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京人屢次入侵查理曼大帝統治下的加洛林帝國得到了什麼?

2020-12-15 瀟湘史學社

797年,維京人首次入侵查理曼大帝統治下的加洛林帝國,並在以後數十年內多次入侵帝國的領土。不過當時加洛林帝國在查理曼大帝的統治下繁榮富強,維京人的入侵很快就被擊退。到了查理曼大帝之子路易一世時期,雖然其擊敗了維京人大部分的入侵,但維京人的入侵越來越頻繁,規模也越來越大。834年,維京人搶劫了帝國的金融商業中心多雷斯港,並沿著易北河北上,劫掠了沿途的魯昂、圖爾等地。840年,查理大帝的繼承者路易一世去世。843年,他的3個兒子在凡爾登締結條約,帝國被一分為三:日耳曼人路易領有東法蘭克王國,禿頭查理領有西法蘭克王國,洛泰爾一世領有中法蘭克王國,皇帝稱號由洛泰爾一世繼承。870年,日耳曼人路易和禿頭查理爭奪洛泰爾一世的屬地,籤訂《墨爾森條約》,共同瓜分了處於東西法蘭克之間的洛林,形成後來德意志、法蘭西和義大利三國的雛形。加洛林王朝從此開始分裂,並且一點點的衰落下去。這為維京人更進一步入侵提供了契機。

▲追擊維京人掠奪者的加洛林騎兵

隨著加洛林王朝的分裂,維京人於公元836年入侵了安特衛普, 841年掠奪了魯昂,845年甚至攻佔了巴黎,並且大肆掠奪。西法蘭克王國被迫求和,並且繳納了價值為7000利弗爾的「丹麥金」,才讓維京人離開。然而,這只是個開始,法蘭克人還要在以後的日子裡向維京人再繳納12次的巨額「丹麥金」。864年,在西法蘭克的禿頭查理命令下,巴黎建起了兩座橫跨塞納河、另一側位於西岱島的橋梁。這兩座橋梁將在885年的圍攻戰中發揮重要作用。

當時巴黎地區(法蘭西島)的統治者是法蘭西公爵即巴黎伯爵—強者羅伯特,他控制著塞納河和羅亞爾河之間的土地。他加固巴黎的城防,並經常和「北方人」作戰,直至於布裡薩爾特戰役中戰死。他兒子厄德即位後,西法蘭克王國的王權衰敗了。但是,巴黎的城防在公爵的命令下得到了繼續加固。

885年,維京首領希格弗雷德率領著丹麥維京人,在掠奪了法蘭克東北部後,再次駛向西法蘭克。希格弗雷德要求得到貢金,但是被拒絕。於是他率領著700艘戰船駛入了塞納河,據稱參與這次入侵的維京人多達3萬到4萬人。不過現代史學家普遍認為這個數字太誇張了,至少要縮水一半。

雖然法蘭克人試圖封阻止維京人駛入塞納河,但沒有成功。當時的巴黎是西岱島上的一個城鎮。它的戰略重要性來自那兩座低矮的步行橋——一座木頭橋和一座石頭橋,他們可以阻擋船隻通過。由於這兩座橋梁,維京船隻就無法通過河上的淺灘。巴黎伯爵厄德通過在每座橋的橋頭加建兩座塔樓來應對維京人。但他缺少人手,只有兩百可戰鬥的人,所幸巴黎的主教巴茲蘭加入了防守,而且伯爵也得到了他兄弟羅伯特的援助。

維京人在885年的11月24日或25日抵達巴黎。他們最初要求法蘭克人進貢,被拒絕後開始圍攻。11月26日,維京人進攻東北的塔樓,但是被滾燙的蠟和瀝青的混合物所擊退。在擊退了當天所有維京人的攻擊後,巴黎人在夜裡給塔樓加了一層。第二天,維京人用地道、攻城錘和縱火來攻城。主教巴茲蘭和他的兄弟埃伯勒手持弓箭和戰斧奮戰在防禦圈的一線,激勵人們最終打退了維京人。在攻擊失敗後維京人撤退,在右側河岸建起了石頭營地。

