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強聯合抗病毒抗腫瘤!丨北大醫學&哈藥集團成立核酸藥物協同創新...

2021-01-08 哈爾濱新聞網

2020年12月30日,哈藥(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與北京大學醫學部舉行籤約儀式,成立「北大醫學·哈藥核酸藥物協同創新實驗室」,正式建立戰略合作夥伴關係。

近幾年,核酸藥物的價值與潛力在全球製藥領域引發關注,核酸藥物產業進入了高速發展階段,該類藥物未來可能為疾病尤其是慢性病的治療帶來革命性變化。北大醫學多年深耕核酸藥物領域,積累了豐富的實驗經驗,有堅實的科研基礎。哈藥是中國醫藥行業首家上市公司,多年來一直重視技術研發和產業協同發展。鑑於核酸藥物廣闊的應用於市場前景,北大醫學與哈藥達成共識開展戰略合作,共同致力於核酸創新藥物的研發。

「協同創新實驗室」主要從事用於抗腫瘤、抗病毒及遺傳性疾病等領域核酸藥物及相關醫藥產品的科學研究。實驗室將充分利用企業的產業化優勢和高校的科研優勢,全面開展校企合作,。以實驗室將作為雙方產業研發、培養人才的基地,也作為雙方申請科研項目、申報科研成果的基地。以「實驗室」為依託,雙方將為進一步申報國家重大課題基金奠定基礎。

北京大學醫學部是中國政府創辦的第一所西醫院校,是國家「211工程」首批建設的高等學校之一,具有百年歷史,集教學、科研、醫療為一體,覆蓋基礎醫學、臨床醫學、等門類的部分學科。2000年與北京大學合校後,醫學部充分利用北京大學綜合學科優勢,加強交叉融合助力學科發展,推動醫學教育改革與科學研究,努力改善基礎設施條件。

哈藥集團連續五年位列中國製藥工業企業百強榜第一名,旗下擁有哈藥總廠、三精製藥等10家工業企業、人民同泰等商業流通企業及藥物研究院。哈藥產品涵蓋化藥原料和製劑、生物製品、中藥、保健品及醫藥商業等業務板塊, 「哈藥」品牌價值達262.16億元。

