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農業發展之路帶給我們的思考

2020-12-20 華夏經緯網

    為推進兩岸農業領域的交流與合作,學習臺灣地區農業先進經驗,提高陽江市特色品牌農業在海外知名度,拓寬農產品流通渠道。我市參展團於2008年11月2日至10日赴臺進行了農業經貿參訪活動,參觀了著名種子企業「農友種苗股份有限公司」的包裝車間和育種基地、臺中花卉生產和集散市場「田尾花卉公路花園」、高雄市大型果蔬配送企業「啟照企業股份有限公司」的保鮮冷庫、「臺一生態教育休閒農場」等臺灣農業企業,並和臺灣的客商及相關人士進行了交流洽談,臺灣「啟照企業股份有限公司」希望與我市合作,將馬水桔打進貿易壁壘森嚴的歐美等國家,農友種苗股份有限公司也希望在良種繁育推廣方面加強雙方合作交流。通過參訪活動,使我們大開眼界,更直觀更真切地親身感受到臺灣現代農業發展氣息,既增長了見識,加深了了解,增強了互信,也理清了思路,明確了發展方向,為兩地農業領域今後的合作與發展打下了良好基礎。

    大陸與臺灣的農業生產有很多相似之處,都是小規模經營,但臺灣的現代農業發展很快,已走向特色化、精緻化、休閒化的快車道,在臺灣的所見所聞,使我們受益匪淺,啟發很大。

一、臺灣農業的主要特點。

1、農業基礎設施完善。我們所到之處,臺灣農田基礎設施齊全,田間三面見光,排灌溝渠配套,水泥鋪設的硬底化機耕路四通八達,城市基礎設施不斷向農村延伸,農村城鎮化率達80%以上,農村與城市已基本融為一體,農業現代化程度較高。

2、農會組織發揮了重要作用。農會是臺灣分布最廣、影響最大、網絡最完善、功能最齊全的農民合作組織,農民只要象徵性地交一點會費,就可成為會員,農會提供農業推廣、供銷經營、金融保險等產、供、銷一條龍服務,對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在農民與政府、農民與市場、農民與農民之間起到橋梁紐帶作用,是推進農業發展、農村進步、農民增收的重要公益性社會團體。

3、休閒觀光農業方興未艾。臺灣發展休閒觀光農業已有20多年歷史,成為第一產業與第三產業有機結合的成功典範,主要功能包括食宿、景觀、教育、體驗等方面,座落於南投縣埔裡鎮的「臺一生態教育休閒農場」,設有各類蔬菜、花卉、蝴蝶等生態館,把蔬菜、花卉巧妙地融入衣、食、住、行、教育、娛樂中,為人們提供了一個兼具休閒、教育、娛樂的理想景區,類似這樣的休閒農莊,在臺灣比比皆是,休閒農業正發展成為一個新興產業。

4、農產品加工業十分發達。食品加工業是臺灣的傳統產業,對推動臺灣現代農業的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如「旺旺」、「統一」等都是家喻戶曉的大加工企業品牌,在臺灣到處都是琳琅滿目的農產品加工食品,臺灣的茶產品,除了包裝各異的茶葉外,還加工成花式多樣的茶飲料、茶糕點、茶保健品等產品。在每個交通幹道服務區,在提供遊客停車歇腳的同時都配套展銷當地的名優特產品,將農產品及其加工品包裝成精緻的禮盒出售,價值翻番,如普通花生經加工成鹼乾花生,價值猛增數倍,加工包裝大大增加了農產品的附加值。果蔬儲藏保鮮配送在臺灣也很先進,如位於高雄市的「企照企業股份有限公司」利用公司的大型保鮮冷庫,成為臺灣進出口果蔬的主要保鮮配送中心。

5、農業科技水平較高。臺灣的農業科技很發達,在新技術研發、品種改良、農業設施等方面在國際上都處於較領先地位,臺灣農業新品種更新較快,層出不窮,菠蘿、蓮霧等主要品種通過生物技術研發出多種口味的品種,茶葉應用萃取加工技術,生產出可直接衝飲的茶粉,臺灣「農友種苗股份有限公司」培育的優良果蔬種子苗行銷世界各地,在大陸行銷的小果型西瓜、「小蜜」番茄、農民現大面積種植的蔬菜玉米新品種都是該公司產品。在臺灣的農民中不乏高級海歸知識分子,對引進推廣良種良法發揮了重要作用。

