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常態化下教學模式如何改革創新?上海師範大學召開研討會

2020-12-15 中國青年報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魏其濛)新冠疫情在全球的大流行給高等教育教學工作帶來革命性的變化。10月17日,上海師範大學召開「疫情防控常態化下教學模式改革與創新」研討會,會議由上海師範大學商學院承辦。

上海師範大學供圖

上海師範大學校副校長李曄在致辭中指出,面對疫情下「停課不停學」的特殊形勢,在線教育成為學校教育探索向未來形態轉型的「實戰練兵場」。上海師範大學藉助信息化教學手段優勢,從以教為主的教學轉變為以學為主,支持教師通過教學設計為學生創造個性化學習的體驗,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育建設一批高階性、創新性、挑戰性金課。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副校長吳衛星作題為「創新混合式教學模式,助力一流本科建設與發展」的主旨演講。他分享了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構建MOOC體系的經驗,並指出,在線開放課程的應用對教學方法改革的價值。首先,提供了一種較為理想的模式選擇;二是為師生的「教與學」提供更多可能性,提高因材施教的達成度;三是引導學生提高自主學習能力,推動社會終身學習事業;四是推動高等教育在線教育資源的有效應用。

美國韋伯州立大學戈達德商業與經濟學院院長Matthew Mouritsen教授通過視頻連線的方式作題為 「疫情期間教學模式的創新和改革——現在及未來」的主旨演講。他認為,中國疫情防控的有力舉措以及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為高等教育改革創新提供了有力保障與技術支持。未來應進一步加強高等教育的國際合作,推動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的融合創新,讓教育更智能化、人性化,因材施教、以學生為中心,營造開放、共享的教育環節,釋放教育的功能與作用。

會上,西南財經大學金融學院教授許志副,上海師範大學教務處處長高湘萍、教務處副處長儲繼峰、商學院黨委書記朱惠軍、商學院主持工作副院長劉江會、人工智慧教育研究院副院長林曉,法國克萊蒙奧弗涅大學企業管理學院系主任Pascal Brassier等專家學者分別作了演講,並參與研討。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相關焦點

