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密碼與自在法則》自然界萬物的性質與原理

2020-12-16 易無形國學新語

自然界中任何一個事物都有其相對應的另一面,這種對應的轉化關係,就是所有事物本身形成的性質及原理。

●=○ 是自然界偉大的演化方式,也是一組邏輯演化公式。此二符號可代表自然界中任何對立統一之事物。

設物質「●」是時空「○」的內外,設時空「○」是物質「●」的內外,無數個○組成一個●,無數個●組成一個○,二者是分開的,又具備統一性,這就是宇宙萬物形成的原理,二合一即一體兩面,一分二即一面兩體。此二符號的排列規律是對立轉化的自然密碼,自然界任何事物必須根據這種規律才得以存在。

我所排列的自然密碼「○○○○○○○○○=●○○○○○○○○=●●○○○○○○○=●●●○○○○○○=●●●●○○○○○=●●●●●○○○○=●●●●●●○○○=●●●●●●●○○=●●●●●●●●○=●●●●●●●●●」假如實心圓符號為物質世界,那麼空心圓符號可以為意識世界,假如當物質世界從1演化發展至9這個階段時,那麼意識世界將反道從9演化發展至1,猶如物質演化發展出意識,意識將反道演化發展出物質。所以根據這個密碼,我可以推斷出自然界中很多沒有發展演化出來的東西,旨在思維探索而已。從這組符號裡,我為何說物質演化1到9時,意識反道演化9到1呢?在這裡,從物質時空觀而論,可以是1到9,但從意識時空觀而論就為9到1,因為此時是意識反射物質存在,9也就是1的開始了。自然界中的時空順序只是用來描述物質運動的,如果這個宇宙時空從9這裡開始坍塌,那麼我們怎樣來描述時空呢?我會說它是9轉化為1的開始。

我們人類是由物質我與意識我形成,乃至於整個宇宙的生命是由物質與意識形成,有形系與無形系互相為載體,互相作用。世界上許多科學家在尋找自然界終極真理,他們認為有一種可以制約整個宇宙的永恆法則,其實人類文明誕生以來,我們所謂的科學定律及法則皆是相對性真理,相對性真理是具備條件性的,猶如牛頓的經典力學,是建立在物體低速運動下的力學系統,而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是建立在物體高速運動上的,特別的提出物質的質量會隨運動速度而增加。由此,我們可以看出追求真理是在追求無窮大的數,只有在當下條件的實數才是有限的,前人追到了一級真理,我們追到了二級真理,後人追到了三級真理,我認為找到無窮大為實數的那一天,我們就找到終極了,自然界中的數有盡頭嗎?尋找終極就是尋找生命的終點,我們將自然數堆滿整個宇宙也得不出終極吧!所以這組自然密碼才是主宰宇宙事物的法則。

人類與自然界其它物體最大的區分就是人類擁有自身意識,所以人類可以主宰萬物。一個物體被我們為它起了個名稱,是由於它被人類意識,它無法主宰自身,是由於它沒有自身意識。宇宙中任何物體都在被引力、弱力、電磁力和強力等各種力以及能量所支配,目前只有人類享有自然界這種支配力量,並且有可能改造自然界本身,所以,智慧動物是自然界的驕子。沒有自身意識的物體就是人類意識的產物,人與無自身意識物體之間形成一種意識與被意識的關係,而目前,只有人類這種智慧物質才可以對自身進行高等支配。

自在法則一直就存在於自然界中,主要看我們是否有探索發現的能力,所以我說自在不示人以及不現云云。當我們發現自然法則,並且為人們所用的時候,那麼,自在法則就可示人以及可現所有了。我在這裡說的行與形二者是可以合一的,即可表示為物體的運動與靜止的相對性,又可表示為物質與意識,這二者是廣義的,在自然界中,任何兩者之間有共同特性的事物,都具備統一的條件,任何統一的個體都有另一面。

宇宙的呼吸猶如人類呼吸一般,只是宇宙一呼一吸皆是億萬年,這一呼的能量是無窮大的,由此推斷,如今的宇宙是在呼的過程,而吸的時間同樣會很長,大約與呼的時間同等,當然,這種生命法則只是一種假設。

人類是宇宙發展的產物,可以說我們每個人身上都有一個宇宙,很多特性都是宇宙遺傳給我們的,就看我們以怎樣的思維來探索發現,很多時候,我們認識宇宙就等於在認識自己,當然,我們人類也許不是被宇宙之母遺傳特性最多的物種,因為這個宇宙是非常浩瀚的,或許有很多物種更受宇宙之母的親睞。

我為何以宇宙的生命與人類生命作比較呢?因為人類是自然界演化發展的產物,雖然在物質屬性上已有分支,但人類的身體畢竟還是物質性質。人類與宇宙萬物最大的區分莫過是多了一個意識我,正如我所言,物質我與意識我等於人類生命體。自然界中任何一個事物都由物質與意識構成,物質是物理存在論,意識是心理認知論,物質我與意識我互相為載體,互相作用,猶如光是物質微粒又是能量波。物質與意識互相為載體而相對存在,物質屬於客觀存在,意識屬於主觀反應。沒有物質,我與世界就不存在。沒有意識,我與世界同樣也就不存在。

