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內河船舶噸位將達800載重噸

2020-12-25 第一財經

交通部3月3日在其官網表示,我國「十二五」末有望基本實現內河客船、危險品船等重點船型的標準化、系列化;內河船舶平均噸位達到800載重噸,其中長江幹線達到1600載重噸。

「十二五」期間,我國將加快長江幹線航道系統治理,重點實施中遊荊江河段(宜昌-城陵磯段)航道治理、下遊12.5米深水航道上延至南京兩大工程。至2015年,西江航運幹線、京杭運河和珠三角高等級航道網全面或基本達到規劃標準,長三角高等級航道網60%達到規劃標準。

同期,有望實現高等級公路或高速公路與內河主要貨櫃港區的聯接;並推進主要港口向貨物中轉基地、大宗貨物交易中心發展,逐步建成綜合貨運樞紐。交通部將繼續推進內河航運的公司化經營;完善江海直達、幹支直達、江海轉運運輸服務網絡;發展多式聯運,積極推進貨櫃、大宗貨物的水鐵聯運,並鼓勵港航企業延伸產業鏈。

交通部還透露,將在長江幹線、西江航運幹線等重點地區建設船舶溢油和危險品應急基地,力爭長江幹線、西江航運幹線達到一般水域100噸、重點水域200噸的清汙能力。

交通部今日還表示,將繼續暫停批准新的經營者從事國內沿海省際化學品船、液化氣船運輸;將暫停批准新增國內沿海省際化學品、液化氣船舶運力的期限延長至今年6月30日。

交通部於2010年5月發布了《關於加強國內沿海化學品液化氣運輸市場宏觀調控的公告》,對國內沿海省際化學品、液化氣運輸市場實施宏觀調控。

交通部稱,調控措施的實施,有效控制了經營主體數量的增加,防止了運力盲目過快增長,優化了運力運量供求關係,在促進老舊船舶報廢更新、加快運力結構調整和實現集約化經營等方面取得了明顯成效。

