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放糖,後放鹽,再補鈣」是良好家庭教育的寫照,受益的是孩子

2020-12-13 妞麻說歷史

「一個孩子的成長,需要糖,也需要鈣,同時需要鹽」——來自清華附小校長竇桂梅

很多人說,廣東人就是老火湯和涼茶養出來的,廣東人可以一餐無肉,但不可以一頓無湯,但是廣東人的湯永遠是別人摸索不透的配方。實際上,家庭教育就像是廣東人熬的這一鍋湯一樣,不同的家庭都會用心去熬製這一鍋湯,但是最終出來的味道卻不盡相同,因為他們放糖、鹽、鈣的量都會不一樣,自然而然,熬出來的教育的這鍋「湯」也會不盡相同,有好有不好。

糖是父母給孩子的關愛和鼓勵,鈣是孩子的自立自強,而鹽自然就是孩子直面的挫折與苦難,在一個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這些東西缺一不可。仔細想想,深有體會,一鍋湯需要放夠材料才能夠有預想中的味道,一個孩子的成長何嘗不需要放入足夠的「材料」呢?只有這樣,孩子才能長成一個溫暖有愛,有責任,有擔當,堅強勇敢的人。

順應孩子天性,先給孩子加點糖

為什麼人會對甜食有一種天生的喜愛,因為甜的食物能夠滿足大腦對能量的需求以外,還能刺激大腦分泌激素,讓人心情愉悅,對於成年人來說尚且如此,對於孩子來說更是毫無抗拒能力。每當孩子的舌尖舔到那一抹甜的時候,總能看到他們臉上的笑顏,總能看到孩子們的手舞足蹈。

對於孩子來說,家庭教育中的「糖」當之無愧是父母對他們的關愛和鼓勵,它就像是孩子面前的甜甜圈,充滿著甜蜜,又能填滿空虛的內心,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讓孩子能夠在溫馨的環境中放鬆內心,找回自己的天性。

「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這句話放在家庭教育中同樣適用。試想一下,如果孩子整天處於父母的挑剔、惡語謾罵之中,又如何讓孩子變得陽光和自信?因此,只要父母捨得用關愛和鼓勵編制甜蜜的愛,用溫暖和包容來蘊養深情,陪孩子走過那一段漫長的童年、少年乃至青年時光,孩子的心中充滿陽光,你想讓他陰暗都難。當他們長大成人,自然就會帶著信心不斷前行,在路上遇到更美好的自己。

讓孩子直面挫折,給孩子加點鹽

有位哲學家曾經說過:「磨難、苦難、掙扎,這是成長的過程」,確實如此,雄鷹要翱翔天際,也會經歷從高山上墜落的恐懼,種子要長成參天大樹,也要經歷從泥土中破土而出的磨難,對於孩子來說,挫折和磨難也是必不可少的。

湯鍋裡面少了鹽,那鍋湯就少了點味道,而家庭教育這一鍋「湯」裡面,也是不能少了「鹽」。要讓孩子成長的豐富多彩,必須要讓他們知道以及明白,生活不可能會一帆風順,難免會有各種各樣的困難和挑戰,這將是她們前進路上的一個坎,跨過去了就能夠更好地前行。

一個人成長的過程本就是不斷地摔倒,爬起來的過程,每一個挫折都會給人帶來不一樣的生活感悟,這些感悟是沒有辦法從書本上獲得的。當然,每一次爬起來,就是成長中最好的經驗和勇氣,這將會給孩子不斷前進的動力,而不至於讓孩子在往後的日子裡遇到困難卻不敢前行。所以,作為父母,愛孩子是正常的,但是要適時地給孩子撒一把「鹽」,不要試圖用自己的力量為孩子躲避生活中各種的不容易,只有提前有了「切膚之痛」,才能讓他們不至於在遇到挫折以後一蹶不振,止步不前。

