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德,是教師公德,是教育工作者在從事教育活動中需遵守的道德規範。高校教師更要注重職業道德。最近發生幾件事,讓我認識到高校教師注重師德的重要性。
1 烏某的行為:加強高校教師的師德建設的重要性
最近一則新聞令人齒寒:某高校教師烏某利用手中的權利威脅誘逼女學生發生性關係。另一則新聞:老師因學生未給自己送花,沒受到尊重,在畢業班會上當眾向學生吐口水,並多次辱罵學生。
從這兩則新聞看出師德建設是高校必須加強的方面。教師是神聖的,為人師表不是空口說說而已。當然這兩則新聞如果不是發生在校園裡,那是在普通不過的二件案件,但是發生在校園裡,案件性質變了。蓮因潔而尊,人因廉而正。
教師是人民的教師,博學、耐心、寬容是教師最基本的素質。以德感人,為人師表是師德。高校教師作為受過高等教育的群體,更加應該注重自己的行為,視責任為美德。
我的同事小李帶學生參加比賽,在比賽期間發高燒40度。但是他忍著發高燒的症狀,和學生一起進行比賽。小焦是我們高等教師的模範。他能夠為了學生的競賽,忍著身體不適堅持帶學生競賽,並且競賽取得較好的成績,同年獲得優秀教師的榮譽。
師德是教師的靈魂。沒有師德,教師怎麼能夠為人師表、怎麼能授業傳道解惑、怎麼能教育我們的下一代。
師德師風建設
2 創建高校師德師風的考核機制
現有的教師職稱評定的缺陷是唯學歷、唯資歷、唯「帽子」、唯論文、唯項目等,而沒有考慮師德,很多教師帶病提拔。現在國家層面已經看到問題的癥結。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和教育部共同研究起草了《關於深化高等學校教師職稱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明確了師德表現作為教師職稱評審的首要條件,問題的核心是評價的主體。
目前,高等學校教師的普遍憂慮是「一言堂」和「評價唯親」等問題,這也是領導評價的優勢,即高效性和權威性。如果採用多元評價主體,比如同事互評和單位考評相結合,以及邀請學生參與評價等等。由於同事評價或學生評價過程裡也摻雜著情感因素和關係因素等等,因此也存在評審不公平。
評價內容以及評價的形式也是高校教師職稱考核的主要內容。首先,評價內容也是模擬兩可,沒有一個師德考核「模板」。大多數師德評價流於形式。
另外,和論文與課題項目等可量化的硬性指標不一樣,師德考核是一種主觀性較強的評價。師德評價沒辦法按照量化考核模式,是教師的軟實力,很難用分數高低來區分,容易產生 「人情分」或「面子分」,損害了師德評價的權威性和公正性。
因此,師德評價可以考慮引進負面清單制,並實行師德「一票否決制」。同時,在師德納入職稱評審要得到切實的落實。營造師德建設的良好輿論氛圍,在教師隊伍中達成廣泛共識。
優美的校園環境裡營造師德建設的良好輿論氛圍
3 培養優秀老師才能以德育德
道而弗則和,強而弗抑則易。開而弗達則思。良好的師德風範必須「心中有學生」「有學生立場」。在集體教學中,要儘可能多地要求每個孩子,也要儘可能多地尊重每個孩子,讓每個孩子對自己都有信心。
在教育生活中,為達成育人目標,需要開發各類資源,良好的師德師風不僅是育德立德的不可缺少的資源,也是推進育樹育人的保障性資源,是最有力的教育資源之一。
正如四川農業大學動物科技學院李教授所說:「師德是教師職業操守之一,也是高校教師應有的品質,關鍵是高校怎樣量化和考核師德」。這就又回到剛才的話題,高校教師師德考核有必要納入職稱考核,關鍵是頂層設計問題,即如何考核高校教師師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