溝通說服中的相對論和牛頓力學

2020-12-27 蘇小家的家

NLP(神經語言程序學)認為,這個世界是客觀透明的,但是我們每個人都帶著不同的眼鏡看待這個世界,於是我們每個人看到的世界是彼此不同的。我們帶的眼鏡——我們看待世界的方式——就是我們的世界觀。

我們的世界觀會受到經歷、知識、身份,甚至是科學理論的影響。

1686年,牛頓完成了偉大著作《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標誌著經典力學體系的建立。經典力學體系提到了三大定律,其中之一就是:兩個物體之間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在同一條直線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按照這樣的解釋,地球之所以圍繞著太陽轉,是因為他們之間的萬有引力,太陽吸引著地球使得地球無法離開。

這一世界觀拓展到溝通說服的場景後,就會讓很多人形成推力和反推力的固有認知。我是來說服你的,我要推動你,你有慣性和反推力,你會拒絕我的推動,所以我的推力要大於你的反推力才行。

這樣的世界觀,把溝通的雙方放到了對立的兩面。

1905年,愛因斯坦發表文章《論動體的電動力學》,標誌著相對論的誕生。相對論擴充了牛頓力學的認知體系,創造性地提出了時空彎曲現象。按照這一思路,地球之所以圍繞著太陽轉,是因為質量足夠大的太陽導致了其周圍時空的彎曲,太陽在沒有外力的作用下,按照勻速直線運動,只是這個「直線」被「彎曲」了。

這一世界觀拓展到溝通說服的場景後,你會發現我是來說服你的,但我並不是要推動你,你有你的慣性,你可以按照你的思路「勻速直線的運動」,我要改變的只是周圍的「時空」。

這樣的世界觀下,溝通的雙方不在對立的兩面,兩者之間沒有推力和反推力。

《故事思維》這本書裡明確地指出:你不是英雄,別人也不是反派。我們不是來拯救或者打敗對方的,我們要變推力為拉力,我們要變他們為我們。

具體的方法就是通過講故事。有人認為,影響者與被影響者是在玩一種零和遊戲,一方贏了就意味著另一方輸了。故事的魅力就在於它繞過了這種非此即彼的較量。一般來說,正面的交鋒總要分個輸贏,而故事則倡導平等。

那麼多的愛情故事都有著類似的情節:男女主人公很相愛,但他們來自兩個敵對家族,兩大家族的親人極力反對,這個時候男女主會怎麼反應呢?他們會變得更加相愛。其實如果不管他們,兩個人可能談著談著就散了。這就像牛頓力學世界觀說的一樣,越是強行阻止,越會激發起他們的反抗,集中對外,阻力帶來反阻力。

而故事則倡導平等。

《用事實說話》一書中,提到了「糾正性跳躍」現象。糾正性跳躍指這樣一種場景,當我們打算羅列對方諸多不是的時候,我們只需要向對方擺事實,當他意識到事實的情況以後,會在一瞬間突然醒悟,他會突然意識到自己的諸多不是。糾正性跳躍就像相對論世界觀說的,我們的推力不直接作用在對方身上,我們只是創造一種情境讓對方自己醒悟。糾正性跳躍是主動的,不是被動的。

因為我們相信每個人都有向善的願望,都想把事情做好,幾乎沒有人的目的是為了把事情搞砸、反社會人格。我們需要做的事情是分享足夠多的信息使對方醒悟,從而使其完成糾正性跳躍。

