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大大所引「靡不有初,鮮克有終」怎麼翻譯?

2020-12-12 浙江在線

2015-09-04 22:24

習近平檢閱受閱隊伍。

小編私下認為,習大大喜歡《詩經》。有例為證。作為新任中共中央總書記第一次與中外媒體見面,習大大就引用了《詩經》中的「(被之僮僮),夙夜在公」。在昨天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的講話中,習大大一句「靡不有初,鮮克有終」又不知道讓多少現場和電視機前的觀眾恨不得立刻找到度娘問個究竟:習大大到底啥意思嘛!

其實,小編可以給大家一個建議:看英語翻譯版本,也許比一個字一個字地摳古文來得容易,因為英文翻譯必定是已經把原文意思吃透了,再去做語言轉換,而現在的國人,英語理解能力肯定比古代漢語水平強多了。

那麼,習大大講話所引用的「靡不有初,鮮克有終」的官方英語版本是什麼呢?

As an ancient Chinese saying goes, 「After making a good start, we should ensure that the cause achieves fruition.」

看到這裡,略懂英語的小夥伴大都能明白個八九不離十了。這句話是說,做事要善始善終,堅持不懈。

「靡不有初,鮮克有終」這句話出自《詩經·大雅·蕩》,根據度娘的教導,這句中的「靡」為「無,沒有」之意,與「不」構成雙重否定。「初」即「開始」。「鮮」就是「少」,而「克」的意思是「能」。這樣一字一字摳下來,這句話對應的現代文翻譯其實是:所有的事情都有開始,但很少能有結果。

說到這裡,是不是覺得上面的英文翻譯有些語氣不大對?的確是這樣。《詩經》中這句話應當算是通過「反面教材」警示人們做事要善始善終,而英譯本則變成了正面的敦促,即「我們應該如何」。

所以,一些勇敢的小夥伴在網上提出了自己的譯本。如:

Everything has (a)beginning, but not everything has (a)result.

這一民間譯本從語言節奏和意思上更符合原文的「警示」語境。

在這個小夥伴的示範下,我們是否可以進一步做如下翻譯呢?

It’s easy to start, but hard to persevere to the end.

All things have a start, but few people can make it to the end.

如果再把「as an ancient Chinese saying goes」中的「goes」改為「warns」,整個是不是就更符合這一語境中的「警醒」意味呢?

當然,小編只是馬後炮。如果是小編當場被要求翻譯「經史子集」中的引語,肯定會跪倒在天安門城樓下。

達摩克利斯之劍

除了文謅謅的「靡不有初,鮮克有終」,習大大這次還援引了一個西方人耳熟能詳的典故,即「達摩克利斯之劍」(the Sword of Damocles)。

今天,和平與發展已經成為時代主題,但世界仍很不太平,戰爭的達摩克利斯之劍依然懸在人類頭上。

War is the sword of Damocles that still hang over mankind.

「達摩克利斯之劍」源自古希臘一出關於「交換角色」的傳說。話說達摩克利斯經常向國王迪奧尼修斯表達羨慕之情,說什麼「做國王實在是一件極幸運的事情」等等。於是國王打算讓達摩克利斯體驗一下做國王的感覺,與他互換角色,讓他親身體驗一下他所說的幸運。

但是,國王打算給達摩克利斯一些color看看,遂在寶座上方用一根馬鬃懸掛一把利劍。呵呵,縱有美酒美女和權力陪伴,但想想頭上那把劍,達摩克利斯最終還是遁了。不過,這把劍讓他體會到了權力背後的責任與危險。這個典故後來被用來指代「隨時可能降臨的危險」。中文的 「懸頂之劍」即為此意。

這句話的翻譯沒有啥好嘚吧的。不過提醒大家,不用畫蛇添足再說個(mankind’s) head了,因為hang over足以表明這個意思。

三個「必勝」

除了兩個典故,習大大講話結尾所說的「正義必勝!和平必勝!人民必勝!」也是考驗譯者水平的地方。「勝」如果翻譯成win,也許你就輸了。看看官方譯本:

Justice will prevail!Peace will prevail!The people will prevail!

其實,win與prevail並無本質區別,也許後者更bigger吧。當然,這裡的will和prevail算是押韻的,所以中文的排比這樣處理,也算得上「雅」了。

不過,win真的就那麼low麼?

Justice will win!Peace will win!The people will win!

讀起來短促有力,節奏感更強(因為比prevail少了一個音節),而且更重要的是,will和win押頭韻!

