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經濟學(音頻)丨岑嶸:頭上長角的男神和暈輪效應

2020-12-11 讀創

【欄目介紹】

「生活中的經濟學」音頻欄目——是將人們在日常生活中能接觸到的方方面面,以經濟學的視角,大眾化的切口,觀察分析經濟領域的最新動向、最新案例,幫助大家在生活和工作中作出更正確地抉擇。讓你在聆聽節目的同時,對經濟常識有茅塞頓開的驚喜!

【主播】

梁麗(讀創/深圳商報《文化廣場》編輯)

【本期內容】

如果你去大英博物院參觀,在亞歷山大廳,你會看到一枚帶有亞歷山大大帝頭像的銀幣。這枚銀幣有個特別之處,亞歷山大的頭上長著一對山羊角。也許你會覺得這有多可笑,但發行這枚銀幣的人——利西科馬斯不這麼想,他希望亞歷山大能長出角,這樣他就是神。頭上長角的男神和暈輪效應有著怎樣的聯繫?歡迎收聽本期生活中的經濟學,將為您解開謎底。

頭上長角的男神和暈輪效應

◎岑嶸

如果你去大英博物院參觀,在亞歷山大廳,你會看到一枚帶有亞歷山大大帝頭像的銀幣。這是個美男子的頭像,鼻子和下巴的線條筆直,表現出了力量和古典美。但很快,你會發現頭像的特別之處,亞歷山大的頭上除了頭髮之外,還長著一對山羊角。

我猜想他本人並不願意長出這對角,不管是睡覺還是戴帽子,這都會很麻煩。你可以想像,如果一個成年人頂著羊角扮演喜羊羊,那麼他看上去會多可笑。但是發行這枚銀幣的人——利西科馬斯不這麼想,他希望亞歷山大能長出角,這樣他就是神。

利西科馬斯是壓力山大麾下的一名將軍,在亞歷山大去世以後,他統治了色雷斯,和很多競爭者一樣,他宣稱自己是亞歷山大的真正繼承者。利西科馬斯從未鑄造過帶有自己頭像的硬幣,他選擇了讓他的前任走向神壇,以保證自己統治的神聖性。

亞歷山大變成喜羊羊,受益者是利西科馬斯。大英博物館的館長麥格雷戈說:這不僅是戰場上的戰爭,也是貨幣上的戰爭,這是一種永恆的政治手段,利用以前某位統治者的威儀與榮耀往自己頭上貼金。

亞歷山大大帝成了男神(宙斯和阿蒙之子),這讓利西科馬斯受惠於經濟學家所說的暈輪效應,使他的統治者籠罩在亞歷山大的光環之下。200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丹尼爾·卡尼曼解釋暈輪效應時說:如果你贊同一個總統的政見,你可能也會喜愛他的聲音及著裝。喜愛(或討厭)某個人就會喜愛(或討厭)這個人的全部,包括你還沒觀察到的地方。暈輪效應詮釋了我們生活中的普遍存在的一種偏見,這種偏見在我們塑造對人與環境的看法時起著很大的作用。

在銀幣上印上亞歷山大大帝的頭像,這就好比商家找名人代言自己的產品,使自己的產品更容易被接受。因此,如果有人膽敢說亞歷山大的壞話,那麼他一定會有麻煩。這不是因為當權者和亞歷山大有多鐵,而是因為這樣做就是懷疑了他統治的神聖性。

當你走出亞歷山大廳,來到埃及廳,你一定會注意到那塊著名的羅塞塔石碑,這也是大英博物館的鎮館之寶。石碑製作於公元前196年,關於這塊石碑上的內容很有意思,除了讚美古埃及國王託勒密五世的豐功偉績,還宣布託勒密五世是法老,也就是說他是人間之神。當時託勒密五世只有十多歲。

在古埃及,法老就是神,永遠是正確的。卡納克的阿芒神廟中,有一篇記敘法老拉美西斯二世對西臺人戰爭的長篇頌詞。(對方)喊道:「他不是人,是戰無不勝的賽特(賽特:古埃及神話中的力量,戰爭、沙漠、風暴之神。)。還從來沒有一個人就敵過幾萬名敵人。」可惜歷史學家告訴我們,公元前1312年在迦疊什城埃及人和西臺人的戰役中,拉美西斯二世被打得大敗。

託勒密一世也是亞歷山大手下的將軍,他比利西科馬斯走得更遠,他讓自己也成了神。但埃及的祭祀之所以願意承認託勒密家族是神,只不過是場交易罷了。羅塞塔石碑還記載著這場交易的部分內容:免去祭祀們趕往亞歷山大港的奔波之苦,並為他們提供稅收優惠。也就是說,神是用稅收換來的。

統治這件事,要麼把前任弄成神,要麼把自己弄成神,這些都是專制制度的標配。英國政治評論員安德魯·馬爾說:利用已逝領導人形象的案例屢見不鮮,但如果社會越民主,對爭議越寬容,這樣的情況就會越少。

