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港古鎮,依舊人家煙火,見證昔日繁華

2020-12-18 百家號

11月1日,應邀往漳州龍海朋友家做客。朋友家住海澄九龍江畔,從客廳落地窗看出去,廣袤的漳州平原和奔流的九龍江就在眼底。眼前這片熱土,就是歷史上曾經一度繁華的漳州月港所在地。聊起月港,朋友說附近還保存有一個月港古鎮,午飯過後,我們就前往探訪。

漳州月港位於今龍海市海澄鎮九龍江入海處,因其港道「一水中塹,環繞如偃月」,故稱為月港。15世紀末期至17世紀中期,隨著我國東西沿海對外貿易的發展,月港一度成了「海舶鱗集,商賈鹹聚」的外貿商港,與漢、唐時期的福州甘棠港,宋、元時期的泉州後渚港和清代的廈門港,並稱為福建的「四大商港」。

1567年,大明隆慶帝登基決定推行新政。福建巡撫涂澤民希望「除販夷之律」,為海上的貿易活動開啟綠燈,允許當時船商巨賈「準販東西二洋」貨物。最初選擇詔安梅嶺作為開放大明海關,後改於海澄。從此月港成為明朝唯一合法的海上貿易始發港。

月港水陸交通便利,經濟腹地廣闊,不僅包括九龍江流域,還延伸至汀州、贛南、湘南以及閩北、浙江、江淮等地。腹內地區土地肥沃,物產豐富,盛產糧食,水果,素有魚米花果之鄉的美譽。經濟作物甘蔗、水果、木棉、菸草、茶葉、花生等馳名中外。當時漳州紡織業發達,天鵝絨、漳紗、漳緞、漳絨等暢銷國內外市場。其他的如鐵銅器、牙雕等手工藝品也是外貿重要商品。

明末清初,鄭成功父子與清軍在閩南沿海對峙拉鋸,爭戰近四十年,戰火殃及月港。清廷為扼制鄭氏,在沿海實行「遷界」。海澄一帶劃為「棄土」,繁華的月港航運商貿一時蕭條。歷史有明一代的古月港,到了清代,被廈門港起而代之。

月港古鎮安靜地臥在九龍江畔,道路邊是一座觀音亭牌坊,穿過一個小廣場就是觀音亭,閩南民間對神祇的信仰非常普遍,每個村莊都有大大小小的寺廟,但寺廟以亭為名還是比較罕見的。觀音亭背後一個閩南紅磚古厝的小院子上掛著「月港海絲館「」的牌匾,展館不大,內容卻很豐富,圖文並茂講述著月港的歷史衍變。廳堂上懸掛著大明第一港的牌匾,如果不了解歷史,似乎很難把這麼煊赫的稱呼和眼前小小的村鎮聯繫起來。當然,隨著一帶一路的推進,作為海上絲綢之路重要一站的月港古鎮也倍加受到重視,迎來新的發展契機。

展館大門之外,一條石板老街靜謐悠長,歷史的足跡在這裡存留。這是一條長約千米的臨江古街,與九龍江畔的月港碼頭平行,現存街面古店鋪約40餘間,建築多為土木結構。較為奇特的是家家大門門楣上都有石碑,刻著「潁川衍派」「江夏」等字樣,應是自家宗門源流;每家門前整齊地懸掛一個竹製的屏風,上書「各外春風」等詞語,成為古街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古街上當然也少不了眾多的寺廟。雖然規模甚小,但多建築精美,香火不斷。甚至在窄窄的巷子上也要因地制宜建一座空中樓閣,供奉居民心目中的神祇。午後的街道靜謐安詳,除了幾位本地居民坐在巷子或寺廟門前輕聲談天,就是零星的幾個遊客東張西顧,偶爾與挑著青菜沿街叫賣的農婦擦肩而過。今日月港,依舊是氣息氤氳,滿滿的人間煙火。

古街盡頭是一處溪流與九龍江的交匯口,當年此處河道密布,大大小小的船隻在水道上穿梭。時至今日,對岸現代化的船舶工廠鱗次櫛比,而古街上卻還有一間傳統的木船作坊,古香古色矗立於清波之上,作為一段歷史被保留。