  • 「疫情防控常態化下教學模式改革與創新」研討會在上海師範大學召開
    「疫情防控常態化下教學模式改革與創新」研討會會議現場 本網記者 陳鍊/攝  中國社會科學網上海訊(記者 查建國 夏立 陳鍊)10月17日,上海師範大學主辦,上海師範大學商學院承辦的「疫情防控常態化下教學模式改革與創新」研討會召開。
  • 2020後疫情期基礎教育智慧教學研討會召開
    來源:中國網9月10日,不平凡的開學季迎來了第36個教師節,由教育部在線教育研究中心基礎教育部指導下的「2020後疫情期基礎教育智慧教學研討會」在線上召開。作為對教師節的獻禮,專注於K12智慧教育的慕華成志,同期發布了賦能教師的新智能教學平臺——學堂教師寶。
  • 我校召開金課背景下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研討會
    12月8日,金課背景下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研討會在我校藝術中心國際會議室召開。
  • 全國高中課堂教學模式改革與創新研討會在鄭州舉行
    10月24-25日,全國高中課堂教學模式改革與創新研討會在鄭州九中舉行。「全國高中課堂教學模式改革與創新研討會」於10月24-25日在鄭州市第九中學舉行。來自全國教科研人員與相關教育單位領導匯集鄭州九中,共同參加此次盛會。    本次會議由中國教育學會和河南省教育廳共同主辦,鄭州市教育局承辦,鄭州九中協辦。
  • ...小學數學思維教學實踐研討會5月22日將在北京師範大學京師學堂...
    我國教學改革經歷了改變課堂教學結構、改變課堂教學關係、再到改變課堂教學意義三個階段。改變課堂教學意義就意味著提高課程意識,從課程的設計到課程的培訓,再到課程的具體實施是一個全方位的、立體的系統工程。特別是新時期核心素養、學科思想與常態化教學目標相結合的嶄新教育觀激發了老師們探索、創新與實踐的熱情,「遊戲化教學」開始以不同的形式走進常態化的數學課堂。
  • 聚焦實踐教學模式改革與創新
    原標題:聚焦實踐教學模式改革與創新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新聞實踐教學模式研討會」聚焦高校新聞實踐教學模式的改革與創新。與會代表在分享各自院校的教學模式後,就實踐教學的意義和價值、挑戰與局限、發展趨勢等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
  • [9中] 積極籌備,迎接全國高中課堂教學模式改革與創新研討會的召開
    鄭州九中為迎接全國高中課堂教學模式改革與創新研討會,在升旗廣場用鮮花布置的「歡迎」二字,以示喜迎八方賓朋。會議室外走廊    「全國高中課堂教學模式改革與創新研討會」將於10月24-25日在鄭州九中。本次會議由中國教育學會和河南省教育廳共同主辦,鄭州市教育局承辦,鄭州九中協辦。
  • 上海電力大學召開本科教育教學研討會
    未來網高校頻道7月29日訊(記者 楊子健 通訊員 侯豔豔)7月25日,上海電力大學召開本科教育教學研討會。該校副校長黃冬梅出席,教務處處長楊寧、副處長李永斌、徐信豔及各二級學院教學院長和骨幹教師參加了會議,會議由楊寧主持。
  •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 全球教育專家共同探索新常態下課程教學模式
    中新網上海11月9日(記者陳靜)當下,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人們的生活進入新常態,在此背景下,未來的課程如何滿足未來教育需要,教育工作者應該如何把握教育新常態下的課程發展趨勢?
  • 2020新時代高校數學教學改革與創新研討會長沙召開
    人民網長沙11月29日電 11月28日,2020新時代高校數學教學改革與創新研討會在長沙召開。國防科技大學副校長吳建軍出席並致歡迎辭,研討會組委會主任、西安交通大學徐宗本院士和高等教育出版社副總編輯林金安分别致辭。
  • 2020新時代高校環境教學改革與創新研討會於線上舉行
    11月28日,由教育部高等學校環境科學與工程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和高等教育出版社主辦,華東理工大學承辦的「2020新時代高校環境教學改革與創新研討會」在線上順利召開,來自全國250多所高校的920多名環境類專業的專家學者和一線教師齊聚雲端參加會議。我校副校長王慧鋒教授為大會致辭。
  • 智慧教育研究院·第二屆智慧課堂與教學融合創新研討會順利召開
    7月29日,由江西金太陽智慧教育研究院主辦的「第二屆智慧課堂與教學融合創新研討會」在江西南昌金太陽城順利召開。參加此次會議的有來自江西、安徽、雲南、四川、河南、河北等地區的領導和老師。唐校長的精彩報告讓我們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對智慧課堂的實踐與創新有了新的認識、新的思路!
  • 2019中國英語教學研討會在華中師範大學舉行
    、華中師範大學外國語學院承辦、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協辦的「2019中國英語教學研討會」在華中師範大學舉辦。來自國內外高校的近400位專家、學者圍繞本屆主題「中國特色英語教學理論與實踐創新」齊聚一堂,展開了深入交流與討論。此次研討會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大會共設5場主旨發言、3場平行論壇、12場專題研討、12場分組發言、12場小型圓桌會議。
  • 中國迎來疫情防控常態化下最大規模開學
    新華社發 馮曉磊 攝新華社北京8月31日電 題:中國迎來疫情防控常態化下最大規模開學新華社記者31日清晨,北京市大興區第一中學。校門口右側,老師和檢測員站在測溫棚內外,靜候著經歷了「史上最漫長假期」的學生們歸校。
  • 生物學院召開2020春季教學研討會共商教學創新
    本網訊 生物學院2020學年春季學期教學研討會於4月2日召開,生物學院教學委員會委員、系列課程團隊負責人、教學中心成員通過騰訊會議平臺,總結春季學期線上授課經驗,集中探討新形勢下教學督導、課程考核、實驗課程授課形式、本科畢業論文要求等具體教學組織要求
  • ...推進研究生教育改革創新與內涵發展」研討會在上海對外經貿大學...
    「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全面推進研究生教育改革創新與內涵發展」研討會在上海對外經貿大學召開 2020年08月03日 10:41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作者:查建國 夏立 陳鍊 字號
  • 精彩回顧|後疫情時代的課堂教學如何變?華南師大胡小勇教授這樣說
    4月18日,【師說新語】第二期,我們邀請到華南師範大學教育信息技術學院胡小勇教授就《後疫情時代的課堂教學方式變革》進行精彩的主題分享。在直播現場,胡小勇教授針對疫情防控期、準後疫情期、復學之惑、後疫情時代這四大階段的課堂教學展開深入探討。
  • 新高考背景下普通高中課程教學改革培訓研討會在丹陽召開
    12月18日~19日,全省新高考背景下普通高中課程教學改革培訓研討會在丹陽市召開。會議圍繞積極平穩推進高考綜合改革,強化教育科研支撐,深化課程教學改革進行了研討和培訓。省教育廳副廳長顧月華出席並講話。顧月華傳達了全國基礎教育綜合改革暨教學工作會議精神,分析研判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深化普通高中課程教學改革、高考綜合改革的重點難點和問題,全面部署區域化、項目化、主題化推進課程教學改革的針對性工作措施。
  • 「大學英語教學課程思政、新指南理念創新與實踐」研討會在長春...
    中國教育在線(吉林) 訊 12月5日—6日,由長春科技學院、復旦新學術、復旦大學出版社、中國外語教學多維研究博士沙龍主辦的「大學英語教學課程思政、新指南理念創新與實踐」研討會在長春科技學院舉行,與會嘉賓圍繞高校如何在教學與科研中正確解讀《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大學英語教學指南》(2020版)展開深入討論和交流。
  • 葉興國專欄之三新常態下的英語教學創新
    圍繞「八新」, 即新需求、新格局、新技術、新挑戰、新理念、新標準、新方法和新常態談談英語教學創新。縱觀我國英語教育發生和發展的歷史,我國的英語教學從一開始就是需求驅動的,需求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隨著需求主體的變化而變化,隨著時代的變化而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