如果對方完成了糾正性跳躍,我們就不用再責備他了——我們要做的是和他一起想對策,給出建設性建議,解決問題。

牛頓力學、相對論,這是兩個非常不同的看世界的角度,我們可以把他們用到很多地方,包括溝通說服。

相關焦點

  • 假如牛頓穿越到現在,他能看懂相對論和量子力學嗎?
    引言:著名物理學家牛頓,他曾經提出了很多先進的物理學理論。現在有些人覺得學習這些理論很簡單,便開始質疑牛頓的偉大,殊不知牛頓的偉大不在於理論的高深,而在於他的開創性。想像一下,牛頓穿越到了現在,他能看得懂相對論和量子力學嗎?
  • 為什麼相對論經常受到質疑,而牛頓力學卻不會?
    牛頓第一定律:所有物體在不受外力的情況下,都會保持靜止狀態,或者沿著一條直線做勻速運動。牛頓第二定律:所有物體在受到力(合外力)的作用後,都會產生加速度。牛頓第三定律:物體之間如果產生了力,那麼必定會有反作用力,它們性質相同、大小相等,但是方向相反。牛頓力學在宏觀層面上是非常正確的,事實上,我們隨便拿幾個身邊的物體,就可以驗證它的正確性。
  • 牛頓力學全錯,早已被《相對論》推翻!為什麼中學生還需要學習?
    不管對於上過學或者沒有上過學的你,也必然知道牛頓,達爾文,愛因斯坦這樣的世界頂級科學家。至於牛頓的偉大之處,我在這裡也沒有必要再多做贅述。牛頓的三大定律和萬有引力定律已經統治物理學整整兩百餘年。這在期間,牛頓力學被奉為權威,沒有任何科學家可以挑戰他的絕對地位。
  • 為什麼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無法兼容?
    「相對論是科學,量子力學也是科學,為什麼兩者不能互相解釋呢?誰更科學?」,這個問題要比我們想像中的複雜一些,我們來一層層得地看。首先,相對論分為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狹義相對論愛因斯坦統一了時間和空間,認為它們不是分立的物理量,並提出了四維時空的世界觀。除此之外,愛因斯坦還統一了能量和質量。
  • 量子論幣: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的主要矛盾是什麼?
    相對論 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當時科學家普遍認為物理學基本上已經發展到了盡頭,由於牛頓力學和麥克斯韋方程實在是太準確了。當時沒辦法解決的就只有光速需不需要介質(當然,當時認為是需要一種叫做以太的介質,但實際上實驗發現並不存在)以及黑體輻射問題。 而「以太」這一支,誕生了相對論。
  • 為什麼牛頓力學還是純科學的核心?
    ▍牛頓力學歷史地位的演變過程 有人認為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的出現,在一定程度讓是推翻了牛頓力學,就像當年牛頓力學推翻了亞裡斯多德和託勒密的物理學體系一樣。尤其庫恩科學革命的觀點,把科學的進步看作是一個範式以類似政治鬥爭的方式戰勝另一個範式。
  • 淺談對「經典力學」和「相對論」的理解
    經典力學的基本定律是牛頓運動定律或與牛頓定律有關且等價的其他力學原理,它是20世紀以前的力學,有兩個基本假定:其一是假定時間和空間是絕對的,長度和時間間隔的測量與觀測者的運動無關,物質間相互作用的傳遞是瞬時到達的;其二是一切可觀測的物理量在原則上可以無限精確地加以測定。它同時也是量子力學和相對論體系的基石。經典力學的局限性它在許多場合非常準確。
  • 牛頓是如何統一力學江湖,發現萬有引力的?
    但是牛頓最大的成就並不是這三個定律,而是人們所熟知的「萬有引力」。在上一篇文章中我談到了「天文學的運動」和我們「地面上的運動」其實是兩個研究方向,人們從來沒有想到過天上的運動規律竟然會和地面上的規律是一致的。
  • 是否存在與牛頓三大定律一致的相對論?
    比布萊恩(一位軟體工程師)在果殼上這樣回答:在相對論中,有一些與牛頓第一、第三定律類似的表述。但是在相對論中基本上不會使用力這個概念,所以牛頓第二定律與相對論沒有一致之處。需要注意的是,上述「一致」並不是完全的等同,因為相對論並沒有與牛頓定律類似的一個公理框架。
  • 科普:天文學中使用經典牛頓力學對黑洞質量的測量
    但實際上經典的牛頓力學在天文學的研究中仍然有著很大的應用範圍,比如在本篇科普小短文中即將討論的黑洞質量的估算(或者測量)。如果將上面的場景放到星系中心的大質量黑洞周圍,假定有一個質量為M1(Mc=M1)的物體繞著中心質量為Mbh(M2=MBH)的黑洞繞轉,將上面兩個經典的牛頓力學公式合併,就得到了經典的測量黑洞質量的公式,如下:MBH=V^2*R/G,所以只需要找到黑洞周圍一個合適的物體,測量出它的繞轉速度和距離中心黑洞的距離,那麼我們就可以根據這個公式計算出中心黑洞的質量。