九龍江畔蘆葦叢生,觀光木棧道逶迤其上,盡攬細細清風,看江上舟楫往來。當年的港市遺址,今仍依稀可見。江岸一裡多的古港口,還能見到7個古碼頭。在不到一公裡的江岸線,密密麻麻的分布著七個碼頭可見當年月港的繁榮,令人感嘆世事白雲蒼狗。

高樓俯瞰九龍江風光

觀音亭

月港海絲館

月港古街街景

古街的寺廟和月港船廠

古碼頭遺址

九龍江風光

相關焦點

  • 龍海海澄鎮:月港古街「古今」融為一體 訴說著明清時代繁華景象
    月港古街,一條長約500米的狹窄街道,承載著數百年的歷史記憶。時至今日,這條古街依舊向世人訴說著明清時代繁華的海上貿易景象。  從廈門出發,驅車到達龍海市區後,沿著208省道往海澄鎮政府方向行駛約2公裡,「月港古鎮」的牌子便躍然眼前。
  • 重修西興老街 古鎮煙火依舊
    如今,這個「活著」的古鎮,借勢杭州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計劃,要修葺了。但問題也來了——房,拆不拆?人,搬不搬?——成為古鎮重修前夕,必須審視的現實議題。  手稿裡的西興  千年古鎮原本是什麼樣子的?  今年年初,西興街道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指揮部專門把老街上那些上了年紀的老人們請了回來,請他們幫忙回憶一下古鎮的「年輪」片段。
  • 濱江:重修西興老街 古鎮煙火依舊
    如今,這個「活著」的古鎮,借勢杭州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計劃,要修葺了。但問題也來了——房,拆不拆?人,搬不搬?——成為古鎮重修前夕,必須審視的現實議題。    手稿裡的西興  千年古鎮原本是什麼樣子的?子夜人家寂靜時,大叫一聲靠塘去。」  不過,這種賦予西興南來北往的喧囂繁華,隨著過塘行這個行業的日漸式微,最後還是慢慢冷去,如今僅停留在紙上,以及老人們的記憶裡。    老宅舊民  孫勝強不捨得搬出老宅。  他說祖輩都住在這裡,這裡還有著他們家的榮光。
  • 曾是上海繁華的水鄉古鎮,被譽為「小蘇州」,交通不便依舊原生態
    一座城市的記憶,不僅僅是這座城市中留存下來的博物館、紀念館、古建築、民間文化和山水風光,也不僅僅是流傳於民間文學藝術的古典和風雲史記,還一些位於城市角落的古老城鎮和村莊也是城市的歷史見證,為後代留下了寶貴的財富供他們研究,如今上海已經發展成為一個時尚摩登的現代國際大都市,大街小巷上的摩天大樓和現代建築層出不窮
  • 杭州最「靜」古鎮,曾經繁華一時,僅距離西湖13公裡
    今天這一站,位於杭州錢塘江畔的——西興古鎮,古鎮已經有1000多年歷史,處處充斥的古樸、雅致。曾經作為兩浙門戶,是中國南北貨物的重要貿易地,繁華一時。現在如曇花一現般又歸於平靜,常常被遊客忽略,僅距離西湖景區13公裡,大約半小時車程。如果你遠道而來西湖遊玩,不凡順道走走杭州最寧靜的古鎮。
  • 東沙古鎮,來這裡探訪百年漁港古鎮的繁華與滄桑
    海一隅,岱山島西北,東沙古鎮建制於唐,以商貿繁華鼎盛於清,豐盛的海產和漫浸歷史長河所沉澱下來的傳說故事和海洋特色文化以及濃鬱古樸的漁家風情卻依然吸引著外來遊客,讓人駐足留戀。古鎮的前面是海,後面是山,它在水一方滄桑著,在海風裡開放著,在海霧裡含蓄著。它多了海的氣勢,多了山的韻致,多了島的獨特。
