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稿酬怎麼樣:明治時代可以靠寫作維生嗎

2020-12-11 澎湃新聞
文人固窮:日本稿酬制度源於江戶時代

古代日本把稿酬叫「潤筆料」,這一稱謂源自中國。《隋書•鄭譯傳》載,隋文帝令內史李德林作詔書,鄭曰:「筆幹,不得一錢,何以潤筆」?隋文帝頷會,答應以賞金酬謝。「潤筆」於是成為支付寫文章、寫字、作畫者報酬的雅稱,據說宋太宗就曾在皇家藝苑設立類似文藝基金的「潤筆錢」,激勵在詩藝上有造詣的宮廷作家。日本沿用這一叫法,在近代文學印刷出版興起以前,「潤筆料」即筆墨酬勞。明治後期,隨著標準格式的原稿紙普遍使用,才改稱「原稿料」。

在日本,稿費成為一種經濟現象,是隨著近世紙傳媒的發達、大眾文學的繁榮而出現的。

1603年,德川家康在江戶設立幕府,開啟了歷時兩個半世紀的江戶幕府時代。江戶日本,雖未必稱得上太平盛世,但鎖國之下,四民安樂,社會繁榮穩定,遠離戰場的武士漸漸將情趣從刀劍轉入文化領域,伴隨著商品經濟繁榮,市民商人階層擴大,為出版業的繁榮打下基礎。

八世紀日本就出現用銅板印刷的佛經,但長期以來文章、學問的流布主要靠人工謄寫。日本現代出版業源頭髮端於江戶時代。16世紀末,豐臣秀吉從朝鮮捉來精於活字印刷術的「職人」,仿製出第一架活字印刷機。1609年,第一部活字版漢籍《古文真寶》在京都開印,紙好墨精,大暢其銷,這是出版商業化之始。印刷術的發達,改變了以往手書謄抄文學作品的煩勞,價格優廉,大量流通;而且隨著識字率的提高,閱讀進入尋常巷陌,讀者群迅速擴大。

據研究,在日本出版史上第一個用作品拿「潤筆料」的是元祿時代大阪商家之子井原西鶴(1642-1693)。井原的小說以青樓色慾遍歷為題材,迎合了溫飽思淫慾的元祿時代市民趣味,《好色一代男》、《好色一大女》等小說銷路可觀。在井原創作生涯高峰期,「版元屋」(出版商)以每冊銀300文目的價格(相當於今天50萬日元)向他約稿,這幾乎等同如今日本企業中層幹部的月薪。但嚴格說來,井原西鶴並不是職業作家,他家有恆產,悠遊自在,寫作只是趣味所在的「餘技」,並不以此為生。

井原西鶴像

19世紀前後的通俗小說家山東京傳(1761-1816)被認為是日本文學史上第一個職業作家。 1791年,京傳受大出版商蔦屋重三郎之託寫通俗小說。書商與京傳訂立契約,三篇小說稿費金二兩三分。江戶時代的一兩銀大約等同今天的12萬日元,京傳三篇小說所得不到30萬日元,根本算不上高收入作家。但從文獻上看,京傳相當富裕,兩度娶藝妓為妻,出手闊綽,很多人認為這源自他豐厚的稿酬,其實不然。京傳家底殷實,有一家當鋪,在銀座還有一家菸草店,生意很好。文人固窮,即便是在市民文學發達的江戶時代似也不例外。

曲亭馬琴(1767-1848)曾長期在京傳門下學寫小說,1806年後單幹。他模仿中國《水滸傳》的忠義豪傑故事寫成《南總裡見八犬傳》,這是當時首屈一指的暢銷書。彼時馬琴文名正隆,出版商以每冊四兩銀買他的書稿,又擔心他懶散,派人日日守候其書桌旁小心伺候,寫完一張,即刻送到坊間排版印刷。馬琴一生留下260多部作品,以今天的常識而言,他的生活應該很富足。但從他的日常記錄或其兒媳路女留下的日記看,這位江戶小說巨匠的生活常見拮据,並沒有想像的那般滋潤。

服部仁《天保初年馬琴的年收》的考證,揭開了馬琴生活窘迫的真相:以寫作讀本為例,書商支付馬琴的稿費,讀本小說一集五冊,稿酬銀17兩(其中《八犬傳》22兩)。當時物價一石米(約125市斤)一兩銀,參照當今米價,一集讀本可得酬金約80萬日元,這不過是今天文學新手的最低稿酬。馬琴一年稿費收入約70兩,合今天330萬日元,相當於公司剛入職員工的年薪。再加上晚年盲目多病,寫作靠口述,由兒媳負責文字記錄,費時費力,寫稿速度大大下降,收入自然受影響。