  • 牛頓力學為什麼對粒子物理不適用?
    牛頓力學以牛頓三大運動定律和萬有引力定律為基礎,所以牛頓力學的適用範圍,受限於這四個基本定理,像微觀和宏觀高速就不適用牛頓力學。在300年前,牛頓建立經典力學,統一了地面、天上的物體運動規律,從此科學家能夠精確地預言各大行星、衛星和彗星的行為,比如海王星就被稱作筆尖上發現的行星,因為最初天文學家是通過天王星的引力攝動現象,預言了海王星的存在,然後推測出海王星的軌道並找到了海王星。
  • 相對論誕生前夜:牛頓 VS 麥克斯韋
    但是,當我們碰到那些又重又小的東西,無法忽略引力和量子效應中的任何一個的時候(比如黑洞和宇宙初期的奇點),就必須結合廣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這一結合就出大問題了。類似的,廣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之間的矛盾又是什麼?它們之間被忽略的關鍵東西又是啥?愛因斯坦統一牛頓力學和麥克斯韋電磁學的工作對我們統一廣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又有什麼啟發?學習歷史是為了更好地把握未來,科學也一樣。
  • 為什麼廣義相對論和牛頓引力之間對彈跳球預測有差異?
    通篇看來,作者所做的就是將二十世紀物理學中的兩個引人入勝的現象放在一起。 在低速和引力場弱的情況下,牛頓物理學和廣義相對論的預測非常接近,產生的動力學也非常接近,甚至可以說是相同。
  • 大統一:從「牛頓力學」到「量子力學」
    1865年,麥克斯韋把電、磁、光統一起來了,這是繼牛頓力學以後又一次對自然規律的理論性概括和綜合。
  • 愛因斯坦升級了牛頓的萬有引力,「他」升級了愛因斯坦的相對論
    若問對人類科學發展做出不朽貢獻的科學家有哪些,相信裡面必然會有牛頓和愛因斯坦。牛頓發現了萬有引力,並提出力學運動三大定律,是天文學發展的推動者,物理科學基礎理論的奠基人,只這兩項被世人熟知的偉大科學貢獻,就足以讓牛頓之名永垂科學史冊。
  • 王者歸來——重新回歸牛頓力學的核心
    點擊上方「純科學」關注我們 牛頓力學不僅是第一個實證的科學理論,也是關於宇宙最普遍、最基本的科學理論。因此,根據《實驗、測量與科學》書中所介紹的科學還原方法,一切科學理論都必須能夠最終還原為牛頓力學。我們把這稱為「以牛頓力學為核心的還原觀」。在牛頓力學建立之後,越來越多原來分散的科學知識都逐步通過牛頓力學推導出來。
  • 牛頓的經典力學是錯誤的,還有誰不知道的嗎
    經常看見有人把牛頓的經典力學用在光速或者接近光速的領域,進而得出很多似是而非的結果,甚至有人這樣設想,在一個0.8倍光速的飛船裡面,一個人向前方打出0.8倍光速的子彈,那麼這個子彈的速度就會達到1.6倍光速,這樣就超光速了,從而推翻了愛因斯坦的相對論。
  • 有人說現代物理已經否定了牛頓,為什麼中學還要學牛頓力學呢?
    首先,現代物理學並沒有否定牛頓。所以中小學(大學也學)還是要學。當然這裡的否定,需要去分析一下。如果要非要去計較結論的精準,那麼牛頓力學就不適用了,要考慮相對論。打個比方,拿人類目前的太空歷程而言,火箭的升空,航空器的對接,衛星的軌道調整,我們用牛頓的理論,就已經是足夠足夠精確了,並不要去用相對論,不然就是複雜化了。如果用精確到後十幾位的圓周率去計算問題,那麼我們的精準度就已經精確到99.9999%。所以說我們依然需要去學習牛頓物理學。
  • 一根針引發的經典力學和相對論之間的尖銳矛盾!我們該信誰?
    也許我們可以用幾種不同方式來討論這根針以光速擊中地球的後果有多嚴重,如果你是經典力學的擁戴者,那麼就請信了牛頓的邪,如果你是相對論的粉絲,那麼就請信了愛因斯坦的邪。經典力學中的一根針以光速擊中地球的動能有多大?
  • 通俗的解釋一下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
    也就是說牛頓的力學不是錯了,而是它的適用範圍有限,它只能在低速宏觀的條件下使用,而當物體以接近光速運動的時候牛頓的力學就不太準了,這時候我們要用相對論力學來修正它。也可以這樣理解:牛頓力學是相對論力學在速度遠小於光速時候的一個特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