靡不有初,鮮克有終-開學之初與中學生談學習的持久性

2021-01-07 誠明物理

每學期開學之初,大多數的中學生朋友都對新學期充滿了渴望,對學習也充滿了期待,無不寄希望於自己在新學期取得優秀的成績。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學習的深入,不少的中學生朋友逐漸對學習喪失了信心、失去了興趣,這正如古人所言凡事」靡不有初,鮮克有終「。

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在於廣大中學生朋友對學習的持久性和困難性準備不足。基礎教育的學習過程猶如是萬米長跑,從小學開始一直到高考結束,拉開差距往往不是開始也不是將近終點時,而是在中間過程。進入中學以後,初中的初二年級和高中的高一年級下學期高二年級上學期都是容易拉開學習差距的兩個學期。因些對於這幾個中間學習段的學習就顯得特別重要。

而對於每個學期來說,開學以後的第一個月往往多數同學都攢著一股勁想衝一把,可開學一個月左右,不少同學的學習熱情和勁頭就逐漸降低了。這種現象存在的原因明顯在於對學習的困難準備不足,沒有意識到每個學期學習任務的難度是逐漸提升的。這就需要廣大中學生朋友在開學之初或是每周之初要向老師請教本學期或本周學習的重點和難點以及相應的學習方法和策略。「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只有對學習內容的難度和深度有充分的準備,上課聽課學習時才會有的放矢,學習才有針對性,效率才會更高。這樣堅持下去,學習成績自然也會不斷提高,從而學習也會更加自信,從而步入良性循環。

