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招聘考試考點之桑代克的學習聯結理論
人物簡介
愛德華·李·桑代克(Edward Lee Thorndike 1874.08.31-1949.08.09)美國心理學家,動物心理學的開創者,心理學聯結主義的建立者和教育心理學體系的創始人。他提出了一系列學習的定律,包括練習律和效果律等。1912年當選為美國心理學會主席,1917年當選為國家科學院院士。
主要貢獻
(1)創立了教育心理學這門學科,使教育心理學從教育學和兒童心理學中分化出來,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因此,桑代克被稱為教育心理學的奠基人。
(2)借用大量生物學和生理學的概念來建立他的聯想主義心理學說。其結論大多是建立在心理實驗的基礎上的,這使他的理論具有較強的客觀性,為實驗心理學的研究作出了貢獻。
(3)發展了古典聯想主義心理學。他的學習心理學是以"聯結"一詞貫穿始終的,所以他自稱為"聯結主義者"。其聯結主義的主要特點就是強調情境與反應之間的聯結,而不講觀念之間的聯想或聯結。因此將完全客觀的參照系與他的心理學理論結合起來。他所提出的學習規律在提法上也與早期聯想主義心理學者有所不同。 主要缺點表現在:桑代克的學習理論具有機械性。他只注意人的外部行為,為了研究這種行為把它分解成最簡單的要素,即刺激-反應單元。但是他忽視了對心理元素和意識的研究。
毫無疑問,桑代克是心理學發展中的重要人物之一。儘管他的很多見解引起人們的爭論和反駁,但是他的學習理論在心理學上始終佔有重要的地位。他的一些觀點,特別是他的效果律一直是人們爭論的一個主題,至今仍有人為驗證效果律和強化的作用,而埋頭進行細緻的實驗研究工作。雖然在桑代克之後又出現了一些新的學習理論和模式,但他對動物和人類學習的研究方法和結論在心理學史上的影響是不可抹殺的。
學習聯結
基本點
第一,在桑代克的學習觀點中保留著17、18世紀英國聯想主義哲學思想中有關觀念聯想的某些成分,同時又受到當時美國機能主義心理學思想的影響。這主要表現在他對"情境""反應"的解釋上。桑代克所用的"情境"一詞,雖然有時也稱為"刺激",但其含義同後來行為主義所用的"刺激"一詞的含義不完全相同。桑代克認為,所謂情境,既包括大腦的外部環境刺激,同時也包括"腦內狀態",即思想、感情等。同樣,反應的含義不僅指機體的外顯活動變化,還包括觀念、意象等"內部反應"。
第二,對聯結機制的解釋,桑代克完全站在本能主義的立場上。他認為,人生來就具有許多聯結的"原本趨向",即在精子與卵子結合成人時,在人的頭腦中各神經元就形成了許多"原本的聯結"。這是"人的本性",它決定了後天聯結的趨向。因此,桑代克認為,所謂學習,就是在一定情境的影響下,喚起"原本聯結"中的一種聯結傾向,並使之加強;而不喚起其他聯結傾向,或使其他聯結傾向減弱。這樣,桑代克的學習聯結說就完全抹殺了人在學習中的主觀能動作用,而把學習看成是本能的、被動的,或是完全受情境決定的過程。
第三,桑代克認為,情境與反應之間的聯結是嘗試錯誤,按一定的規律形成或建立起來的,學習的過程完全是盲目的或嘗試錯誤的,這就更進一步地抹殺了學習的自覺性和目的性。桑代克提出形成情境與反應相聯結的三大定律,即所謂的準備律、練習律和效果律。其中,練習律和效果律是"學習的主律"。準備律的含義是,當某一情境與某一反應準備聯結時,給予聯結就引起學習者的滿意;反之,當某情境與某反應不準備聯結時,要求聯結就引起煩惱。早期的練習律注意到聯結的頻因效果,認為已經形成的某情境與某反應的聯結,經常使用會使聯結的力量加強;經常不用,則聯結的力量減弱。到20世紀30年代初,桑代克修改他提出的學習定律,首先放棄了頻率因素,認為單純的反覆練習並不能增強其聯結,而只有將練習律與效果律相配合才能發揮作用。早期的效果律注意到獎勵和懲罰的作用,認為某情境與某反應聯結伴隨著獎賞時,聯結力量增強;如果伴隨懲罰時,聯結力量就削弱。後來桑代克認為獎賞的效果比懲罰的效果更好,而特別強調獎賞的作用。桑代克首先注意到獎賞的強化學習作用,為後來強化理論的深入研究開闢了途徑。
如何看待和評價桑代克的學習理論呢?首先,我們應當看到,桑代克是西方第一位從事動物學習實驗研究的心理學家,他的學習理論以實驗研究為基礎,系統地闡述了學習過程,並提出一系列學習定律,成為西方最早的、最系統的學習理論。這對後來學習聯結理論的進一步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這些學術上的歷史功績是應當給予充分肯定的。
但是,我們也應當看到,桑代克的學習理論存在著許多缺點和觀點上的錯誤。
缺陷
第一,由於哲學思想的局限,桑代克忽視了學習的認知特性。他一味強調情境與反應的聯結,把複雜的學習過程簡單化和機械化。人類的學習,主要是一種複雜的認知過程。桑代克的學習聯結說充其量只能解釋簡單的機械的學習,而無法解釋人類複雜的認知學習,人類的學習卻恰恰是以認知過程為主。這就使桑代克的學習理論顯得蒼白無力。
第二,由於桑代克接受了本能主義的思想觀點,在他的學習理論中忽視了學習的目的性和能動性,而把學習過程看成是盲目的、被動的過程。這就抹殺了人類學習的最突出的特徵,即人類學習的主觀能動作用。
第三,桑代克堅持了弗洛倫斯(P.Flouress,1794-1867)關於從動物實驗中得出的結論同樣可以應用於人類的觀點,把人類的學習同動物的學習完全等同起來。我們不否認動物的學習與人類的學習存在著一定的內在聯繫,對動物學習的某些研究結果亦可作為研究人類學習的參考資料。但是,人類學習與動物的學習無論如何都存在著一些本質上的區別。人類的學習要比動物的學習複雜得多,用解釋動物簡單學習的觀點來解釋人類複雜的學習,必然是不充分的或片面的。
雖然,桑代克的學習理論存在著一些缺點和錯誤,但它至今仍然對學校教學實踐有一定的影響。這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
教學影響
桑代克發現的嘗試錯誤現象是一種普遍存在的事實,也是人類解決問題的一種方式或途徑。自然,人類的嘗試錯誤決非盲目的,通常是有目的的,因此,在教學中,我們應要求學生儘量運用學過的知識或經驗去解決問題,而不要讓學生盲目地對待疑難問題。桑代克的練習律,即機械識記在學習中並不是毫無功效的。我們不能完全否定機械識記和過度學習在知識學習中的一定作用,尤其是一些外文單詞的識記和歷史年代及一些數理常數的記憶,仍然需要多次重複的運用和反覆的識記才能保持得更好。在教學中,我們要合理地、科學地運用獎勵和懲罰。當然,正如桑代克所認識到的,獎勵的作用要優於懲罰的作用。但是,在一定條件下適當地運用懲罰也會收到其他辦法起不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