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小朋友在阜南縣郎老莊莊臺邊沿玩耍。新華社記者白斌攝
新華社合肥7月25日電(記者陳尚營、王立武)郎澤懷說,他希望自己是最後一代「莊臺人」。現在,他的願望正慢慢變成現實。
7月中旬,正是中國東部安徽省阜南縣最熱的季節,57歲的郎澤懷上午在地裡幹完活,中午一般都會回到莊臺上的房子裡休息一會兒,躲避正午毒辣的陽光。
「莊臺上天熱的時候也有好處,挺涼快,房子跟房子挨得近,一樓見不到陽光。」郎澤懷說。
莊臺是一種特殊的防洪工程。在中國淮河流域的行蓄洪區內,通過人工壘起臺基,或者以天然形成的高地為基座,再將村莊建於其上。目前安徽省淮河沿岸還有大大小小的莊臺近200個。
「蓄洪的時候,莊臺就像是孤島。」回憶起2007年的那次大洪水,郎澤懷仍心有餘悸。自記事起,他印象中已有七八次蓄洪。
郎澤懷站在自家門口。劉傑攝
淮河是中國東部一條有著悠久歷史的大河,從郎澤懷家旁邊經過。平靜的時候,淮河會滋養沿岸成千上萬的百姓,但如果有大洪水,它就會讓人不安。
擁擠、衛生狀況不佳,是莊臺曾留給郎澤懷的最深印象。
郎澤懷現在所處的莊臺叫郎老莊莊臺,臺頂面積只有一個足球場大小,現在上面還住著39戶180多人,大部分都姓郎。這裡人均居住面積不到20平方米,相比以前,已經改善了不少。
郎澤懷家原本居住的地方叫解放莊臺,距離郎老莊莊臺大約1公裡,郎澤懷很小的時候,父母親從解放莊臺搬遷而來。「那是個大莊臺,我父親說那邊更擠,搬到這裡還寬鬆點兒。」郎澤懷說。
莊臺上逼仄的巷道。新華社記者陳尚營攝
郎澤懷家前後左右都有鄰居,最窄的外牆距離,僅能容兩人通過。
「宅基地少,只好向上發展,蓋兩層。」現在郎澤懷家有9口人,擠在樓上樓下的四間房裡。
平日裡,郎澤懷的兒子和兒媳婦都在杭州打工,家裡會寬鬆一些,但只要他們回家,就會變得非常擁擠。
「現在吃穿不愁,就盼望能改善居住環境,能住得寬鬆一些。」郎澤懷說。
隨著中國政府對住在淮河邊上「莊臺人」的重視,像郎澤懷一家這樣的「擁擠生活」,已經在慢慢改變。
「目前阜南縣還有131個莊臺,像郎老莊這樣200人以下的莊臺,我們會實施整體搬遷。」阜南縣縣長李雲川說,計劃到2020年,有2.6萬「莊臺人」會搬到更安全的新家,暫時不能搬遷的,也會通過村莊環境整治、完善基礎設施,讓莊臺變得更適合居民生活。
郎澤懷即將搬至的保莊圩裡的廣場。新華社記者王立武攝
郎澤懷即將要搬去的地方,距離郎老莊大約3公裡,「那是一個保莊圩,不只是更安全,裡面還有學校、有醫院、有廣場,我當然希望住在那裡。」郎澤懷說,沒事的時候,他會去那邊看看,看看自己的「新家」建在哪裡,旁邊都有什麼。
郎老莊所在的和諧村負責人劉傑說,目前遷建工作已完成人口登記、房屋丈量、拍照留存等程序,安置點也已整平完畢。
盛夏時節,淮河濛窪行蓄洪區的旱稻綠油油一片,縱橫阡陌中,羊群點綴其間。
郎澤懷註冊了微信,他用了一張城市裡高樓大廈的照片作為頭像。「現在還有些困難,但一定會越來越好。」郎澤懷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