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生物醫藥股再迎新寵 抗腫瘤全產業鏈第一股東曜藥業(01875...

2020-12-23 智通財經

自去年港交所開放生物科技新股市場以來,僅僅一年已令港股成為全球第二大的生物科技股平臺,市場對未有盈利的生物科技股的認同度亦越來越高,而這也與中國大陸宏觀醫療市場的發展一致。過去幾年,中國醫藥市場的發展以仿製藥為主,但隨著行業競爭加劇、市場對創新生物藥的需求不斷擴大,以及中國藥物發現(CRO)市場日趨成熟,不少藥企都開始走上創新生物藥品的賽道。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市場研究數據顯示,中國的腫瘤藥物市場發展迅速,相關收益於2014至2018年間按年複合增長率12.8%擴張,預期到2024年,期間的年複合增長率將進一步提升至14.6%。於2030年,中國的腫瘤藥物市場規模或達到1,016億美元,其增長速度超過中國整個醫藥市場。中國腫瘤藥物市場規模於中國整體醫藥市場的佔比亦預期將從2018年的10.3%擴大至2030年的20.6%,足見中國的腫瘤藥物市場具有強大的發展潛力。

目前,在中國市場的前十大腫瘤藥物中,約一半為化療藥物,這與美國市場相比截然不同。弗若斯特沙利文的報告數據顯示,整體五年存活率在中國為40.5%(於2012年至2015年期間),在美國為67.1%(於2009年至2015年期間),相關的差距主要由於美國大範圍地應用更先進療法,如生物藥及小分子靶點藥物。

因此,中國的抗腫瘤生物藥及小分子靶點藥物市場將在龐大需求下成為新藥市場的藍海。而就在國人為中國生物醫藥取得重大突破時,智通財經注意到,手握12個重磅丶針對十大癌症其中九種的在研抗癌新藥的臨床階段生物製藥公司的東曜藥業(01875),即將登陸港交所,正式朝更廣泛的國際資本市場走去。

今天(29日)招股的東曜藥業是一家臨床階段生物製藥公司,與目前其他港股上市的生物科技公司不同的是,它們更專注於開發及商業化創新型腫瘤藥物及療法。目前,東曜藥業已擁有針對各類癌症的綜合性在研腫瘤藥物組合,當中包括多種單克隆抗體藥物(mAb)、抗體偶聯藥物(ADC)、溶瘤病毒藥物及創新給藥技術腫瘤藥物(如脂質體藥物)。而其全面產品系列包括七種在研生物藥及五種在研化學藥物,其中11種為自主開發藥物。此外,東曜藥業自2009年成立以來,已建立起一個集發現、產程開發、臨床前及臨床開發以及商業規模的生產基地和良好銷售及營銷能力於一體的綜合內部平臺,為集團在創新藥物產業價值鏈中拓展業務提供靈活性及可擴充性。

瞄準可廣泛應用的龐大貝伐珠單抗市場

根據公司的在研藥品及開發時間表,預期自2020年起將可開始持續按年推出產品上市。公司目前預期其在研生物藥兼核心藥物TAB008將於2020年底至2021年初之間上市。此藥正在進行第III期臨床試驗。據了解,TAB008為一種貝伐珠單抗生物類似藥,而貝伐珠單抗已獲批於中國治療非鱗狀非小細胞肺癌(nsNSCLC)及轉移性結直腸癌(mCRC),然而,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已批准六種,而歐洲藥品管理局已批准七種適應症。另外,中國政府近年持續批出不同種類的抗腫瘤生物製藥,表明中國腫瘤藥物市場對生物製劑及小分子靶點藥物開始出現範式轉移。因此,可以預期貝伐珠單抗在中國的應用醫療市場具有巨大的前景。事實上,於2017年被納入《醫保藥品目錄》的36種創新專利藥物中,近一半是腫瘤藥物,並包括了貝伐珠單抗、利妥昔單抗等的五種腫瘤生物製藥。