讓孩子自立自強,給孩子補點鈣

鈣是什麼物質?是促進骨骼發育的重要元素,而骨骼是支撐人的身體的重要的架子,如果一個人缺少了鈣,那就難以想像這個人會變成什麼樣子,家庭教育也是如此。家庭教育中的鈣就是讓孩子學會自立自強,只有這樣的人生,才是完整的。

有一句話說得很好:「父母真正成功的愛,就是讓孩子儘早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從你的生命中分離出去,這種分離越早,你就越成功」,這就是補鈣的一個過程,只有讓孩子補充足夠的「鈣」,孩子才能夠擺脫對父母的依賴,才能夠真正的適應生活,才能夠真正地做一個自立自強,能夠擔當責任的頂天立地的人,而不是一直躲在父母的羽翼當中,不敢沐浴生活中的風雨與陽光。

「狐狸法則」中說的就是這個事情,成年後的狐狸不能與父母生活在一起,他們必須獨立養活自己,一切都要靠自己。孩子的獨立離不開父母的培養,在孩子獨立的這個過程中,是不能離開我們的眼睛的,我們需要關注,但是當孩子能夠獨當一面,父母要學會恰當地放手,讓孩子嘗試「自己來」,這才是給孩子最好的「鈣」。

當孩子吸收足夠的養分,品嘗過成長的百味以後,他才能擁有生命的尊嚴,可以在狂風暴雨中奮力奔跑,也能夠在風和日麗中悠然前行,去找尋那個更好的自己。所以說家庭教育並不是一成不變的,給孩子加點糖,放點鹽,再補點鈣,這才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相關焦點

