州大學~高考志願和城市也有很大關係~
    江南大學在無錫,蘇州大學在蘇州,江蘇大學在鎮江。如果你是不太了解高校的人,單從學校的名字來看,感覺實力應該是和地域有關,江蘇大學>江南大學>蘇州大學。但事實可能恰恰相反。而名字較牛很正統的江蘇大學,卻只是江蘇省屬重點普通高校,分數線甚至很多時候只是略超一本線。為什麼會造成這種情況呢?筆者認為,這和三所高校所處的這三個城市的綜合實力有關係。我們先來看看,這三所大學的歷史。江蘇大學和江南大學同源於曾經亞洲第一的國立中央大學,蘇州大學源於名氣十足的東吳大學。
  • 通訊:蘇州工業園區引領中國的三個「第一」
    中新社蘇州九月十六日電 題:蘇州工業園區引領中國的三個「第一」  中新社記者 陳光明  江蘇人給人印象歷來是穩重、不冒風險。改革開放以來,江蘇人在面對重大變革時總是先看看上海、廣東怎麼幹。  但自從李光耀把推廣新加坡經驗的地點確定在蘇州工業園區後,這裡的江蘇人開始看著新加坡人怎麼幹。這一下把目光放遠到國外後,蘇州工業園區開始憑著借鑑新加坡經驗的政策優勢,不斷出現「中國第一」。
  • 江蘇即將迎來「第二城市」,無錫或將合併一市,有望超越蘇州
    只是聲名在外的蘇州最近恐怕要犯愁了,只因「小上海」無錫將有大動作,可能將迎來與某地合併的事宜,一旦強強聯手成功,蘇州將面臨與其爭奪江蘇第二大城市的境地。尤其以無錫和蘇州最為矚目,不論是作為領頭羊的蘇州,還是被稱為「小上海」的無錫,兩者都想拿下江蘇第二大城市的稱號,這將意味著未來誰更受重視,誰的發展會迎來更多的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