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公布幼兒園、小學及中學教師專業標準,要求教師尊重學生人格,小學教師要懂性教育
本月13日,國家教育部網站公布了《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試行)》、《小學教師專業標準(試行)》和《中學教師專業標準(試行)》,這3套標準定位為國家對幼兒園及中小學合格教師的專業基本要求,是教師開展教育教學工作的基本規範,是教師培養、準入、培訓、考核等環節的重要依據。
記者注意到,這3套標準都提到要將保護學生生命安全放在首位,教師要尊重學生人格,不諷刺、挖苦、歧視、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同時,在小學教師專業標準中,還明確要求教師了解對小學生進行青春期和性健康教育的知識和方法。
近年來,學生安全事故頻發,「幼兒性教育」及「學校安全」成為公眾關注熱點,國家此次出臺教師專業標準意味著對相關問題的重視。記者在採訪了多位老師、家長及教育專家後了解到,雖然社會上對「性教育」及「學生安全」的重要性有普遍共識,但在具體操作執行上仍然存在不少問題。
關鍵詞:性教育
學生面對侵犯傷害
小學教師要懂應對
近年來,「教師猥褻女童」事件時有發生,這讓「幼兒性教育」及「幼兒性安全」問題備受公眾關注。
此次教育部發布的《小學教師專業標準(試行)》中明確規定:「小學教師要了解對小學生進行青春期和性教育的知識和方法,了解小學生安全防護的知識,掌握針對小學生可能出現的各種侵犯與傷害行為的預防與應對方法。」
這一規定表明國家對幼兒性教育問題的日益重視。而在採訪過程中,記者發現,大多數家長和老師對此都有著普遍的共識,但對於如何實施性教育仍存有憂慮。
家長:孩子青春期提前 需要懂得性知識
家住鴻福路的楊女士告訴記者,她的女兒五年級時第一次來了「例假」,但是因為缺乏相關知識,不知道這是正常的生理現象,楊女士的女兒以為自己生了病,獨自著急了好幾天後,才向楊女士「求助」。
楊女士說:「現在生活條件好了,孩子吃得很有營養,青春期比起我們那時候提前了好幾年,很多女孩兒五六年級時就來了「例假」,但因為缺乏性知識,不知道怎麼處理和保養。」楊女士認為,對小學高年級的孩子進行簡單的性教育很有必要。「尤其對於女孩兒來說更加重要,不然受到性侵犯自己都不明白。」
莞城的商先生對此也表示贊同,但對於如何開展性教育,商先生覺得「是個難題」:「我兒子上小學六年級,有時他會問我人體構造、男女之別一類的問題,我們家長只知道基本的生理健康知識,也不知道如何用合適的方法跟他解釋。」
商先生認為,如果由學校老師將相關知識教給他們,會更有專業性,也能更好地引導孩子。
老師:性教育很重要 但不知該如何教
在採訪過程中,幾乎所有的小學教師都認為對小學高年級的學生傳授簡單的性知識很重要,不少老師稱:「青春期的孩子在生理上會有不小的變化,這會導致他們的心理和情緒產生波動,恰當的性教育無論對孩子的身體健康還是心理狀態都有好處。」
然而記者了解到,目前東莞大多數小學並未開設有關性教育的課程。
望牛墩育林小學校長周國明告訴記者,該校設置有「科學課」,但講授的主要是人、動物、自然等內容,並未涉及到男女生理知識。
宏遠外國語學校的老師也表示,學校給小學高年級的學生設置有心理輔導課,但並不講授青春期性知識。
不少學校的老師都反映,雖然大家都已意識到性教育的重要,但由於小學教師缺乏性教育的專業培訓,國家也沒有這方面的統一教材,所以「不知道該怎麼教」。
關鍵詞:體罰
不得諷刺挖苦體罰學生
上述3套標準中都明確規定,教師應尊重學生人格,維護學生合法權益,平等對待每一位學生,不諷刺、挖苦、歧視學生,不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而在採訪過程中,對於教育方式的問題,家長和老師們意見不一。
贊:靠「動手」管學生的老師無能
不少家長認為,無論孩子犯了什麼錯,都不應該用體罰的方式處理。
「小孩子肯定是有這樣那樣的毛病的,如果都聽話了就不需要老師教了。」一位吳姓家長說,「學生不聽話,教師應該多溝通、多講道理,隨意動手或者採取語言暴力都會對孩子身體和心靈產生傷害。」
東華幼兒園的何老師認為,作為教師,首要的條件就是要有愛心、有耐心。「學生犯錯了,不能簡單粗暴地對待,要動腦筋找到合適的、有效的教育方式,要靠動手來讓孩子聽話的老師是無能的、不合格的。」
據何老師透露,在東莞很多學校,老師體罰學生或侮辱學生,造成惡劣影響的都會被嚴懲甚至開除。
彈:無強制措施管不住「淘氣包」
採訪過程中,也有一小部分家長認為,老師在必要的時候對學生進行類似罰站、斥責等教育方式是可以允許的。
「我家小孩本來就皮,愛生事,在家裡我們自己都管不住,『武力解決』才會收斂點,如果學校老師不能打不能罵,那他得翻了天了。」一位楊姓家長稱。
部分老師也表示,如果遇到「淘氣包」型學生,確實會很頭疼。「有的家長送孩子過來的時候會叮囑我們,說要是孩子不聽話就儘管打、儘管罵,一定要我們幫忙治治壞毛病,這也讓我們很為難。」東華幼兒園的一位老師稱。
採訪中有老師反映,雖然不會進行體罰,但教學過程中還是會採取短時間罰站等方式讓學生認識錯誤。「如果一點強制措施都沒有,很難管住調皮的學生。」
專家:學生犯錯 先「冷處理」再「熱關心」
資深教育工作者、幼兒教育專家何芳認為,體罰、言語挖苦學生都是不尊重孩子人格的體現,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也會影響孩子的自信心,對孩子的成長很不利。
「對於特別淘氣的孩子,如果簡單粗暴地對待,很容易激發他們產生逆反心理,所以遇到這類學生一定要有耐心,要分析學生犯錯的原因,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採取合適的教育方式。」
何芳建議,老師在遇到屢教不改的學生時,可以嘗試先「冷處理」、再「熱關心」的方式。「孩子犯錯後,先給他講明道理,他不聽的話,在一定時間內『冷漠』地對待他,讓他自己意識到他的行為不被周圍人認同;等他意識到錯誤所在後,再給予關心和引導。」(記者喻莉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