  • 最好的家庭教育:先放糖,再放鹽,再補鈣
    ,能給孩子帶來最好的教育?清華附小校長竇桂梅給出了她與眾不同的答案:「一個孩子的成長,需要糖,也需要鈣,同時需要鹽。」在家庭教育的這口大鍋裡,我們要懂得合理有序放糖、鹽、鈣、「湯」才會營養全面,孩子才會成為一個溫暖有愛、富有擔當、勇敢堅強的人。
  • 清華附小校長:想要好的家庭教育,要先放糖,後放鹽,最後再補鈣
    ——蕭伯納,好的家庭環境,會對孩子產生很重要的影響,而父母的一言一行,在孩子的眼裡都是學習的對象,也決定了孩子的格調。那麼什麼樣的家庭教育最好呢?「糖」,後放「鹽」,最後再補「鈣」!」糖:代表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要給予一定的鼓勵與關懷鹽:代表孩子要勇於面對困難,勇於擔當鈣:代表做人要有獨立思想,要自立自強,明白是非有自己的性格只有滿足這三點,孩子的成長才算圓滿!
  • 清華教授:最好的家庭教育是先放糖,再放鹽,再補鈣
    怎麼樣的家庭,能給孩子帶來最好的教育? 清華教授給出了她與眾不同的答案:「一個孩子的成長,需要糖,也需要鈣,同時需要鹽。」「糖是關愛、鼓勵;鈣是自強自立;鹽是直面挫折苦難,這三樣東西在教育中一個都不能少。」深以為然。
  • 最好的家庭教育先放糖,再放鹽,再補鈣
    模變教育問,什麼樣的家庭,能給孩子帶來最好的教育?清華附小校長竇桂梅給出了她與眾不同的答案:「一個孩子的成長,需要糖,也需要鈣,同時需要鹽。」「糖是關愛、鼓勵;鈣是自強自立;鹽是直面挫折苦難,這三樣東西在教育中一個都不能少。」深以為然。
  • 最好的家庭教育:先放糖,再放鹽,再補鈣
    什麼樣的家庭,能給孩子帶來最好的教育? 清華附小校長竇桂梅給出了她與眾不同的答案: 「一個孩子的成長,需要糖,也需要鈣,同時需要鹽。」 「糖是關愛、鼓勵;鈣是自強自立;鹽是直面挫折苦難,這三樣東西在教育中一個都不能少。」
  • 清華附小校長:最好的家庭教育要先放糖,再放鹽,再補鈣
    著名校長李鎮西曾說:「學校教育非常重要,但無論多麼重要,都只是家庭教育的重要補充。」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家庭教育更是孩子一生的起跑線。那麼,什麼樣的家庭教育才是好的家庭教育呢?清華附小校長竇桂梅給出了她的答案:最好的家庭教育,是先放糖,再放鹽、再補鈣。
  • 清華附小校長:先放糖,再放鹽後補鈣
    其實很多家長都是非常注重孩子的家庭教育得,但是有些父母可能會不在意,因為他們認為孩子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學校待著,老師會幫家長教育孩子。不可否認的是,學校教育非常重要,但家庭教育同樣不可或缺。無論學校老師教育的有多好,也僅僅只是家庭教育的補充而已。每個家庭的相處模式和教育模式都是不同的,但總體來說,一個好的家庭模式套路都是差不多的。一個優秀的家長是如何教育孩子的?清華附小的校長說,教育孩子應該先放糖再放鹽之後再補鈣。有一句話說得好,人類最本質最需要的就是被肯定。
  • 清華附小校長:最好的家庭教育要先放糖,再放鹽,再補鈣
    文 | 月月著名校長李鎮西曾說:「學校教育非常重要,但無論多麼重要,都只是家庭教育的重要補充。」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家庭教育更是孩子一生的起跑線。那麼,什麼樣的家庭教育才是好的家庭教育呢?清華附小校長竇桂梅給出了她的答案:最好的家庭教育,是先放糖,再放鹽、再補鈣。竇桂梅糖,是給孩子關愛與鼓勵;鹽,是教會孩子直面挫折;鈣,是讓孩子學會自強自立。三者齊備,孩子才有旺盛的生命力,才能擋得住生活的風風雨雨。
  • 清華附小校長竇桂梅:最好的家庭教育,是先放糖,再放鹽,再補鈣
    一些父母拼命掙錢,去給孩子買一套學區房,卻不願意在家庭教育上花費一點精力和時間。殊不知,學校教育是在家庭教育之後。正如家庭教育專家朱永新所說:「所有的問題兒童,都可以在原生家庭找到原因」。那什麼又是最好的家庭教育呢?
  • 家長們應該知道的最好的家庭教育是先放糖,再放鹽,最後補鈣