基於TAB008是一種抗VEGF單抗藥物及貝伐珠單抗的在研生物類似藥,以阿瓦斯汀的品牌名稱出售。而阿瓦斯汀一直是最廣泛使用的抗VEGF單抗藥物,自2004年進入市場以來,其療效及安全性得到了廣泛的實踐證明。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2018年全球貝伐珠單抗市場達到70億美元,而同年的中國市場則達到32億元人民幣(下同),預計2024年將增長至142億元,年複合增長率為28.2%;中國的貝伐珠單抗生物仿製藥市場預期將於2019年達到0.2億元,估計於2024年將增長至72億元,2019年至2023年的年複合增長率將為224.5%。

由於貝伐珠單抗的應用已獲全球主要市場的廣泛驗證,且其於中國市場具有巨大的可延展適應症應用空間,東曜藥業「錢」途無限。

開放平臺的多元化合作 持續變現能力強

招股書顯示,東曜藥業除有12個重磅在研抗癌新藥,還已建立起了三個先進的技術平臺,即治療性單抗及ADC藥物技術平臺、以基因工程為基礎的治療技術平臺以及創新給藥技術平臺,以便開發各類腫瘤藥物。

這三個技術平臺不僅僅是全技術開發平臺,其可承擔商業化的生產需求。比如2012年竣工的一號園,設計上就包括了一個500升mAb生物反應器、用於ADC藥物(ADC)的OEL-5隔離器、BSL-2認證病毒車間以及口服製劑及注射劑小分子藥物創新給藥技術平臺車間;2018年竣工的二號園區,在產能設計上可達16000升,是一個非常優質商業生產的先進基地。

在智通財經看來,先進產能這一關鍵要素得到加強,首先有助於提升東曜藥業自主項目優勢,另一方面,東曜藥業作為一家採取開放的業務模式的生物製藥公司,提升的產能還有助於公司增加與其他生物科技公司的合作機會,創造更多現金流,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

目前,越來越多的生物製藥企業開始選擇CMO、CRO研發模式。因為這樣的研發模式一方面可以節約研發的時間、費用等成本;另一方面,減少研發失敗到來的不良損失;同時,生物製藥企業還能開放產能,增加收入基礎及提升盈利,為後續拓展更多的在研藥物提供更好的自有資金支持。

而東曜藥業是市場上少數兼具領先CRO和CMO能力的創新生物藥企。

根據東曜藥業招股書,向生物科技公司提供CDMO及CMO服務為公司創造了可觀的收入,且總體呈比較快速增長態勢。此外,東曜藥業在2018年籤訂了一份金額可觀的CRO合約。

隨著先進產能的大幅提升,東曜藥業與更多業內優質合作夥伴的合作前景值得期待。

智通財經了解到,近期,東曜藥業先後與新理念生物醫藥共同開發其早前ADC在研藥物、與江蘇康寧傑瑞探索涉及TAB008與江蘇康寧傑瑞的PD-L1/CTLA-4雙特性抗體的聯合療法、以及與上海君實生物探索涉及TAB008及重組人源化抗PD-1單克隆抗體toripalimab於治療晚期肝癌的聯合治療。

千萬別小看PD-L1/CTLA-4雙特性抗體的聯合療法。自2014年第一個PD-L1單抗抑制劑全球上市以來,銷售額增長迅速。2017年五種PD-L1單抗抑制劑合計全球銷售額高達93億美元。

隨著全球首創的PD-L1/CTLA-4雙特異性抗體進入臨床試驗階段,東曜藥業攜手康寧傑瑞的合作前景有多亮眼不言而喻。

Toripalimab就更不用說,僅僅中國的肝癌市場就非常廣闊。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顯示,2017年,中國新增病例數目最多的十種常見癌症中,肝癌的新增病例為48.9萬例,名列第二位。