在準備新攻勢期間,維京人也開始製造攻城器械。當發起新攻勢時,他們向城市投擲了1000個石彈,並派出一艘船去攻擊橋梁,更組織了三支部隊發起陸地攻勢。這些軍隊包圍了橋頭的塔樓,雖然他們試圖放火燒橋,也用攻城器械進攻城市,但毫無進展,只得轉而進行長期圍困。

維京人在兩個月的圍城中挖起了壕溝,實現了自給自足。886年1月,他們試圖用雜物、動物和俘虜的死屍來圍住塔樓。之後,他們點燃了三艘船並把它們駛向木橋,但是木橋的結構未被削弱。2月6號,暴雨致使河流暴漲,而且把橋梁衝垮了。東北部的塔樓被孤立,那裡只有12名防守者。在拒絕了維京人的勸降後,他們全部戰死。

由於圍攻戰長時間沒有進展,部分維京人留在巴黎,而一些人轉去掠奪更遠的勒芒、沙特爾和埃夫勒,並且進入羅亞爾河。厄德成功地派出一些人溜出「北方人」的防線,前去義大利懇求胖子查理國王伸出援手。之後,查理在德意志的主要大臣薩克森公爵亨利向巴黎進軍。然而,由於2月的寒冬,亨利的士兵戰意低迷,攻擊維京人失敗後撤退。所幸此時的維京人缺乏補給,且因為久攻不下士氣低落。最終,維京首領希格弗雷德只要了60磅白銀後就在4月份離開了。但另一個維京首領羅洛還在堅持。到了5月,疾病在巴黎的防守者中流行,主教巴茲蘭也病死了。於是厄德越過維京人的控制區,再次尋求查理的支持。而後,厄德殺回了巴黎,胖子查理國王和薩克森公爵亨利也同時向北進軍,但這次解圍依然沒有成功。亨利在掉入維京人的壕溝後被俘虜並殺死。

到了夏天,維京人做了奪取城市的最後努力,但是仍被擊退。10月份,法蘭克大軍抵達,終於趕跑了維京人。胖子查理國王包圍了羅洛和他的軍隊。不過,胖子查理國王並不想作戰。他允許維京人沿著塞納河去掠奪叛亂中的勃艮第。於是,887年春,維京人徹底撤軍了,還獲得了查理700利弗爾的白銀。

▲厄德公爵守衛巴黎的油畫

隨後,西法蘭克人以很少的代價從維京人手中贖回了塞納河河道的主權,但是維京人也成功地在法國北部建立一系列定居點。後來維京人又多次沿著塞納河而上,搶劫其沿岸地區。但是巴黎人和厄德公爵抵擋著維京人,使得入侵者只有通過陸路才能把船隻運到馬恩河。當胖子查理在888年去世時,法蘭克人推舉厄德公爵做他們的國王。厄德之後,他的兄弟也成為了國王。在下一個世紀,作為強者羅伯特後裔的卡佩家族,為法國王冠和加洛林王室一直進行鬥爭,成為最終的勝利者。987年,路易五世國王死後,卡佩家族的雨果·卡佩成為西法蘭克的國王,王國的名字也改為法蘭西王國,而加洛林帝國再也沒能重建。

常言道「讀史可以使人明智,鑑以往可以知未來」。但歷史的作用可能真的不是讓我們遇見未來這麼簡單,讀到深處的人一定明白,讀史只不過讓我們有更大的自由和能動性去創造未來。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的田野,在高曉松的歌詞裡,我們除了體驗了一把文藝情結,更重要的是追求內心的自由與情懷。詩歌為我們締造了一個精神的烏託邦,而史哲讓我們更清晰地認識現實,我們不僅要活在現在,更要活在未來。跟著這些經典,遵循著歷史的足跡,一點點掀開面紗,還原真實的場景,感受時光的流逝,追逐著哲人的思想,一點點探究人類的精神世界,一天天遇到更智慧的自己。

喜歡小編的文章就關注我吧,歡迎評論或者吐槽!謝謝!

