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需要點糖,也需要點鹽,常做這10件事孩子更自信聰明

2020-09-09 悠悠育兒經

鄰居家的孩子很不自信,每次見面時,他媽媽有意讓他打招呼,但是他就是躲在大人後面不愛說話,邀請他來家裡玩的時候,孩子也是躲躲藏藏,或者乾脆不說話,鄰居也一直為這事發愁。

無獨有偶,我婆婆住的街對面的孩子也是被奶奶反應,在學校橡皮被同學拿了不敢去要,在學校吃午餐的時候每個孩子都有一個雞腿發,老師忘記她的了,她感覺很委屈,在學校沒說,回家才和奶奶反饋這事…

貌似這樣的孩子挺多的,這些都是因為孩子的不自信。

不自信的孩子如果不及時改變,長大後也會面臨很多問題,家長朋友需重視!

不自信的孩子通常有哪些表現呢?

①不太愛講話,常喜歡自己一個人玩; ②過份依賴大人;③自己東西被搶,不懂得要回;④特別聽話;

如果孩子出現其中任意一種情況,家長就得注意了。

孩子為什麼不自信?

①經常被父母批評的孩子容易不自信;②孩子的問題經常得不到父母回應的孩子容易不自信;③從小總是被父母被他人比較長大的孩子容易不自信;④從小得不到尊重的孩子容易不自信;

家長朋友們,你們的孩子中招了嗎?

家庭教育需要點糖,也需要點鹽,常做這10件事孩子更自信聰明

1.多誇讚孩子的優點

有專家研究指出:孩子是通過父母的眼睛來認識自己。

孩子做了很多事情,可是家長只看到缺點。孩子的優點長時間被家長選擇性屏蔽,缺點卻總是被家長用顯微鏡放大批評,長時間孩子就會覺得我很差勁,所以總是被批評,導致孩子缺乏自信。

你能發現你孩子身上的閃光點嗎?懂得發現孩子優點並經常誇讚孩子的父母是聰明的父母,也有助於孩子好性格的形成。

2.學會認真傾聽孩子

有句話叫做「茶壺裡煮餃子有貨倒不出」,經常形容一個人肚裡有學問卻表達不出來。這些人很多是因為怕說出來沒人聽或者沒人贊同他,長時間就不願意說,他們在成長過程中經常缺少被人傾聽的機會。

家長朋友們,你們每天會傾聽孩子講話多久?孩子主動找你講話的時候你又是怎麼回復的呢?

3.對待孩子的錯誤要學會共情

如何和孩子共情,這個在悠悠的上一篇文章裡也有說到有的,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下。

比如有的孩子4~5歲了,可是吃飯還是掉很多在地上,父母看到這種情況的怎麼做呢?

很多父母會給孩子罵一頓,或者很生氣的說你都這麼大了,還掉飯到地上。孩子這時會感覺很自卑,覺得自己真的像父母說的沒用,長時間也可能會變得不喜歡和別人交往,導致不自信。

4.學會尊重孩子的意見

很多家長覺得我家孩子還小,沒有自己的自主意識,所以很多事情都是大人幫拿主意,不懂得聽聽孩子想法。

如果從小到大,家長几乎不給孩子選擇的機會,如果有一天等孩子需要自己做主的時候孩子會不相信自己的判斷。

5.像朋友一樣和孩子平等對話

很多家長怕破壞孩子的童真,總是給孩子保護在溫池裡,認為這樣不給外面不好的,社會負面的說給孩子聽是對孩子的一種保護。

其實家長朋友這是大錯特錯了,孩子長時間活在溫池中,總有一天他要出去自己面對社會的人事問題的,等那時孩子就會手足無措,很多事情處理不了,孩子就會覺得自己沒用,繼而做事情不自信。

