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時報訊(記者 廖溫勃 通訊員 黃月星)妊娠期糖尿病,是指在妊娠期間首次發生或發現的糖代謝異常,是妊娠期的常見併發症,近年來全國的妊娠糖尿病發病率接近15%。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營養科主任醫師潘丹峰指出,妊娠期糖尿病對孕婦和胎兒危害較大,營養治療是預防和治療妊娠糖尿病的重要手段。
潘丹峰表示,妊娠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可能導致產生巨大兒,增大了分娩難度,導致難產、產後出血發生率增高;可能造成羊水過多,導致胎膜早破,加大早產的可能;另外還容易合併妊高症、產後生殖泌尿道感染等;有研究發現,很多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特別是超重的患者)在步入中老年後更容易患糖尿病。此外,妊娠期糖尿病不僅使早產、死胎的風險增加;出生後並發嬰兒呼吸窘迫症候群、新生兒黃疸及低血糖等的患病率增高;而且孩子成年後肥胖、高血壓、糖尿病的發生率要比正常媽媽所生的孩子要高。
怎麼發現妊娠期糖尿病?潘丹峰介紹,孕婦一般要在孕24-28周時到醫院做「糖篩」,即糖耐量試驗,檢查方法是空腹12小時後,口服葡萄糖75g,並在空腹及喝糖水後分別測血糖。如果下面任何一項血糖值超過標準便可以診斷為妊娠期糖尿病:空腹血糖≥5.1mmol/l,餐後1小時血糖≥10.0mmol/l,餐後2小時血糖≥8.5mmol/l。
不少孕婦發現血糖異常時會很緊張,有的自行限制飲食,刻意減少主食甚至不敢吃米麵,有的不敢吃肉類或水果。潘丹峰指出,其實這些做法都是不科學的,不利於孕婦獲得全面均衡的營養,也不利於胎兒的生長發育,嚴重者會出現低血糖甚至酮症,營養不足還可能會影響孕婦的正常免疫功能。
一般產科醫生會建議妊娠糖尿病患者先到營養專科門診就醫,因為營養治療是預防和治療妊娠糖尿病的重要手段。營養治療的目的一方面是提供足夠的營養保障胎兒和母親的健康,使孕期體重適度增長,同時協助把血糖控制到正常範圍。所以孕期發現血糖高應及早接受營養治療。
每個孕婦的營養需求是不同的,妊娠糖尿病的營養治療方案是因人而異的,需由專業的營養醫生制定,不要自行節食或隨便抄別人作業。只有通過規範的營養治療、改變不良的生活習慣,做好體重管理、定期監測血糖,才能有效地控制好妊娠期血糖、減少併發症的發生。
什麼人容易得妊娠糖尿病?
肥胖:孕期體重大於理想體重20%以上或BMI≥28.0kg/㎡
高齡:懷孕年齡越大,發病率越高
遺傳:家族有糖尿病史
不良生活習慣:多吃少動致孕期體重增長過快、飲食結構不均衡(如高糖高脂飲食)、喝飲料過多、常吃零食或洋快餐等
妊娠糖尿病怎麼吃?
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營養科副主任醫師沈峰指出以下幾點:
1、合理控制飲食份量
按照營養醫生的建議份量進食,這是營養治療的關鍵之一,該份量是營養醫生綜合考慮營養、代謝等因素制定出來的,醫生會根據孕婦的體型、體力活動、血糖等多方面因素,計算出孕婦需要的能量和各種營養物質,再換算成食物的份量。既能保證營養需要,又利於血糖控制。
2、合理搭配主食
主食在控制分量的基礎上合理搭配,多選擇血糖指數低的品種。選用低血糖指數食物也是營養治療的重要環節。血糖指數是衡量食物引起餐後血糖反應的指標,攝入高血糖指數食物會使餐後血糖較大幅度升高,而低血糖指數食物使餐後血糖升高幅度較小,有利於調節和控制血糖水平。因此早餐可選擇通心粉、蕎麥麵等,午、晚餐可選擇粗雜糧飯,即在煮飯時加入蕎麥米、黑米、燕麥等粗糧,避免食用血糖指數高的主食如精米麵、精麵包點、白粥等。
3、肉類宜多樣化
宜選擇脂肪含量低的品種如魚類、瘦肉、去皮禽類等,少吃脂肪含量高的肉類,如肥肉、肥牛、豬腳、臘腸臘肉等,以減少飽和脂肪酸的攝入。
4、多吃新鮮蔬菜
尤其是綠葉及深色的蔬菜,適當吃海藻類、菇菌類,這些食物富含膳食纖維和維生素,有助於控制血糖。建議每天蔬菜至少400-500g,深色蔬菜應佔一半以上。
5、保證每天奶類的攝入
奶類不僅含有優質蛋白及豐富鈣質,與主食搭配還有利於降低血糖指數,建議每天喝奶1-2杯。
6、適時適量進食水果
血糖穩定者可選擇含糖量較低且血糖指數較低的水果,如小番茄、李子、草莓、西梅、柚子等,一般建議在兩餐之間限量食用。
7、豐富膳食種類
每日膳食種類應達到12種及以上,每周應達到25種及以上。建議孕婦每日3次正餐及2-3次加餐,要細嚼慢咽,減慢進餐速度,進餐順序也有講究,研究發現先吃蔬菜、最後吃主食的習慣有利於控制血糖。
8、規律生活,適當運動
每周測量體重,及時產檢,保證體重適宜增長。經營養治療1-2周後,可複查空腹及餐後2h血糖及尿酮情況。
只要積極配合治療,大多數的妊娠糖尿病患者可以把血糖控制在理想範圍。如血糖未達到控制目標(空腹血糖<5.3mmol/L,餐後1h <7.8mmol/L,餐後2h<6.7mmol/L)應及時複診,調整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