相關焦點

  • 生活中的經濟學(音頻)丨岑嶸:黑手黨,一群電影愛好者
    【欄目介紹】「生活中的經濟學」音頻欄目——是將人們在日常生活中能接觸到的方方面面,以經濟學的視角,大眾化的切口,觀察分析經濟領域的最新動向、最新案例,幫助大家在生活和工作中作出更正確地抉擇。《教父》成為黑幫最愛的電影,這可能是《教父》導演弗朗西斯·科波拉所沒有想到的,這其實是經濟學在起作用。藝術會模仿生活,反過來生活也會模仿藝術,即使是黑社會也不例外。
  • 生活中的經濟學(音頻)丨岑嶸:古希臘人的貿易遠徵
    【欄目介紹】「生活中的經濟學」音頻欄目——是將人們在日常生活中能接觸到的方方面面,以經濟學的視角,大眾化的切口,觀察分析經濟領域的最新動向、最新案例,幫助大家在生活和工作中作出更正確地抉擇。【主播】梁麗(讀創/深圳商報《文化廣場》編輯)【本期內容】古希臘神話中,在離希臘很遠的大海另一邊,有一件無價之寶——金羊毛,許多英雄和王子為了得到它,紛紛踏上危險的航程。
  • 暈輪效應:一見鍾情
  • 神奇的墨菲定律——暈輪效應
    墨菲定理中有一個暈輪效應,它告訴我們不要像看「日暈」一樣看世界。那麼什麼叫做暈輪效應呢?簡單來說,暈輪現象就是在沒有進行全面的了解之後,就根據局部信息而形成一個完整的印象。其實我們的傳統文化「愛屋及烏」的現象就是暈輪效應的典型表現。
  • 【教綜實驗】暈輪效應
    試驗中僅僅介紹中的一詞之別,竟會影響到整體的印象。學生們戴著這種有色鏡去觀察研究生,而這位研究生就被罩上了不同色彩的暈輪。稱為暈輪效應,這種愛屋及烏的強烈知覺的品質或特點,就像月暈的光環一樣,向周圍瀰漫、擴散,所以人們就形象地稱這一心理效應為光環效應。暈輪效應主要是一種影響人際知覺的因素,指在人際知覺中所形成的以點概面或以偏概全的主觀印象。
  • 周四心靈加油站丨「暈輪效應」是怎麼回事?專家給你解釋一下……
    】 暈輪效應又稱「成見效應」「光圈效應」「日暈效應」。所謂暈輪效應,就是在人際交往中,人身上表現出的某一方面的特徵,掩蓋了其他特徵,從而造成人際認知的障礙。暈輪效應除了與人們掌握對方的信息太少有關外,主要還是個人主觀推斷的泛化、擴張和定勢的結果。它往往容易形成人的成見或偏見,產生不良的後果。
  • 頭上長角的恐龍,你知道嗎?
    頭上長角的恐龍,你知道嗎?頭上長角的恐龍和犀牛一樣,頭上長著大大的角,可以防禦食肉恐龍的進攻。下面,和本期主題團一起看看頭上長角的恐龍有哪些吧?河神龍彷佛它的角被拔掉一樣河神龍(學名Achelousaurus),又名阿奇洛龍,是尖角龍亞科下的一個屬,生活在下白堊紀的北美洲,屬於中型的角龍,身長約有6米。它是四足的草食性恐龍,有著像鸚鵡的喙,在鼻端及眼睛背後有隆起的部份,在頸的縐邊末端有兩隻角。
  • 印象形成效應之社會刻板印象和暈輪效應
    人類心理常常是複雜且難以時時察覺到的,印象形成效應就是其中的一類。印象形成效應類型很多,我們在日常中常能見到。這部分知識在教師招聘考試中亦是較為常考的知識點,多為事例型的反選題,有一些知識點易混淆,所以在備考的過程中要求考生能夠理解並且區分異同,這樣在遇到此類題目之時便可遊刃有餘,從容應對。下面我們來詳解印象形成效應中的兩個易混淆的效應——社會刻板印象和暈輪效應。
  • 身邊的心理學:刻板效應及暈輪效應等異同
    在心理效應中,有刻板效應、定勢效應、慣性效應、投射效應、暈輪效應、近因效應及首因效應等七個心理效應既有共同點,又有不同點。一、共同點。如暈輪效應,初次見到某人穿著整齊,談吐不凡,就很可能認為他是個生活講究,知識淵博的人。泛化是區分一般心理問題和嚴重心理問題的唯一依據。(三)擴張性。擴張性是指人們對某人或某事有某種特性認識後,將這一特徵推廣到該人該事也具有這一特徵。如首因效應,當事人與某人第一交往發現其為人和善,則很可能他與其他人交往也是和善的。
  • 「科普時報」話說暈輪效應
    又稱成見效應、光環效應等,指人們在交往認知中,對方的某個特別突出的特點、品質就會掩蓋人們對其他品質和特點的正確了解。這種錯覺現象,心理學中稱之為「暈輪效應」。暈輪效應除了與人們掌握對方的信息太少有關外,主要還是個人主觀推斷的泛化、擴張和定勢的結果。它往往容易形成人的成見或偏見,並由此產生不良的後果。 東子解析—— 人們對他人的認知,常常依據個人喜好形成最初的判斷,再根據這一特性推論出認知對象的其他品質,從而造成人際認知障礙。