有人歡喜有人愁:明治時代的作家生態

19世紀中期,面臨西方堅船利炮威脅的日本被迫開國,歐美文化源源而入。1868年明治天皇登基,意味著日本近代史開端。日本當時急於富國強兵,躋身列強行列,所以明治之初,所謂「向世界廣求知識」,也只是學習當時急需的西方的炮艦科技及政治、法律制度文化,文學的近代化只是作為「文明開化」補課的產物,相比其他領域,落後了一截。

日本的近代文學先驅是坪內逍遙(1859-1935),他發表於1885年的《小說神髓》,提倡寫實主義文學理念。將歐美「novel」的文學概念譯成「小說」一詞,即是源自他的創意,後來也被中國廣泛接受。在坪內提倡下,寫實主義文學形成一股聲勢,不少文壇新進紛紛登場,出現了繁花似錦的明治文學盛況。

專門出售明治年間出版物的古本屋

但在當時,靠寫小說謀生在世人眼中,這是紈絝子弟閒極無聊的技藝,也是貧困的代名詞。因此當狂熱的文學青年長谷川辰之助告訴父親自己立志要寫小說時,立馬遭到老父一頓呵斥「靠寫東西謀生?你去找死吧」。長谷川發奮寫成小說《浮雲》,殺青之際,他特地用老父的「咒語」諧音「二葉亭四迷」作為自己的筆名。《浮雲》被一流出版商金港堂以80日元買下,是當時最高潤筆料。

明治時代的新生作家,如尾崎紅葉、幸田露伴、夏目漱石等,足以流芳文學史,但因緣造化,稿費高低之別卻如同天上人間。

明治文壇最富有的作家是尾崎紅葉。紅葉的《兩比丘尼情色懺悔》,雖是出道之作,但書商給的待遇頗高,以每篇30日元結算稿酬,與當時的流行作家待遇等同。同期的幸田露伴,其小說《風流佛》篇幅短,稿費20日元。這兩個開創明治文壇「紅露時代」的作家一篇作品所得稿酬,相當於今天80萬~120萬日元,算是文壇高收入標準了。

相比之下同時代女作家樋口一葉就沒有那麼幸運。一葉出身東京小吏之家,父兄早逝,上有母,下有妹,全靠她支撐家裡經濟。但當時知識女性就業無門,唯一可憑藉的就是為報刊寫小說,一葉勤奮寫作每月收入約6日元,勉強支撐一家老小的營生,但因人情世故的支出多,常常生計困窘。在《一葉日記》裡,時時可見她奔波在借錢和典當途中。

1892年臘月二十八,一葉到金港堂領取小說《曉月夜》的稿費,38張稿紙,計領11元40錢。這筆收入近乎當時小學職員兩個月薪酬,只有「紅露」作家稿酬的三分之一,卻足以令一葉欣喜不已,她用這筆稿費還了舊債,還買了一些年貨。一葉二十四歲英年早逝,百年之後,日本將她的肖像印在五千日元的鈔票上,想來令人唏噓。

夏目漱石如何推動現代稿酬制度

與中國或歐美用字數計稿酬不同,日本以原稿紙(每張400字)數量結算,故稱「原稿料」。這種400格一張的規格稿紙最早出現於江戶時代的京都寺院。

1682年鐵眼道光和尚為了弘揚來自福建的開山祖師隱元的功德,印行黃檗版《鐵眼一切經》時,從線裝漢籍獲得啟發,設計出每頁中分為二,每半十行每行二十字,整頁合計四百字格式的紙張印刷佛經。維新後鋼筆漸漸取代毛筆,這種稿紙適於漢字假名混合的日文書寫,文豪夏目漱石也愛用,於是迅速流行。不只是稿紙,現代稿酬制度的確立,與夏目也大有關係。

夏目與明治同齡,在文學上起步晚,但起點高。1905年夏目的小說《我是貓》在《杜鵑》上連載,大受好評。一年後他辭去大學教職,入朝日新聞社,成為職業作家。朝日付給他三千日元年薪,條件是一年為《朝日新聞》寫兩次稿,稿酬另計,但不得在其他報紙發稿。