來源:哈爾濱新聞網

記者:張鳴霄

編輯:馬雲鵬

相關焦點

  • 北大醫學&哈藥集團|核酸藥物協同創新實驗室籤約成立
    央廣網哈爾濱12月31日消息(記者馮志遠 通訊員張野默)12月30日,哈藥(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哈藥北京」)與北京大學醫學部(以下簡稱「北醫」)本著友好誠信、風險共擔和共同發展的原則達成共識,成立「北大醫學·哈藥核酸藥物協同創新實驗室」(以下簡稱「協同創新實驗室」),建立戰略合作夥伴關係
  • PD-1/CTLA-4雙抗聯合抗腫瘤!
    阿斯利康的I藥(Imfinzi)聯合tremelimumab亦在不同癌種綻放光芒。但是聯合使用,價格昂貴,對於腫瘤患者來說也是巨大的經濟負擔。為什麼PD-1聯合CTLA-4效果會如何好呢?排除標準:1) 嚴重過敏性疾病史、嚴重藥物(含未上市的試驗藥物)過敏史或已知對本研究藥物任何成分過敏;2) 既往接受過M7824 雙抗、SHR-1701 雙抗、PD-1 單/雙抗、PD-L1 單/雙抗、CTLA-4 單/雙抗等免疫治療,或TGF-β靶向類藥物治療者(IIa 期針對NSCLC的擴展研究中,可接受既往使用過含有
  • 國產LAG-3靶點抗腫瘤新藥!信達生物單抗藥物IBI110中國I期臨床研究...
    同時,IBI110有望與PD-1/PD-L1抗體藥物協同增強免疫應答,提高抗腫瘤效果。上海市肺科醫院腫瘤科主任周彩存教授指出:「雖然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在多種腫瘤的治療中已展現出令人欣喜的療效,但依然面臨很多新的挑戰。隨著抗PD-1/PD-L1抗體在腫瘤治療中的日益普及,臨床上已出現了一部分對抗PD-1/PD-L1治療耐藥的患者。
  • 一文了解:抗病毒藥物及病毒性肺炎的藥物選用
    作者丨高麗麗 本文為作者授權醫脈通發布,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抗病毒藥物 抗病毒藥物有抗流感病毒藥物、廣譜抗病毒藥物、抗皰疹病毒藥物等。 表1 抗病毒藥物的分類及注意事項
  • JBC:為何一些抗HIV藥物並不總是發揮協同效應?
    兩種藥物被認為具有協同效應,指的是當它們在一起使用時的療效大於它們單獨使用時的療效之和。也就是說,與另一種藥物具有協同效應的一種藥物不僅發揮它本身的有益作用,還能使第二種藥物更好地發揮作用。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託馬斯傑斐遜大學的研究人員在研究組合使用抗HIV藥物時發現了為何一些抗HIV藥物有時能夠發揮協同效應,而有時不能夠發揮。
  • 益生菌有抗腫瘤作用?
    益生菌是對宿主有益的腸道菌群,抗腫瘤作用是其重要的一個益生作用。益生菌的抗腫瘤作用主要表現在胃腸道腫瘤和肺癌,對腦腫瘤也有一定的治療作用。今天主要介紹跟腦腫瘤相關的抗腫瘤作用: 增強先天性免疫反應(特別是吞噬作用和NK細胞活性):NK細胞是先天免疫系統的一部分,它可以分泌細胞因子和殺死病毒感染的細胞及腫瘤細胞,也可以通過靶向清除病原體和惡性細胞。
  • 安徽省腫瘤醫院專家解讀「小蘇打」聯合抗腫瘤藥物治療原發性肝癌
    2006年2月以他為第一作者的論文「原發性肝癌靶動脈灌注碳酸氫鈉的基礎臨床研究」發表在《中德腫瘤》(英文版)雜誌上,42例晚期原發性肝細胞肝癌患者的研究結果表明,靶動脈灌注碳酸氫鈉可以提高人體自身抗腫瘤作用和醫源性抗腫瘤藥物對原發性肝癌的療效。2010年2月,該篇論文獲得由安徽省科協、省科技廳和省人社廳共同頒發的優秀論文二等獎。
  • 京津冀腫瘤防治研究聯合中心正式成立
    央廣網天津7月25日消息(記者陳慶濱)7月24日,由北京大學國際癌症研究院、天津醫科大學腫瘤醫院(國家腫瘤臨床醫學研究中心)、河北醫科大學第四醫院共建的「京津冀腫瘤防治研究聯合中心」正式揭牌成立,將重點圍繞臨床腫瘤學、腫瘤流行病學、腫瘤生物學、腫瘤藥學、腫瘤免疫學、血液腫瘤學六大方向開展合作,
  • 信達生物宣布抗LAG-3單克隆抗體I期臨床研究完成首例患者給藥
    蘇州2019年12月6日 /美通社/ -- 信達生物製藥(香港聯交所股票代碼:01801),一家致力於研發、生產和銷售用於治療腫瘤、自身免疫、代謝疾病等重大疾病的創新藥物的生物製藥公司,今天宣布,其重組全人源抗淋巴細胞活化基因3(LAG-3)單克隆抗體(研發代號:IBI110)的I期臨床研究完成中國首例患者給藥。
  • 2017年十大「新星」抗腫瘤藥物
    人們之所以在對抗癌症的戰鬥中取得了巨大成就,部分原因是最近上市的藥物從設計理念到實際臨床應用都較之前有很大提高。國外藥物專業網站dddmag總結了從2016年8月1日到2017年7月31日間已上市或在臨床應用中取得較好效果的「明星」抗腫瘤藥物。