我們這個物質身體是非常脆弱的,我們最多將身體中一部分特性遺傳給後代;而我們的意識是非常強大的,可以不受時空束縛,甚至意識我可以達到永恆。我們在思考大自然時,思維一定要發散,必要以立體思維進行思考,避免思考的角度出現紕漏。意識是一個龐大的系統,由心理、智力感知等構成,如我們的物質身體構成方式一樣龐大,人類的感知力是有局限性的,猶如我們在地球上無法感知地球在運動一般,人類的觀察判斷力是非常強大的,當然,每個人擁有的觀察判斷能力是有區別的,科學家與哲學家,詩人以及文學家在這方面是比較優良的,所以,人類的觀察判斷力是導致人類文明進步的主要特點,這些當然歸功於意識範疇,也是意識反道創生物質的體現。

相關焦點

  • 常態與動態,自然界萬物運動中的變化尺度
    閱讀這篇文章的人,必要先了解我闡述《自然密碼與自在法則》諸多篇章的要點,這是一部擁有無限生命的自然哲學書籍,你我都可以在其中學習感悟到真理,只看我們是否擁有高度的感知能力。有人可能會問,我為何要將宇宙規律排列成為自然密碼,這些規律符號有何意義?
  • 宇宙三大法則
    同構原理是人類認識世界與改造世界的基本法則,也是人類區別於其他動物的法則,人之所以變成人,是因為人類掌握了這個法則,只要你承認了人類是這個地球中的智能生物,只要你承認人類社會在不斷的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那麼這個法則將是人類不可或缺的工具,成功才屬於我們,這個法則是宇宙給予人類解決問題的自然法則的方法與規律。
  • 好的愛情的三個次第:自然,自在,自由
    世間萬物都是客觀的存在,人的認知是對客觀存在的反映。認知的主體是人,人對世間萬物的認識,是在實踐的過程中由淺入深,再深入淺出,好的愛情也該有這三個次第:第一個次第:見山是山,見水是水的自然在世俗層面,見山是山,見水是水,是情感關係,眷屬關係的最後結果,這結果一目了然。
  • 自然體系的數學原理 萬物之理的一絲曙光
    自然體系的數學原理 萬物之理的一絲曙光(簡略稿)吳義彬摘要: 自然界是由廣義「能量量子」自然聚集形成的無限多樣的自然體系所構成的自洽世界>由於能量量子之間的相互作用而自然聚集形成的無限多樣的自然體系 →由無限多樣自然體系集合構成的自洽的自然界.
  • 直播預告 | 觀察力,解鎖自然界的奇妙法則
    通常來說,與成年人相比,孩子的觀察力是非常豐富的,處於成長中的他們,擁有著被好奇心驅使的洞察力,好奇世界萬物,於是就有了細微的觀察,獲得「物外之趣」。8月1日晚上7:30,三聯生活周刊將聯合美贊臣開啟第三場線上活動「觀察力:解鎖自然界的奇妙法則」,探討如何培養孩子的觀察力,讓好奇心自由綻放。活動特邀博士、國家動物博物館研究員張勁碩以及植物學博士顧有容,以培養孩子的觀察力和好奇心為切入點,為家長答疑解惑,共同探討如何進行好奇心教育,助力兒童茁壯成長。
  • 大自然產生的自然法則來自哪裡
    按照目前科學界的主流觀點,大自然是沒有意識的,世界上所有的一切,包括自然法則,都不是某種意識的產物,而是自然形成的。蛋白質是生命的物質基礎,它是由「肽鏈」組成的高分子化合物,而肽鏈又是由20種基本的胺基酸按一定順序排列而成的。
  • 道生萬物,人法自然|道家的無為真的是什麼都不做嗎
    上古時代的先賢們創立了卦爻體系,用以具象地表達自己對天地萬物運行法則的理解和推演。到春秋晚期,老子將前人的哲學理念進行了總結,並作了進一步的升發,從而確立了道家宗法自然而又充滿了思辨精神的理論核心。老子的身世比較模糊,有一種說法是,他系宋國老姓大夫的後人,並曾經求學於商容門下。
  • 自然界的第二定律——熵增,自然界的普遍法則
    -- 麥克斯韋妖隨筆之四"自然界裡與熱現象相關的任何變化,有一個量總在增大,有一個方向始終不變,這是宇宙間存在的一個普遍法則。"這些否定性的表述,表示了大自然在自身運動中會有一個不可能越界的規則,人類能看到這些規則顯然是認識自然的一大進步。
  • 自然而然 自然之妙——火越論自然法則及應用
    來源:華夏時報作者:火越火越自然而然就是需要我們尊重萬物運行的規律,踩準每一個自然變化節點。順應當今員工與企業價值觀,自然而然。世界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種最基本的物質構成,自然界各種事物和現象(包括人在內)的發展、變化都是這五種不同的物質不斷運動和相互作用的結果。這一發現,揭示了宇宙間萬物生生滅滅的規律和原因。
  • 我眼中的人與自然——關於自然哲學的討論
    自然界中人與自然的關係應該是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關係 本文討論主要是以下幾個觀點 1、 自然是萬物的本源,大自然讓一切生命孕育而生,並不斷影響他們,使之進化。