相關焦點

  • 【浙江】紹興:諸暨貨船平均噸位超過430噸領先全省
    本網訊 據諸暨港航部門統計,截止10月20日,諸暨轄區在冊貨運船舶共有194艘,計運力83493載重噸,平均噸位達430.3載重噸,貨船數量同比減少9艘,而運力總量同比增加26382載重噸,增長46.1%;船舶平均噸位同比增長53%(去年同期281.3噸),創歷史最高水平。
  • 海運船舶的噸位(Ship Tonnage)
    海運船舶的噸位(Ship Tonnage) 船舶噸位是船舶大小的計量單位,可分為重量噸位和容積噸位兩種。 (一)船舶的重量噸位(Weight Tonnage) 船舶的重量噸位是表示船舶重量的一種計量單位,以1000公斤為一公噸,或以2240磅為一長噸,或以2000磅為一短噸。目前國際上多採用公製作為計量單位。
  • 船舶噸位的定義和計算公式
    船舶噸位具體計算辦法   (一)船舶的重量噸位(Weight Tonnage)   船舶的重量噸位是表示船舶重量的一種計量單位,以1000公斤為一公噸,或以2240磅為一長噸,或以2000磅為一短噸。目前國際上多採用公製作為計量單位。船舶的重量噸位,又可分為排水量噸位和載重噸位兩種。
  • 民生信託新船「入庫」 持有船舶噸位近200萬載重噸
    《證券日報》記者獲悉,9月18日,民生信託在中船澄西船舶修造有限公司建造的一艘卡姆薩爾型散貨船正式命名交付。此次新船交付命名儀式由民生信託航運投資管理部總經理朱畵融、副總經理傅銳代表公司出席。  儀式中,傅銳代表民生信託為船舶命名為「民生信託 雅典娜」(MSXT ATHENA)輪並剪彩,祝願該輪乘風破浪、揚帆遠航。
  • 國內最大載重噸船舶入列「中國洋浦港」
    文丨海南日報 林書喜 陳雪怡 周思佳9月23日上午,中遠海運能源運輸股份有限公司31.9萬載重噸船舶「遠華洋」輪在大連大船集團碼頭正式交船,並辦理完結船舶登記,標誌著目前國內登記的最大載重噸船舶正式入列「中國洋浦港」。這也是《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發布以來,第4艘註冊「中國洋浦港」船籍港的國際航行船舶。
  • 福建省地海中心完成最大載重噸船舶圖紙審查
    福州港 福建省港航中心供圖 近日,福建省地海中心順利完成最大噸位「22500DWT散貨船」船體圖紙審核工作。這是福建省地海中心海船檢驗資質獲批以來受理的最大載重噸船舶,刷新了福建地方船檢史上受理檢驗的船舶記錄。 為把好質量前置關,解決審圖技術難題,省地海中心安排業務骨幹成立技術小組,多次組織技術探討會議,研究相關技術規則和規範,認真梳理審圖重要節點,確保船舶符合相關法規規範的要求。同時,福建省地海中心驗船師結合船舶建造工序,採取船體審圖先批措施,以便船舶及時開工建造。
  • 船舶噸位有哪些分類?
    比如貨船更看重載重能力,常用總載重噸、淨載重噸、空船排水量、滿載排水量等指標;而軍艦不載貨,常用標準排水量、正常排水量、滿載排水量等指標。船舶噸位表示船舶大小和運輸能力,分容積噸位和重量噸位兩種。一、容積噸位,以容積來表示船舶大小,分總噸位(GT)、淨噸位(NT)。
  • 海南日報數字報-國內最大載重噸船舶入列「中國洋浦港」
    本報洋浦9月23日電(記者林書喜 陳雪怡 通訊員周思佳)9月23日上午,中遠海運能源運輸股份有限公司31.9萬載重噸船舶
  • 處置生活汙水實現全覆蓋、全收集、全處理鎮江內河小噸位船舶防汙...
    揚子晚報網5月6日訊(通訊員 冷松明 王旻詩 記者 萬凌雲)鎮江內河小噸位船舶生活汙水防汙改造工作,目前已進入全面加速階段。5月6日上午,鎮江副市長胡宗元帶隊突擊檢查了改造現場。圖為檢查現場。胡宗元等來到鎮江達舟船舶製造有限公司,鎮江港灣0026輪正停靠在該公司工作躉船進行改造作業。鎮江交通運輸綜合行政執法支隊趙永富支隊長介紹,自4月中旬啟動以來,鎮江全市完成改造工作的船舶已有62艘。
  • 海運船舶基礎知識
    油艙大多採用縱向式結構,並沒有縱向艙壁,在未裝滿貨時也能保持船舶的平穩性。為取得較大的經濟效益,二戰以後油輪的載重噸泣不斷地增加,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油輪載重噸位已達到60多萬噸。2,液化天然氣船(Liquefied Natural Gas Carrier)液化天然氣船專門用來裝運經過液化的天然氣。
  • 三峽船閘2019年通過量達1.46億噸 創歷史新高
    中新社宜昌1月6日電 (記者 郭曉瑩)據中國三峽集團6日消息,三峽船閘2019年過閘通過量達1.46億噸,創歷史新高。資料圖:三峽 王罡 攝三峽船閘是目前世界上連續級數最多、總水頭最高、規模最大的內河船閘,自2003年投入運行以來,過閘貨運量不斷增加,2011年首次突破一億噸,提前19年達到設計能力。
  • 2018年國內沿海到底有多少艘貨運船舶
    日前,交通運輸部水運局發布了2018年中國沿海貨運船舶運力分析報告,以下為報告全文:一、幹散貨船運力情況截至2018年12月31日,沿海省際運輸幹散貨船(萬噸以上,不含重大件船、多用途船等普通貨船,下同)共計1832艘、6247.56萬載重噸,同比增加161艘、725.68萬載重噸,噸位增幅13.14%。
  • 培育內河航運英才 助力臨港經濟發展
    有意從事內河事業的有志之士千萬不要錯過!學校順應新時代周口臨港經濟發展大局,立足於培訓內河航運技術人才,已與華北水利水電學院開展長期教學合作,並高薪專聘高水平教師隊伍,辦學能力、教學質量獲得社會及學員的廣泛認可。學校堅持以人為本、能力為重,全部發展的育人理念,以高質量德智「雙師型」師資隊伍為指引,充分發揮專業技術力量帶動作用,不斷更新教學模式,提高教育質量,與船舶企業展開廣泛合作,為學員開闢廣闊的就業空間。
  • 輕卡噸位提升成最後希望 多少噸才合適
    今年4月,國務院安委會印發《全國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計劃》,明確2022年基本消除貨車非法改裝、「大噸小標」等違法違規突出問題,再次將「大噸小標」問題提上檯面。明確2020年7月至2021年5月為專項整治工作開展時間,將重點對生產改裝企業進行整治,從車輛生產源頭打擊「大噸小標」違法行為,保障車輛出廠時就是依法合規狀態。
  • 交通部發布《全國內河航道與港口布局規劃》全文
    3、內河運輸    2005年,全國內河船舶保有量近20萬艘,淨載重量4481萬噸,載客量86萬客位,貨運船舶平均噸位229噸/艘。完成內河水運貨運量14.9億噸,貨物周轉量3635億噸公裡,客運量1.26億人,旅客周轉量31.4億人公裡。內河港口完成貨物吞吐量18.45億噸,旅客吞吐量1.29億人。
  • 國內最大載重200噸物流機器人長沙上線
    工業移動機器人(英文簡稱「AGV」)已成為眾多企業生產線上的「好幫手」,你能想像機器人最大載重嗎?從位於雨花經開區的湖南馳眾機器人有限公司獲悉,該公司經過7年研發攻關,研製出一款「200噸重載AGV」,其最大載重達200噸,按一頭成年大象2噸計算,可以同時搬運100頭大象,成為目前國內最大載重物流機器人。
  • 預測船舶市場未來,《船舶市場趨勢》中英文版!
    在船舶運輸市場方面,海運貨物運輸需求量(需求)推動了船舶總載重噸位供應量(供應),當需求量超過供應量時,船舶運輸收益將不斷提高,並帶動資產價格上行,同時市場會增加新船訂單,拆船總量會同時減少。這種趨勢的結果不久會使供應量超過需求量,這時市場會向反方向運動。需求量和供應量兩個力量一直在動態的相互作用並影響和帶動其他因素,循環作用組成一個典型的航運周期。
  • 普及一下有關船舶的知識
    船舶吃水、噸位和標誌型吃水:自平板龍骨上緣量至水面的垂直距離。加上平板龍骨的厚度,為實際吃水。重量噸:表示船舶重量,也可表明船舶的載運能力。可分排水量和載重量。排水量:指船舶在水中所排開的同體積水的重量。
  • 船舶靠岸用上「它」,大家都說好
    6月4日,「嚴控船舶排放 守護萬裡碧空」主題採訪團來到位於長湖申航道上的湖州城東水上服務區。作為湖州內河水運轉型發展示範區的重要組成部分,這裡環境整潔,300多米的岸線上密集地靠泊著一排貨船。與想像中的場景不同,服務區內看不見燃油產生的黑煙,也聽不到「轟隆」的柴油機發電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