  • 兒童抗病毒藥物合理使用的5R原則,你了解嗎?
    然而,我國有效抗病毒的藥物不多,其中可適用於兒童使用的更少,而且存在諸多使用不規範的問題。在臨床工作中,如何規範合理地應用抗病毒藥物進行治療,是每一位醫院管理者、藥學工作者及兒科醫護人員都十分關注的問題。
  • CDE公開徵求《抗腫瘤藥聯合治療臨床試驗技術指導原則》意見
    目前抗腫瘤聯合治療的藥物開發十分活躍,甚至有從早期臨床試驗階段即進入了兩個或多個創新藥的聯合開發。合理的聯合治療可以為腫瘤患者帶來更好的治療選擇,但是不恰當的聯合開發將增加受試者的風險、降低臨床研發效率,浪費時間、財力和醫療資源,反而阻礙了真正有效的聯合治療藥物開發。為此,建立科學合理的聯合開發路徑至關重要。
  • B肝抗病毒藥物有哪些 五種B肝抗病毒藥物
    那麼B肝抗病毒藥物有哪些呢?患者患上B肝的症狀有哪些呢?在平時的飲食方面,B肝病人不可以吃什麼?吃錯東西可能會導致B肝更加嚴重化。下面就讓小編帶大家了解一下吧。B肝抗病毒藥物有哪些目前被專家公認的B肝抗病毒藥物一共兩大類,共五種,分別是幹擾素類(普通幹擾素、長效幹擾素)和核苷類(拉米夫定、阿德福韋、恩替卡韋)。
  • 港股生物醫藥股再迎新寵 抗腫瘤全產業鏈第一股東曜藥業(01875...
    今天(29日)招股的東曜藥業是一家臨床階段生物製藥公司,與目前其他港股上市的生物科技公司不同的是,它們更專注於開發及商業化創新型腫瘤藥物及療法。目前,東曜藥業已擁有針對各類癌症的綜合性在研腫瘤藥物組合,當中包括多種單克隆抗體藥物(mAb)、抗體偶聯藥物(ADC)、溶瘤病毒藥物及創新給藥技術腫瘤藥物(如脂質體藥物)。
  • 福建高校「硬核」抗疫,這些專業來助力!
    病毒裂解和病毒核酸保存管,可實現一鍵快檢;夏寧邵團隊開展鼠、兔、羊駝等多種類治療性抗體研發,同時聯合香港大學開展新型冠狀病毒載體疫苗研發……  在抗體、藥物研製方面,洪文晶團隊已設計出4種新型化合物,將優化和篩選出具有強效體外活性的抗新冠病毒多肽抑制劑藥物。
  • 抗腫瘤藥物已成為國內醫院用藥增速最快類別
    2008年,全國抗腫瘤藥物銷售額達到58.45億元,比2007年猛增67%,而2003~2008年,抗腫瘤藥的年均複合增長率亦達到42.7%,抗腫瘤藥物成為國內醫院用藥增速最快的類別。   根據衛生部腫瘤防治辦公室提供的相關數據,惡性腫瘤已成為我國第二大致死疾病(城鎮居民第一大致死疾病)。
  • 年度回顧專題 | 胡偉新:2019年新型抗腫瘤藥物相關腎臟損傷研究進展
    撰寫 | 胡偉新 任貴生(東部戰區總醫院國家腎臟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 新型抗腫瘤藥物主要包括分子靶向類藥物腫瘤治療過程中一旦發生腎臟損傷,尤其並發急性腎損傷(AKI),勢必幹擾抗腫瘤治療的進程,最終影響患者預後。因此,無論是腫瘤科醫生還是腎臟科醫生均需充分認識新型抗腫瘤藥物的腎臟損傷,做到早期發現、個體化處理、控制腎損傷進展,儘可能減少因腎損傷而影響抗腫瘤治療。本文回顧總結了新型抗腫瘤藥物相關腎損傷的類型、臨床表現和防治。
  • 人類與病毒的漫長鬥爭史:從疫苗發現到抗病毒藥物的面世
    除此之外,抗病毒藥物的研發也是抗擊疫情的希望。疫苗和抗病毒藥物這兩把人類對付病毒的武器,在歷史上是如何出現的?人類對病毒的了解,又經歷過哪些進程?新藥開發為何費時費力費錢?抗體藥物與化學藥抗病毒哪家強?
  • 日本怎麼治新冠病毒感染?他們也用到了抗愛滋病藥物
    據界面新聞2月6日引述日本共同社報導,日本國立國際醫療研究中心當天公布了在國內確診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三名患者的治療經過,表示對其中一人使用愛滋病治療藥物後,症狀可見改善。這是日本國內首次披露治療患者的詳情。 日本國立國際醫療研究中心同時指出,由於患者在感染初期只出現喉嚨疼痛和低燒,難以從症狀上做出診斷,因此,詢問疑似病例在國外的逗留情況十分重要。
  • 我國首個反義核酸藥物獲準進入臨床研究,系肝癌基因靶向療法
    據了解,軍事醫學研究院王升啟研究員主持了「注射用CT102」的研發,其帶領的團隊自1990年起在我國從零開始致力於反義核酸藥物研究,先後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863」計劃、國家重大新藥創製專項等資助下,攻克了該類藥物設計、規模化製備、質控等臨床前研發關鍵技術瓶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