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和自由》:如何為孩子搭建愛巢

2020-10-16 玩兒媽

愛是什麼?

愛是忍耐,愛是慈祥,愛是不嫉妒,愛是不自誇,不張狂,不做無禮的事,不求己益,不動怒,不計算他人的惡,不喜歡不義,只喜歡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盼望,凡事忍耐;愛是永不止息。這是《聖經》裡對愛的定義。

文中提起一個4歲小男孩,父母離婚了,有的大人見到孩子就對孩子開玩笑:「叫我爸爸,給你買好吃的。」剛開始孩子會躲在媽媽的身後,感到屈辱和憤怒。到後來習慣了,無論別人怎麼哄騙,這孩子絕不開口。

這一切給孩子的感覺到底是什麼,長大後對這個孩子到底還有什麼樣的影響,我們無從知道,但對「爸爸」這一概念,他肯定會有與一般孩子不一樣的理解。

而相反,在愛和寬容的環境下長大的孩子,因為心智成長經歷了完整的過程,區分能力沒有受到傷害,他對事物的把握清晰、準確,並能很好的確定下來。

幸福是花,它需要有心靈土壤的培育。父母對孩子的愛應該怎麼把握呢?有些父母對孩子的愛是看自己的情緒,情緒好時就猛愛,情緒不好時是猛呵斥。因而情緒往往是衡量愛的關鍵。

文中講到一個小女孩特別不愛洗頭,有時她做錯了什麼事,說給她洗頭,她會嚇得立刻就跑。在一天早晨,小女孩正跟一個小男孩在玩水,玩著玩著,她說:「洗頭了,洗頭了。」邊說還不斷往頭上抹。男孩也快活地在幫助她往頭上淋水,笑聲充滿了整個房子。

在作者看來,這是一個絕佳的機會,讓孩子學會洗頭,然後把洗頭的恐怖感去掉。可惜小女孩母親看到的那一剎那,衝過來就對那個男孩大聲呵斥:「你怎麼這麼壞!」小男孩掉頭就跑,小女孩一看就哇哇大哭。後來,孩子媽媽給小女孩講了很多道理。然而,孩子能聽得懂當時媽媽的道理嗎?孩子只知道一樣,就是媽媽憤怒的情緒。

你的情緒裡就藏著孩子的未來。孩子的感情細膩,他無法感受你語言中的愛,但是他能從你的表情上看出你的喜怒哀樂。

心理學家說:「大腦是愛的器官。」

這種愛,誰也無法替代,只能通過父母來做好這一點。

我身邊有個朋友的女兒就是如此。那天,朋友有急事,將孩子放在我家裡,玩的很開心,不小心在玩玩具的時候,將手指劃傷了一點,我問她:「疼不疼?」她笑著跟我說:「不疼。」但是當她媽媽進門的那一剎那,她情緒有點崩潰的抱住媽媽,大哭著說:「媽媽,我受傷了。媽媽仔細看了看,跟孩子說了幾句安慰的話。孩子立馬朝著我笑了。

一個成人如果用愛的行為和態度來對待和理解孩子,這個孩子定會快樂、自信、勇敢和充滿愛意。

有一句話簡明扼要:規則下的自由。

蒙特梭利的教育方式看似自由,卻蘊涵著很多隱藏的規則,比如使用過的教具需要歸位,做工作時儘量不要大聲喧譁等。自由成長也是要在安全、有規則的情況下成長。

人必須是自己的主人,必須給孩子充分的自由—充分發揮潛力的自由,充分認知的自由。

有了自由,孩子們就會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東西;因為有興趣,他會反覆做,就變得專注;在長久的專注中,他逐漸感知並把握事物的規律;把握了事物的規律,他就願意守它,就有了自我控制力。

我的孩子每天一放學就回家寫作業,從不需要督促。為什麼?因為他嚮往做完作業後的自由時間。但他知道必須先完成作業。效率越高,就意味著他的自由活動時間越多。沒有人不喜歡自由。

