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走法律途徑解決」,卻成了一些人拒絕承擔責任的「保護傘」

2021-03-04 法律來支招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內容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文章背景:

1,車子在停車場被砸壞,車主索賠,停車場工作人員稱不負責車輛的損失,糾紛協調不了,要車主「走法律途徑解決」;

2,遊樂園管理疏忽,致使遊客在遊玩時受傷,雙方就賠償問題協調不成,園區負責人留下一句「走法律途徑解決」;

3,發生交通事故,傷者急等錢用,而肇事者卻置之不理,交警協商無果,車主丟下一句話「走法律途徑解決」;

.。

延伸解讀:

首先我必須聲明一點,今天這篇文章的背景內容來自於網際網路的某篇文章,但是這的確引起我的極大興趣,故此也藉助此背景話題發表一些自己的觀點。

有人看到這個標題的時候,肯定會說:「通過法律途徑解決問題,不是非常正確的選擇嗎?畢竟法律是老百姓保護自己的最後一道屏障,而且只有法律才能彰顯公平正義,..。」

的確,通過法律途徑解決民事糾紛是非常正確的,但是那些肇事者們,責任人們真的是為了尋求公平正義嗎?走法律途徑真的就那麼簡單嗎?

所謂的「走法律途徑解決」,無非就是向人民法院進行起訴唄。稍微有點法律常識的人都知道事情一旦進入訴訟程序,是非常麻煩的。拋開訴訟所需的訴訟費用不說,就是訴訟程序就已經搞的當事人暈頭轉向了,最主要的一個簡單的訴訟需要消耗很長的時間,少則幾個月,多則幾年。最為關鍵的是,最後還不知道能否勝訴。即使勝訴了,後面還需要經歷上訴,執行程序,誰又耗得起呢?

想找個律師吧,又沒有錢。不找律師吧,自己是真不懂。

面對這種情況,怎麼辦?有些人只能自認倒黴。有些人被拖入訴訟程序中,苦苦煎熬。

舉個簡單的例子吧:

2018年10月1日,廣東博羅縣黃某,因為在下班途中發生交通事故造成殘疾二級,至今還躺在醫院裡。而黃某的案子,經歷了不予認定工傷,法院起訴後認為認定錯誤,工傷認定部門又給予認定工傷,然後企業上訴,申請再審,最後經過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認定工傷。一直拖延到今年7月份。你以為這就完事了嗎?

人家企業還是不給錢,於是黃某這一方又開始申請仲裁,仲裁又失敗了,剛剛開始起訴,估計後面還需要經歷上訴,申訴程序,估計還得拖延二年。

據悉,黃某家都是農村來打工的,目前已經債臺高築,家徒四壁了。而企業就是運用法律來回扯皮,.。

其實問題非常簡單,既然三級法院已經認定工傷,那你就按照工傷賠償唄,既然企業沒有繳納工傷保險,你企業就自己承擔唄。但是,人家企業又說了,黃某已經起訴了肇事者,那麼企業就不應該承擔已經起訴的部分,不能重疊賠償。

多麼冠冕堂皇的理由呀!肇事者一分錢沒有,也沒執行到。企業卻要扣除已經起訴部分,多麼能扯淡呀!

.。

還是那句話,法律是老百姓保護自己的最後一道屏障,但是有些人卻運用法律「耍流氓」,將法律變成了不法的「保護傘」,變成了某些人推卸責任的「保護傘」。

筆者觀點:

針對這種情形,我個人認為,應該對法律加以完善。除了簡易程序外,還應該有速裁程序。目前我國有些地方法院還只是針對一些額度小的經濟糾紛設有小額速裁庭,卻沒有針對緊急情形設有速裁庭,更沒有速裁程序。也正因為如此,讓有些人鑽了法律的空子。利用所謂的「走法律程序」,來拖延時間,推卸責任。

基於此,我覺得法律應該增加速裁程序,一些簡單的案件,緊急的案件,救急的案件,救命的案件,完全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做出裁判,這樣既保護了受害人的合法權益,也能彰顯法律的公平公正,有何不可呢?