另外,2019年10月,東曜藥業與和鉑醫藥(Harbour BioMed)宣布達成全球戰略合作,啟動針對腫瘤疾病創新靶點的抗體研發項目,就新型全人源抗體藥物進行共同研究、開發和商業化合作。東曜藥業將是大中華區和歐洲商業化的區域主導公司,和鉑醫藥則是北美和其他區域的主導公司;雙方分別承擔不同區域的臨床和商業化的責任,分享全球權益和商業利潤。

鑑於如此牛逼的多元化合作以及持續變現能力強,東曜藥業黃純瑩總經理表示: 「東曜藥業擁有集前期開發、臨床前及臨床研究、商業規模生產基地、營銷能力和良好質量管理系統於一體的自主綜合化平臺,我們充分利用公司關鍵能力,與行業價值鏈不同階段的策略夥伴進行多樣化的合作。本次與和鉑的合作,結合雙方優勢,不僅將進一步提升研發效率,更加速東曜藥業的國際化戰略布局。」 東曜藥業將持續探索更多國際化合作可能性,積極攜手國際知名生物技術和製藥企業,推進公司在抗腫瘤治療領域的戰略進程。

相關焦點

  • 高瓴醫藥股「廣撒網」,近日又入局海正藥業是為了短期套利離場嗎
    今年,高瓴資本頻頻入局A股、港股和美股生物醫藥公司,可以說高瓴所到之處,股價皆紛紛上漲,於是「高瓴概念股」受到資金的強烈追捧,當初在今年2月份高瓴宣布戰投之後,凱萊因股價就暴漲31%,股價一路飆升從2月份的160元/股漲到7月22日收盤價232.2元/股,與此前高瓴定增的123.56元/股相比增長了87.92%,但因監管層對再融資新規所涉及戰略投資者的要求收緊,
  • 復宏漢霖(02696):生物醫藥9月破冰第一股正式掛牌 超額認購凸顯...
    時隔3月,港股迎來了下半年第一家敲鐘的生物醫藥公司。復宏漢霖在全球發行配售期間實現了超額認購,其香港公開發售部分的認購合共2513.53萬股,超額認購約2.89倍。此次公司IPO募資金額可達32億港元,該募資成績遠超上半年的6家生物醫藥公司,並在今年尚未盈利生物醫藥公司的募資規模榜單中位列第一。
  • 紅十字會再遭質疑!疫情發酵,港股三天暴跌6%,這隻醫藥股...
    正奇(香港)金融投資部副總裁張斐然告訴記者,近日來港股醫藥股的炒作炒主要源於一些公司聲稱研製了武漢肺炎特效藥。此外,中國醫療集團的爆炒,帶動港股的一些有抗病毒題材的醫藥小盤股爆炒。不過前期的炒作今天開始降溫,相關醫藥股已經開始下跌了。
  • 【醫藥周報】注射劑市場或迎大變革 譽衡藥業再拋超40億元收購
    金侖醫藥經營產品包括心腦血管、抗腫瘤、抗生素等超過2000個品規及4個全國總經銷產品,配送網絡基本覆蓋河北省三甲醫院和部分優質二甲醫院,全國總經銷品種銷售網絡覆蓋全國31個省市,總規模長期位列河北省第3位,去年實現營收近23.54億元,淨利潤近0.75億元。   簡評:在醫藥流通領域持續變革的情況下,尤其是以兩票制為核心的政策推進下,收購兼併成為行業趨勢。
  • [公告]科倫藥業:關於投資建設生物醫藥產業園項目的公告
    生物技術藥物產業基地旨在建成覆蓋生物技術藥物發現、研發、技術轉化到生產的全產業鏈平臺,開發涵蓋腫瘤、自身免疫疾病、高血脂及眼科用藥等重大疾病領域的生物技術藥物產品集群。該基地分為中試車間、產業化生產車間兩大工程建設。
  • 和鉑醫藥:立足中國引領全球,生物醫藥技術先行者
