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們應該知道的最好的家庭教育是先放糖,再放鹽,最後補鈣

2020-08-09 奮鬥吧蝸牛


著名的校長李鎮西亞曾經說過,學校教育非常重要,但是不管多重要,都只是家庭教育的重要補充,所以說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家庭教育更是孩子一生的起跑線,那麼你可能會問了,什麼樣的家庭教育才是好的家庭教育呢?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清華附小的校長竇桂梅,她給出的答案,他說最好的家庭教育是先放糖,再放鹽再補鈣,什麼意思呢?咱們來解讀一下,在他看來啊,糖是給孩子關愛和鼓勵,鹽是教會孩子直面挫折。鈣是讓孩子學會自強自立,這三者齊備了,孩子才會有旺盛的生命力,才能夠擋得住生活的風風雨雨。


下面咱們主義的展開來分享一下,先看第一點先放糖,讓孩子成為一個溫暖的人。哲學家詹姆斯曾經說過,人類本質當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所以大家一定要相信任何人都是渴望被肯定和看見的,但是遺憾的是,咱們中國的父母總是相信愛之深責之切,只有用指責來表達才不是你。殊不知,父母脫口而出的差評指責就好比是一把鈍刀,會磨掉親子之間的愛,也磨掉孩子心中的溫暖。


舉個例子,比如說今年四月,南寧有一個十歲的小孩叫樂樂上了熱搜,原因就是因為迷上抖音前後給主播打賞了兩萬七千多元,相當於媽媽一年的工資了。他的父母知道之後都覺得不可思議,因為孩子平時在家,裡面乖巧懂事,成績也不錯,怎麼會做出這麼荒唐的事情?在再三的追問之下,孩子說出了實情,他說,平時都沒有人誇我,每次我送禮物的時候,主播都會誇我,我很開心。我不知道大家聽完之後作何感想,孩子花了幾萬塊錢,就為了一句誇獎,在聽起來既可笑又可悲。很多父母其實都不知道童年時候得不到肯定和誇獎的孩子,長大之後會有很深的挫敗感,甚至會陷入深深的自我懷疑當中。即便她日後取得再大的成就,他的骨子裡面也往往是不自信的。

下面再來看第二點加點鹽,讓孩子成為一個堅強的人。有一位哲學家曾經說過,他說,磨難,苦難掙扎,這些都是成長的過程。其實人生就是這樣的,總歸要遇到九九十一難,那如果父母不在孩子成長路上撒一把鹽,你不讓他學會直面挫折和痛苦。那麼孩子就只能是溫室裡面的花朵,它永遠無法跨過生活的沼澤地。比如說,錢江晚報曾經報導了一個小學四年級的孩子絕食的行為。調查之後才發現,這個孩子從小就品學兼優,從一年級開始一直擔任班級的班長,可是到了四年級卻落選了孩子受不了這樣的打擊當場就崩潰了,回到家更是絕食。那看到這個新聞的那一剎那,我不僅為孩子捏了一把汗,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啊。


我記得周國平在只有一個人生當中是這麼說的人應該具備兩個角色,一是勇於從零開始。二是坦然於未完成一個人,你只有學會輸得起,才能夠直面挫折,超越自我,只有輸得起,才不會瞻前顧後,患得患失。那作為父母,我們就是要在孩子教育的這口大鍋裡面給他撒把鹽,讓孩子學會直面人生的失敗。你要讓孩子知道,不經曆書的積累,就永遠等不到贏的飛躍。只有輸得起當下才能夠已經得到未來。所以。一定要記得在孩子教育的過程當中,給他撒點鹽,讓他成長為一個堅強的人。這是第二點。


第三點給孩子補點鈣,讓他成為自立的人。龍應臺曾經說過,真正的母愛是一場得體的退出,退出這兩個字才是關鍵。那所謂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既然我們無法為孩子遮風擋雨一輩子,你就有責任,有義務讓他成長為獨擋一面的參天大樹。我相信很多人都曾經看過泰國的一個勵志的小視頻視頻當中的媽媽呢,是一個水果小販,她和女兒相依為命,兩個人的日子過得非常的清貧,有一天呢。孩子放學之後,看到同學們都吃冰棒,心裏面很羨慕。可是家裡面窮啊,媽媽沒有辦法滿足孩子這個小小的願望。在晚上,媽媽就突發奇想,他把菠蘿切成了冰棒的樣子,然後放到了冰桶裡面。第二天,當孩子吃著媽媽做的冰棒,心裡很開心,他還非常高興地幫助媽媽又多做了一些,因為他想要拿去賣。可是整整一天的時間,孩子一根都沒有賣出去。這個時候媽媽沒有幫他,而是建議他到菜市場去看看別人是怎麼賣東西的。但後來孩子學了以前有了靈感,然後就用蠟筆在冰桶上面DIY,就是自己創作畫了可愛的冰棒模樣,並且寫上了一根十塊錢。三根的怎樣,那漸漸的女孩的菠蘿味的冰棒就賣得越來越好,媽媽就在一旁欣慰的笑了。因為他知道,即便有一天自己不在孩子身邊,他也可以過得很好。

