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平的計謀為何被稱為歷史第一毒計?

2020-12-17 藤樹先生

傳奇人生

漢朝確立對華夏的統治以後,劉邦在總結個人成功的時候,將功勞歸給了韓信、蕭何和張良三人。陳平作為劉邦最器重的謀士之一,並沒有名列其中。

但如果論到晚景,反倒是陳平最為優越:韓信被劉邦誅殺三族;蕭何曾一度入獄;張良去世後,其後人則早早被廢除封國。反倒是陳平,一直活到漢文帝在位期間,並擔任過文帝朝廷的丞相。堪稱劉邦興漢功臣中,晚景最好的一位。

陳平出身於寒門,在秦末亂世中能生存下來,並一度實現「封侯拜相」,從這點來看,陳平的人生堪稱傳奇。

陳平作為謀士,他的計謀被稱為「歷史第一毒計」,這其中原因何在?

個人認為:

劉邦麾下的「興漢三傑」和陳平,這四人中,除了韓信是武將以外,其餘三者都是文官屬性,想弄清楚陳平的毒計毒在哪裡,就先需要弄清楚這三人的分工何在?

先說蕭何。蕭何的功能在於「淵博」。秦滅亡後,蕭何將秦朝朝廷中大量圖書檔案——包括秦的官僚體制、秦的行政規劃、秦的法度設計以及秦帝國各個郡縣的物產、關隘、風貌,悉數收集起來。因此在楚漢相爭中,蕭何可以很快根據掌握的知識,因地制宜為劉邦集團提供各種關於徵發、行政方面的方案。

再說張良。張良的特點在於高瞻遠矚。這需要一定的戰略眼光,為劉邦在戰爭中制定政策——比如劉邦曾聽信儒生的建議,準備恢復六國舊貴族的封國,最終被張良否定。

而陳平的優勢在於陰謀詭計:陳平的計謀,主要體現在微觀、細節方面。其典型的例子有兩條,並且,計謀極為陰損、毒辣,十分不正大光明,因此被稱之為歷史第一毒計:

離間項、範

陳平擅長挑撥離間。

項羽身邊的人才,雖然比不得韓信、蕭何之流,但項羽文有範增,武有龍且等人,劉邦集團想在正面戰場打倒實力雄厚的項羽集團,如果沒有「催化劑」,必然要等到很多年以後。

陳平的毒計,就好比「催化劑」。

項羽本人勇武無比,但是在計謀、行政方面,則要完全依靠範增。如果離間範增和項羽之間的關係,項羽集團會從一個「準政權」,降格為事實上的低級軍閥,最終會很快被打敗。

於是陳平負責挑撥項羽和範增之間的關係,最終導致項羽冷落範增,範增負氣去世。

借刀殺人

韓信佔領齊地以後,想要割據一方做齊王。

如果劉邦此時不能穩住韓信,其局勢會陷入三方膠著狀態。並且自古以來,天無二日民無二主,從劉邦角度來說,項羽是公開的敵人,而韓信則是潛在的敵人。

陳平則就此想到了一條非但對劉邦有利,還能借力打力的計謀:讓劉邦承認韓信的王爵,挑動韓信出全力和項羽廝殺,這樣,既能打擊項羽,又能消耗韓信的實力。

相關焦點

  • 歷史第一毒計出自他之手,為救劉邦,犧牲了2000多無辜女子
    文/玉濁清 劉邦是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和軍事指揮家,也是漢朝的開國皇帝,在歷史的長河中舉足輕重,並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而劉邦的成功也離不開手下的這些忠臣的幫助,他手下有這麼一個人,曾經為了救劉邦犧牲了2000多無辜女子,而使用的這個計謀也被稱為歷史上第一毒計!
  • 陳平多次獻上「毒計」,助劉邦成事,被稱史上第一是否浪得虛名?
    秦朝滅亡後,劉邦統一華夏建立漢朝,他把功勞都歸結於張良等三人,僅次於張良的智囊人物——陳平,卻沒有名列其中。張良的謀略都是光明正大,陳平使用的則是「毒計」,但從打勝仗的目的來看,兩人的計謀沒有什麼本質區別。
  • 陳平作為劉邦功臣裡少有的善終者,為何斷言自己後代不會有大出息
    - 壹 -提及漢初功臣,必然避不開漢初三傑…但不在此中的陳平,其實並不輸於他們…陳平曾與韓信一樣,均負汙辱之名、有見笑之恥,同樣也有不世之功,但不同的是,後來韓信以驕見殺,他卻靠智善終…陳平也曾與張良一樣,出謀見用,畫計得封,同樣不同的是,劉邦定鼎天下後
  • 張良奇計不如陳平多,為何劉邦高看張良而不是陳平,因為格局
    說到劉邦最為重要的謀士,我們想到的肯定是張良和陳平,還有一個儷食其,不過他沒有見到劉邦稱帝,在韓信攻打齊國的時候,他就被韓信給害死了。這裡我們重點說張良和陳平。在劉邦爭奪天下的過程中,他們都為劉邦出過很多計策。很顯然陳平奇計更多一些,可是,為何劉邦更看好的人是張良呢?
  • 宮廷劇充斥毒計陷害 史學家擔心觀眾把劇當歷史
    那麼在真實的歷史上,後宮之中也是如此血雨腥風、充滿鬥爭和算計嗎?昨日,記者採訪了著名清史學家馬勇,為大家介紹符合歷史真實的後宮生活。  皇后  賢惠還是惡毒?  記者提問:皇后向來被稱為是要母儀天下的人,歷代皇帝在選擇皇后的時候,都要選擇賢惠淑良的女子,而在很多宮鬥小說中,皇后往往才是所有策劃的幕後指使者,真實歷史中的皇后會這樣嗎?  馬勇解疑:這要從中國文明和中國倫理講起,歷朝歷代的皇后都是一國的國母,她們的職責就是母儀天下,做天下女子的榜樣,比如歷史上的朱元璋的馬皇后,李世民的長孫皇后等都是不得了的。
  • 此計堪稱「千古第一毒計」,兩隻桃子殺掉三員大將,施計者是誰?
    中國古代的歷史源遠流長,誕生了許多膾炙人口的故事,也產出了無數的計謀,廣為流傳。今天說到的這個計謀,並不在著名的「三十六計」之列,此計堪稱「千古第一毒計」,兩隻桃子殺掉三員大將,施計者是誰?但是他耐不住晏子的攛掇,歷史上君王殺功臣的斧鑿還少嗎?說到底還是為了權力啊。於是,齊景公咬咬牙同意殺掉這三人。具體怎麼做,還是看晏子的辦法。作為出使過楚國的能人,晏子自然是有辦法對付他們的。晏子準備了一番,讓齊景公把公孫接、田開疆、古冶子誆來,說是有賞。這三人歡天喜地地就來了。
  • 劉邦如何評價陳平?為什麼說陳平「智有餘,然難以獨任」?
    陳平是劉邦的重要謀士,也是秦末漢初的五大謀士之一:範增、張良、陳平、酈食其、蒯通。漢高祖劉邦對陳平的評價是:「陳平智有餘,然難以獨任」。範增、張良是戰略、戰術雙料性質的謀士,雖然他們不能帶兵,但是在謀略策劃方面,卻是可以高瞻遠矚極具戰略性眼光。陳平是戰術性質的謀士,基本沒有帶兵的能力,擅長離間、反間等計謀,基本沒有提出過戰略性質的謀劃。
  • 不吹不黑,陳平和張良誰厲害,誰才是劉邦的第一謀士?
    張良和陳平是輔佐劉邦奪取天下的重要謀臣,關於二者之間的爭論歷來不斷。無非糾結在誰更厲害,誰才是劉邦的第一謀士。那麼不吹不黑,張良和陳平究竟誰厲害,誰才是劉邦的第一謀士?張良是韓國貴族出身,世代是韓國的丞相。秦滅韓後,張良懷著國破家亡的刻骨仇恨,以一介文弱書生變賣家產,暗養力士,刺殺秦始皇。雖然沒成功,但其名節足以和刺秦王的荊軻媲美。
  • 漢初宰相陳平:如何審時度勢從一介布衣走上人生巔峰的
