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經典|靡不有初,鮮克有終

2021-02-07 禪說有湯


「靡不有初,鮮克有終」,出自《詩經·大雅·蕩》。其中靡的意思是無,不,沒有;和「不」構成雙重否定的結構。初是開始、初始。鮮在這裡讀三聲,意思是少有。克表示能。詩的原意有君王言而無信,政令多改,百姓無所適從的含義。現在就按字面意思理解,沒有不能善始的,很少有能善終的。

這句詩的魅力在於句式工整,朗朗上口又鏗鏘有力,蘊含著深刻的哲理,所以深受人們的喜愛,不少人將其奉為圭臬。當然,事情不濟時,也是安慰自己的藉口。網絡時代,很多人將這句話當做自己的籤名,時常提醒自己不忘初心,努力堅持。

事情都有個好的開頭,那時我們熱情高漲、信心滿滿,但是不久就在困難面前止步不前、難以為繼。即使健身鍛鍊打卡這樣的小事,要經年累月的堅持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現在網上有英語學習的APP,只要堅持幾個月每天打卡,就可以免學費,有幾個人做到了呢?這個軟體的產品經理一定對「靡不有初,鮮克有終」有深刻的理解。

忘了在哪看到的,怎樣更容易成功?一種人是設定遠大的目標,制定詳盡的計劃,層層推進,不達目的絕不罷休。另一種人先設定一個小目標,比如先掙一個億,沒有什麼計劃,想到哪幹到哪,完成一點就獎勵自己。結果表明,後一種人更容易成功,因為有樂趣所以更容易堅持。

       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

 

 

小知識:《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收集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五百多年(前11世紀至前6世紀)的詩歌305篇。先秦稱為《詩》,或取其整數稱《詩三百》、《三百篇》。西漢時被尊為儒家經典,才稱為《詩經》,並沿用至今。詩經在內容上分為《風》、《雅》、《頌》三個部分。


