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車水是當年中國移民來到新加坡的落腳地,深具歷史意義。放眼望去儘是傳統店屋,色彩各異,造型也大不相同,構成一幅奇特街景。今天,就跟小編一起去領悟一下這的繁華與精彩之處吧。
梨春園
19世紀時,劇曾是新加坡華人社群最重要的娛樂活動,因此專門演出劇的梨春園自然也成了牛車水最熱同的場所。當時的華人們因為梨春園的關係,而把登婆街稱為「戲院后里」。清末時,梨春園還演出過革命粵劇來為興中會募款,孫中山先生也曾到此為劇團加油打氣。雖然劇團在有聲電影問世後便漸趨沒落,但典雅的木欄杆與華麗的窗框飾,仍讓人得以懷想當年多鼓喧天的盛況。目前梨春園內部正在整修當中,預計未來將開放作為展示空間之用。
新加坡錢幣博物館
原本位於新加坡西郊造幣廠裡的展覽館,2009年7月時移至丁加奴街,作為新加坡錢幣博物館重新開幕!這裡收藏有大量來自世界各地的錢幣,勳章等,並介紹有關錢幣鑄造的歷史,最有趣的是,遊客們還可以利用館內的造幣機來為自己鑄造一枚紀念硬幣。
牛車水大廈
牛車水大廈裡什麼都有,連烏龜,蛇肉、青蛙肉都有的賣,往地下室走去,熱同的人聲、叫賣聲打招呼聲,沸沸揚揚,標準的中國市場樣貌。想吃好吃的請往2樓走,185號推的天天豬肉粥和206號推的115糖水這2家小吃都是雜誌、小吃指南大力推薦的,很值得一試。天天豬肉粥豐富的用料是它大受歡迎的主要原因。雖名為豬肉粥,但其實加了豬肝、豬腸等豐富配料,魚粥也是不惜血本用了許多魚肉,讓人覺得物超所值。而115糖水的美味秘訣就在於選料和石磨。老闆每天凌晨3點就得起床,花上5個小時才能完成這些點心的製作,因為石磨必須慢慢地磨才不會因溫度太高而破壞原料,如果你到這個推位來,還能看到這臺石磨呢。
大東肥仔榮酒樓
大東肥仔榮酒樓開業於1928年,是本地的八大酒樓之一。早年居住在牛車水的人們,凡有宴客或遇到什麼值得慶賀的事,都會在大東開桌辦席,久而久之,大東酒樓也成了牛車水的地標之一。隨著大時代的興衰起伏,大東肥仔榮酒樓歷盡劇烈變遷,其間也曾經歷過停業困境。2001年,為了不讓美食與記憶同時消失,新加坡旅遊局力邀大東酒樓重返牛車水,繼續供應經典粵菜,讓後來的人們也能一飽口福。
餘仁生
從1879年發展至今,餘仁生可算是一家國際知名的品牌了。當年餘廣從廣東來到馬來西亞上的的霹靂州尋求發展,看到許多工人為了緩解身體痛苦而沉迷於鴉片,他遂決定自中國引進漢方藥材,「以中藥取代毒品」,讓勞工能從根本上強身健骨,這也就是「仁生」二字所要傳達的意涵。這項事業傳到他的兒子有「錫礦大王」之稱的餘東璇手上時,更加發揚光大,他於1910年將藥鋪的發展重心移至新加坡,至今已於東南亞開設了155間分店。餘仁生的中藥大多是已調配好的成藥,製成膠囊或滋補液出售。店面形式有別於傳統藥行,非常現代化。
小販中心
在新加坡,若想吃遍所有著名美食,又不想讓荷包大出血最好的選擇莫過於小販中心了。規模大的小販中心店家往往不下一百家,為了決定該吃哪家,常常使人傷透腦筋。建議如果時間充裕的話,不妨跟著大家一起排隊,通常隊伍越長口碑越好。或者又可以找些有「自助服務」招牌的推販,這些店家往往因為生意太好,才會無暇替客人服務。另外,提醒您在逛小販中心時一定要攜帶包面巾紙,除了衛生上的需要外,更重要的是面紙是新加坡人佔位子時的重要工具。同樣地,當你看到座位上放了包面巾紙時,也不要裝作沒看到哦!
良辰美點
良辰美點的招牌產品是菠蘿麵包、老婆餅、酥皮蛋撻等港式點心,樸實無華的外表更添親切感。8年前開始營業的這家店很受當地人歡迎,店家採取薄利多銷的低價策略,每個麵包只賣0.6元,最受歡迎的酥皮蛋撻每天可以賣出2、3千個,層層的蛋撻皮口感酥脆,受歡迎不是沒有原因的。
白新春茶莊
茶行在華人聚居的牛車水是一項必不可少的行業,相對地,同行的競爭壓力也不小。白新春茶莊為了在市場中殺出重圍,不斷研發新的茶種與口味,例如招牌「佛手神奇種」與「著名不知香」,就很受追求新奇的茶友們歡迎。當然,如果你還是喜歡傳統的茶種,這裡也能滿足你的需求。
小編個人認為,穿梭在牛車水的街景當中,慢慢散步,遊逛於藥草、糕餅、肉乾與古玩藝品之間,擁抱中國的懷舊風情。是一件相當美好快活的事,有機會小編一定要去看看。你對此有什麼看法呢?歡迎給小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