最後,小編摘取習大大講話翻譯中的一些語言點,作為大家的學習資料:

人類命運共同體

a global community of shared future

大國

major country

屢戰屢敗

successive defeats

主戰場

main theater

人間正道

the right path to take

以史為鑑

learn the lessons of history

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未來

bear history in mind, honor all those who laid down their lives, cherish peace and open up the future

不稱霸,不擴張

never seek hegemony or expansion

萬眾一心 奮勇前進

forge ahead as one

據新華社客戶端


 

1441376695000

相關焦點

  • 習大大引用「靡不有初,鮮克有終」全文英譯
    「靡不有初,鮮克有終」出自《詩經·大雅·蕩》。「靡」的意思是無;「初」的意思是始;「鮮」的意思是少;「克」的意思是能。總結起來就是說,做事、為人、做官、為政,善始者多,卻少見能堅持下來達到善終的。靡不有初,鮮克有終。是不是覺得很難懂?那就看看英譯吧。這個版本選自《詩經全書(名家英譯)》,是由蘇格蘭著名漢學家James Legge(1815-1897)翻譯的。
  • 靡不有初鮮克有終什麼意思?習總還用過哪些典故?
    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的盛典中,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世界面前宣讀:「靡不有初,鮮克有終。」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為之努力。中華民族創造了具有5000多年歷史的燦爛文明,也一定能夠創造出更加燦爛的明天。靡不有初鮮克有終是什麼意思?除了靡不有初鮮克有終,習總書記用過哪些典故?
  • 平天下 | 靡不有初,鮮克有終
    平天下 | 靡不有初,鮮克有終 2020-09-29 09:06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靡不有初,鮮克有終
    詩經有言:「靡不有初,鮮克有終」。今天無意間看見這句話,突然讓我記起2017年的某一天的一句話「多年以後,誰會伴我東奔西走,誰會伴我以歌,誰會伴我以酒,到最後,誰能伴我共白頭?」來了,好!不再去回憶以前那些事情,接下來的才是最重要的。每天太陽升起就是一個新的開始,朝著想去追尋的方向奔跑。
  • 毛澤東評<明史-楊爵傳>:"靡不有初,鮮克有終"
    他仍然期望嘉靖「念祖宗創業之艱難,思今日守成之不易,覽臣所奏,賜之施行」。嘉靖看到楊爵的上疏後卻勃然大怒,將其逮捕入獄,打得「血肉狼籍」,幾乎死去。    讀到這個地方,毛澤東批了「靡不有初」四個字。「靡不有初」,語出《詩經·大雅·蕩》,是召穆公斥責昏庸無道的周厲王的一段話:「蕩蕩上帝,下民之闢。疾威上帝,其命多闢。天生烝民,其命匪諶。靡不有初,鮮克有終。」
  • 國學經典|靡不有初,鮮克有終
    「靡不有初,鮮克有終」,出自《詩經·大雅·蕩》。
  • 靡不有初,鮮克有終,劉聰經歷的真實寫照
    靡不有初,鮮克有終劉聰天資聰穎,十四歲的時候已經熟讀諸子百家,精通孫武兵法,而且擅長草書隸書。劉娥回宮之後,劉聰召集文武,問到:「我想要納太保劉殷的女兒到後宮陪王伴駕你們看怎麼樣?」劉聰死後,劉漢王朝陷入了持續動蕩中, 僅僅過了十一年就被後趙所滅。人總會有好的開始,但很少有人會有好的結果。劉聰雖然建立了功業,但因為後期沒有勵精圖治,導致了國運並不久長。他用一生驗證了「靡不有初鮮克有終」這句話。
  • 千古名句「靡不有初,鮮克有終」是什麼意思?很多人理解錯了
    它就是「靡不有初,鮮克有終」,一開始做一件事情都想把它做好,但很少能夠有人堅持下去。01「苦心人,天不負,三千越甲可吞吳」早在春秋戰國時期,群雄逐鹿,硝煙四起,國與國之間互相吞併。如果西施愛上了吳國的生活,忘記了自己來吳國的初衷,那麼結局很可能不一樣,正是他們「靡不有初,鮮克有終」的信念,才能夠一雪前恥。02 「這樣的愛情最是令人羨慕不已」說到民國時期,我們會想到徐志摩的詩歌「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
  • 國學名句鑑賞:你理解靡不有初,鮮克有終的意思嗎?
    靡不有初,鮮克有終,出自《詩經》意思是說人們不是沒有(良好的)初心,但很少有人能夠有很好的結局。1這句話的本意是告誡人們做事要善始善終,不要虎頭蛇尾有始無終。所以我們要牢記靡不有初鮮克有終這句話的哲理,善始善終。大家對這句國學名句還有哪些觀點呢?歡迎加我關注留言。
  • 習大大稱呼怎麼來的?外媒怎麼翻譯「習大大」?