作者:伊尹

編輯:有湯君

圖片來源於網絡



相關焦點

  • 國學名句鑑賞:你理解靡不有初,鮮克有終的意思嗎?
    靡不有初,鮮克有終,出自《詩經》意思是說人們不是沒有(良好的)初心,但很少有人能夠有很好的結局。1這句話的本意是告誡人們做事要善始善終,不要虎頭蛇尾有始無終。所以我們要牢記靡不有初鮮克有終這句話的哲理,善始善終。大家對這句國學名句還有哪些觀點呢?歡迎加我關注留言。
  • 平天下 | 靡不有初,鮮克有終
    平天下 | 靡不有初,鮮克有終 2020-09-29 09:06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靡不有初,鮮克有終
    詩經有言:「靡不有初,鮮克有終」。今天無意間看見這句話,突然讓我記起2017年的某一天的一句話「多年以後,誰會伴我東奔西走,誰會伴我以歌,誰會伴我以酒,到最後,誰能伴我共白頭?」來了,好!不再去回憶以前那些事情,接下來的才是最重要的。每天太陽升起就是一個新的開始,朝著想去追尋的方向奔跑。
  • 靡不有初鮮克有終什麼意思?習總還用過哪些典故?
    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的盛典中,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世界面前宣讀:「靡不有初,鮮克有終。」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為之努力。中華民族創造了具有5000多年歷史的燦爛文明,也一定能夠創造出更加燦爛的明天。靡不有初鮮克有終是什麼意思?除了靡不有初鮮克有終,習總書記用過哪些典故?
  • 習大大引用「靡不有初,鮮克有終」全文英譯
    「靡不有初,鮮克有終」出自《詩經·大雅·蕩》。「靡」的意思是無;「初」的意思是始;「鮮」的意思是少;「克」的意思是能。總結起來就是說,做事、為人、做官、為政,善始者多,卻少見能堅持下來達到善終的。靡不有初,鮮克有終。是不是覺得很難懂?那就看看英譯吧。這個版本選自《詩經全書(名家英譯)》,是由蘇格蘭著名漢學家James Legge(1815-1897)翻譯的。
  • 毛澤東評<明史-楊爵傳>:"靡不有初,鮮克有終"
    他讀《明史·楊爵傳》時旁批的「靡不有初」四個字,就說明了這一點。    楊爵,陝西富平人,以極言進諫著稱於當世。嘉靖八年(公元1529年)中進士後,他在「行人司」供職,其間曾出入湖南、河南、山西等地,親身體驗了老百姓「提筐操刀,割取路邊死屍以食」的悲慘生活。於是,他向嘉靖皇帝上《固邦本疏》,提出:「民惟邦本,本固邦寧。民意離散,邦本不固,土崩之勢可以立待。
  • 習大大所引「靡不有初,鮮克有終」怎麼翻譯?
    作為新任中共中央總書記第一次與中外媒體見面,習大大就引用了《詩經》中的「(被之僮僮),夙夜在公」。在昨天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的講話中,習大大一句「靡不有初,鮮克有終」又不知道讓多少現場和電視機前的觀眾恨不得立刻找到度娘問個究竟:習大大到底啥意思嘛!
  • 靡不有初,鮮克有終,劉聰經歷的真實寫照
    靡不有初,鮮克有終劉聰天資聰穎,十四歲的時候已經熟讀諸子百家,精通孫武兵法,而且擅長草書隸書。他用一生驗證了「靡不有初鮮克有終」這句話。
  • 千古名句「靡不有初,鮮克有終」是什麼意思?很多人理解錯了
    它就是「靡不有初,鮮克有終」,一開始做一件事情都想把它做好,但很少能夠有人堅持下去。01「苦心人,天不負,三千越甲可吞吳」早在春秋戰國時期,群雄逐鹿,硝煙四起,國與國之間互相吞併。如果西施愛上了吳國的生活,忘記了自己來吳國的初衷,那麼結局很可能不一樣,正是他們「靡不有初,鮮克有終」的信念,才能夠一雪前恥。02 「這樣的愛情最是令人羨慕不已」說到民國時期,我們會想到徐志摩的詩歌「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
  • 靡不有初,鮮克有終;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靡不有初,鮮克有終;不忘初心,砥礪前行。「靡不有初,鮮克有終;不忘初心,砥礪前行」。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時期,我要堅定理想,腳踏實地,在今後的工作中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不斷完善自我,提升自我,以青春的激情書寫人生,以積極的態度擁抱夢想,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自己的力量!
  • 靡不有初,鮮克有終:失敗的人逃,成功的人熬
    靡不有初,鮮克有終。「靡不有初,鮮克有終」,出自《詩經·大雅·蕩》。意思是沒有不能善始的,可惜很少有能善終的。事情都有個開頭,但很少能到終了,多用於勸解人要善始善終。長大以後,我們很多人都忘記了年少時候的夢想,被社會磨掉了鋒芒,很容易放棄。
  • 靡不有初,鮮克有終-開學之初與中學生談學習的持久性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學習的深入,不少的中學生朋友逐漸對學習喪失了信心、失去了興趣,這正如古人所言凡事」靡不有初,鮮克有終「。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在於廣大中學生朋友對學習的持久性和困難性準備不足。基礎教育的學習過程猶如是萬米長跑,從小學開始一直到高考結束,拉開差距往往不是開始也不是將近終點時,而是在中間過程。
  • 靡不有初,鮮克有終。要如何才能做到勤謹和緩、善始善終的自律?
    靡不有初,鮮克有終該句出自《詩經·大雅·蕩》。意思是事情都是從好好開始的,但很少有好的結局。現在多用於勸解他人要善始善終。
  • 執行手記丨靡不有初 貴在有終
    靡不有初,鮮克有終,回想那些開了頭的執行工作,總有太多無終的結局。而此次的江西之行,處置的雖然是一處小小房產,盛開的卻是心中那堅持後喜悅的一朵花兒。
  • 誦讀國學經典,爭當國學達人
    為建設書香校園,推進全民閱讀,營造「愛讀書、多讀書、讀好書」的讀書氛圍,7月28日上午,博山區第七屆中小學國學小名士決賽在四十畝地小學舉行。本次比賽分為小學組和中學組兩個組別,設置了詩詞接龍、智勇雙全、飛花令、創意誦讀和妙筆生花四個環節,全面考察選手們的綜合素質以及對國學經典的理解和運用
  • 國學研究院「明德惟馨」國學經典迎新活動啟動
    國學研究院「明德惟馨」國學經典迎新活動啟動 12月21日上午,青島農業大學國學研究院「滋蘭樹蕙」國學經典教育項目之「明德惟馨」國學經典迎新活動啟動。活動的主題為「領受『大學之道』 開啟美好大學生活」。
  • 無障礙閱讀國學經典
    「國學經典規範讀本」叢書 馮國超 著 商務印書館當下,國學熱持續升溫,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重視對國學經典的研習,已經成為人們的共識。國學經典數量浩瀚,因缺乏系統的閱讀指南,人們不知道看什麼,也不知道從哪看起;即使閱讀了,也如盲人摸象。由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化研究中心學者馮國超註譯的「國學經典規範讀本」叢書(6種),可以讓讀者無障礙閱讀經典。與其他蒙學經典叢書相比,這套叢書的價值體現在嚴謹、細緻、完美、規範、權威、美觀、大方,其中,「規範」做得最好。
  • 研習國學經典 優化家庭教育 哈爾濱舉辦國學經典與家庭教育論壇
    12月30日上午,一場致力於國學經典有機融合家庭教育的公益講堂《國學經典與家庭教育論壇》,在哈爾濱哈西大街謙源書院舉行。論壇是以專家訪談和聽眾互動形式,國學經典與家庭教育的影響及意義的解讀和聽眾實際問題的答疑解惑,會場學習氛圍濃重熱烈,受到與會家長和學生們的歡迎與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