6.讓孩子感覺到你很重要

歐巴馬總統夫人,米歇爾·歐巴馬的家庭教育觀念就是讓孩子感覺到你很重要,雖然米歇爾·歐巴馬出生卑微,但是父母的教育對她意義深遠,讓她越來越優秀,越來越自信。

讓孩子感覺你很重要,家裡的很多事情孩子能夠提意見的,孩子能夠參與的都可以讓孩子參與進來,讓孩子知道你很重要,孩子就不會覺得自己沒用沒價值。

7.多給孩子展示自己的機會

孩子是通過別人的眼睛來認識自己,所以別人的讚賞和崇拜可以提升孩子的自信心和自我認知。

8.給孩子一個獨立的空間

父母總想給孩子更多的愛,對孩子的成長或許焦慮,總是覺得孩子小,離不開爸媽,所以很大了也不和孩子分床。

不是孩子離不開爸媽,而是爸媽捨不得孩子。

最後的結果是孩子離開了父母有事感覺無從下手。所以父母該放手時一定要懂得放手,給孩子一個獨立的空間。

9.不要拿別的孩子和自家孩子做比較

如果父母總比較,孩子會覺得你對他不滿意,嫌棄他。孩子的世界只有你,你都對他不滿意,他怎麼有信心?如何讓別人喜歡自己呢?孩子步入社會後也會影響到他的情商。事實證明,父母不拿其他孩子和自家孩子相比的孩子更優秀。

