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部3月3日在其官網表示,我國「十二五」末有望基本實現內河客船、危險品船等重點船型的標準化、系列化;內河船舶平均噸位達到800載重噸,其中長江幹線達到1600載重噸。
「十二五」期間,我國將加快長江幹線航道系統治理,重點實施中遊荊江河段(宜昌-城陵磯段)航道治理、下遊12.5米深水航道上延至南京兩大工程。至2015年,西江航運幹線、京杭運河和珠三角高等級航道網全面或基本達到規劃標準,長三角高等級航道網60%達到規劃標準。
同期,有望實現高等級公路或高速公路與內河主要貨櫃港區的聯接;並推進主要港口向貨物中轉基地、大宗貨物交易中心發展,逐步建成綜合貨運樞紐。交通部將繼續推進內河航運的公司化經營;完善江海直達、幹支直達、江海轉運運輸服務網絡;發展多式聯運,積極推進貨櫃、大宗貨物的水鐵聯運,並鼓勵港航企業延伸產業鏈。
交通部還透露,將在長江幹線、西江航運幹線等重點地區建設船舶溢油和危險品應急基地,力爭長江幹線、西江航運幹線達到一般水域100噸、重點水域200噸的清汙能力。
交通部今日還表示,將繼續暫停批准新的經營者從事國內沿海省際化學品船、液化氣船運輸;將暫停批准新增國內沿海省際化學品、液化氣船舶運力的期限延長至今年6月30日。
交通部於2010年5月發布了《關於加強國內沿海化學品液化氣運輸市場宏觀調控的公告》,對國內沿海省際化學品、液化氣運輸市場實施宏觀調控。
交通部稱,調控措施的實施,有效控制了經營主體數量的增加,防止了運力盲目過快增長,優化了運力運量供求關係,在促進老舊船舶報廢更新、加快運力結構調整和實現集約化經營等方面取得了明顯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