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數學家秦九韶:「中國剩餘定理」的開創者

2020-12-15 人民網四川頻道

原標題:「中國剩餘定理」的開創者

  他

  所著《數書九章》,被稱為「算中寶典」

  他

  善於創新,用數學解決百姓的實際問題

  德國數學家高斯提出的同餘理論,是數論的重要內容之一。他之前五百多年的中國古代,有一位名叫秦九韶的數學家就提出了同樣的解法。他的理論被西方稱為「中國剩餘定理」,也代表著當時世界上數學研究的先進水平。

  秦九韶是南宋四川人,是我國古代宋元數學研究高峰時期的主要代表人物,也是古代數學集大成者,被譽為「宋元數學四大家」之一。在第二批四川歷史名人中,秦九韶是唯一一位來自科學領域的歷史名人。

  博學多才 他花費數十年完成《數書九章》

  秦九韶1208年出生在普州(今資陽市安嶽縣)。他的祖父、父親都是進士。秦九韶的青少年時代,基本都是在四川度過的。此外,秦九韶還曾被父親帶到當時的京城等地拜訪各領域名師,苦學六藝,博覽群書。

  「這樣的家庭氛圍和教育背景,加上個人的聰穎好學、刻苦勤奮,秦九韶成為了一位通才,精研星象、音律、算術、詩詞、弓劍、營造等多方面知識。」省社科院副院長、教授姚樂野介紹。

  尤其是在數學上,秦九韶取得了極高的成就。姚樂野說,秦九韶在吸收了中國古代數學精華的基礎上,繼續鑽研和發展,完成了《數書九章》一書,「完成《數書九章》並非一日之功,秦九韶花費了數十年之久。」

  據介紹,《數書九章》全書九章18卷。每章為一類,每類9題共計81個算題,內容極其豐富,上至天文、星象、歷律、測候,下至河道、水利、建築、運輸。著述方式主要包括「問曰」「答曰」「術曰」「草曰」四部分,即提出問題、解答問題、闡述解題原理和步驟,給出詳細解題過程。

  「東西方數學各有所長。西方以系統性、邏輯性取勝,東方以實用性、構造性見長。」在《數書九章》中,秦九韶就記述了「天池測雨」的方法,其中需要使用的「天池盆」,是現存最早記錄的量雨器。

  在《數書九章》中,秦九韶還創立了相當完備的「正負開方術」和「大衍求一術」。「正負開方術」即開高次方和解高次方程,領先英國數學家霍納五百多年。「大衍求一術」即一次同餘方程組問題的解法,就是現在所稱「中國剩餘定理」。

  揚名海內外 他得到了國際數學界的公認

  《數書九章》完成後,秦九韶就受到當時皇帝的接見。

  作為傑出的中國古代數學家,秦九韶的成就也在後世得到了認可。其著作《數書九章》中的許多計算方法和經驗常數,至今仍有很高的參考價值和實踐意義,因此也被稱為「算中寶典」。後來,《數書九章》還被收錄進了《永樂大典》和《四庫全書》,足見其在中國數學史上的地位。

  秦九韶也揚名海外。姚樂野介紹,國際上許多研究數學史的專家,也高度評價秦九韶,並且出版了很多關於他的研究成果。比利時魯汶大學教授李倍始,在1973年就曾出版了英文版本的《13世紀的中國數學》,著重介紹了秦九韶的數學成就。

  姚樂野介紹,1987年,紀念秦九韶《數書九章》成書740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在北京師範大學舉行,吸引國內外很多專家參會。後來,該會議的成果還被集納出版,形成了一本專門的論文集。就這樣,秦九韶的成就得到了國際數學界的公認。

  而在民間,至今還有秦九韶「巧斷農夫邊界案」的故事。據說,秦九韶任地方官時,經常利用業餘時間來思考數學問題。有一次,因發生暴雨,洪水衝毀了農田。兩位農夫對劃定的田土邊界互不認同而發生爭執。秦九韶耐心聽完兩人訴說,大步走入田中,以步量測算了殘大、小斜等數據,幫他們重新劃分了邊界。對秦九韶劃分出的邊界,兩位農夫都很滿意,逢人便說。後來,秦九韶幫農民劃分邊界的事情就在當地傳開了。不少農民紛紛找秦九韶幫忙劃分和解決被洪水衝毀田地的邊界,秦九韶就教他們一些簡單、易學、適用的田地面積計算方法,讓大家自己解決邊界劃分中的問題。