可是遺憾的是,並不是所有的父母都有這樣的智慧和遠見,盧梭曾經說過,你知道用什麼方法,一定可以讓你的孩子成為不幸的人嗎?那就是對她百依百順。所謂的慣子如殺子,愚蠢的父母從來都不知道,每一次跌倒都是孩子成長的機會,每一次嘗試都是在激發孩子的無限可能。所以說,父母對孩子最大的愛是在適當的時候學會放手,只有你給孩子適當的補點鈣,你才能夠讓孩子成為一個自強自立的人,你才能夠讓孩子被這個世界溫柔以待,否則你的孩子一定會經受無數的殘酷。那到這裡呢,這三點我們就全部分享完了。可以說這三者缺一不可,所以最好的家庭教育是先放糖,再放鹽再補鈣。但是反觀一下現實生活,有多少父母把所有的精力和重心都放到學習上,我們合成去關注學習之外的這些方面。我希望所有的家長在聽完這堂課之後真的能夠覺醒。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好的家庭教育能為孩子的一生打上幸福的底色,讓他成為溫暖,還有堅強的人。所以好的家庭教育就好比是一鍋濃湯,必須五味俱全,營養全面,你才能夠給到孩子最好的尊嚴。最後啊,咱們總結一下,先放糖,徹底孩子關愛和鼓勵,讓他們變得自信,志氣昂揚,再放鹽,是教會孩子直面挫折,讓他們變得堅強,百折不撓。在補鈣是教會孩子自力更生,讓他們變得獨立,自強不息,所以缺一不可。只有三者具備才能夠讓孩子羽翼豐滿,在屬於自己的藍天裡,自由地展翅翱翔


