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治維新中的明治有多大能耐,讓整個人日本走向「發家致富」路?
日本的天皇一生當中得到廣大民眾的尊崇,這個明治也是一樣,更重要的是拉了一把日本的發展道路,在短短的時間裡面迅速發展成為位列強國之一的資本主義國家。為了紀念這位天皇,他的生日——11月3日是全國節假日,在當天有著一年一度的盛大慶典。
這個天皇是個怎麼樣的天皇呢。就來一起看一下吧。
在西方列強還沒有打開他們國家的國門是,內部已然依然一派新氣象:倒幕派發動政變,政權來到了天皇睦仁的手上。改江戶為東京,改年號為明治。政權初建,最需要的就是革新。
據以前在天皇身邊的人回憶到,明治天皇並沒有什麼能夠堅持很久的事情,除了元田永孚講解的儒學除外,明治天皇一直聽到了33歲。
後面十九歲親政,國家已經是遭到了西方國家的入侵。明治天皇打著修改條約的旗號叫伊藤博文一干人等去英國等國談判,實際上是趁此機會在當地學習先進的制度。我想這個就是日本沒有成為殖民國家的一大原因,領導人在發現問題的時候及時找出了應對策略。
雖然沒有具體過問政務如何,但是他憑藉他積極進取,先進開化的個人形象徵服了臣民的心。塑造了一代明治精神。
體恤民情,每年明治天皇都會下去看情況如何,而且一去最少都是五十天的時間。中央與地方的關係保持得十分緊密。
有高瞻遠矚的目光,認識到擴充軍隊的重要性,帶頭為軍隊捐款,隨後伊藤博文在鹿鳴館發表擴充軍隊的演講。
在近代歷史,我們遭遇了諸多壓迫,而日本安然無恙。這個問題是值得我們反省思考,兩個國家之間間隔不大,但卻是不同的結局。
明治天皇通過親力親為,開化的思想為日本開創了新出路。作為一個領導者成功把國家拉回正確的發展道路,但要提醒一點,侵略擴張並不是我們所倡導的,切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