古人云:「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

這世界不以任何人為中心,每個人都要有規則意識,這就是生存法則。沒有絕對的自由,只有相對的自由。對孩子要建立清晰的規則意識和界限感,不要自由散漫養孩子。

作者在文中指出:規則不是桎梏孩子的,規則是保證每個孩子在生存環境中都能夠獲得愛和自由。

孩子的思想是沒有禁錮的,他可以把手裡的東西想像成任何你意想不到的東西,人的一生創造力最強的時候就是6歲之前這個階段,而恰恰這個階段是他幾乎不懂成人世界的階段,沒有限制和約束,他可以天馬行空的想像,小時候的思想沒有受到禁錮的孩子,長大後的想像力也會比一般人的更好。

每一個生命的自然狀態都是開放的、流動的、自由的。我們需要給予孩子一個「有生命力的成長環境」。如果一個人成人的生命狀態是僵化的、封閉的,那麼這樣營造出來的環境將會制約孩子的成長。

給孩子創造一個富有生機的環境,蒙特梭利說:「兒童時期是屬於自然的一部分。」

在6歲以前,我們要為孩子的「吸收性心智」創造條件,多帶他到世界中去體驗。比如,到森林裡觀察植物;從泥土中尋找昆蟲......甚至陪孩子鑽到桌子底下講私密的話。你所能想到的或想不到的一切體會都是在幫助孩子探索、成長。在這個階段,儘量不要把孩子「限制」在學習桌邊,進行「填鴨式」的教育。

傳統教育中的「填鴨式教學」,兒童創造力會被深深埋葬。對孩子太多的說教,會壓抑孩子的性格。在這種環境下成長的孩子,根本沒有創造力,他把時間都用在了察言觀色上。

義大利教育學家蒙特梭利認為:想像力和創造力,這兩種能力是在兒童與環境交互作用下建立了心智能力後才發展的內在天賦能力。

大自然創造了每個人,每個生命是不同的。孩子講依據自己的個性構建他自己的思維和情感模式。

孩子通過不斷活動構建自己,比如拿杯子,他不斷地拿起來,放下,拿起來,放下......在這種過程中他形成了一個經驗,兒童的智力、智慧就是這種經驗中產生的。我們不僅要使孩子知其名,而且要知其實,知其然,認識事物的內在規律。

蒙特梭利強調,這種抽象能力必須具備3個特質:第一,要有驚人的注意力以及全神貫注的能力,這是幾乎在沉思時才能出現的一種狀態;第二,要有相當的自主與獨立判斷的能力;第三,要有隨時期待著接納真理與事實的信心。