  姚樂野說,在今天,秦九韶孜孜以求、善於創新的精神,依然十分值得我們學習。他的數學思想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反映了中國古代科學的先進性。

  尋跡秦九韶

  秦氏祖孫三代三進士

  人物名片

  秦九韶(公元1208年—公元1268年),字道古,出生於普州(今資陽市安嶽縣),南宋著名數學家,精研星象、音律、算術、營造之學。南宋紹定五年(公元1232年)考中進士,歷任建康府通判、江寧府知府等,後遭貶,卒於梅州(今廣東省梅州市)任所。

  秦九韶的數學專著《數書九章》,被收入《永樂大典》和《四庫全書》。該書系統總結和發展了高次方程數值解法和一次同餘式組解法,創立了相當完備的「正負開方術」和「大衍求一術」,代表了當時世界數學發展的最高水平。

  如今,在秦九韶家鄉安嶽,保存有秦苑齋、秦九韶紀念館、秦九韶廣場等遺址和紀念場館。

  其中秦苑齋是秦氏家族世襲宅邸。秦九韶出身書香門第。其祖父、父親還有秦九韶本人,祖孫三代三進士。曾經有人將他們與蘇軾三父子作類比。例如南宋著名理學家、思想家魏了翁,在《普州貢院記》中提到,「東普西眉,人文薈萃,文化鼎盛。」

  秦九韶從小聰穎好學。嚴格的家教和良好的家庭氛圍,也激發了他對數學的興趣。

  秦九韶十三四歲時,他的父親秦季槱到南宋京城臨安(今浙江省杭州市)擔任國家大考的「考試官」。秦九韶也隨父親到了京城。秦季槱結交的很多朋友,都是各個領域的著名學者,知識淵博、學問高深。為此,秦九韶拜了天文曆法、文學、建築以及數學等多領域的著名學者為師,為他日後完成《數書九章》打下紮實基礎。

  當時的京城之中,秦九韶拜了一位對他人生影響最大的老師——當時的左丞相吳潛。吳潛是南宋的「狀元宰相」,與另一位「狀元宰相」文天祥齊名。在四川,秦九韶也拜了魏了翁為師。他還曾專程到蒲江鶴山書院聽魏了翁講學。

  因為這樣的經歷,秦九韶對數學的研究,並不只是停留在紙面上,而是與社會生產生活息息相關。他的數學專著《數書九章》也從某一些方面反映了當時的政治制度、社會經濟等內容。(四川日報記者 吳夢琳)

(責編:李強強、高紅霞)