    習大大——這一來自中國民間飽含愛戴的稱呼,如今外媒也不再陌生。那麼,「習大大」稱呼是怎麼來的?外媒都是怎麼稱呼「習大大」的?  「習大大」稱呼的由來  習主席是陝西人,在陝西很多人稱呼自己父親的同輩男性時,用「大大」來稱呼,即「叔叔」、「伯父」的意思。  據新華網報導,「習大大」這個詞的由來可追溯到2014年9月9日,習近平到北京師範大學和全國教師代表座談時,來自遵義的教師劉軼問道:「我叫您習大大可以嗎?」習近平總書記爽快的肯定道:「Yes!」
  • 靡不有初,鮮克有終;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靡不有初,鮮克有終;不忘初心,砥礪前行。而緊張充實的學習,一方面鍛鍊了我吃苦耐勞的奉獻精神、嚴謹細緻的工作態度,另一方面也讓我對土地、農民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培養了我對他們的深厚感情,更加堅定了我將自己所學回報社會的信念。幸運的是,畢業季趕上了山西省選調生的考試,經過層層選拔,我被錄用並被組織分配到了我的家鄉晉中市靈石縣夏門鎮,為我施展抱負提供了廣闊的舞臺。
  • 靡不有初,鮮克有終:失敗的人逃,成功的人熬
    靡不有初,鮮克有終。「靡不有初,鮮克有終」,出自《詩經·大雅·蕩》。意思是沒有不能善始的,可惜很少有能善終的。事情都有個開頭,但很少能到終了,多用於勸解人要善始善終。長大以後,我們很多人都忘記了年少時候的夢想,被社會磨掉了鋒芒,很容易放棄。
  • 2015熱詞「習大大」:外媒怎麼翻譯怎麼用
    二、「習大大」什麼意思?除了「伯伯」,更為流行的「習大大」來源是什麼呢?原來,習近平是陝西人,在陝西,很多人稱呼自己父親、或與父親同輩的男性(如叔叔、伯父等)時,用「大大」來表示尊敬。三、外媒怎麼翻譯?幾種說法?一年中,伴隨著習近平主席的頻繁出訪,「習大大」一詞從中國火向世界,各國毫不吝惜對中國點讚的同時,各外媒對這個來自民間的「特別稱呼」也從陌生到熟悉、始終充滿興趣,不時見諸各家報端。
  • 「習大大」 你知道怎麼翻譯?外媒怎麼用?
    2015行至末尾,回看這一年,習近平主席出訪頻繁、足跡踏遍六大洲,「習大大」一詞從中國火遍世界,對這一來自中國民間、盡顯親暱的稱呼,外媒也不再陌生。天南海北的各國人民及媒體,都如何稱呼「習大大」呢?一起來看看。一、習大大訪越南,年輕人喊他「伯伯」
  • 靡不有初,鮮克有終-開學之初與中學生談學習的持久性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學習的深入,不少的中學生朋友逐漸對學習喪失了信心、失去了興趣,這正如古人所言凡事」靡不有初,鮮克有終「。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在於廣大中學生朋友對學習的持久性和困難性準備不足。基礎教育的學習過程猶如是萬米長跑,從小學開始一直到高考結束,拉開差距往往不是開始也不是將近終點時,而是在中間過程。
  • 2015熱詞「習大大」 你知道怎麼翻譯?外媒怎麼用?
    2015行至末尾,回看這一年,習近平主席出訪頻繁、足跡踏遍六大洲,「習大大」一詞從中國火遍世界,對這一來自中國民間、盡顯親暱的稱呼,外媒也不再陌生。天南海北的各國人民及媒體,都如何稱呼「習大大」呢?一起來看看。
  • 靡不有初,鮮克有終。要如何才能做到勤謹和緩、善始善終的自律?
    靡不有初,鮮克有終該句出自《詩經·大雅·蕩》。意思是事情都是從好好開始的,但很少有好的結局。現在多用於勸解他人要善始善終。何為善始善終,僅憑他人評斷,「善」也未必如你所願。不能善終的一部分原因是「善始」非所願,一部分原因是過程中未精準籌謀、未竭盡全力、未張弛有度……一部分原因是盡人事聽天命的結果不理想。
  • 2015熱詞「習大大」英文翻譯是什麼?盤點外媒翻譯
    2015行至末尾,回看這一年,習近平主席出訪頻繁、足跡踏遍六大洲,「習大大」一詞從中國火遍世界,對這一來自中國民間、盡顯親暱的稱呼,外媒也不再陌生。天南海北的各國人民及媒體,都如何稱呼「習大大」呢?一起來看看。一、習大大訪越南,年輕人喊他「伯伯」
  • 外媒翻譯「習大大」:越媒稱「伯伯」韓媒稱「習大叔」
    二、「習大大」什麼意思?除了「伯伯」,更為流行的「習大大」來源是什麼呢?原來,習近平是陝西人,在陝西,很多人稱呼自己父親、或與父親同輩的男性(如叔叔、伯父等)時,用「大大」來表示尊敬。三、外媒怎麼翻譯?幾種說法?一年中,伴隨著習近平主席的頻繁出訪,「習大大」一詞從中國火向世界,各國毫不吝惜對中國點讚的同時,各外媒對這個來自民間的「特別稱呼」也從陌生到熟悉、始終充滿興趣,不時見諸各家報端。
  • 翻譯輕重「神」在先,古典翻譯為今人
    這又為廣大外語與翻譯愛好者提供了極好的學習材料。習總書記的講話語言從翻譯專業的角度來看有難有易,但應該說難度較高的顯然還是最後結尾處最具有中國語言文學特色的「不要人誇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這句話英文譯文是:Not angling for compliments, I would be content that my integrity fills the univer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