  • 心理知識晚知道—暈輪效應
    簡單的意思就是說人類的知識,認識,見識,都是受空間,時間,和所受教育的限制。因此就會造成人以為眼前美境就是最美之景,眼前解釋就是最好的解釋,而忘記了,人的認識有限,宇宙無限的道理。如何避免愚蠢的見識》一書裡面所說的「懷有各種各樣愚蠢見識乃是人類的通病」暈輪效應
  • 學習中的「暈輪效應」:孩子成績不好,家長的責任少不了!
    這恰恰是因為心理學上的一個效應叫做"暈輪效應"。一、什麼是暈輪效應?這是一種以偏概全的認知差現象,又叫做成見效應,日暈效應。就是說人們比較容易被對方某個突出表現出來的點,形成對對方形象認知上的習慣,而會自動隱藏對對方其他方面的認知了解。
  • 心理學著名實驗梳理之暈輪效應
    心理學考研中有幾個非常著名的實驗,分別是感覺剝奪實驗、延遲滿足實驗、情緒實驗、從眾實驗、期待效應、暈輪效應,這幾個實驗是心理學考研常考的知識點,下面介紹暈輪效應。  ▶暈輪效應  暈輪效應又稱「光環效應」,是指當認知者對一個人的某種特徵形成好或壞的印象後,他還傾向於據此推論該人其他方面的特徵。本質上是一種以偏概全的認知上的偏誤。暈輪效應愈來愈多地被應用在企業管理上,其對組織管理的負面影響主要是體現在各種組織決策上。
  • 暈輪效應:為什麼明星的人設會崩?
    全新欄目《這些神奇的效應/原理,你聽說過嗎?》正式上線!每周日,我們都會為大家介紹一個神奇的效應或原理!歡迎大家在留言區講訴一下你對這個現象的理解或親身經歷!!如果有想讓我們說的效應或原理也可以留言互動哦!第九期的欄目,給大家介紹一個著名的心理效應——暈輪效應!
  • 暈輪效應:好壞迷人眼,一眼看不清!
    這其實就是暈輪效應。暈輪效應,又稱成見效應、光圈效應、光環效應、日暈效應。因為這種效應產生的知覺特點就是好像日暈和月暈一般,向周圍瀰漫和擴散。暈輪效應是一種影響人際知覺的心理因素,是人際交往互相作用過程中形成的一種誇大的社會印象,還是一種以偏概全的典型例子。
  • 20年前的馬雲,和你不知道的「暈輪效應」
    以偏概全是人的一個特性,喜歡用一件事情,或者一個動作代替對一個人的整體形象,其實都是「暈輪效應」1、暈輪效應的由來暈輪效應又被稱為光環效應,是由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愛德華提出來的,就好像當一個太被貼上好的標籤以後,他就會被一種積極肯定的光環所籠罩,人們在認識他的過程中,也會自然而然的給他貼上很多比較好的品質,相反,當一個太被貼上壞的標籤以後,他就會被不知不覺貼上不好光環所籠罩,人們在認識他的過程中,也會自然而然的給他貼上很多壞的品質。
  • 「暈輪效應」對考錄公務員面試考官的影響與應對
    然而大部分的研究成果多集中在公務員招錄的方法和過程中,對面試考官的研究相對較少,特別是有關考官心理問題的研究成果就更少,且多集中於現象的羅列和對策探索階段。對「暈輪效應」的研究目前我國的研究更是處於起步階段,對面試考官影響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
  • 情人眼裡出西施 心理學 暈輪效應,認知上的盲區:以偏概全
    兩個人談戀愛的時候,是很難找到對方的缺點的,認為對方的一切都是完美的,說的話做的事都是對的,就連別人認為是缺點的地方,在雙方看來也會覺得是無所謂的,這就是暈輪效應的表現。這實際上是個人主觀推斷泛化和擴張的結果。
  • 家長不要給娃隨意貼標籤,警惕以貌取人的「暈輪效應」
    孩子自卑,可能源於家長的「完美主義」,家長千萬不要給娃隨意貼標籤,應警惕以貌取人的「暈輪效應」。什麼是「暈輪效應」?心理學上的「暈輪效應」,指人們對他人的認知就好比日暈由中心逐漸向外部擴散成圓圈,是一種在某一突出特徵影響下所產生的以點帶面、以偏概全的社會心理現象。
  • 心理學:巧用暈輪效應,輕鬆撩到你愛的人
    從他喜歡打籃球講起,侄女和我描述了太多他在賽場上的那種叱吒風雲的場面,後來她又和我描述他是如何如何的負責,對她更是呵護有加。的確,聽了侄女的描述,我都有些喜歡了。所謂情人眼裡出西施,莫過於此。戀愛初期的時候,各自看到的都是對方的優點,於是把優點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