生命的狀態是有感染力的,育兒育己,我們也要不斷完善自己的人格,孩子自然就會感受到我們所創造的富有生命力的環境。

相關焦點

  • 林依晨林於超愛巢:為愛停工備孕,住海邊豪宅,窗前就能看見大海
    林依晨林於超愛巢:為愛停工備孕,住海邊豪宅,窗前就能看見大海林依晨一直都是我們心目中的偶像女主角,她鄰家女孩的氣質,讓觀眾對她印象深刻,且非常喜歡,和鄭元暢的《惡作劇之吻》扮演的袁湘琴這個角色讓我們覺得林依晨就像個長不大的孩子,可如今她都已經結婚了
  • 你給孩子足夠的愛和自由了嗎
    看了《愛和自由》這本書,對兒童的教育又有了新的認識,尤其是蒙特梭利的教育理念--愛和自由,很值得去實踐。讀完這本書,給我最大的感觸就是:一定要給孩子足夠的愛和自由。愛不是表現在你的頭腦裡,而是表現在你的每個眼神、每個動作、每個姿態、每個意識、點點滴滴的生活中。小時候自己沒有得到真正的愛和自由,現在要儘量給孩子足夠的愛,避免重蹈覆轍,特別希望孩子能有一個幸福的童年。說起來容易做到很難,往往我們以為自己是愛孩子,但那其實並不是愛。我們的很多行為都在限制孩子的自由和發展,沒有讓孩子做自己。
  • 給孩子自由和放縱孩子有何區別?愛與溺愛的界限在哪?
    抱著這樣想法的父母,最終會在猶豫中掙扎,和孩子陷入一種「權利爭鬥」的死循環:媽媽說:你要「如何」,我才「怎樣」。孩子就會說:你先「怎樣」,我才「如何」。往往最後,媽媽是犟不過孩子的。畢竟,孩子哭成那樣,再硬的心都會疼。
  • 宋仲基清拆與宋慧喬6000萬愛巢 專家分析離婚 全因女方缺乏愛?
    (《太陽的後裔》劇照)近日有韓媒就指出宋仲基已經開始清拆重建他和宋慧喬的愛巢,宋仲基是在2016年11月的時候置入了位於首爾梨泰院的物業,價值100億韓圜(約6000萬元),這棟豪宅有兩層高,總面積超過1萬平方呎,有傳宋仲基當初購入房子是想作為二人新婚愛巢,不過他們婚後並沒有入住新居,反而是共同居於宋慧喬的寓所。
  • 讓愛巢時刻防水不脫「裝」
    如何才能保持愛巢防水不脫「裝」,時刻保持顏值在線呢?雨虹防水怎麼樣?雨虹的柔韌防水,剛柔並用,用新式防水模式讓愛巢時刻保持完美「裝」容!以往的防水都是剛性防水,提起防水,很多人會立刻想到水泥等其他剛性防水材料,房屋漏水,只要在裂縫處塗抹上一層剛性防水材料,就可以大功告成了,但是,當再次受到外力拉伸時,剛性防水層仍然會發生脆性開裂,漏水問題又會出現,漏水,反覆,又漏水,又防水……這樣的經歷在剛性防水行業屢見不鮮,難道我們只能在漏水和防水之間徘徊了
  • 情侶分手後,貸款購買的「愛巢」如何分割?
    揚子晚報網10月21日訊(通訊員 吳安娜 馬劦 記者 萬凌雲) 大部分情侶在熱戀期間都會為將來做打算,最普遍的就是在婚前購置房屋,共築「愛巢」。但情侶分手後,這「愛巢」又將如何分割?21日,鎮江丹徒法院發布一起判決案情,給出答案。院方介紹,阿榮和小菲(均為化名)兩人在工作中相識相戀,三年前在鎮江貸款購買了一套房屋。
  • 《愛和自由》丨你就是照亮孩子的那盞明燈
    以前不太理解這段話的奧義,但接觸了《愛和自由》這本書之後,才慢慢解開我心中的困惑,它就像一盞明燈,幫助我照亮孩子,也找回自己。而成人需要提供的,是成長的土壤,即愛和自由。作者孫瑞雪作為一名兒童教育專家,從事兒童心理學、教育學的研究二十餘年,深諳蒙氏教育之精髓,可以說是蒙氏教育在中國最好的發揚者,她提倡「愛與自由」「平等與規則」的教育精神,指引無數家庭重新發現生命成長的真善美。
  • 宋仲基回韓國和美女肩並肩,背後別墅好似宋慧喬的愛巢
    宋仲基急匆匆從美國紐約不辭辛苦大老遠趕回太平洋彼岸的韓國和美女肩並肩合照實在是太甜蜜了,話說歷次好友的婚禮宋仲基都沒有爽約真是一個重義氣的好兄弟。而背後的雙層獨棟小別墅美得好似宋慧喬婚後的愛巢一般。這棟宋仲基和美女合影過的簡約時尚兩色混搭的別墅有種小年輕的清新和自在,話說歐巴好友的喜好風格都和宋仲基的差不多,真是好有愛的一個朋友圈子。
  • 愛和自由是孩子飛翔的一對翅膀,少了哪個都不行
    多給他們一些成長的機會,為孩子的發展和每一個生活細節提供條件和幫助,家長不能一味地從自己的經驗和利益出發,要多學習一些正確的育兒理念並且應用到生活中去。更不能因為自己是大人就對孩子的行為指手畫腳甚至包辦代替。
  • 孩子的自由,應該如何給?