  • 旅遊攻略:神垕古鎮已經準備好了!昔日繁華的千年古鎮終於回來了
    歷史上的神垕一直是中國北方鈞陶瓷生產中心,古鎮內商賈雲集,店鋪林立,深宅大院鱗次櫛比,呈現出「十裡長街,煙火柱天,日進鬥金」蔚然壯觀的繁榮景象。五千年陶瓷文化積澱,一千多年鈞瓷藝術的薰陶,給神垕鎮留下了豐富的歷史遺存。神垕周邊三日遊 線路特色:遊覽神垕周邊的洛陽和鄭州,感受中原文化和風情。
  • 探訪廣東汕頭騎樓街 見證百載商埠昔日繁華
    中新社廣東汕頭4月2日電 題:探訪廣東汕頭騎樓街 見證百載商埠昔日繁華  中新社記者 李怡青  隨著清明假期的到來,僑鄉汕頭分外熱鬧,華人華僑、港澳臺同胞熙來攘往,忙著回鄉拜山掃墓、尋根訪友。汕頭西堤路騎樓街修復後對外開放,更是吸引海內外遊客紛至沓來。
  • 傣族古鎮:一半人間煙火,一半歲月故事
    而傣族古鎮對於這座城市來說,是鮮活而飽滿的文化,與傣鄉共生共榮。沉澱著古老的傣鄉文化,卻裝得下最時尚的特色潮流。打開這座古鎮的密碼,是藏在這裡的繽紛體驗,是日常生活裡的人間煙火氣。△傣族古鎮實景圖傣族古鎮 繁華漸起的日常人們在此歡暢、悅然,感受著生活裡觸手可及的人間煙火,包羅萬象的傣族古鎮匯集著大大小小的故事,生活裡的暖意就這樣動情地上演。
  • 城市情報員 走進福建省龍海市海澄鎮,「城隍廟」「月港古鎮」
    原為海澄縣,史稱月港,明代時期是中國對外貿易的著名港口,閩南第一大都會,素有「小蘇杭」之美譽,「市鎮繁華甲一方,港口千帆競相發」是其生動的歷史寫照。1960年,海澄縣與龍溪縣合併為龍海縣,1993年「撤縣設市」設立縣級龍海市(漳州市代管),行政區域面積約7037公頃。
  • 蒼涼質感:渭南澄城縣堯頭古鎮
    在澄城縣西南,曾經有一個很有名氣的銷售粗瓷的古鎮,因坩土礦分布廣泛,夾生白、紫兩色的原料,便於燒制陶瓷、砂器。於是,當地農民制坯彩繪,燒制陶器,代代相傳。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這種傳統燒制工藝便日漸消沉,很多瓷窯熄火,慢慢被廢棄,大部分人家已搬到距堯頭村東不到2公裡的新鎮子去了,留下寥寥幾戶。華商網友「耍不夠」近日把鏡頭對準了這裡。  堯頭古鎮位于澄城縣的西南,與白水、蒲城兩縣鄰接,鎮址近年從塬頂遷移下來,老鎮已改稱堯頭村,當地人稱之為「老街」。
  • 陝西高崖上的古寺,背山面江、古樸幽靜,見證「小漢口」繁華過往
    位於陝西安康旬陽縣的蜀河古鎮,是一座藏於秦巴山區腹地、漢江江畔的原生態古鎮。這裡曾經有過繁華的過往,作為漢江黃金航道中的重要驛站,明清時期的蜀河商貿繁華,吸引了南來北往的客商匯聚於此,漸漸形成了蜀河「八大商幫」,留下了眾多人文往事。
  • 赤水大同鎮,可以在這見證昔日繁榮的碼頭,古樸的吊腳樓
    大同古鎮位於貴州省遵義市赤水市赤水河畔,西通天台山,北臨花水灣、西嶺雪山,是川西旅遊環線上的重要一站。大同古鎮原名大洞場。「大洞」得名於大同鎮一戶人家房屋後面發現的一座洞穴。據考古專家鑑定,它是東漢時期古人用以儲藏物品的洞穴,距今有2000多年的歷史。
  • 這座錢塘江邊的千年古鎮,煙火依舊 | 錢塘江影像考察創作營