相關焦點

  • 清華附小校長竇桂梅:最好的家庭教育,是先放糖,再放鹽,再補鈣
    清華附小的校長、著名的特級教師竇桂梅就曾用一句話回答了這個問題,她說:「最好的家庭教育,是先放糖,再放鹽,再補鈣」!先放糖,無條件的愛和鼓勵父母對孩子的愛不能有任何附加條件。——樊登竇桂梅校長解釋所謂先放糖,是在孩子幼年時讓孩子感受到無條件的愛和鼓勵。孩子小時候有一個現象,明明你對他吼,他哭著依然要媽媽抱,你想過這是為什麼嗎?
  • 清華附小校長:最好的家庭教育要先放糖,再放鹽,再補鈣
    著名校長李鎮西曾說:「學校教育非常重要,但無論多麼重要,都只是家庭教育的重要補充。」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家庭教育更是孩子一生的起跑線。那麼,什麼樣的家庭教育才是好的家庭教育呢?清華附小校長竇桂梅給出了她的答案:最好的家庭教育,是先放糖,再放鹽、再補鈣。
  • 清華附小校長:最好的家庭教育要先放糖,再放鹽,再補鈣
    清華附小校長竇桂梅給出了她的答案:最好的家庭教育,是先放糖,再放鹽、再補鈣。竇桂梅糖,是給孩子關愛與鼓勵;鹽,是教會孩子直面挫折;鈣,是讓孩子學會自強自立。三者齊備,孩子才有旺盛的生命力,才能擋得住生活的風風雨雨。
  • 最好的家庭教育:先放糖,再放鹽,再補鈣
    清華附小校長竇桂梅給出了她與眾不同的答案: 「一個孩子的成長,需要糖,也需要鈣,同時需要鹽。」 「糖是關愛、鼓勵;鈣是自強自立;鹽是直面挫折苦難,這三樣東西在教育中一個都不能少。」
  • 最好的家庭教育是什麼樣的?清華附小校長:先放糖,再放鹽後補鈣
    其實很多家長都是非常注重孩子的家庭教育得,但是有些父母可能會不在意,因為他們認為孩子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學校待著,老師會幫家長教育孩子。不可否認的是,學校教育非常重要,但家庭教育同樣不可或缺。無論學校老師教育的有多好,也僅僅只是家庭教育的補充而已。每個家庭的相處模式和教育模式都是不同的,但總體來說,一個好的家庭模式套路都是差不多的。一個優秀的家長是如何教育孩子的?清華附小的校長說,教育孩子應該先放糖再放鹽之後再補鈣。有一句話說得好,人類最本質最需要的就是被肯定。
  • 最好的家庭教育先放糖,再放鹽,再補鈣
    模變教育問,什麼樣的家庭,能給孩子帶來最好的教育?清華附小校長竇桂梅給出了她與眾不同的答案:「一個孩子的成長,需要糖,也需要鈣,同時需要鹽。」在家庭教育的這口大鍋裡,我們要懂得合理有序放糖、鹽、鈣,「湯」才會營養全面,孩子才會成為一個溫暖有愛、富有擔當、勇敢堅強的人。先放「糖」,順應孩子的天性專家指出,甜的食物能滿足大腦對能量的需求,能讓人心情愉悅。
  • 最好的家庭教育:先放糖,再放鹽,再補鈣
    清華附小校長竇桂梅給出了她與眾不同的答案:「一個孩子的成長,需要糖,也需要鈣,同時需要鹽。」在家庭教育的這口大鍋裡,我們要懂得合理有序放糖、鹽、鈣、「湯」才會營養全面,孩子才會成為一個溫暖有愛、富有擔當、勇敢堅強的人。
  • 清華教授:最好的家庭教育是先放糖,再放鹽,再補鈣
    怎麼樣的家庭,能給孩子帶來最好的教育? 清華教授給出了她與眾不同的答案:「一個孩子的成長,需要糖,也需要鈣,同時需要鹽。」「糖是關愛、鼓勵;鈣是自強自立;鹽是直面挫折苦難,這三樣東西在教育中一個都不能少。」深以為然。
  • 清華附小校長:想要好的家庭教育,要先放糖,後放鹽,最後再補鈣
    那麼什麼樣的家庭教育最好呢?,要先放「糖」,後放「鹽」,最後再補「鈣」!」,從小就是人們口中的壞孩子,經常搗亂讓大人們非常頭疼,考上了大學卻選擇退學創業。也正是這最後一點,很多孩子都不具備。對孩子的一切事物都已經被安排好,這樣的環境下孩子怎能學會自立?要知道父母是不可能陪伴孩子一生的。
  • 清華附小校長:好的家庭教育應該先糖,後鹽,再補鈣,缺一不可
    家庭教育是整個教育鏈基礎中的基礎,關鍵中的關鍵」家庭教育是關乎孩子一生名副其實的起跑線。那麼什麼樣的家庭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呢?對此,清華大學附屬中學校長竇桂梅女士給出了一個絕妙的答案:最好的家庭教育,是先放糖,再放鹽、再補鈣。
  • 家庭教育應該是什麼樣的?清華清華附小校長,給了最好的答案
    那麼家庭教育應該是什麼樣的呢?正確的家庭教育理念又是什麼呢? 針對這一問題,清華附小校長給出了最好的答案。 這位校長用了比喻的說法形象的表達出了家庭教育的內涵——正確的家庭教育理念是先放糖,接著是放鹽,然後再補鈣。 首先,先放糖就意味著家長要學會肯定與鼓勵孩子,讓孩子在和父母的相處中得到認可。