相關焦點

  • 查理曼大帝的祖父,加洛林王朝奠基人,曾打敗不可一世的阿拉伯人
    一開始是幫助到後來的扶持,而加洛林家族就是從中脫穎而出的。當了查理·馬特時期,加洛林家族已經成為了法蘭克王國的實際掌權人。   說起查理·馬特大家可能不知道,但在小編看來,他的經歷一點都不比查理曼大帝差。他是矮子丕平的父親、查理曼的祖父。
  • 法國故事:查理曼大帝統治下的法蘭克王國領土大擴張
    這位查理,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查理曼大帝」。查理在父親和弟弟都去世後,順利地接管王國。法蘭克在查理的帶領下,迎來了它最強盛的時期。查理在位45年,共發動了53次戰爭。他剛一上任,阿基坦人就不老實地密謀造反。查理把他們當作自己的開葷菜,連續發動了三場戰爭,把阿基坦人徹底地打趴下,然後封自己的兒子為阿基坦國王。
  • 盛極而衰的王朝:加洛林王朝走向輝煌後,為什麼會迅速隕落?
    而分割往後的東、西羅馬帝國的並立,實際上標誌著起碼在歐洲地區一個舊時代的落幕,從前由某個民族歷史壯大的軍政力氣,舉辦頻繁的徵服兼併戰爭,非常終建立起一個巨大帝國,實現對地中周邊地區統治的局面碎裂了。西羅馬帝國在逐漸破滅了東方的財富來源和軍政支持往後,以羅馬為統治中心的殘缺帝國,非常終未能夠大概陸續恢復以往羅馬人的光芒。
  • 中世紀西歐社會,查理曼帝國的解體,加洛林王朝衰落後的歷史進程
    800年法蘭克王國查理曼大帝在蘭斯大教堂加冕成為羅馬皇帝。當時的加洛林王朝已經儼然成為了歐洲的老大帝國,從廣袤的東歐大草原到比斯開灣和英吉利海峽,從波羅的海到庇里牛斯山脈和亞平寧山脈,整個西歐都已經是查理曼馳騁的疆土。
  • 撲克牌上的男人:歐洲之父查理曼,國家被瓜分變成3個發達國家
    其中,最為讓人驚嘆的,便是徵服了半個歐洲大陸的法蘭克王國。「歐洲之父」加冕稱帝查理曼這個名字在早期歐洲可謂家喻戶曉,「查理曼」即「偉大的查理」之意,中國的老話說名如其人,這名字也確實應證了他的偉大成就。查理曼是中世紀早期西歐法蘭克王國,加洛林王朝的第二代君主。查理曼於公元742年出生在加洛林家族裡。
  • 查理曼稱帝與神聖羅馬帝國的形塑
    但是962年的奧託稱帝不僅與德意志民族相關,而且與加洛林家族的聯繫也非常密切,奧託本人有意識地繼承查理曼於800年建立的加洛林帝國。例如,936年他在查理曼營建的新都亞琛加冕稱王,951年到義大利迎娶加洛林帝國的義大利王洛塔爾二世的遺孀阿德萊德為妻。但是也要看到,在隨後的幾個世紀中,帝權長期被德意志人出身的皇帝所掌控,這一事實影響到後來人們的歷史認識。
  • 羅馬衣缽的傳人:加洛林時期的「歐洲復興」(上)
    憑藉這些,查理曼開創了加洛林帝國,讓教皇看到了恢復羅馬帝國榮光的希望。 儘管對於"加洛林文藝復興"的稱呼是否正確存在爭議,但是在查理曼到虔誠者路易統治期間,加洛林王朝的文化發展有很大進步,軍事卓有成效,政治秩序相對穩定,可稱之為羅馬帝國崩潰後的歐洲復興時期。
  • 日耳曼人查理曼為何成為羅馬人的皇帝?
    日耳曼人一支的法蘭克人改變了這個局面。這個由克洛維486年建立起的法蘭克王國,歷經墨洛溫王朝的擴張後,傳到加洛林家族的查理曼手中。 查理曼這個名字是由法文名Charlemagne譯過來的,德文名是Karl der Groβe,因此德意志人通常叫他卡爾大帝。
  • 維京人是什麼人呢?他們又有什麼樣的歷史呢?