    而同時,哪些遵守規則的同齡人在學校的良好表現,更是令自由的孩子自尊心大大受挫。 早期教育應逐漸學會放手美國作家蓋瑞·艾卓曾提出「漏鬥式教育」理念。其想法就是在早期給孩子很少的自由,因為那時他們還沒有成熟到可以掌控那樣的自由;隨著責任感的增強,父母逐漸地放寬自由,直到他們成為青年以至成年人。
  • 孫瑞雪《愛和自由》| 把時間還給孩子,讓他成為「自己」
    因為如果一個孩子根本沒有感受過真正的自由,他又如何知道自己身處「溫水」之中呢?不過,即使孩子依然接受著我們的「安排」,沒有用言語表達過拒絕,也並不代表我們正確、我們真正理解孩子。給「蝸牛」慢下來的自由如果你也認可孩子的成長是一個緩慢的過程,那麼請把慢下來的自由還給那隻你最愛的「蝸牛」。告訴自己:與其催促、心急,不如抱定一顆溫柔的耐心靜候孩子的成長。
  • 《愛和自由》,一本可以改變孩子一生的書
    《愛和自由》的流傳,不是因為潮流又或炒作,而在於思想的吸引力,這是一本可以改變孩子一生的書。《愛和自由》全新增訂到第四版。從第一版到今天的第四版,《愛和自由》已經走進幾十萬個家庭。千萬個父母因此書而徹底改變,他們「心靈受到震撼,感動而愧疚」,並從中學會真正的愛,真正的教育。千萬個孩子因此書而健康、愉悅地成長,成長為心理有力量、有強大自我、有創造品質的一代新人!
  • 孩子需要怎樣的愛與自由
    什麼是愛?很多家長說自己愛孩子,開口就是「不許動這個」、「不許去哪裡」、「快去寫作業」、「不要玩了」……他們以為這樣是愛孩子。愛不是我們頭腦中的想法,很多嘴上說愛孩子的家長,孩子本身也許根本感受不到愛,只有父母的控制和限制。孩子沒考好,有的家長會這樣說:「你怎麼才考50分?
  • 深圳愛和自由幼兒園招生啦!
    幼兒園地址:深圳市龍崗區坂田萬科城四期內愛和自由幼兒園孫瑞雪教育機構提出、發展、並一直倡導「愛和自由」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並在25年的實踐中不斷完善這一理念。了解這一理念將幫助您了解我們在教育方向上是否達成共識,更為重要的是,或許您將經由這一理念看到孩子成長的新的可能性。
  • 京郊某華德福幼兒園為孩子搭建自然環境
    京郊某華德福幼兒園為孩子搭建自然環境 發布時間:2013-05-30 來源:總局政府網站 字體: 大
  • 曝羅志祥築愛巢 周揚青臺灣被拍或來為小豬媽媽祝壽
    曝羅志祥築愛巢 周揚青臺灣被拍或來為小豬媽媽祝壽時間:2015-11-29 18:20   來源:新華報業網   責任編輯:曉蕊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羅志祥被曝正看房 或買豪宅為女友築愛巢來源:新華報業網 據香港媒體《東網》11月29日訊,臺灣歌手羅志祥(小豬)的女友周揚青近日人肉速遞到臺灣,為忙於籌備新專輯的愛郎打氣
  • 《愛和自由》:愛的順從
    在一個家庭中,平常管束孩子多的人,只要哪天不在家,孩子的生活學習秩序就會陷入混亂。因為他覺得突然自由了。沒有人管束了。這就是一種家長式外界壓力的順從。具有這種品質的孩子,內在有一種驅動力,他一旦形成了自己的品質,這種品質不斷告訴他「去幹這件事」。不依賴於任何成人對他的強制和扶持。
  • 楊丞琳李榮浩愛巢:意想不到的愛情,親手為老公做飯,簡單愛情
    楊丞琳李榮浩愛巢:意想不到的愛情,親手為老公做飯,簡單愛情楊丞琳被稱為"甜心教主",不僅唱歌好聽也有很好的演技,也是比較幸運的一位女生了,幸運的人總是有更好的愛情相遇,遇見了李榮浩,並不覺得會有愛情火花產生的他們,就這樣一直好著,而且愛情非常的甜蜜
  • 給予孩子自由的分寸,如何拿捏?
    有位家長說,看過不少育兒的書籍,裡面經常提到要給孩子愛和自由。有一部分家長認為:我深愛著孩子,所以一切都任由他選擇,管孩子就是束縛他的自由,放手才是愛。,孩子會變得叛逆也有一些家長認為:父母要為孩子的人生負責,就要管好他的一切,給孩子太多的自由,就是害了他!
  • 車田鄉中心校:投用塑膠操場 為學生搭建自由樂園
    {"title":"車田鄉中心校:投用塑膠操場 為學生搭建自由樂園", "url":"https://www.cqcb.com/county/youyang/youyangxinwen/2020-12-22/3459403.html", "image":"http://image2.cqc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