  • 清華附小校長:一個孩子最好的成長,是先放糖,再放鹽,後補鈣
    經常有人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就隱藏在這句話裡。父母是孩子的鏡子,而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家庭教育這些年一直是社會熱點話題。最好的家庭教育是什麼樣的?在不同的人眼裡,也會有不同的答案。
  • 「先放糖,後放鹽,再補鈣」是良好家庭教育的寫照,受益的是孩子
    實際上,家庭教育就像是廣東人熬的這一鍋湯一樣,不同的家庭都會用心去熬製這一鍋湯,但是最終出來的味道卻不盡相同,因為他們放糖、鹽、鈣的量都會不一樣,自然而然,熬出來的教育的這鍋「湯」也會不盡相同,有好有不好。糖是父母給孩子的關愛和鼓勵,鈣是孩子的自立自強,而鹽自然就是孩子直面的挫折與苦難,在一個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這些東西缺一不可。
  • 炒菜為什麼要放糖 炒菜為什麼最後放鹽
    炒菜放調料也是有技巧的,特別是放鹽。大多數情況下都是最後放鹽,那麼炒菜為什麼最後放鹽?炒菜為什麼會糊鍋?接下來小編為大家解答!炒菜為什麼要放糖糖除能調和口味、增進菜餚色澤的美觀外,還可以供給人體豐富的熱量。菜中加糖,能增加菜的風味;醃肉中加糖,能促進膠原蛋白質膨潤,使肉組織柔軟多汁。糖可以在炒菜前就加入。鹽可使蛋白質凝固,因此燒煮含蛋白質豐富的原料(如魚湯),不可以先放鹽。最好等湯煮好快起鍋時再放鹽。
  • 清華附小校長竇桂梅:最好的家庭教育是什麼樣的?
    那麼,什麼樣的家庭教育才是好的家庭教育呢?清華附小校長竇桂梅的答案是:最好的家庭教育,是先放糖,再放鹽、再補鈣。最為理想的家庭教育是先要放糖。那就是給孩子關愛與鼓勵,和孩子平等地交流溝通。相反,哪一天我大發雷霆的話,兒子便戰戰兢兢,思維滯澀,情緒低落事情都不知道怎麼去做了。即使批評懲罰,也絕非惡言惡語、棍棒相加才是好辦法。「子不學,斷機杼。」
  • 清華校長:教育裡的「糖、鹽、鈣」不能忽視,三者具備讓娃更優秀
    好的家庭教育就像是一鍋濃湯,必須營養全面,才能為孩子的成長添加幸福的「底色」,只有給其最好的滋養,才能使其成為溫暖有魅力的人。清華附小校長竇桂梅說道:在孩子的成長道路上,適當的放點「糖、鹽、鈣」,是最好的家庭教育。
  • 清華附小校長竇桂梅給我們的啟示:教育孩子要懂得怎樣放糖、怎樣放鹽
    清華大學附屬小學黨總支書記、校長竇桂梅認為: 最好的家庭教育,是先放糖,再放鹽、再補鈣。 糖,是給孩子關愛與鼓勵;鹽,是教會孩子直面挫折;鈣,是讓孩子學會自強自立。 三者齊備,孩子才有旺盛的生命力,才能擋得住生活的風風雨雨。
  • 燉紅燒肉時,鹽和糖應該先放哪個?如果順序搞錯,口感不好!
    ,就會導致做出來的紅燒肉口感,吃起來沒有好吃,其中決定紅燒肉最關鍵的一些,也就是糖和鹽的這些先後順序了,所以說今天我給大家說一下,做紅燒的時候,鹽和糖應該要怎麼樣放。所以說如果紅燒肉做不好的時候做出來的口感真的是特別的難吃,我們先準備一些新鮮的五花肉,生薑,料酒,白砂糖,還有食用鹽放在一邊備用,我們先把買回來的五花肉放到清水裡面給清洗乾淨,然後用刀切成大小均勻的小肉塊,放到碗中,加入一些生薑片,再加入料酒,還有筷子攪拌均勻,大概醃製半個小時左右,這一步真的是特別的重要,肉塊不要切得特別的大,因為這樣會導致肉塊沒有辦法把這些味道入進去
  • 做肉炒糖色,先放糖還是先放肉?放對順序很重要!
    可能會有很多人都覺得,炒糖色多簡單了,不就是把糖放在水中或者油中嘛,然後就可以給肉類食品裹上一層好看的顏色了,對於肉來說不僅好看,而且味道和口感還更加棒了。這對於經常做飯大廚來說是再簡單不過的一件事情了,可是對於一些新手來說,炒糖色卻很難。新手一般在做之前都會糾結,應該是用油還是用水來做糖色,但是在做到時候又發現了一個問題:炒糖色應該是先放糖還是先放肉?
  • 理想的家庭教育:先放糖,再放鹽,再補鈣
    傍晚時分,深水埗街道兩旁高叢的舊式樓宇遮擋了一天中最後的陽光,商鋪酒樓提前亮起了閃爍的霓虹燈,在人流如織的騎樓和藍色的天空之間,擁擠著數不清的劏房。那裡面隱藏著許許多多五味雜陳的人生故事。他們與這個高樓林立的城市一起,編織著多元的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