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網5月11日消息:回到南京西路仙樂施廣場樓下,34歲楊燕(化名)昨天再一次感到自己的不受重視。因為曾任部門高管的她被僱主滙豐數據以不誠信這個理由「掃地出門」了。為了拿掉扣在頭上不光彩的帽子,她和滙豐數據對簿公堂。昨天,黃浦區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首次開庭調查此事件。
解僱沒有任何預兆
今年3月21日,時任滙豐數據處理(上海)有限公司國際貿易部部門經理的楊燕忽然接到了電話通知,要求其前往會議室配合調查。「他們告訴我在一次特別獎勵獎金發放過程中,自己提了自己的名字,可能存在違規行為。因此要求我暫時不要上班,接受調查。」楊燕說。
3月28日休假一周後,人事部通知楊燕前往公司時,擺在她面前的就是一份解聘通知書。公司方面稱:楊燕在一次特別獎勵獎金發放的過程中,「存在嚴重的不當處理行為」,該行為「嚴重違反了員工手冊」。
領導解釋,楊燕在發放特別獎勵獎金時,自我提名,而且提名申請表中只寫了中文拼英,沒有寫英文名字,所以,構成「存在嚴重的不當處理行為」,該行為屬於「Dishonest(不誠信)」,「嚴重違反了員工手冊」。
「為什麼中文名字的拼音不能代表我?」楊燕很納悶,她仔細回憶起了事件經過。
獎金提名表惹的禍
今年2月中旬,楊燕接到上級的通知,要求她在部門中選拔10名工作表現良好的員工申請3000元的特別獎勵獎金。由於公司沒有不準自我提名的規定,同時她也獲悉有其他部門的經理自薦成功申請的先例,於是楊燕在提名表上寫下了被提名人「Yang Yan」的中文拼音,在提名人中隨手籤上了自己的英語名字「Sherry」。
就是這張提名表,成為了解僱她的理由。楊燕告訴記者:「公司有關領導說,他們只知道Sherry是誰,不清楚Yang Yan是誰,更不知道Yang Yan和Sherry是同一個人。等到批准後,有關領導在發放獎金信封時,才知道是Sherry是在自我提名。這就是他們所謂的,我使用的不正當方法。」
楊燕說,在滙豐數據所有的人都叫她「Sherry」,在公司的內部信件中,也都以「Dear Sherry」開頭,不可能存在不知道Yang Yan和Sherry是同一個人的說法。
年薪20萬工作泡湯
2003年7月14日,楊燕正式跟滙豐數據處理(上海)有限公司籤署了勞動合同。憑著良好的表現多次受到提薪和晉級,後又續籤勞動合同,而且是一份難得的「無固定期限合同」,年薪達到10多萬元。
今年年初,楊燕更是接到通知,4月10日她將前往滙豐中國總部工作,那將是一份年薪20萬的工作。但這份解除勞動合同書,不僅讓她沒法在滙豐系統繼續工作,而且其今後在外資銀行供職的機會和可能性將大打折扣,「因為沒有銀行願意錄用一個不誠信的員工。」
突遭解僱打擊,楊燕當然心有不甘。4月11日,他向勞動仲裁部門遞交申訴狀,要求確認她不存在不當處理和違反員工手冊的行為,並索賠20餘萬元。
在昨天的仲裁庭審中,勞動仲裁人員提出了希望雙方和解的意見。楊燕告訴記者,如果仲裁結果不能讓她滿意,她將向法院起訴,到時加上精神損失費,名譽權的侵權賠償費等各項費用,她可能會提出高達1000萬元的賠償。
選稿:王潔敏 來源:青年報 作者:陳軼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