相關焦點

  • 「中國剩餘定理」的開創者
    原標題:南宋數學家秦九韶:「中國剩餘定理」的開創者他所著《數書九章》,被稱為「算中寶典」他善於創新,用數學解決百姓的實際問題德國數學家高斯提出的同餘理論,是數論的重要內容之一他之前五百多年的中國古代,有一位名叫秦九韶的數學家就提出了同樣的解法。他的理論被西方稱為「中國剩餘定理」,也代表著當時世界上數學研究的先進水平。秦九韶是南宋四川人,是我國古代宋元數學研究高峰時期的主要代表人物,也是古代數學集大成者,被譽為「宋元數學四大家」之一。在第二批四川歷史名人中,秦九韶是唯一一位來自科學領域的歷史名人。
  • 秦九韶:最具爭議的南宋數學家
    來源:培傑國際數學文化(ID:impjpp),百度百科秦九韶(1208年-約1268年),字道古,生於普州(今四川安嶽),南宋著名數學家。他與李治、楊輝、朱世傑並稱我國十三世紀「四大數學家」。業界評論,其中的「大衍求一術」領先高斯554年,被西方稱為「中國剩餘定理」;創擬的正負開方術,即任意高次方程的數值解法,比英國人霍納的同樣解法早572年。此外,秦九韶還改進了一次方程組的解法,用互乘對減法消元,與現今的加減消元法完全一致。  秦九韶的手稿於1842年第一次印刷,即在民間廣泛流傳。
  • 第二批四川歷史名人:數學先驅秦九韶
    但在南宋時期,卻有這麼一個「文官」,系統總結和發展了中國的剩餘定理和高次方程正根的數值求法。堪稱「中世紀世界數學一霸」的他,就是第二批四川歷史名人之一—秦九韶。秦九韶出生在資陽市安嶽縣,是南宋著名數學家。
  • 顛沛結碩果——記中國古代數學大家秦九韶
    作者 王小波在重慶涪陵白鶴梁千年題刻所涉及的眾多歷史人物中,有一位至今仍被世界學界專家關注、具有世界級影響力、體現中國智慧的古代數學大家秦九韶。秦九韶,字道古,祖籍魯郡(今河南省範縣)。南宋嘉定元年(1208年),生於普州安嶽(今四川省安嶽縣)。他生活的正是金和蒙古軍先後多次入侵,而南宋朝廷多次戰敗,每敗納貢即將滅亡的時代。其一生仕途常常不如意,生活總是顛沛流離,但在數學研究方面,持之以恆,結出了令當時及後世學界稱讚的碩果。秦九韶從小聰敏勤學,特別是其父秦季槱在京城臨安任工部郎中和秘書少監的數年裡,更加注重知識的積累。
  • 漫談中國剩餘定理
    中國剩餘定理又稱孫子定理,《孫子算經》中給出了其簡單形式的表述及解答:問題:今有物不知其數,三三數之,剩二。
  • 秦九韶:創立世界最早的雨量計算方法|氣象先賢
    秦九韶秦九韶(1208年-1268年),字道古,漢族,魯郡(今河南範縣)人。南宋著名數學家,與李冶、楊輝、朱世傑並稱宋元數學四大家。精研星象、音律、算術、詩詞、弓劍、營造之學,歷任瓊州知府、司農丞,後遭貶,卒於梅州任所,1247年完成著作《數書九章》,其中的大衍求一術(一次同餘方程組問題的解法,也就是現在所稱的中國剩餘定理)、三斜求積術和秦九韶算法(高次方程正根的數值求法)是有世界意義的重要貢獻,表述了一種求解一元高次多項式方程的數值解的算法——正負開方術。
  • 數學是一大基礎科學,中國古代數學集大成者數學家秦九韶的智慧
    此外,古今中外的數學家又不斷追求數學的內在發展與完備,努力使其成為人類思維、文化、文明的量度與標誌。在13世紀的中國四川,出生了一位著名數學家秦九韶,他於1247年完成了名為《數書九章》的數學宏著。此書以一問一答的形式設置了81個數學問題,涉及「市易」、「軍旅」、「營建」、「錢穀」、「賦役」、「測望」、「田域」、「天時」、「大衍」等多個數學領域。
  • 數學教育定理--中國剩餘定理
    一元線性同餘方程組問題最早可見於中國南北朝時期(公元5世紀)的數學著作《孫子算經》卷下第二十六題,叫做「物不知數」問題,原文如下:有物不知其數,三三數之剩二,五五數之剩三,七七數之剩二。問物幾何?即,一個整數除以三餘二,除以五餘三,除以七餘二,求這個整數。《孫子算經》中首次提到了同餘方程組問題,以及以上具體問題的解法,因此在中文數學文獻中也會將中國剩餘定理稱為孫子定理。
  • 數學家秦九韶:一本書,4項重大成就
    但是幸運的是,宋人秦九韶為我們清晰的呈現了這一切。並記錄在了他的數學名著《數書九章》中,有方有法,名曰「大衍求一術」。秦九韶(1208-1268年),字道古, 南宋著名數學家。受周密《癸辛雜識續集》和劉克莊「繳秦九韶知臨江軍奏狀」的影響,後人多認為他是一個「不仁不孝」的貪官。
  • 秦九韶算法與多項式除法
    對於秦九韶的生平介紹,似乎除了「偉大的數學家」,好像就沒有什麼了?原因來自於對於秦九韶的人品,歷來褒貶不一。同代人劉克莊說他「暴如虎狼,毒如蛇蠍」,稍後周密的記載也是負面的。清代學者焦循等為秦九韶辯誣,認為他是「瑰奇有用之才」。1946年餘嘉錫發表《南宋算學家秦九韶事跡考》,以劉克莊的奏狀與周密的《癸辛雜識》互相印證,說秦九韶的罪狀「固非橫肆誣衊」。
