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孩子的成長,需要糖,也需要鈣,同時需要鹽」——來自清華附小校長竇桂梅
很多人說,廣東人就是老火湯和涼茶養出來的,廣東人可以一餐無肉,但不可以一頓無湯,但是廣東人的湯永遠是別人摸索不透的配方。實際上,家庭教育就像是廣東人熬的這一鍋湯一樣,不同的家庭都會用心去熬製這一鍋湯,但是最終出來的味道卻不盡相同,因為他們放糖、鹽、鈣的量都會不一樣,自然而然,熬出來的教育的這鍋「湯」也會不盡相同,有好有不好。
糖是父母給孩子的關愛和鼓勵,鈣是孩子的自立自強,而鹽自然就是孩子直面的挫折與苦難,在一個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這些東西缺一不可。仔細想想,深有體會,一鍋湯需要放夠材料才能夠有預想中的味道,一個孩子的成長何嘗不需要放入足夠的「材料」呢?只有這樣,孩子才能長成一個溫暖有愛,有責任,有擔當,堅強勇敢的人。
順應孩子天性,先給孩子加點糖
為什麼人會對甜食有一種天生的喜愛,因為甜的食物能夠滿足大腦對能量的需求以外,還能刺激大腦分泌激素,讓人心情愉悅,對於成年人來說尚且如此,對於孩子來說更是毫無抗拒能力。每當孩子的舌尖舔到那一抹甜的時候,總能看到他們臉上的笑顏,總能看到孩子們的手舞足蹈。
對於孩子來說,家庭教育中的「糖」當之無愧是父母對他們的關愛和鼓勵,它就像是孩子面前的甜甜圈,充滿著甜蜜,又能填滿空虛的內心,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讓孩子能夠在溫馨的環境中放鬆內心,找回自己的天性。
「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這句話放在家庭教育中同樣適用。試想一下,如果孩子整天處於父母的挑剔、惡語謾罵之中,又如何讓孩子變得陽光和自信?因此,只要父母捨得用關愛和鼓勵編制甜蜜的愛,用溫暖和包容來蘊養深情,陪孩子走過那一段漫長的童年、少年乃至青年時光,孩子的心中充滿陽光,你想讓他陰暗都難。當他們長大成人,自然就會帶著信心不斷前行,在路上遇到更美好的自己。
讓孩子直面挫折,給孩子加點鹽
有位哲學家曾經說過:「磨難、苦難、掙扎,這是成長的過程」,確實如此,雄鷹要翱翔天際,也會經歷從高山上墜落的恐懼,種子要長成參天大樹,也要經歷從泥土中破土而出的磨難,對於孩子來說,挫折和磨難也是必不可少的。
湯鍋裡面少了鹽,那鍋湯就少了點味道,而家庭教育這一鍋「湯」裡面,也是不能少了「鹽」。要讓孩子成長的豐富多彩,必須要讓他們知道以及明白,生活不可能會一帆風順,難免會有各種各樣的困難和挑戰,這將是她們前進路上的一個坎,跨過去了就能夠更好地前行。
一個人成長的過程本就是不斷地摔倒,爬起來的過程,每一個挫折都會給人帶來不一樣的生活感悟,這些感悟是沒有辦法從書本上獲得的。當然,每一次爬起來,就是成長中最好的經驗和勇氣,這將會給孩子不斷前進的動力,而不至於讓孩子在往後的日子裡遇到困難卻不敢前行。所以,作為父母,愛孩子是正常的,但是要適時地給孩子撒一把「鹽」,不要試圖用自己的力量為孩子躲避生活中各種的不容易,只有提前有了「切膚之痛」,才能讓他們不至於在遇到挫折以後一蹶不振,止步不前。
讓孩子自立自強,給孩子補點鈣
鈣是什麼物質?是促進骨骼發育的重要元素,而骨骼是支撐人的身體的重要的架子,如果一個人缺少了鈣,那就難以想像這個人會變成什麼樣子,家庭教育也是如此。家庭教育中的鈣就是讓孩子學會自立自強,只有這樣的人生,才是完整的。
有一句話說得很好:「父母真正成功的愛,就是讓孩子儘早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從你的生命中分離出去,這種分離越早,你就越成功」,這就是補鈣的一個過程,只有讓孩子補充足夠的「鈣」,孩子才能夠擺脫對父母的依賴,才能夠真正的適應生活,才能夠真正地做一個自立自強,能夠擔當責任的頂天立地的人,而不是一直躲在父母的羽翼當中,不敢沐浴生活中的風雨與陽光。
「狐狸法則」中說的就是這個事情,成年後的狐狸不能與父母生活在一起,他們必須獨立養活自己,一切都要靠自己。孩子的獨立離不開父母的培養,在孩子獨立的這個過程中,是不能離開我們的眼睛的,我們需要關注,但是當孩子能夠獨當一面,父母要學會恰當地放手,讓孩子嘗試「自己來」,這才是給孩子最好的「鈣」。
當孩子吸收足夠的養分,品嘗過成長的百味以後,他才能擁有生命的尊嚴,可以在狂風暴雨中奮力奔跑,也能夠在風和日麗中悠然前行,去找尋那個更好的自己。所以說家庭教育並不是一成不變的,給孩子加點糖,放點鹽,再補點鈣,這才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