夏目漱石

夏目當時的收入怎麼樣呢?女婿松岡讓回憶,按當時物價維持一個七口之家(祖父母二,夫妻二,孩子三)體面的生活每月需約25日元:夥食9-10元,房租8-10元,零用錢3元,書刊報紙費1.5元。不算稿費,夏目平均月薪250日元。有了堅實的經濟保障,夏目才能寫自己想寫的東西,並資助門下清寒文士。自1907年到1910年患病倒下四年間,夏目創作了《虞美人草》、《坑夫》、《三四郎》、《從此以後》、《門》等不朽名著。年薪之外,五部作品合計2500張稿紙,共得稿酬9000日元,平均每張3日元60錢,是同時代的德田秋聲、島崎藤村的三倍,一葉的十倍。

明治中期前後,日本從西方引進了著作權概念,催生了版稅的萌芽。作家出書時和出版社協商,以印稅結算費用。印稅,相當印花稅,著作人在每本書上加蓋私章,或粘貼蓋了印章印的貼紙,出版社按檢印數乘以書價的稅率百分比結算稿酬。檢印為日本出版業所特有,今已不用,但稅率乘以印數計價方式襲用至今。原稿料是一次性付清,對「文筆家」而言,相當於工資;書出版出售後按發行量和稅率計算印稅,分期結算支付,相當於獎金,至今不變。在這個過程中,明治兩大文豪夏目漱石和森鷗外對於推動現代日本稿酬制度的確立,立下汗馬功勞。

有關日本版稅的最早記錄,據說源自森鷗外的首創。1892年出版《水沫集》時,他與書商約定以銷售總額25%抽取版稅。在此之前,媒體給作家的稿酬都一次性買斷,重印、增印甚或暢銷都與作家無關。鷗外是日本版稅制度的先驅,但其後接連爆發日清、日俄戰爭,他作為陸軍軍醫總監隨軍出徵中斷了文學寫作。把鷗外肇始的版稅制發揚光大並加以鞏固、確立的是夏目漱石。

1907年,應聘到朝日新聞社的夏目成了專職作家,文名鼎盛。同年,春陽堂要出版夏目作品集《鶉籠》,由於夏目留英多年,熟悉西方出版制度,故而與出版商籤訂了內容細緻的版稅協議:初版3000部版稅15%;再版至第五版,抽取版稅20%;第六版後達到30%。此後,凡出書,夏目與出版商大體用這個版稅範本。30%的稅率,待遇之厚可謂空前絕後,令春陽堂老闆和田篤太郎肝顫:書商的利潤也就31%,漱石先生一人就拿走30%!但和田是精明人,夏目作品奇貨可居,即便是1%,出版社照樣賺錢。夏目創作生涯只有短短的十年,生前著作總印數約10萬部,版稅收入超過兩萬日元,在當時是一筆巨款。

夏目憑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推動了明治中後期的版稅制漸漸走向成熟和定型,版稅也成為作家稿費之外另一個重要收入。有了這個保障,以寫小說為職業才開始成為可能。

參考文獻:

1、淺井清 市古夏生 監修:《作家の原稿料》東京 八木書店 古書出版部 2015年   

2、服部仁:《天保初年における馬琴の年收》  日本 學習院大學國語國文學會誌 1974年

3、松崗讓:《漱石の印稅帳》轉引自 松浦総三 編《原稿料の研究 作家 ジャーナリストの経済學》日本ジャーナリスト専門學院出版部  1978年11月

4、《樋口一葉研究》塩田良平 著 中央公論社 1957年10月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日本明治大學怎麼樣?
    明治大學是本部設在日本東京都千代田區的著名私立大學,與東京大學、慶應義塾大學、早稻田大學、法政大學、立教大學合稱「東京六大校」,與青山學院大學、立教大學、中央大學、法政大學合稱東京五大名門「MARCH」。下面蔚藍留學老師為大家介紹明治大學怎麼樣的相關內容!
  • 明治大學怎麼樣?
    明治大學是本部設在日本東京都千代田區的著名私立大學,與東京大學、慶應義塾大學、早稻田大學、法政大學、立教大學合稱「東京六大校」,與青山學院大學、立教大學、中央大學、法政大學合稱東京五大名門「MARCH」。下面蔚藍留學老師為大家介紹明治大學怎麼樣的相關內容!
  • 明治時代的非洲形象
    引進入明治以來促進日本走向文明開化的,是歐美的科學/技術圖書的翻譯和介紹工作,在這個時代,比如說傳記,小說,實錄之類,被翻譯成為日語文獻的數量意外之多,給予明治時代的人和後世之人不少影響。本稿整理明治時代的日本人作家關於非洲的文學作品,特別是以其中有日本人角色登場的作品為中心,考察當時一般日本人心目中的非洲形像,這些作品也可作為日本人的非洲觀念的變遷的資料來看。2 渡邊臺水的《霹靂一震》據文藝評論家中島河太郎說,以非洲為舞臺的日本作家的第一部作品,是渡邊治的《霹靂一震》。
  • 明治時代的「教改」-虎嗅網
    昨日,著名日本研究學者唐納德·基恩先生去世。他被譽為西方日本研究第一人。他晚年所著的《明治天皇》,被譽為紀念碑式的傳記,一個時代的編年史。《紐約時報》說:「它使我們儘可能接近明治天皇的內心生活」。身處時代的巨變,明治天皇無疑面對著複雜的情勢,他內心的選擇,也改變了時代的走向。從1868年頒布《五條誓文》,開啟明治維新,到1890年10月30日頒布《教育敕語》,走向國家主義——教育,成為理解明治時代的一個切片,從中我們可以看出日本精神結構的內在矛盾。今天主頁君從《明治天皇》中節選部分內容與大家分享,也以此悼念這位傑出的學者——唐納德·基恩。
  • 歷史觀察者與一種「開化」新思——讀《文明開化來了:明治時代的...
    近日,中國工人出版社出版了林丈二的《文明開化來了:明治時代的生活畫卷》一書,從中可以窺見一番從容遊走於「小」「大」之間、再現歷史常識背後複雜過程的神來筆法。也正是因此,該書超脫了充斥於一般「通俗講史」字裡行間的「庸」與「豔」,而是通過呈現稀鬆平常的民間細節,帶領我們浸潤,通透而全息地重識了頗為熟悉的明治維新與日本開化。
  • 日本明治時期的思想家(上)
    國家主義的民主明治精神結構,可以說是國家主義、平民主義和自由主義的三位一體,它在近代日本的自由民權運動中表現得淋漓盡致。所謂自由民權運動,如果望文生義地理解為自由主義、民主主義運動,就難以把握這場運動的本質。自由民權運動,與其說是自由主義、民主主義,還不如說是國家主義、民主主義更為合適,因為這場運動表現了濃厚的國家主義色彩。
  • 從日本人貨場演變看日本百年乳業巨頭明治如何乘風破浪|FBIC2020
    如果說0到1是產品驅動,1到10就是明治全品牌產業鏈驅動的階段,是建立自己競爭壁壘以及積累自己品牌資產的關鍵階段。這時日本的消費市場特徵出現了什麼樣的變化?首先日本從之前同質化消費時代過渡到差異化消費時代,市場出現了很多新的消費人群。
  • 明治維新中的明治有多大能耐,讓整個人日本走向「發家致富」路?
    明治維新中的明治有多大能耐,讓整個人日本走向「發家致富」路?日本的天皇一生當中得到廣大民眾的尊崇,這個明治也是一樣,更重要的是拉了一把日本的發展道路,在短短的時間裡面迅速發展成為位列強國之一的資本主義國家。
  • 日本留學 | 明治大學是什麼檔次的大學?
    提起【明治】一詞,我們會想起牛奶、巧克力或者是日本天皇,但是提起明治大學,相信對大多數不關心日本留學的人來說,是非常陌生的。即使是了解明治大學的同學,也都對這所大學褒貶不一,讚賞的人說:明治大學是一所東京地區的頂級私立大學,在MARCH五校中也是處於領先地位,尤其是商科專業是非常厲害的。