    家庭教育更是孩子一生的起跑線,那麼你可能會問了,什麼樣的家庭教育才是好的家庭教育呢?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清華附小的校長竇桂梅,她給出的答案,他說最好的家庭教育是先放糖,再放鹽再補鈣,什麼意思呢?咱們來解讀一下,在他看來啊,糖是給孩子關愛和鼓勵,鹽是教會孩子直面挫折。鈣是讓孩子學會自強自立,這三者齊備了,孩子才會有旺盛的生命力,才能夠擋得住生活的風風雨雨。
  • 清華附小校長:好的家庭教育應該先糖,後鹽,再補鈣,缺一不可
    家庭教育是整個教育鏈基礎中的基礎,關鍵中的關鍵」家庭教育是關乎孩子一生名副其實的起跑線。那麼什麼樣的家庭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呢?對此,清華大學附屬中學校長竇桂梅女士給出了一個絕妙的答案:最好的家庭教育,是先放糖,再放鹽、再補鈣。
  • 期末考試在即,教育孩子時,請先放「糖」,後撒「鹽」,再補「鈣」!
    來源:課堂內外小學段(ID:ktnwxxd) 教育家蔡元培說過:「家庭者,人生最初之學校也。一生之品性,所謂百變不離其宗者,大抵胚胎於家庭中。」 對孩子而言,他將成長為什麼樣子,最主要地還是由家庭的教育方式決定。
  • 清華附小校長竇桂梅給我們的啟示:教育孩子要懂得怎樣放糖、怎樣放鹽
    只有苦其心志,勞其筋骨,孩子才能直面現實,砥礪前行。 但是給孩子苦吃,給孩子磨難,需要講方法,講智慧,講藝術。 清華大學附屬小學黨總支書記、校長竇桂梅認為: 最好的家庭教育,是先放糖,再放鹽、再補鈣。
  • 清華校長:教育裡的「糖、鹽、鈣」不能忽視,三者具備讓娃更優秀
    執筆:王豔微編輯:王之風定稿:蘇子後蔡元培先生說:「家庭者,人生最初之學校也。」家庭教育是孩子一生的起跑線,其性格、脾氣、秉性都和家庭教育的方式息息相關,對其影響至深。好的家庭教育就像是一鍋濃湯,必須營養全面,才能為孩子的成長添加幸福的「底色」,只有給其最好的滋養,才能使其成為溫暖有魅力的人。清華附小校長竇桂梅說道:在孩子的成長道路上,適當的放點「糖、鹽、鈣」,是最好的家庭教育。
  • 清華附小校長:一個孩子最好的成長,是先放糖,再放鹽,後補鈣
    而清華大學附屬小學校長、全國特級教師、博士生導師竇桂梅提出了一個很有意思的觀點:「一個孩子的成長,需要糖,也需要鈣,同時需要鹽。糖是關愛、鼓勵,鈣是自強自立,鹽是直面挫折苦難,這三樣東西在教育中一個都不能少。」
  • 做「糖醋」系列菜時,先放糖還是先放鹽,很多人都做錯,不懂就學著
    做「糖醋」系列菜時,先放糖還是先放鹽,很多人都做錯,不懂就學著中國有八大菜系,而且不光是有這八大菜系額美食,在生活當中也是有很多的不同種類的美食,就光是用糖做美食就有很多的種類,但是當中最出名也是最日常的一個種類就是做成糖醋系列的美食
  • 炒菜為什麼要放糖 炒菜為什麼最後放鹽
    炒菜放調料也是有技巧的,特別是放鹽。大多數情況下都是最後放鹽,那麼炒菜為什麼最後放鹽?炒菜為什麼會糊鍋?接下來小編為大家解答!炒菜為什麼要放糖糖除能調和口味、增進菜餚色澤的美觀外,還可以供給人體豐富的熱量。菜中加糖,能增加菜的風味;醃肉中加糖,能促進膠原蛋白質膨潤,使肉組織柔軟多汁。糖可以在炒菜前就加入。鹽可使蛋白質凝固,因此燒煮含蛋白質豐富的原料(如魚湯),不可以先放鹽。最好等湯煮好快起鍋時再放鹽。
  • 糖醋裡脊是先放糖,還是先放鹽?順序錯了,這菜就沒法吃了
    裡脊切段,手指大小就可,先醃製,放入鹽、味精、料酒、白胡椒、一個蛋清。比例則是1勺鹽、半勺味精、1勺白胡椒、4勺料酒。醃製15分鐘即可。然後放入5勺澱粉,將裡脊肉抓勻。一定要裡脊肉段上面均勻裹上澱粉。起鍋燒油,進行油炸。油溫在60-70度時候就可以下鍋,就是油稍微冒煙就可以了。
  • 清華附小校長:最好的教育方式是先加糖,後加鹽,再補鈣
    如果家長希望孩子將來能有不錯的發展,能有一個美好的前程,小時候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家長要努力為他們提供一個很好的家庭教育環境。清華附小的校長曾說過:最好的教育方式,是先給糖,後給鹽,再補鈣,這句話還是非常有道理的。
  • 燉排骨,先放鹽還是後放鹽,放涼水還是熱水,看看30年大廚怎麼說
    導語:燉排骨,先放鹽還是後放鹽,放涼水還是熱水,看看30年大廚怎麼說燉排骨,也就是紅燒排骨,是很傳統的一道家常菜。也是逢年過節的一道硬菜。平時家裡來客人,也經常會出現在餐桌上。可以說是一道國民菜了。把這道菜做好,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