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洋
⊙記者 朱妍 ○編輯 張亦文
由上海證券報社主辦的「2020年上海證券報資產管理高峰論壇」9月15日召開。中融國際信託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董事長劉洋在信託分論壇上表示,面對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轉型期的信託行業需通過信託制度和市場機制發揮作用,對各類資源合理規劃、配置和最大化利用,助力經濟雙循環發展。
在劉洋看來,在轉型路上,信託人應該進一步拓展信託業務的服務外延,挖掘信託制度的內涵價值,連接起市場與企業、企業與企業、企業和居民,在三大維度上「多跑一公裡」。
第一,信託業要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耐心地與企業和居民建立長期合作關係,實現價值綁定和多方共贏,在服務實體經濟上「多跑一公裡」。「轉型需要改掉惰性,從傳統模式的舒適圈中走出來,做到更加了解企業需求、更加尊重企業發展戰略,並提供個性化的綜合金融服務,從而幫助優質企業為社會創造更大的價值。」劉洋說。
第二,信託業要樹立信義文化,根本在於發揮信託的制度穩定、財富傳承優勢,與個人、家庭、企業形成長久陪伴關係,在提升幸福感上「多跑一公裡」。劉洋說,信託公司應作為紐帶,通過家族信託、慈善信託、服務信託等形式,以信託法律制度為基礎,長久而有效地連接上一代與下一代的財富傳承。
劉洋同時表示,行業的長期發展需要文化和信仰的支持。信義文化是以法律制度為基礎的市場經濟文化,一家優秀的信託公司不僅需要建立有效的公司制度和嚴格風控合規的專業能力,還要將良好的信託文化融入企業的方方面面,用精神力量助力企業轉型和持續健康的發展。
第三,技術變革將推動信託發展進入新時代,信託業還要在金融科技創新上「多跑一公裡」。劉洋表示,創新驅動是經濟內涵性增長的主要動力,也是金融行業長期發展的力量源泉。金融科技創新包括向內、向外兩個方面,前者是作為金融機構要運用金融科技提升自身的服務效率,後者則是通過金融科技創新來滿足更多、更複雜的金融需求,這也更為重要。
比如中融信託今年打造了數據託管加供應鏈的全新業務模式,公司將承擔獨立的第三方服務,在提供託管存儲服務的同時還能借用外部資源滿足融資需求。「在科學技術轉化為生產力的諸多渠道當中,金融創新將成為其中最為重要的一條,過去傳統業務所面臨的各種痛點和難點也有望通過技術手段逐一破解。」劉洋說。
對於信託業的轉型發展前景,劉洋相信,信託人將以自己的信託精神、信託力量和信託擔當,在金融創新、服務實體的道路上「多跑一公裡」,在中國資管行業中尋找併到達新的應許之地,為經濟社會穩步發展作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