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前說點悄悄話——經管君每天與大家相約,但最近微信調整了發布規則,很多小夥伴發現有時中午的內容要到晚上才能看到哦。如果不想錯過或漏掉我們的重要內容,請點擊本文末尾的「在看」,或者點擊右上角「…」界面設置我們為「星標」,也可以多給我們的文章評論留言,用這三種方式共赴我們的經管之約吧!
經管之家長期徵稿!投稿郵箱:jg@pinggu.org
來源:本文轉載自青塔人才,已獲得授權
老有所依、老有所養是人的基本需求,許多碩博人才選擇進高校工作,也有看中事業單位在養老上更加有保障的因素在內。但隨著2015年1月14日《國務院關於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決定》(國發【2015】2號)政策出臺,國務院決定全面啟動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包括高校在編教師在內的近4000萬機關事業單位人員養老待遇都將改變,時至今日改革還在推進之中。養老保險改革後,已經在編還未退休的教師是否面臨退休後養老待遇大幅縮水?擠破頭拿到編制的青年教師們在若干年退休後,養老待遇是否和編外人員差別不大呢?在改革之前,機關事業單位的人員退休費用全都源於財政全額撥款以及差額撥款、自收自支,對於全額撥款的單位,完全是國家為其人員養老,對於差額撥款的單位,國家承擔少部分退休金,其餘部分單位自行承擔。總之,編制內教師完全不用替養老而操心,在職期間不用交養老保險,退休後養老吃的是「財政飯」,待遇比一般交企業養老保險的編外人員還高。公職人員退休金和企業員工養老金之間的差距較大,成為典型的社會不公案例,被質疑、批評。面對這樣的輿論壓力,改革公職人員的特權式養老模式勢在必行。2015年政策出臺後,機關事業單位人員將參照企業等城鎮從業人員繳納養老金,並將發放全國統一的社會保障卡,從單位養老轉向社會化養老。目前高校基本已經開展養老保險制度,但通過隨機調查我們發現,多數高校教師對養老保險相關知識了解不足,甚至有些教師簡單將改革理解為「原來不需要交養老保險,而現在需要繳納」。同時,大多數教師對於繳費基數、以後待遇情況等具體信息更是知之甚少。改革到底怎麼改?首先需要「對號入座」,再根據「老人老辦法、新人新制度、中人逐步過渡」的方式分類改革。「老人」是指改革前已退休的人員,他們原待遇維持不變,並參加今後的待遇調整。「新人」是指改革後新參加工作的人員,他們將來退休時,基本養老金為基礎養老金與個人帳戶養老金兩部分之和。這與參加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基本一致。教師A即將退休,是一名典型的中人退休人員,他非常關心改革落地後,與改革之前退休的同職級且工齡差不多的人相比,他的養老金是多了還是少了,少了又該怎麼辦?由於這類人員的特殊性,為了不激化矛盾,國家為中人設立了10年過渡期,在這期間內退休的人員採取保低限高的政策。簡單來說,就是新舊辦法對比,如果新辦法待遇較低,則依然按照老辦法執行;如果新辦法待遇較高,其待遇的超過部分要根據其退休是處於過渡期的第幾年來分別處理。總之,對待中人,改革已經儘可能做到人性化。對於新人,則全部按照新辦法執行,國家也明確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將實行社會統籌與個人帳戶相結合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並建立職業年金制度,儘可能保障改革人群的新養老金水平不低於現有水平。例如,教師B是今年新入職的教師,除去津貼、補貼等,每個月繳費工資是5000元,改革前單位和個人都不用繳費,他退休後照樣有養老金。改革後,他每月要繳納養老保險400元。職業年金方面,單位按本單位工資總額的8%繳費,個人按本人繳費工資的4%繳費。這樣,他又要繳200元,加上基本養老保險的400元,一共繳600元,這筆錢是從他的月收入中扣除的,將進入他的養老金個人帳戶。連同單位繳費部分,退休後按月發放。如此一來,並軌後機關事業單位人員與企業職工的養老繳費和發放都基本一致,「體制內人員」以前的完全吃財政飯,變為單位和個人繳費、財政承擔養老保險基金的兜底責任的多渠道籌資,形成單位、個人、政府共擔的新機制。高校教師在職期間需要繳存養老保險、退休後領取養老金,該模式與非事業編制人員完全一致,很多人認為「體制內」優越感被消減了,編制的含金量大不如從前。且隨著改革的深入推進,未來編內編外待遇是否會更加趨同?一方面是編內教師的人心惶惶,另一方面,在很多編外人員看來,待遇差距問題仍存在。目前高校仍以「機保」和「企保」將編內和編外人員區分,且企業保險一般繳納基數較低,退休後無法享受學校的額外福利。「以我所在工作地區為例,目前每年發放一次性獎勵,退休人員發放金額為在編人員的70%,有編制的退休人員是可以拿到的。這個錢由財政廳撥發,人事代理教師在上面沒有備案,也無從發。」某高校一位人事代理教師告訴我們,他所在單位編內編外只在養老待遇上就相差很大。「職業年金即為養老保險的補充,機關事業單位在編人員繳納。相對應的是企業年金,一般學校為了節約開支。不會給人事代理人員繳納任何企業年金,更不用說職業年金了,職業年金僅僅是編內人員的福利。」5年,經管之家公眾號6500篇文章,
這裡是豐富而全面的經管知識庫+財經百寶箱
金融系列:學習書目 | 金融體系 | 書單 | 投資思維 | 估值 | 銀行 | 資產配置 | 投行 | 量化投資 | 建模 | 研究員 | 對衝基金 | 股市交易 | 行為金融 | 宏觀分析 | 盡職調查 | 研究 | 金融讀博
管理系列:企業案例 | 精選書單 | 公司治理 | 諮詢模型 | 行業乾貨 | 商業分析 | 管理聖經 | 營銷
財經系列:中產階級 | 愛情經濟學 | 奢侈品 | 有錢人 | 月餅證券化 | 屌絲值 | 選老公 | 雍正行長
學習資源:搜索技巧 | 頂尖課程 | 名牌大學課件 | 商業圖書 | 文獻管理 | 原始數據 | 金融網站 | 內部培訓 | 投行併購 | 行研清單 | 國外學習APP | 英文文獻 | 金融電影 | 工具包 | 免費資源
爆款文章:房價 | 一線城市 | 二胎 | 收入 | 80後 | 移民爸爸 | 學歷 | 中產生存 | 花錢 | 求職機會 | 沒背景 | 北京摺疊 | 有多拼 | 世相繪 | 賺錢領域 | 勵志青年 | 頂尖名校 | 城市 | 農村 | 寒門
讀研讀博:投稿經驗 | 寫論文 | 學術牛人 | 論文工具 | 科研工具 | 學術資源 | 讀研 | 讀博 | 找工作
統計系列:學習心得 | 推薦書目 | 實證分析 | 大師之見 | 計量之路 | 常見問題 | 必讀 | 統計數據
名家之聲:吳敬璉 | 張五常 | 李稻葵 | 許小年 | 汪丁丁 | 陳志武 | 林毅夫 | 錢穎一 | 陸銘
經管幹貨:經管俱樂部 | 經管之家學院 | 從零開始學統計 | 每天一個SPSS技能 | 事件分析法與Eviews應用 | CSSCI論文復刻:宏觀經濟學 | 性價比超高的stata課 | 學道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