  • 「日本留學」明治大學的周邊環境怎麼樣
    提起明治大學,可能會想起破舊的教學樓,流著汗的「臭」男生,但隨著駿河臺的竣工,學校也發生了不小的變化。明治大學一共分為駿河臺,和泉,中野和生田四個校區,除了生田校區位於神奈川縣川崎市的山上,其餘三個都在東京23區以內。
  • 明治大學是日本企業界社長最多的學校
    學校食堂飯菜怎麼樣?小山秀俊:我一般都是自己做,自己做飯很省錢,日本的飲食很清淡,沒有什麼油。你好網:日本明治大學的學生社團活躍麼?中國留學生有哪些社團?日本的社會還是注重公平的,多勞多得,而一般去日本的都是工薪家庭的孩子,在這個環境裡面很自覺的就會去多勞動,減輕家裡負擔,有的學長不僅是自己留學的費用自己承擔,還往家裡寄錢。       在日本一小時能掙1000日元,也就是60元人民幣,你要是一天打8小時的話,一天就可以480元人民幣,加上500日元的補貼的話,就是510元。
  • 【老照片】明治維新時期的日本
    10月23日改年號為明治。1869年5月9日遷都東京。並頒布一系列改革措施。1869年6月,明治政府強制實行「版籍奉還」、「廢藩置縣」政策,將日本劃分為3府72縣,建立中央集權式的政治體制,且天皇一切權力集於一身。
  • 日本召回明治奶粉 淘寶下架所有明治奶粉
    圖:日本召回明治奶粉 淘寶下架TechWeb編輯推薦:日本明治奶粉驗出放射物質消息一出,網絡上馬上颳起下架風,淘寶網相關負責人對新快報記者表示,淘寶已下架了所有日本明治奶粉,從法律的角度看,對於網絡代購的產品,只要符合召回條件都可以被召回的,中國政法大學智慧財產權中心研究員、中國網絡法律網首席法律顧問趙佔領表示,「但實際操作會很麻煩。」
  • 日本明治奶粉
    日本明治奶粉測出核輻射物 顯然,日本的政府、企業正在為3月11日福島核洩漏的後續影響「買單」,對於其他國家的消費者來說,還可以自行抵制購買日本出品。但日本民眾就只能承受這一切,據稱,日本...
  • 日本臭名昭著的明治九元老都有誰?
    雖然日本天皇在近代日本歷史進程中,扮演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尤其是在侵略鄰國中罪惡昭彰,但是具體執行侵略的卻仍大有人在。這就是近代最為臭名昭著的——明治九元老,即日本明治維新後把持政權的九個寡頭政治家。期活動時間為1892年到1940年。是1892-1940年間日本天皇重要國務的最高諮詢者。
  • 在日本的古代,明治時期都穿的是什麼衣服呢?
    明治時代,經過動亂的江戶時代,明治維新!文明開化!明治時代的人們穿什麼樣的裝束呢?平民和華族的區別是?我想在這裡解開那樣的疑問!關於明治時代的服裝,閃亮的洋裝沒有被接受,說起明治時期的服裝,就會想起被稱為洋裝的鹿鳴館式樣,但實際上已經是很晚的時代了。
  • 大日本明治三十年一圓介紹
    皇朝錢停止發行以後,到平安時代以後(12世紀左右),日本因為國內經濟的活躍貨幣的需求也開始提高。和中國,朝鮮等國的貿易流入了很多種類的貨幣(主要是宋錢),稱之為「渡來錢」,從那以後一直使用,這種狀態到江戶時代初期才結束。室町時代中期以後(14-17世紀),明朝的貨幣大量流入。民間的私自鑄錢也開始多了起來。
  • 【日本留學】日本明治大學研究生申請條件和學費詳情
    明治大學是日本極富盛名的一流私立大學,東京都內五大名門學府「MARCH」之一,日本文部科學省選定的「超級國際化大學計劃」大學之一,
  • 日本明治奶粉為何要「逃離」中國市場?
    2011年,明治日本公司曾發消息,日本生產的「明治STEP」奶粉因檢測出微量放射性銫被召回,明治在中國的聲譽因此受到影響。今年我國對奶粉行業發起反壟斷調查,明治奶粉也在其中,但最後被免除處罰。  對於主動放棄中國市場,乳業專家王丁棉昨天表示,相對其他一些品牌來說,明治奶粉在中國的經營手法比較保守、不靈活,但是其在中國市場的銷售也應該排名靠前,只要堅持也不至於失去市場。
  • 明治之美——皇宮裡的日用品是日本手工藝品的頂峰
    其中,日本皇室對日用品的需求,可以說,對上述工藝美術品的發展起到了直接的推動作用。   明治維新過去150年後,這些皇室用品即將再次為世人所關注。今年春天,日本會在全國舉辦『繁榮的皇室文化』皇室用品巡迴展覽會。普通民眾可以趁此機會一覽兼具技藝與美感的珍貴皇室用品的迷人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