10.遇到問題,鼓勵孩子自己想辦法解決問題

當孩子遇到問題的時候,父母不要著急替孩子解決,這樣會無形中扼殺孩子自己克服困難,滿足自己成就感的機會,要讓孩子自己想辦法解決。

好了,今天的家庭教育觀念讓孩子更聰明自信的10件事就說到這裡,更多育兒教育話題請關注悠悠,關注我不走丟,更多精彩與您分享。

相關焦點

  • 清華附小校長竇桂梅:現在的家庭教育不僅需要糖,更需要鈣和鹽
    竇桂梅校長給各位家長提出了她的家庭教育理念——「一個人他需要有糖,他需要有鈣,他需要有糖,這三個都不能丟,可是今天的孩子只有糖,沒有鈣,也談不上鹽,很缺失。」竇桂梅校長認為,一個人成長的過程中,學校教育只是家庭教育的補充,家庭教育才是決定了人生軌跡走向的奠基性因素。糖,是指給孩子關注與鼓勵。鈣,指的是讓孩子自立自強。鹽,指的是教孩子面對挫折。
  • 清華附小校長竇桂梅:現在的家庭教育不僅需要糖,更需要鈣和鹽
    竇桂梅校長給各位家長提出了她的家庭教育理念——「一個人他需要有糖,他需要有鈣,他需要有糖,這三個都不能丟,可是今天的孩子只有糖,沒有鈣,也談不上鹽,很缺失。」糖,是指給孩子關注與鼓勵。鈣,指的是讓孩子自立自強。鹽,指的是教孩子面對挫折。只有三個要素都具備,孩子才能如雨後春筍般,有旺盛的生命力,突破重重阻礙,長成參天大樹。
  • 孩子做事三分鐘熱度怎麼辦?家長需要做這四件事
    小孩子好奇心簡直是相當旺盛,看見什麼都新鮮,喜歡擺弄擺弄,研究在研究,但是這問題也就隨之而來了。這孩子幹什麼都三分鐘熱度,哪個也做不常,逛個書店哭著喊著要買書,到了家翻了兩頁就扔到一邊去了。的確,如果你要放任,不管孩子確實容易養成半途而廢的性格,看著聰明伶俐,其實眼高手低,做著做著就虎頭蛇尾了,最後給人留個「幹嘛嘛不行,吃嘛嘛都香」的印象。這可是影響前途的,親!看來再這麼放任下去肯定是不行了,家長要如何幫助孩子養成堅持到底的好習慣,別著急,咱們要先從三分鐘熱度這件事開始說起。這孩子做事為什麼會有三分鐘熱度?
  • 最好的家庭教育先放糖,再放鹽,再補鈣
    模變教育問,什麼樣的家庭,能給孩子帶來最好的教育?清華附小校長竇桂梅給出了她與眾不同的答案:「一個孩子的成長,需要糖,也需要鈣,同時需要鹽。」「糖是關愛、鼓勵;鈣是自強自立;鹽是直面挫折苦難,這三樣東西在教育中一個都不能少。」深以為然。
  • 自信是需要從小培養的,家長一定要做好3點,讓孩子變得開朗自信
    自信心是成長及成才的重要養料,充滿自信的孩子,積極上進、樂觀開朗內心獨立自主,有能力面對生活中的各種挑戰,但是有的孩子總是很不自信,這讓父母很擔心,自信是需要從小就去培養的,家長一定要做好這3點,讓孩子變得開朗自信。一、給孩子足夠的尊重。
  • 最好的家庭教育是什麼樣的?清華附小校長:先放糖,再放鹽後補鈣
    無論學校老師教育的有多好,也僅僅只是家庭教育的補充而已。每個家庭的相處模式和教育模式都是不同的,但總體來說,一個好的家庭模式套路都是差不多的。一個優秀的家長是如何教育孩子的?清華附小的校長說,教育孩子應該先放糖再放鹽之後再補鈣。有一句話說得好,人類最本質最需要的就是被肯定。
  • 保護孩子自信心,家長需要知道這10點,讓孩子更自信
    每個孩子都擁有自信心,這是與生俱來的,但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這種與生俱來的自信心很容易受到傷害,那麼父母應該如何保護孩子的自信心呢? 3、讓孩子感覺自己被需要 家長打掃衛生做家務時,可以讓孩子參與中,比如洗碗掃地。孩子做完後家長適當的鼓勵,可以培養孩子的自信心。 4、教會孩子用錢 這不僅是鍛鍊孩子的理財能力,同時也是鍛鍊孩子自我控制以及生活自理能力。
  • 會玩的孩子更自信,孩子青春期變得自卑敏感,家長需要注意這3點
    有時候老師的一句批評,同學的一句玩笑,都有可能戳中孩子的心事和敏感點,覺得別人在嘲笑和看不起他,由此引發的厭學逃學的情況非常多。那麼當孩子變得自卑敏感時,家長應該怎麼辦呢?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孩子在青春期的特徵。敏感是這青春期孩子正常的表現,說明孩子很重視自己的自尊和他人對自己的評價,這也是孩子想成為更好的自己驅動力。
  • 清華教授:最好的家庭教育是先放糖,再放鹽,再補鈣
    怎麼樣的家庭,能給孩子帶來最好的教育? 清華教授給出了她與眾不同的答案:「一個孩子的成長,需要糖,也需要鈣,同時需要鹽。」「糖是關愛、鼓勵;鈣是自強自立;鹽是直面挫折苦難,這三樣東西在教育中一個都不能少。」深以為然。
  • 清華附小校長:最好的家庭教育要先放糖,再放鹽,再補鈣
    著名校長李鎮西曾說:「學校教育非常重要,但無論多麼重要,都只是家庭教育的重要補充。」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家庭教育更是孩子一生的起跑線。那麼,什麼樣的家庭教育才是好的家庭教育呢?清華附小校長竇桂梅給出了她的答案:最好的家庭教育,是先放糖,再放鹽、再補鈣。