    為了生存,維京人選擇向四周劫掠,當時的丹麥地區,擴張往往向東和向南,但是隨著東法蘭克王國對北方防禦力量的增強,維京人很難再搶到什麼,於是就像電視劇《維京傳奇》演的那樣,維京人坐著龍頭戰艦,駛向大西洋,尋找新的掠奪地。789年,維京人首次出現在不列顛的諾森布裡亞王國,在掠奪過程中殺死了當地的一名徵稅官。793年開始,維京人正式開拓海外掠奪點。
  • 「王權」與「教權」的鬥爭,佩王朝統治時期王權如何加強王權?
    墨洛溫王朝對於法蘭克王國的統治結束之後,由矮子丕平建立了加洛林王朝,並且在查理曼擔任王國時期進行了大規模的領土擴張戰爭,使得法蘭克王國最強盛時期勢力範圍囊括了之後的德意志、法蘭西以及義大利的中北部地區,史稱查理曼帝國。
  • 維京人,到底是誰?中世紀的維京簡史(下)
    除此之外,幾乎沒有維京人存在於新世界的證據,而且維京人並沒有形成永久定居點。02 丹麥的輝煌10世紀中葉,哈拉爾德·藍牙(harald Bluetooth)作為基督化的丹麥新國王,標誌著第二個維京時代的開始。
  • 《刺客信條英靈殿》史話:英國竟是被維京人打出來的?
    海盜們的冒險強盛的羅馬帝國基礎上,歐洲誕生了,可旋即就被崛起的「北方蠻族」撕成了碎片,只餘東方的拜佔庭帝國孤獨的延續著羅馬餘輝,直到查理曼大帝在公元8世紀末以基督教為紐帶,憑著雄才大略再次統一西歐,歐洲才實現了可貴的中興
  • 人下之「人」:歐洲中世紀封君封臣制的起源與發展
    在輝煌的古羅馬帝國時期,奴隸制社會制度為帝國的繁榮作出了傑出的貢獻,不過隨著生產力的進一步發展,這種殘酷剝削的社會生產力制度成為了制約社會經濟發展的沉重鐐銬。隨著日耳曼人的入侵和掠奪,西羅馬帝國的灰飛煙滅為奴隸制畫上了一個並不完美的句號,而在奴隸制滅亡的廢墟之下,歐洲的採邑制(封土製)與封君封臣制開始生根發芽,並且最終成為了歐洲封建社會的代表性制度。
  • 查理大帝親自建造的教堂,死後葬在這裡,歷代神羅皇帝在此加冕
    經過多年徵戰,除了穆斯林佔據的西班牙西部,義大利北部的威尼斯,中部的教皇國,義大利南部的拜佔庭控制區域等,查理治下的法蘭克王國差不多相當於羅馬帝國時代的西歐版圖了。法蘭克國王查理也有心做一個帝國的皇帝,但他還是有所忌憚。最主要的還是東羅馬帝國,也就是拜佔庭皇帝的正宗性。
  • 朱君杙、王晉新 | 論世界編年史體裁在加洛林時代的延續和創新
    「『六個時代』的理論得到了很多人的認可,並成為了中世紀歷史編撰的重要參考系」。塞維亞主教伊西多爾的《伊西多爾編年史》、比德的《大編年史》均採用這一結構原則。「四大帝國」的結構原則也源自《聖經》。《聖經》中的預言家但以理(Daniel)曾經用為尼布甲尼撒二世解夢的方式指出,人類的歷史要經歷四個階段,其最後結果是走向一個永恆的天國。
  • 加洛林文藝復興:一種書籍史的視角
    本期三篇文章從書籍史的視角,分別聚焦加洛林文藝復興時期書籍的製作與流通、15世紀末德國印刷業的發展、印刷媒介與近代早期英國民族認同,探討了書籍在推動文藝復興、建構民族認同方面的重要作用,以饗讀者。    查理曼作為加洛林王朝的一代雄主,其主要功績在於大大擴展了法蘭克王國的統治疆域,涵蓋了今歐洲大陸中西部大部分地區,以及義大利北部和中部地區。
  • 阿爾弗雷德大帝,"盎格魯-撒克遜人的國王"
    他率眾抗擊海盜民族維京人的侵略,使英格蘭大部分地區回歸盎格魯-撒克遜人的統治,故得享大帝(Alfred the Great)尊稱。維京人的突然出現給人們帶來了恐懼,奧法國王和查理曼大帝統治的最後幾年被這種恐懼蒙上了陰影。793年,維京人對林迪斯法恩洗劫一空,震驚了整個歐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