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2016-09-29 09:17:01
如今,線下購物商城僅憑傳統經驗來決策與運營顯然有些落伍,散落於商城中碎片化的數據未能被有效利用。
其實早在2007年,美國就有一家將這些數據碎片分析應用的公司,名為RetailNext,目前已處於E輪,總計融資數額為1.84億美元,估值10億美元。其主要業務邏輯就是通過採集客戶的有關數據,包括視頻監控、信用卡交易信息等,進行分析並通過可視化呈現出來,以供商管人員決策調整。
從RetailNext的歷程中可以窺見一二:國外的商業地產發展較早,目前已比較成熟。眼觀國內商業地產市場,據搜鋪網商業地產研究院不完全統計,截止至2016年一季度,全國一二三線城市已開業購物中心3547家(不含港澳臺),總建築面積達3億多平方米,總經營面積達2億多平方米。
「國內目前情況是,以往由政府推動建購物中心的時代已過去,商業地產資產管理時代才剛剛開始,」大樹聚CEO杭宇飛認為,過去很多一線城市的購物中心處於過量供應的狀態,加之線上電商的衝擊,購物中心的日子不好過。「但線上紅利期已基本結束,線下充滿變革的機遇,與國外商業地產發展歷程相類似,接下來會有一個向上快速發展的紅利期。」
而「大樹聚」想要抓住這個窗口期。「大樹聚」做了一個星跡運營優化平臺,面向泛零售業提供數據分析,並給出相應決策指導,與RetailNext業務邏輯類似。這裡的泛零售業主要指購物中心,也包括其背後的商業地產公司,以及在購物中心開店的品牌商。通俗的來說,「大樹聚」就是用數據作為支撐,間接幫購物中心的品牌商提升銷售額,進而提升購物中心的收入。杭宇飛告訴36氪,平臺的數據主要來源於兩塊:一是與外部如阿里、百度、運營商、銀聯、TalkingData合作;二是購物中心的數據積累。
在一家購物中心開業之前,會涉及到選址或者拓展店面,「大樹聚」平臺聚集了城市商業地圖、商圈的競爭數據,以及商圈裡典型的項目數據,能圍繞投資標的和收購標的,為選址決策做數據支撐。選址的好壞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客流量,另外針對用戶設置的營銷活動、營銷策略能在購物中心尚未開業前引流:「大樹聚」能對選址範圍3到5公裡內的潛在客群進行分析,包括用戶活躍程度、地理位置、行為習慣等,用以制定各樣的營銷策略 ,包括選擇投放的媒體。
購物中心開業後,就要考慮招商、運營和營銷的問題。招商意味著有不良商戶被淘汰,和選擇適宜的商戶補充進來。「大樹聚」平臺能分析出商場品牌之間的關聯度,並且基於對場內人群的行為、其線上連續購買的習慣、以及周邊目標消費者的屬性分析判斷,推薦具有強關聯度的品牌進入購物中心,幫助提升商場銷售額。此外,平臺能還原在場消費者畫像,同時根據消費者屬性及購物習慣等將其細分標籤化,商管人員能針對性制定有關營銷活動,並能依據活動帶來的客流增量調整營銷策略。
談及競爭問題,杭宇飛認為真正與大樹聚有競爭關係的主要是傳統諮詢公司。他們以往是通過調研獲取數據,但這種方式效率比較低下,並且不夠準確。而相比其對標公司RetailNext,他表示國內電商發展迅猛,擁有海量線上數據,國外這塊數據較為欠缺。加之,國外基本是以自有數據為主,較難做到數據與數據之間的交互。
商業模式上,大樹聚平臺按照SaaS服務收取年費,價格上與購物中心選擇的個性化配置以及自身體量相關。
據悉,大樹聚成立於2015年4月,團隊共有20餘人,其項目技術團隊擁有多年商業地產及零售諮詢經驗。平臺自2015年底上線以來,已有十餘家合作購物中心。杭宇飛告訴36氪,星際運營平臺的運用增加了購物中心的收入,店面租金提高了30%。目前大樹聚已啟動融資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