    陳平在戰亂時期能擇明主而侍,運籌帷幄立下赫赫功勞,在和平時期能獨善其身左右逢源,最終壽終正寢,他跳出「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歷史規律,歷任惠帝、呂后、文帝三朝宰相,比漢初三傑的蕭何、韓信、張良等任何大臣的結局都完美,可稱為人生大贏家。那麼陳平是怎樣走向人生巔峰的呢?
  • 陳平暗中與張良較勁了一輩子,死前才發現,小聰明終究不敵大智慧
    項羽中計張良很多的計謀就是這樣明顯,此時項羽還有範增相助,也沒有破解的對策,反而乖乖就範。漢王之國,良送至襃中,遣良歸韓。2、陳平擅陰謀,陰人於無形。陳平最擅陰謀,離間之計,他玩得最拿手。在劉邦用了張良的計謀後,自己頂在滎陽,硬著頭皮和項羽對峙。但項羽給他壓力太大,正面剛不過啊。陳平提出了離間之計:彼項王骨鯁之臣亞父、鍾離眛、龍且、周殷之屬,不過數人耳。大王誠能出捐數萬斤金,行反間,間其君臣,以疑其心,項王為人意忌信讒,必內相誅。
  • 陳平臨死前說:我一生出盡陰謀詭計,恐子孫會遭報應,後句句應驗
    陳平在歷史上是個充滿傳奇色彩的人,劉邦之所以能打敗項羽,後來居上贏得天下,陳平之計功不可沒。但陳平只的計謀多是一些陰謀詭計,開明君主治理國家,往往最煩這種有城府的人,但在大業未定鼎的時候,該使詐還得使詐。
  • 「名人百科」六出奇計定社稷的謀臣良相——陳平
    【歷史功過】陳平的「六出奇計」為劉邦奪取天下起了重要作用。歷史典籍中給他總結的六種計策是:第一、離間項羽、範增,楚勢由此頹衰。第二、喬裝誘敵,使劉邦從滎陽安全撤退。第五、計擒韓信,使劉邦翦滅異姓王而固其劉家天下。第六、解白登之圍,使劉邦脫離匈奴險境。從歷史發展的角度來看,陳平確實是一代名相,他胸懷大志,縱橫捭闔,有著很強的能力。但如果從人性角度來說,他貪婪奸滑,詭計多端,借刀殺人,毫無人性,是後輩君子所不齒的。
  • 在項羽手下效命時,為啥陳平能當大官,韓信就只能端夜壺?
    所以就有很多人不服氣,跑到劉邦面前說陳平壞話。就這樣,陳平在家時與嫂子有流言蜚語、剛到劉邦這邊就收人好處 的事,就傳到了劉邦耳朵裡。劉邦心裡不痛快,就找陳平過來訓話,他不好意思提陳平嫂子和貪汙受賄的事,只是責問到:「先生最開始與魏王咎不合,就跑去投奔項羽,在項羽手下幹了沒多久,又跑來投奔我,忠誠的人恐怕不是這樣為人處世的吧!」陳平解釋到:「臣侍奉魏王咎時,他不能用臣的計謀,所以才去投奔項羽。
  • 呂后看中陳平,陳平順應呂后,不忘拐彎抹角地耍個小聰明
    張良的兒子叫張闢疆,15歲那年,他向丞相陳平問道:「孝惠帝死了,他是呂后唯一的兒子,但是,呂后只哭不流淚,你知道是什麼緣故嗎?」陳平一聽,心中未免一驚,自己還真沒有觀察到這個問題,更沒有考慮過這個問題,遂問道:「你說說是什麼緣故?」
  • 魏無知一句話陳平命運大反轉
    陳平是平民逆襲的典範,年少家貧,連媳婦都難找(娶了一位剋死五夫的女子),而後,低開高走,一直做到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丞相。
  • 千古第一毒計,就連臥龍也自嘆不如!
    自古成者王侯敗者寇,歷史人物的功過是非,誰又能說的清呢?先不談功過,且看故事。春秋齊景公時期,齊國有三位好漢,被一位謀士,聊用微物,結果了三人性命。這就是典故二桃殺三士,不可不說是千古第一毒計,諸葛亮的《梁甫吟》對其也有描述。步出齊城門,遙望湯陰裡;裡中有三墳,累累正相似。問是誰家冢?舊疆顧冶氏。力能排南山,文能絕地理;一朝被讒言,二桃殺三士。誰能為此謀?相國齊晏子。
  • 中國歷史故事:陳平的離間計
    周勃、灌嬰等人對漢王說:「陳平雖然外表俊美如裝飾帽子的秀玉,但腹中卻未必有什麼真才實學。我們聽說陳平在家時曾與他的嫂子私通;為魏王做事時因不能被容納而逃走去投奔楚國;在楚依然得不到信用,就又逃奔來降漢。現在大王您卻這麼器重他,授給他很高的官職,命他來監督各部將領。我們獲悉陳平接受將領們送的金錢,金錢給得多的人就能得到較好的對待,金錢贈得少的人就會遭到極差的待遇。
  • 陳平教授說美國水深火熱,為何又送女兒過去留學?讀完恍然大悟
    說起復旦大學陳平教授,許多人應該早有耳聞吧。這可是個相當厲害的人物,單單頭銜就非常多了,比如中國經濟學家、理論物理學家、中國研究院高級研究員等等。基於此,很多網民表示不理解了,幾乎一致對陳平教授「發難」:既然你認為美國如此不堪,水深火熱,為何又要把女兒送往美國,往火坑推呢?為何不拯救她回來呢?言語間充滿了嘲諷的味道。陳平教授的完整演講我看了,陳平教授是搞經濟的,不過這次講話真的不是很專業,感性多於理性。
  • 劉邦的大謀士酈食其曾為他獻上一計,為何被張良看作亡國之計?
    意思就是統一天下的大業會毀於一旦,這算得上是亡國之計。 劉邦嚇了一跳,難道真的會有如此嚴重的後果嗎?張良說出了不可如此的八條理由,條條讓劉邦無法反對。我們在這裡舉出其中的幾條說明,比如第一條,商湯封夏之後和周武王封商之後是因為他們有實力控制他們,而劉邦無法無法決定項羽的命運; 比如再有一條,周武王下令廢棄戰車,改為乘車,以示偃武修文,而劉邦現在不可能偃武修文;還有在東方六國中,楚國最為強悍,如果復立他們之後,其他的諸侯國很可能會屈從於楚國,而劉邦從中得不到任何好處,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