  • 秦九韶:數學史上的明星,百姓眼中的貪官
    西方學者這麼稱讚一個我國的古人:「他那個民族,他那個時代,並且確實也是所有時代最偉大的數學家之一。」這說的就是南宋的秦九韶,但是在他當官的當地百姓們卻認為他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大貪官。這究竟是為什麼呢?秦九韶出身於官宦世家,因此自幼就得到了良好的教育。他的父親秦季槱曾任四川巴中太守,因為當地軍隊譁變反叛,他父親不得已帶領全家逃難到南宋都城臨安。後來他的父親擔任了工部郎中和秘書少監等官職,這兩個官職大致上就是現在的國家級建築設計負責人和國家圖書館管理員。和父親一同來到京城的秦九韶是非常聰明的孩子,他跟著父親到處去監工看圖紙,孜孜不倦地學習著新的事物。
  • 中國古代史上最完美和最值得驕傲的數學成果:中國剩餘定理
    南宋數學家秦九韶在1247年完成的《數書九章》中推廣了「孫子定理」形成「中國剩餘定理」。在《數書九章》中,秦九韶系統敘述了「大衍求一術」來歸納求解一次同餘組的計算步驟,並提出了乘率、定數、衍母和衍數等一系列數學概念。
  • 《數學傳奇》之秦九韶
    如果讓我在其中選一位最喜歡的人物,與數學王子高斯相比,我寧願選擇秦九韶。(一)孤獨的理論之路在歷史上,中國一向是一個注重實際的國家,因為對絕大多數在這片廣袤領土上生存並埋進墳墓的人來說,維持最基本的溫飽,常常已經是很困難的事情。
  • 中國剩餘定理應用詳解
    中國剩餘定理又稱孫子定理,數學著作《孫子算經》卷下第二十六題,叫做「物不知數」問題,原文如下:有物不知其數,三三數之剩二,五五數之剩三,七七數之剩二。問物幾何?即,一個整數除以三餘二,除以五餘三,除以七餘二,求這個整數。
  • 秦九韶:撰寫《數學九章》,世界最偉大的數學家之一
    這種最優、最簡便的算法,正是由南宋數學家秦九韶提出的「秦九韶算法」。公元1208年,秦九韶出生於普州安嶽的一個官宦家庭。父親秦季槱是進士出身,輾轉當過潼川府、秘書省秘閣、工部郎中和秘書少監等官職。因為秦九韶的父親為官期間,主要負責掌管天下的城池宮室建築、舟車器械、山川水澤、河渠督造等等方面的工事,秦九韶跟隨在父親身邊,自然近水樓臺先得月,擁有了很好的學習機會和條件。
  • 數學泰鬥秦九韶:敢於創新服務人民
    秦九韶,宋元數學頂峰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與李治、楊輝、朱世傑並稱中國十三世紀「四大數學家」,並寫成了影響世界的數學名著——《數書九章》。秦九韶的一生雖命運多舛、仕途坎坷,但他依舊心憂天下、體察民間疾苦,他天資聰穎又敢於創新,以自己淵博的學識服務於國家、社會與人民。
  • 冷歷史會說話Ⅳ 蜀地大咖秀⑩|秦九韶:瑞思拜!站在人類頂峰的最強...
    今天我們將要講述的是——秦九韶:瑞思拜!站在人類頂峰的最強大腦之一。  說起秦九韶(sháo)這位歷史名人,你可能乍一聽,並不熟悉。但其實啊,他老出名了,是咱四川老鄉,不僅號稱「中世紀世界數學一霸」,還是個被譽為「最強大腦」的通才。秦九韶憑啥能擁有這樣的歷史地位?這,從他的劃時代巨著《數書九章》便能略窺一二。
  • 數學泰鬥秦九韶:敢於創新服務人民
    四川新聞網消息(朱國強)秦九韶,宋元數學頂峰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與李治、楊輝、朱世傑並稱中國十三世紀「四大數學家」,並寫成了影響世界的數學名著——《數書九章》。秦九韶的一生雖命運多舛、仕途坎坷,但他依舊心憂天下、體察民間疾苦,他天資聰穎又敢於創新,以自己淵博的學識服務於國家、社會與人民。
  • 【方志四川•歷史名人】四川歷史名人系列│秦九韶:世界數學史上...
    四川歷史名人系列文章之十秦九韶:數學先驅,領先世界秦九韶世界數學史上一顆耀眼的星星朱豔林 秦九韶(1208—1268),字道古,祖籍魯郡(今河南省範縣),出生於普州(今資陽市安嶽縣),南宋著名數學家,精研星象、音律、算術、營造之學,所著
  • 四川新聞|秦九韶:數學先驅 領先世界
    在「第二批四川歷史名人」中,有一名唯一的「理科生」,他就是南宋數學家秦九韶,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認識他。秦九韶,字道古。出生於普州(今資陽市安嶽縣)。南宋數學家,精通星象、音律、算術、營造之學,著有《數書九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