」蓋善始者實繁,善終蓋寡「 唐代大臣魏徵送給唐太宗的這句話,同樣適用於中學生的學習過程。祝願所有的中學生朋友都能夠有的放矢的學習,都能夠善始善終,不斷進步。

相關焦點

  • 平天下 | 靡不有初,鮮克有終
    「靡不有初,鮮克有終。」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為之努力。中華民族創造了具有5000多年歷史的燦爛文明,也一定能夠創造出更加燦爛的明天。靡不有初,鮮克有終。——〔西周〕《詩經·大雅·蕩》釋義事情都有個開頭,但很少能做到從一而終。
  • 國學經典|靡不有初,鮮克有終
    「靡不有初,鮮克有終」,出自《詩經·大雅·蕩》。
  • 靡不有初,鮮克有終
    詩經有言:「靡不有初,鮮克有終」。今天無意間看見這句話,突然讓我記起2017年的某一天的一句話「多年以後,誰會伴我東奔西走,誰會伴我以歌,誰會伴我以酒,到最後,誰能伴我共白頭?」來了,好!不再去回憶以前那些事情,接下來的才是最重要的。每天太陽升起就是一個新的開始,朝著想去追尋的方向奔跑。
  • 靡不有初鮮克有終什麼意思?習總還用過哪些典故?
    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的盛典中,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世界面前宣讀:「靡不有初,鮮克有終。」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為之努力。中華民族創造了具有5000多年歷史的燦爛文明,也一定能夠創造出更加燦爛的明天。靡不有初鮮克有終是什麼意思?除了靡不有初鮮克有終,習總書記用過哪些典故?
  • 習大大引用「靡不有初,鮮克有終」全文英譯
    「靡不有初,鮮克有終」出自《詩經·大雅·蕩》。「靡」的意思是無;「初」的意思是始;「鮮」的意思是少;「克」的意思是能。總結起來就是說,做事、為人、做官、為政,善始者多,卻少見能堅持下來達到善終的。《蕩》是《詩經·大雅·蕩之什》的一篇,為先秦時代華夏族詩歌。全詩八章,每章八句。第一章開篇即揭出「蕩」字,作為全篇的綱領,其後各章都是假託周文王慨嘆殷紂王無道之詞。全文如下:蕩蕩上帝,下民之闢。疾威上帝,其命多闢。
  • 習大大所引「靡不有初,鮮克有終」怎麼翻譯?
    小編私下認為,習大大喜歡《詩經》。有例為證。作為新任中共中央總書記第一次與中外媒體見面,習大大就引用了《詩經》中的「(被之僮僮),夙夜在公」。在昨天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的講話中,習大大一句「靡不有初,鮮克有終」又不知道讓多少現場和電視機前的觀眾恨不得立刻找到度娘問個究竟:習大大到底啥意思嘛!
  • 毛澤東評<明史-楊爵傳>:"靡不有初,鮮克有終"
    縱使周公之禮盡行於今日,有何補救百姓之飢餓者。」他希望嘉靖皇帝能夠體察民情,憫恤百姓,從而使國家穩定,百姓安康。即位時間不很長的嘉靖皇帝採納了楊爵的建議,開倉賑濟百姓。楊爵也因敢於進諫在嘉靖十一年(公元1532年)被擢升為監察御史。但是好景不長,很快嘉靖皇帝就把原來治理國家的一番壯志丟在了一邊,開始玩弄權術,耽於享樂。以致政治日益腐敗,人心危亂,國家趨向衰落。
  • 靡不有初,鮮克有終;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靡不有初,鮮克有終;不忘初心,砥礪前行。初心與開始 從本科的農學專業到研究生一脈相承的作物遺傳育種專業,最接地氣的七年高校學習讓我受益匪淺。經歷了整地、開溝、播種、收穫的辛勤勞作,經歷了三伏天田間地頭的數據記錄,經歷了實驗室日復一日的科研實驗,也經歷了操作失誤返工試驗的灰心喪氣,但是最終收穫了試驗成功的喜悅。
  • 千古名句「靡不有初,鮮克有終」是什麼意思?很多人理解錯了
    它就是「靡不有初,鮮克有終」,一開始做一件事情都想把它做好,但很少能夠有人堅持下去。01「苦心人,天不負,三千越甲可吞吳」早在春秋戰國時期,群雄逐鹿,硝煙四起,國與國之間互相吞併。如果西施愛上了吳國的生活,忘記了自己來吳國的初衷,那麼結局很可能不一樣,正是他們「靡不有初,鮮克有終」的信念,才能夠一雪前恥。02 「這樣的愛情最是令人羨慕不已」說到民國時期,我們會想到徐志摩的詩歌「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
  • 國學名句鑑賞:你理解靡不有初,鮮克有終的意思嗎?
    靡不有初,鮮克有終,出自《詩經》意思是說人們不是沒有(良好的)初心,但很少有人能夠有很好的結局。1這句話的本意是告誡人們做事要善始善終,不要虎頭蛇尾有始無終。5歷史上在最後階段由於結尾不能畫上圓滿句號的事業失敗例子數不勝數,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項羽沒有乘勝追擊劉邦,打虎不死,結果劉邦東山再起,逼得自己烏江自刎,關羽戰于禁擒龐德,水淹七軍,名震華夏之時,卻由於驕傲大意,失荊州敗走麥城被害。所以我們要牢記靡不有初鮮克有終這句話的哲理,善始善終。
  • 靡不有初,鮮克有終,劉聰經歷的真實寫照
    靡不有初,鮮克有終劉聰天資聰穎,十四歲的時候已經熟讀諸子百家,精通孫武兵法,而且擅長草書隸書。對武藝也有極高的天賦,十五歲的時候學習擊劍,騎馬射箭。劉聰猿臂善射,雙膀膂力過人,能拉開三百斤的硬弓。可以說少年的他文武雙全,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劉聰的父親劉淵以他為驕傲,劉聰從小跟隨父親鞍前馬後,東徵西討,是父親的得力助手。
  • 靡不有初,鮮克有終:失敗的人逃,成功的人熬
    靡不有初,鮮克有終。「靡不有初,鮮克有終」,出自《詩經·大雅·蕩》。意思是沒有不能善始的,可惜很少有能善終的。事情都有個開頭,但很少能到終了,多用於勸解人要善始善終。長大以後,我們很多人都忘記了年少時候的夢想,被社會磨掉了鋒芒,很容易放棄。
  • 靡不有初,鮮克有終。要如何才能做到勤謹和緩、善始善終的自律?
    靡不有初,鮮克有終該句出自《詩經·大雅·蕩》。意思是事情都是從好好開始的,但很少有好的結局。現在多用於勸解他人要善始善終。勤:肯付出辛苦,既勤於工作又勤於學習,不找藉口,不偷懶,不坐等靠……大部分人輸在了勤上,總心疼自己,不肯付辛苦,或者辛苦一下下就想有個金山銀山;又或者一味地蠻幹,總覺得不學習進步也能幹成事,殊不知學習並非專指書本,還有他人先進的經驗、做好、思維理念……
  • 二人之初-光明日報-光明網
    我謝絕了「進去喝一杯咖啡」的熱情邀請,站著談了好一陣,得知他們以68萬美元的價格將房子買下。外國人的社交規矩是不談收入的,但他們急於和別人分享喜悅,把底細都抖出來了。丈夫在證券行當分析師,妻子在貿易公司當銷售員,房貸加房產稅,每月把薪水的一半多佔去了,說不吃力是假的,可是,「活得很快樂。錢不夠,怕什麼?」莎莉說:「約瑟夫昨天又找到一份半工——晚間在一家夜總會當唱片騎士。」
  • 執行手記丨靡不有初 貴在有終
    由此,前後長達6個月之久的江西之行也揭開了序幕。伊始安排好手頭其它工作後,我和書記員到達了首站,即江西臨川區不動產登記中心,了解該房產的具體位置。同時被告知上述房產已設有案外抵押,忙不迭又去了一趟農業銀行調查,聯繫當初的客戶經理,進一步知曉了事實情況。第二天,由銀行工作人員帶路,我們來到了該房產所在的某小區,目標1004號房間。
  • 「平語」近人——習近平引經據典談抗戰
    9月3日,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大會在北京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新華社記者蘭紅光攝  「靡不有初,鮮克有終。」  ——2015年9月3日,習近平在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 講話原文  「靡不有初,鮮克有終。」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為之努力。中華民族創造了具有5000多年歷史的燦爛文明,也一定能夠創造出更加燦爛的明天。
  • 再談「政在去私」
    原標題:再談「政在去私」(思想縱橫)   不久前發表了《政在去私》一文,近來通過深入學習習近平同志關於「三嚴三實」的重要論述,感覺意猶未盡,還有深入探討的必要。為官從政去除私心雜念,貴在知行統一。前文注重說「知」,本文重點談「行」。
  • 施一公為中學生上"開學第一課":要學會獨立思考
    (原標題:施一公的「開學第一課」:獨立思考 尊重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