    生物技術領域的領軍者,護城河牢不可破在已上市生物技術醫藥板塊中,和鉑醫藥是全球為數不多擁有領先生物技術的抗體藥物開發平臺的企業,亦是港股市場全人源抗體藥物研發技術平臺的領軍者。例如,信達生物(01801-HK)前不久剛剛公開了CD30單鏈抗體的專利,採用的就是和鉑醫藥的全人源抗體藥物產生技術。另外,還有目前在港股上市的百濟神州(06160-HK)、東曜藥業-B(01875-HK)均採用了和鉑醫藥的H2L2小鼠的技術授權。
  • 老虎證券:香港首隻「SB」股再鼎醫藥,值不值得打新?
    來源:經濟網本文發布於老虎證券社區,老虎社區是老虎證券旗下的股票交易軟體 Tiger Trade 的社區板塊,致力於打造「離交易更近的美股港股英股社區」,有溫度的股票交流社區。再鼎醫藥成立於上海,致力於為中國及全球的患者提供癌症、自體免疫及感染性疾病領域的創新藥物。是在美股醫藥中表現搶眼的中概股,上市以來漲幅近2.3倍。目前公司已實現商業化的藥品為則樂(甲苯磺酸尼拉帕利膠囊)。截至2020年6月30日,則樂的銷售收入為1380萬美元,是主要收入驅動.
  • 最全醫藥龍頭,挖掘未來至少翻十倍的醫藥龍頭股!
    ps:並不是讓你現在買入,目前醫藥醫療行業整體估值已經很高了,要理性對待。可以等回調到合適價格再買入。 一.醫療器械 1.邁瑞醫療A+ 中國高端醫療裝備領軍企業,絕對龍頭。 2.微創醫療 A+ 港股上市的一家創新型醫療器械企業,產品線布局較廣。
  • 榮登蘇州上市獎勵企業名單 東曜藥業(01875)獲獎金400萬元
    來源:智通財經網智通財經APP獲悉,12月16日 ,東曜藥業股份有限公司(01875)宣布,公司作為蘇州工業園區高新技術企業,於今年11月8日成功於港交所主板上市,因此受惠蘇州工業園區金融管理服務局對上市企業的支持,獲納入「蘇州工業園區2019
  • 港股新經濟「抓周」:全年破發率高達82% 股東與基石「含恨」離場
    2018年5月4日,平安好醫生作為「網際網路醫療第一股」率先登陸港股,打響了新經濟時代的第一槍。而在平安好醫生上市前後,小米集團和歌禮製藥分別於5月3日和5於7日,向港交所遞交IPO申請材料,也拉開了港股同股不同權和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上市的序幕。此後,51信用卡、映客、美團點評、同程藝龍等一大批新經濟企業便在奔赴港交所的路上。
  • 醫藥股千億市值俱樂部新增8家 創新藥和疫苗成「黑馬集中營」
    其中生物製藥,可再拆分為各專業領域;但從大範疇看,除了醫藥設備的邁瑞醫療、從此,生物製藥公司湧向香江。  港股的醫藥股盛宴,比A股來得更早。  今年以來,港股千億醫藥股新晉3家,包括阿里健康、平安好醫生等兩家流量明星。一場席捲A股、港股的醫藥狂歡,還在不斷上演。
  • 觀察丨解構13支千億市值醫藥股
    2015年以前醫藥市值超過千億的個股較少。2018年上半年,醫藥股走勢強勁。當年5月下旬,A股醫藥股市值超千億的共有5家,分別是恆瑞醫藥、康美藥業、雲南白藥、復星醫藥、藥明康德,而上海萊士、愛爾眼科、智飛生物、美年健康等也緊隨其後。
  • 金融界價值沙龍:聚焦生物醫藥產業 探尋增量要義
    「康美藥業目前更多地是在做傳統中醫藥的標準化,這與西藥和新興生物醫藥是不同的發展道路,也是符合國家一直強調的發展中醫藥首先要做好傳承,再進行創新。」劉星表示。 內外加持助力行業持續發展作為國家所鼓勵的戰略新興產業,推動生物醫藥產業發展不僅需要靠企業自身的努力,更需要制度環境、資本市場等支持。