(圖來源於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走法律途徑為何成了一些人拒絕承擔責任的擋箭牌?
    」;遊樂園管理疏忽,致使遊客在遊玩時受傷,雙方就賠償問題協調不成,園區負責人留下一句「走法律途徑」……「走法律途徑」,是現代文明社會解決矛盾糾紛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在全面依法治國的當下更具有特殊意義。
  • 「走法律途徑」,為何成了一些人拒絕承擔責任的擋箭牌?
    車子在停車場被砸壞,車主索賠,停車場工作人員稱不負責車輛的損失,糾紛協調不了,要車主「走法律途徑」;遊樂園管理疏忽,致使遊客在遊玩時受傷,雙方就賠償問題協調不成,園區負責人留下一句「走法律途徑」……「走法律途徑」,是現代文明社會解決矛盾糾紛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在全面依法治國的當下更具有特殊意義。
  • 「走法律途徑」不是擋箭牌
    來源:半月談圖集 開發商交付的新房存在質量問題,購房者屢次反映得不到解決,最終被告知「走法律途徑」;遊樂園管理疏忽,致使遊客在遊玩時受傷,雙方就賠償問題協調不成,園區負責人留下一句「走法律途徑」便揚長而去……當矛盾糾紛發生後,本該擔負起責任的一方主動提出「走法律途徑」正在成為常態。
  • 「走法律途徑」成免責擋箭牌,只因違法成本過低
    然而,半月談記者調查發現,不少人在自身權益受到侵害時,往往對走法律這條路望而卻步,只因「走法律途徑」這一說法時常被一些人用來搪塞避責,成為增加群眾維權難度、製造群眾維權障礙的擋箭牌。半月談記者採訪了解到,當矛盾糾紛發生後,本該擔負起責任的一方主動提出「走法律途徑」正在成為一種現象。
  • 公司為被執行人的案件,如何讓股東來承擔法律責任
    第十七條 作為被執行人的企業法人,財產不足以清償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債務,申請執行人申請變更、追加未繳納或未足額繳納出資的股東、出資人或依公司法規定對該出資承擔連帶責任的發起人為被執行人,在尚未繳納出資的範圍內依法承擔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 證人拒絕作證能否要求其承擔法律責任?
    請問,像這樣的唯一證人,他不配合出庭作證,能否要求其承擔法律責任?  河南國基律師事務所劉輝解答:我國《民事訴訟法》第七十條規定,凡是知道案件情況的單位和個人,都必須有義務出庭作證。有關單位的負責人應當支持證人作證。證人確有困難不能出庭的,經人民法院許可,可以提交書面證言,不能正確表達意志的人,不能作證。
  • 「活埋母親」必須承擔的法律責任!
    法律是最基本的道德,法律不能保證每一個人成為聖人,但是可以要求每一個人成為一個基本的完整的人。子女能否以自己沒錢為由要求不支付贍養費?br/>對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贍養人應當承擔照料責任。贍養人不得以放棄繼承權或者其他理由,拒絕履行贍養義務。贍養老人不僅是道德義務,更是法定義務。贍養老人的義務不以個人是否貧窮或富有而免除。
  • 母親住酒店發生意外,女兒索要賠償,酒店:可以走法律途徑解決
    鄭大媽說當時自己的手打溼了,然後就去洗了一下手,結果走出來的時候就滑倒了,當時自己都起不來了,還是女兒把她給抱了起來,然後就住進了醫院。鄭大媽的手臂都已經骨折了,已經動過手術,打了鋼釘和鋼板,各種費用花了1萬7千多,女兒小莉認為這筆費用應該由店家承擔,因為房間洗漱臺的位置比較特別。
  • 員工故意或過失造成傳染病傳播的,需承擔何種法律責任或用工責任
    不聚餐、不聚會,不去人多的地方。近期在各地確診患病的病例中,經政府職能部門事後查實,個別患者存在沒有充分全面履行上述義務的行為。除隱瞞自己從疫情地返回或途徑疫情地的事實外,還存在故意或過失傳播病毒的行為,例如頻繁外出,前往人群聚集地,多次參加家庭聚集活動,不採取有效防護措施等。
  • 法人代表要承擔哪些法律責任,法人代表要承擔的法律責任是什麼?
    法定代表人是一個確定的法律概念,它是指依照法律或法人組織章程規定,代表法人行使職權的負責人,其對內處於公司管理核心的地位,對外代表公司。那麼法人代表要承擔哪些法律責任,法人代表要承擔的法律責任是什麼?網友諮詢:法人代表要承擔哪些法律責任,法人代表要承擔的法律責任是什麼?河南鑫苑律師事務所劉莉律師解答:1、企業的法人代表在不同的場合要承擔不同的法律責任,種類多樣。
  • 計程車見死不救當承擔法律責任
    (據新華社)  面對負傷民警,計程車「一踩油門就走」,著實讓人心寒。不過,此案絕不簡單是個見義勇為問題,計程車遇傷員不管,隨意拒絕警務協助,這已超出了道德的範疇。  《人民警察法》規定:警察依法執行職務,公民和組織應當給予支持和協助,不過該規定卻未見之有相應的責任或制裁條款附隨。
