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方式管理是慢病預防與健康管理的基本內容。因為生活方式指導的內容有膳食營養指導、運動指導、戒菸指導,這三者對健康是非常重要的(全部是乾貨)。
營養指導:我國居民目前主要存在的營養問題為鹽多、油多、味精多、微量元素缺乏。
(一)食物多樣、穀類為主
每天的膳食應包括薯類/蔬菜水果類/畜禽魚蛋類/大豆堅果類,全穀物富含B族維生素脂肪酸,營養更豐富,攝入谷薯類食物250~400g,其中全穀物和雜豆類50~150g,薯類50~100g;
食物多樣是平衡膳食的基本原則,穀物為主食;平衡膳食的基礎,穀類食物含有豐富的碳水化合物提供人體所需能量的最經濟最重要的食源。堅持穀類為主/增加全穀物攝入有利於降低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結直腸癌與膳食相關的慢性病的發病風險。
(二)多吃蔬菜、水果、奶類、大豆
①奶類富含鈣,是優質蛋白質和B族維生素的良好來源增加奶類攝入量有利於兒童少年生長發育,促進骨骼健康;②大豆富含優質蛋白質/必需脂肪酸/維生素E,並含有大豆異黃酮、植物固醇等多種植物化合物;③堅果富含脂類和多不飽和脂肪酸/蛋白質等,是有益補充;④蔬果奶豆類食物在各國都作為優先推薦攝入的食物種類
蔬菜水果攝入可降低腦卒中和冠心病的發病風險以及心血管疾病的死亡風險降低胃腸道癌症、糖尿病等的發病風險循證研究科學證據等級高。奶類和大豆類食物在改善城鄉居民營養特別是提高貧困地區居民的營養狀況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三)適量吃優質蛋白質
①魚禽蛋瘦肉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類/維生素A/B族維生素/鐵/鋅;②魚類脂肪含量低,較多的不飽和脂肪酸,有些魚類富含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對於預防血脂異常和心血管疾病等有一定的作用,可首選;③禽類脂肪含量也相對較低,其脂肪酸組成優於畜類,因優先畜肉選擇;④蛋黃是蛋類中的維生素和礦物質的主要來源,尤其富含磷脂和膽鹼,對健康十分有益;⑤瘦肉脂肪含量較低,礦物質含量豐富,利用率較高,應當選吃瘦肉,少吃肥肉;⑥動物內臟如肝腎等含有豐富的脂溶性維生素,B族維生素/硒/鐵/鋅等,建議每月2~3次/25g。
(四)少鹽少油,控糖限酒①培養清淡飲食習慣,少吃高鹽油炸食品;成人每天食鹽不超過6g,每天烹調油25~30g;控制添加糖的攝入量,每天攝入不超過50g,最好控制在約25g以下;②足量飲水,每天7~8杯(1500~1700ml),提倡白開水或茶水,不喝或少喝含糖飲料;兒童/少年/孕婦/乳母不應飲酒,成人飲酒,男性不超過25g,女性不超過15g;③25g酒精=啤酒750ml=葡萄酒250ml=38°白酒75g=高度白酒50g 15g酒精=啤酒450ml=葡萄酒150ml=38°白酒50g=高度白酒30g
(五)珍惜食物,按需備餐,提倡分餐不浪費
①選擇新鮮衛生的食物和適宜的烹調方式;食物製備生熟分開、熟食二次加熱要熱透;②學會閱讀食品標籤,合理選擇食品;多回家吃飯,享受食物和親情;要注意過敏食物及食物的過敏原信息。
(六)吃動平衡,保持健康體重
①原則上量入為出,鼓勵多動多吃,不提倡少動少吃,忌不動不吃。生命在於運動,吃是為了更好的動,一切生命活動和生活功能都離不開吃;②於成年人,輕體力勞動者每天攝入量男性2250kcal,女性1800kcal,中重體力勞動者應相應增加300~500kcal;③建議食物多樣,平衡膳食,每餐不過量,一日三餐,定時定量,中式早餐,不漏餐
就按著膳食寶塔的說明來吃,只會越吃越美麗,越吃越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