  • 鳳凰涅槃再出發 —— 看永豐生物醫藥產業如何重振「江南藥業強縣...
    絕不能讓「江南藥業強縣」的大旗倒下去,這是發展的需要,更是歷史的擔當。近年來,永豐縣委、縣政府按照「做大生產性企業,做活醫貿市場,做實藥材基地」的發展思路,緊盯重大項目紮實推進,大力推動生物醫藥產業創新、提質、增效,讓一度跌入低谷的永豐藥業,在蓄力調整後,重新煥發出勃勃生機。2013年至2017年,該縣醫藥產業主營業務收入4年翻番,稅收收入4年翻兩番。
  • 醫藥央企旗下公司整合提速 中國中藥收購天江藥業
    醫藥央企改革出現新進展。通用技術集團旗下的中國醫藥昨日公告稱,公司將向醫控公司、前海開源、華夏人壽等定增募資不超過20億元,其中除了醫控公司以兩家醫藥公司股權作價3億元認購,其餘機構均以現金認購併用於補充流動資金。該股昨日復牌大幅高開後逐級走低,張濤⒌0.17%。
  • 高瓴、康恩貝投資的嘉和生物赴港IPO,艾德證券期貨港股打新福利等...
    十餘款產品進入臨床階段作為一家研發驅動的創新型生物製藥公司,嘉和生物專注於腫瘤及自身免疫藥物的研發及商業化,現已成功研發出靶向通路且極具潛力的候選藥物,涵蓋全球前三大腫瘤靶標及十款暢銷藥物中的五款。同時,除了在中國上海及美國舊金山建立的研究中心外,嘉和生物一直在全球範圍內擴展研發布局,以建立及豐富新藥產品管線。
  • 快訊:醫藥生物行業指數漲1.33% 豐原藥業漲停
    來源:證券日報之聲本報記者 吳珊 見習記者 楚麗君12月15日,醫藥生物行業指數拉升,截至10:00,醫藥生物行業指數漲1.33%,位列申萬一級行業指數漲幅前列,行業內超六成個股上漲,其中,N立方漲32.04%
  • 中恆集團參與萊美定增獲批,將攜手打造創新醫藥產業生態集群
    隨著萊美藥業股價上漲,中恆集團擬認購的2.11億股帳面價值16.61億元,浮盈77%,金額7.22億元。參與萊美藥業的定增,是中恆集團取得萊美藥業控制權計劃的一部分。早在2019年11月25日,中恆集團就與萊美藥業籤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取得後者大股東22.71%股份對應的表決權,最終取得實控權。
  • 港交所生物科技周來襲,11家生物醫藥公司排隊IPO
    本文將盤點其中8家從事新藥研發的創新藥企,這些企業依次有復宏漢霖、盟科生物、邁博醫藥、亞盛醫藥、東曜藥業、豪森藥業、和黃中國醫藥、康蒂尼藥業。)抑制劑APG-1387與君實生物的抗PD-1單抗特瑞普利單抗的聯合用藥在中國大陸進行臨床探索,治療包括腫瘤(實體瘤與血液瘤),特別是難治性腫瘤、藥物耐受性腫瘤等和其他雙方另行確定的適應症。
  • 藥品加成今年將取消 醫藥股分類匯總一覽
    為了便於投資者正確掌握醫藥個股的屬性及範圍,現將醫藥股整理匯總如下  首仿藥系列:  1、恆瑞醫藥(600276,股吧)(600276)奧沙利柏、多西他賽、伊利替康;  2、恩華醫藥(002262)齊拉西酮,原研廠家輝瑞;  3、白雲山 (000522)福泰(仿達菲);  4、海南海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