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上海1月11日電(王文娟)9日,上海市金山區全力打響「上海灣區」城市品牌又有新動作,位於杭州灣畔的上海灣區海洋文化交流中心舉行啟用儀式,這是滬上首個海洋文化交流中心。
金山擁有23.3公裡長的濱海岸線,尤其是7.2公裡長的生活岸線,是上海稀缺的城市海岸線。特別是金山濱海綜合會展中心等圍填海項目完工驗收,面向「十四五」,金山區將進一步激活城市海岸線的生活、生態和生產功能,打響「上海灣區」城市品牌,打開金山濱海地區的更大「想像空間」,打造長三角「黃金海岸」,努力提升金山地區發展的辨識度和影響力。
據介紹,這次上海灣區海洋文化交流中心的建成啟用,將通過恢復重建大金山天后宮、傾情打造臺商之家、成立上海海事大學金山嘴海洋文化研究基地、上海媽祖文化交流協會會址、中華媽祖文化交流協會上海基地等舉措,助力金山打好「海洋牌」「文化牌」,努力將上海灣區海洋文化交流中心建設成為長三角地區乃至全國的海洋文化研究和繁榮的新高地。
據了解,上海灣區海洋文化交流中心的建成啟用,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山陽鎮是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也是杭州灣北岸的天然漁港,在海邊生活的漁村人世代依海而作、靠海為生,在長期的生產生活實踐中創造了外延廣泛、內涵豐富的海洋文化。2019年,金山嘴漁村生活習俗被評為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包含信仰習俗、飲食傳統、民間文學、民間藝術、生活習俗、製作技藝六大板塊,全方位、多角度、深層次地展示了以上海金山為代表的中國杭州灣海洋漁業文化的歷史、發展和傳承。
而作為上海灣區海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媽祖文化更是源遠流長。在金山嘴漁村地區,早在600多年前就建有大金山天后宮。這是杭州灣北岸有歷史文化記載的上海最早的天后宮之一,由漁民姜氏三兄弟用漁船從湄洲島把媽祖祖廟分靈的媽祖神靈請至漁村。1937年,天后宮在戰火中遭受破壞。後來,當地漁民在原址上修繕了3間偏殿,繼續供奉媽祖娘娘,香火至今未斷。2018年11月,山陽鎮成立金山嘴海洋文化園籌備處,重點之一就是原貌復建大金山天后宮。目前,上海市民宗辦已批覆同意復建,這是目前全市唯一一家天后宮恢復重建。
當天,上海海事大學金山嘴海洋文化研究基地、中華媽祖文化交流協會上海基地、上海媽祖文化交流協會籌備處和臺商之家分別揭牌,正式落戶山陽。比如新成立的上海海事大學金山嘴海洋文化研究基地,將開展對金山嘴媽祖歷史沿革的研究、霍光信仰資料的整理與研究、俞兆嶽資料的整理與研究等;在交流中心打造的「臺商之家」,將為臺商聯情聯誼、促進經濟發展搭建良好的平臺。
(責編:王文娟、金煜純)
【來源:人民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