    原創 錢塘江影像創作營 輪到你了10月2日,國慶遇上中秋。學員按蘭溪風俗,中秋賞月點起「香球」,祈求一年平安團圓。by 丁伯樂輪到你了按:第二次錢塘江影像創作考察之旅,考察團選擇了位於錢塘江中上遊的遊埠鎮作為集訓點。
  • 遊走大山深處的「瓷都」,靜觀神垕古鎮的歷史滄桑與昔日繁華
    這次的目的地是位於河南禹州聞名已久的瓷都——神垕古鎮。神垕古鎮位於河南省中部禹州市西南,是馳名中外的鈞瓷文化發祥地,是五千多年陶瓷文化積澱而成的具有典型區域特色的中國歷史文化名鎮。這個坐落在大山深處神秘而古樸的小鎮,是中國鈞瓷文化的發祥地。與周莊、烏鎮、麗江等古鎮相比,神垕鎮並不出名。
  • 探訪福建漳州月港:海絲史跡 百年興衰
    【解說】位於福建龍海海澄鎮境內的月港,是明代福建四大商港之一,在中國外貿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如今這裡雖然已經不見當年的海舶鱗集、商賈鹹聚的繁華,但是海面上來往的小漁船和保存400多年的古建築及遺址,仿佛向人們述說著當年的輝煌光景。日前,中新社記者來到來到福建龍海,走進月港古鎮實地探訪。
  • 河南被稱為「小天津」古鎮你知道嗎?不僅有燒雞,還有運河文化
    所以滑縣自古以來都是聞名的聚集地,至今也保留著不少的文物古蹟,就比如這一座有燒雞味道的古鎮就是如此。古鎮位於古黃河西岸的鯀堤之上,依衛河而興,始於宋朝。道口之名,因有李姓人家在黃河渡口擺渡而得名,史稱李家道口,距今已千餘年歷史。道口,顧名思義就是路口可以說是為了證明這裡的交通條件很好。事實上,也是如此。據說,4000多年前,它是黃河堤上的一個古老渡口。
  • 來神垕古鎮,一次邂逅,一生難忘
    「進入神垕山,七裡長街觀,七十二座窯,煙火遮住天,商賈遍地走,日進鬥金錢」。一首民謠道盡古鎮曾經的繁華。神垕的厚重滄桑有別於小橋流水的的詩情畫意,更像是一幅寫意山水,把一個千年古鎮的神來之筆用鈞瓷標註的清晰明了,又別具韻味。喜歡它的低調自若,喜歡它的神秘通達,更喜歡它浸染千年的鈞瓷藝術。走在這樣一座古鎮,繁雜喧囂的都市好像是另一個平行次元存在的場景,人慢下來,心慢下來。
  • 連雲港連雲古鎮,你去過嗎?
    連雲古鎮,又稱「連雲老街」,位於江蘇省連雲港市連雲區連雲街道。這座面積只有37萬平方米的古鎮,卻經歷了荷蘭建港、民國建市、日寇佔領和解放戰爭各個不同時期的風雨滄桑,見證了連雲港市的發展。連雲古鎮,依港而建,因港而興,是一座具有一定自然特色和人文積澱的海濱山城石鎮。一千多年前連雲古鎮是個黃海岸邊、雲臺山腳下的小漁村。古代,曾是犯人流放燒窯的地方,所以人們又把它稱為「老窯」。
  • 不止西塘烏鎮,嘉興最美12個江南古鎮,每一處都風姿綽約
    典型的枕河人家的江南古鎮,古鎮裡有一座石佛寺,寺院附近兩棵千年銀杏枝繁葉茂,都再現了江南水鄉千年不絕的情懷。6 月河月河坊,位於嘉興城北,它的面積雖然不大,估計還不到西塘或烏鎮一半的面積這裡的慢節奏漫溢於街頭巷尾,舊時的風貌,秀麗的水鄉景色和老鄉的純樸深深地吸引了每一位遊人,全鎮依河成街,橋街相連,深宅大院,河埠廊坊,過街騎樓,臨河水閣,一派古樸幽靜,是江南典型的小橋流水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