  • 紀念懷特海《自然知識原理研究》出版100周年學術研討會在珠海舉辦
    研討會上,俞懿嫻以「懷特海自然哲學及其意義」為題,側重從懷特海的生平與思想發展的歷史脈絡角度,探討了懷特海從其第一篇科學哲學論文「論物質世界的數學概念」、與羅素合著《數學原理》等,到其自然哲學三部曲即《自然知識原理研究》(1919年)、《自然的概念》(1920年)和《相對性原理》(1922年)的出版,以及最後達到其形上學與過程宇宙論時期的思想發展歷程,揭示了懷特海有機哲學的要旨。
  • 牛頓:1687年《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
    牛頓在世時共發表了三個版本的《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分別在1687年、1713年及1726年發表,都是拉丁文版本。牛頓去世後的第一個英文譯本是由第三版翻譯而來,出版於1729年,譯者是莫特(Andrew Motte)。在1802年,又出現了根據《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第一版翻譯的英文譯本。
  • 宇宙密碼:369就是萬物真相(轉自「 星紀傳說」)
    一、尼古拉·特斯拉手稿揭示宇宙密碼特斯拉逝世後,美國情報機構沒收了他的全部發明手稿。即便在貝爾格勒尼古拉·特斯拉博物館裡收集的15萬件展品中,也幾乎沒有關於特斯拉的科研數據資料。不過最近,人們在亞利桑那州一位當地藝術家Zucca的古董店裡發現了尼古拉特斯拉的一套手稿。
  • 方程式3-1就是定量描述自然體系相對平衡狀態的數學原理
    第3章 自然體系的數學原理3.1理論基礎「玻爾茲曼分布律是一個普遍性的規律,它對任何物質微粒(氣體、液體、固體的原子和分子、布朗粒子等)在任何保守力場(重力場、電場)能量守恆定律是規範無限多樣自然體系(萬物)內部「能量量子」在凝聚、分裂、轉化或轉移過程中,總能量(含質量
  • 美贊臣暑假親子直播第三場 用觀察力解鎖自然界的奇妙法則
    與成年人相比,孩子的觀察力是非常豐富的,處於成長中的他們,擁有著被好奇心驅使的洞察力,好奇世界萬物,於是就有了細微的觀察,獲得「物外之趣」。8月1日,美贊臣攜手三聯生活周刊舉辦的「好奇心綻放,陪孩子一起成長」系列親子直播活動第三場——「觀察力:解鎖自然界的奇妙法則
  • 老子的宇宙生成觀——萬物是如何產生的?
    老子講「道法自然」,字面上看即「自然」是道效法的對象,可以說是「道中之道」。因此對「自然」的理解,是關乎悟道的重大原則問題。一些人認為老子說的「自然」作名詞解,指「自然界」,相當於今天所說的「大自然」。這種說法的根據是,老子的自然觀都是以天地萬物來比喻的。老子所說的「自然」和今天所說的「自然」是一回事嗎?
  • 吸引力法則的漏洞
    該書自問世之後就引起較大的反響,這本書最核心的內容就是闡述了一個法則,即「吸引力法則」。這本書闡述的「吸引力法則」基本原理是這樣的:人類所有的思維活動,都會產生某種特定的頻率,而這種頻率就好比杜鵑用於求愛的信號、蝙蝠用來探路的超聲波。它會吸引同樣的頻率,引發共振,從而將我們思維活動中所涉及到與其相關的事物吸引到我們的面前。物理界只認為有質量的物體存在吸引力,但是卻不知道人的思想也存在吸引力。
  • 萬物密碼:隱藏人類身上的神秘數字,1618,難道我們是被設計的?
    道生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老子 我們都知道,世界上通用的數字是阿拉伯數字。阿拉伯數字也是數學計算的基礎。也可以說,如果沒有阿拉伯數字,我們的世界就會陷入混亂。 但我們真的理解這些阿拉伯數字的含義嗎?隱藏在人體中的神秘數字「1618」是什麼意思?我們真的是被其他文明設計的嗎?
  • 人工智慧的自然辨證法則思考
    雖然這是一個令人興奮的主題,在興奮之餘,隨著各種研究的不斷深入,存在的問題不斷突出,不得不用自然辯證法這一門自然科學、社會科學與思維科學相交叉的哲學性質學科來規劃。急切需要從自然辯證法研究自然界本質和發展規律的角度看待與對待人工智慧的發展與研究,使其正確的走在自然進化的科學歷史發展軌跡上,也通過人工智慧的發展實踐來補充和完善自然辯證法不斷發展的科學體系。
  • L112.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4(人類世界人與自然的關係​)
    L112.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4(人類世界人與自然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