  • 家庭教育需要知道的孩子天生氣質,因材施教
    每個人生下來就有自己的「天生特質」,這與遺傳無關,我們的孩子都會具有這些氣質,但會特別傾向某一種氣質類型。這種氣質在孩子身上表現更突出,所以我們稱孩子是某種天生氣質。我們家長可以根據孩子這一突出氣質來因材施教,突出孩子的優點,減少孩子的弱點。每一種天生氣質都有優缺點,怎樣引導是關鍵,我們做家庭教育的父母們,應該了解一下,什麼是天生氣質,你的孩子是屬於哪一種天生氣質吧!
  • 清華附小校長:最好的家庭教育要先放糖,再放鹽,再補鈣
    清華附小校長竇桂梅給出了她的答案:最好的家庭教育,是先放糖,再放鹽、再補鈣。竇桂梅糖,是給孩子關愛與鼓勵;鹽,是教會孩子直面挫折;鈣,是讓孩子學會自強自立。三者齊備,孩子才有旺盛的生命力,才能擋得住生活的風風雨雨。
  • 清華附屬小學校長竇桂梅:好的家庭教育,要做到這三點
    說起孩子的教育問題,相信很多家長都會說那是學校的事情,孩子每天的學習都在學校進行,這沒錯不假,但是也需要請各位家長牢記,孩子的學習並不是只有學校的那些課程,還有日常的為人處世,而這些並不是學校能給他的,而是要由家庭來完成的。
  • 清華校長:教育裡的「糖、鹽、鈣」不能忽視,三者具備讓娃更優秀
    好的家庭教育就像是一鍋濃湯,必須營養全面,才能為孩子的成長添加幸福的「底色」,只有給其最好的滋養,才能使其成為溫暖有魅力的人。清華附小校長竇桂梅說道:在孩子的成長道路上,適當的放點「糖、鹽、鈣」,是最好的家庭教育。
  • 清華附小校長:教育孩子,不僅需要「糖」、「鈣」,還需要「鹽」
    "一個孩子的成長,需要糖,也需要鈣,同時需要鹽。"這是清華附小校長竇桂梅給出的答案。如果說養育孩子的過程就是烹飪一道色香味俱全的美食,那麼糖,鈣,鹽都是缺一不可的,只有三物齊備,才能呈現出最佳的作品。糖是父母對孩子的關愛、鼓勵;鈣是父母要教會孩子自強自立;鹽是讓孩子能夠擁有直面挫折苦難的能力。只有這樣,孩子才會成長為一個優秀的人,一個勇敢獨立,有責任有擔當的人。如果孩子成長的過程缺少糖,鈣或者鹽,會對他們造成哪些影響?
  • 家庭教育的這10點教育心得,關乎孩子的未來
    家庭是學校的預備校,應在家庭教育中倡導生活教育,重視孩子品格、人格、道德、習慣的培養。此外,作為父母親來說,應該幫助孩子樹立自信,幫助孩子找到他自己,這是最關鍵的。父母要能夠了解孩子,發現孩子悅納孩子,現在很多父母關心的不是自己家的孩子而是別人家的孩子,把別人家的孩子作為標杆,喜歡用自己孩子的短處去比較別人孩子的長處。這樣就很痛苦。
  • 清華附小校長:好的家庭教育應該先糖,後鹽,再補鈣,缺一不可
    家庭教育是整個教育鏈基礎中的基礎,關鍵中的關鍵」家庭教育是關乎孩子一生名副其實的起跑線。那麼什麼樣的家庭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呢?對此,清華大學附屬中學校長竇桂梅女士給出了一個絕妙的答案:最好的家庭教育,是先放糖,再放鹽、再補鈣。
  • 「先放糖,後放鹽,再補鈣」是良好家庭教育的寫照,受益的是孩子
    「一個孩子的成長,需要糖,也需要鈣,同時需要鹽」——來自清華附小校長竇桂梅很多人說,廣東人就是老火湯和涼茶養出來的,廣東人可以一餐無肉,但不可以一頓無湯,但是廣東人的湯永遠是別人摸索不透的配方。實際上,家庭教育就像是廣東人熬的這一鍋湯一樣,不同的家庭都會用心去熬製這一鍋湯,但是最終出來的味道卻不盡相同,因為他們放糖、鹽、鈣的量都會不一樣,自然而然,熬出來的教育的這鍋「湯」也會不盡相同,有好有不好。糖是父母給孩子的關愛和鼓勵,鈣是孩子的自立自強,而鹽自然就是孩子直面的挫折與苦難,在一個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這些東西缺一不可。
  • 讓孩子變優秀,家庭教育需要把握法則,需要抓住孩子成長的關鍵點
    讓孩子變優秀,家庭教育需要把握法則,需要抓住孩子成長的關鍵點望子成龍、盼女成鳳是每位家長的共同追求。讓孩子變優秀,家庭教育需要把握法則,需要抓住孩子成長的關鍵點。一、營造溫馨的成長環境成長環境對孩子的影響非常之大,父母應該把更多的精力用在為孩子的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的環境上。
  • 清華附小校長:想要好的家庭教育,要先放糖,後放鹽,最後再補鈣
    ,要先放「糖」,後放「鹽」,最後再補「鈣」!」糖:代表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要給予一定的鼓勵與關懷鹽:代表孩子要勇於面對困難,勇於擔當鈣:代表做人要有獨立思想,要自立自強,明白是非有自己的性格只有滿足這三點,孩子的成長才算圓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