  • 在法律中,寵物侵權的責任誰來承擔?
    如今許多人都喜歡飼養寵物,但寵物畢竟不是人,沒有那麼強的辨別能力和自制力,寵物致人損害的情形時有發生。為了明確寵物侵權的責任承擔,解決糾紛,《侵權責任法》中對於飼養的動物致人損害的責任承擔作出了以下規定:首先,飼養動物應當遵守法律,尊重社會公德,不得妨害他人生活。
  • 無照經營單位承擔的法律責任是什麼,無照經營承擔哪些法律責任?
    無照經營是指未按照法律和法規規定取得許可審批部門頒發的許可證以及未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申請工商登記,領取營業執照,擅自從事經營活動的行為。那麼無照經營單位承擔的法律責任是什麼,無照經營承擔哪些法律責任?網友諮詢:無照經營單位承擔的法律責任是什麼,無照經營承擔哪些法律責任?廣東蛇口律師事務所張雨平律師解答:首先,對於不具備合法經營資格的用人單位的違法犯罪行為,首先應當依法追究法律責任。不具備合法經營資格主要是指該單位沒有依照相關法律的規定獲得相應的營業執照,具備相應的經營資格。
  • 不贍養老人要承擔什麼責任?解決的方式有哪些?
    (北京張律師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講解法律)開門見山。現實生活中會發生子女不贍養老人情形,其中的原因不乏多樣。那麼,不贍養老人是否可以?涉及哪些法律規定呢?下面就說一說。子女有贍養老人的義務和責任。二、贍養父母、老人的法律規定有哪些?
  • 醫院開錯藥導致病危醫生是否承擔責任?
    醫院開錯藥導致病危醫生是否承擔責任?依據我國相關法律的規定,醫院開錯藥導致病危醫生要承擔法律責任,是屬於醫療事故的情形,如果因此造成患者死亡的,可能會構成犯罪。《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五十四條 患者在診療活動中受到損害,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有過錯的,由醫療機構承擔賠償責任。
  • 車禍現場,拍視頻的人見死不救會承擔法律責任嗎?
    大家在譴責當今社會世風日下,人們為何變得如此「冷血」的同時,也不禁要問那些見死不救的人會不會承擔相應的法律?今天,四哥就從法律義務、侵權責任、專業救援角度,聊一下這個問題。一、無救助義務的見死不救不為罪。分析見死不救是否要擔責,首先要搞清見死不救的人,是否有救助義務。根據法理,義務來源於法律規定、慣例和規範、合同和協議、先行行為。
  • YY崔阿扎將走法律途徑維權:這種言論對女孩子傷害很大,無法原諒
    雖然一開始因為崔阿扎經常翻唱韓語歌曲導致一些網友不喜歡她,不過漸漸的,她也收穫了一些人氣。不過最近讓崔阿扎再次成為大家熱議的對象,卻是因為網絡上流傳著一些關於她的不當言論,如今她已經準備走法律途徑維權了。作為YY上的知名主播,崔阿扎當然很注重自己的名譽權。所以對於文靜和墨哥在直播間,當著很多網友的面發表詆毀言論一事,而造成的名譽影響她十分在意。
  • 衡陽市:撐起法律援助「保護傘」
    陳鴻飛 王啟生 周容芳5月12日,筆者從衡陽市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喜獲一組數據:去年,該局完成3924件法律援助案件受理指派;3009人通過「12348」熱線得到專業法律解答;開展服務承諾制,一年減少900餘人次跑腿;經辦流程「瘦身」,農民工群體案件證明事項取消;打造「網絡預約制」
  • 承攬僱傭法律關係混同對提供勞務者受傷的責任承擔
    承攬僱傭法律關係混同的糾紛中,當定作人存在選任過失、承攬人存在管理過失、提供勞務方自身分別有過失時,應當按照各自過錯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  1.存在控制支配從屬關係是區分僱傭和承攬關係的關鍵。僱傭和承攬的主要區別在於雙方之間是否存在控制、支配和從屬關係。在承攬僱傭法律關係混同的糾紛中,要嚴格區分各自責任大小,按照過錯責任原則進行賠償。
  • 公司拖欠工資需要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勞動者面對公司一直拖欠自己工資的行為,多次催公司給工作無果後,就認為公司的做法已經違反勞動合同法相關規定,於是想要通過法律途徑來維權,要求公司承擔法律後果,公司拖欠工資需要承擔什麼法律責任?下面由李陽律師進行解答:一、公司拖欠工資需要承擔什麼法律責任(一)接受行政處罰1、接受勞動行政部門的處罰勞動部門可以責令其限期支付工資,如果逾期不支付,即會責令公司按應付金額50%以上100%以下的標準向員工加付賠償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