6、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非常嚴格。臺灣農產品質量安全的法律法規健全,質檢網絡完善,市場準入嚴格,管理部門職責明確,大力推行GAP、GMP、ISO、HACCP等質量認證,果蔬按標準分級包裝上市,產品實行嚴格標準管理,以便溯源,對違規使用農藥處罰也相當重,供應農殘超標果蔬者要負法律責任,重者可判刑,所以臺灣農民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意識非常強。

7、農產品營銷體系健全高效。臺灣農產品的營銷主要通過批發市場、農貿市場、農會、直銷店、產銷班幾種形式進行,初級農產品主要通過批發市場來進行交易,臺灣的批發市場發揮了集貨功能、散貨功能、價格形成功能、交易結算功能和信息傳遞功能,高效快捷的流通體系,有力地推動了臺灣現代農業產業的發展。

8、當局對農業保護程度較高。臺灣在工業崛起之後,特別是在加入WTO之後,開始對農業生產和貿易實行保護政策,對農產品實行高保護價收購,投入大量資金搞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對農民實施直接補貼,實行進口農產品貿易壁壘,有效地保護農民這一弱勢群體和農業這一弱勢產業。

二、主要啟示

    臺灣發展現代農業,特色農業、高效農業有很多成功經驗,值得我們學習借鑑。

1、加大對臺灣地區農業招商引資力度。在臺灣期間有不少客商都有到我市投資開發的願望,臺灣自然資源貧乏,需要進口大量的農產品,但具有明顯的資金、技術、人才、市場、信息等優勢,而我市資源豐富,市場廣闊,雙方有著很強的互補性,很有必要加大對臺灣的招商引資工作。

2、突出抓好農業結構調整,充分挖掘農業內部的增收潛力。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效益為目標,立足我市的資源優勢和區位優勢,積極引導和推動調整優化農業結構和品種結構,在確保糧食生產安全的前提下,壯大和改良傳統特色優勢農產品,引進與研發新的特色品牌農產品,大力發展名、優、特、反季節、耐儲存、可加工的品種,實行基地化大規模生產,形成優勢特色產業帶,依託農產品族群全面提升農業質量和市場競爭力。

3、大力培育發展農業龍頭企業和農民專業經濟合作組織。農村市場經濟的發展離不開龍頭企業和合作經濟組織,近年來,我市產業化組織發展很快,但是仍然存在數量少、規模小、帶動能力弱、服務功能有待完善等問題,因此要學習臺灣農會的運作經驗,加大力度培育發展農業產業化組織,並在政策傾斜,確立其市場經濟主體地位,進一步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有效解決小生產與大市場的矛盾。同時,使農民充分參予加工業、運輸業、流通業、儲藏業、生產資料的生產和銷售等領域的經營,增加農民的收入,拉動內需。

4、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要加大投入,搞好農田排灌渠道和機耕道路建設,提高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做到澇能排、旱能灌、渠相通、路相連、田成方,方便農產品運輸和農機下田作業,不斷提高農田的耕作質量。

5、強化落實各項強農惠農政策。目前,我們實施了很多強農惠農政策,但與臺灣相比,力度還遠遠不夠,農民真正享受到的政策優惠收入仍然不多,因此,要充分利用WTO允許的「綠箱」政策,逐步加大財政補貼投入,繼續加大農業綜合直補,加大農村扶貧開發,進一步探索建立健全農業保險、農村社會保障等農民利益保障機制。

6、積極實施科教興農。要大力培養高素質、懂技術、善經營的新型農民,經濟的競爭說到底還是技術人才的競爭,大陸的農業落後於臺灣,主要是農民素質的差距,因此要搞好新型農民培訓,加強農科推廣隊伍建設,加快科技成果轉化的速度,利用高科技改造傳統農業。

7、強化農業產業化經營。重點是大力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包裝、儲藏保鮮,提高產品檔次和附加值,延長產業鏈,這是發展現代農業的必然要求,同時要加強農產品市場體系建設,為農產品流通做好一條龍服務。

8、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重點是加強農產品質量檢測體系建設,我市農產品質量檢測體系不夠健全,資源分散,應整合資源,加強市農產品檢測中心建設,加強重點縣(市)產地檢測站建設,建立鎮一級和市場,企業的檢測網絡,嚴把農產品質量準出準入關,依法嚴格處理生產銷售農殘超標農產品行為,制訂激勵機制,鼓勵開展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等的質量認證。

9、因地制宜積極發展休閒農業。我市是一個農業大市,農業旅遊資源豐富,要充分挖掘,科學規劃,有序推進,把資源優勢轉變為旅遊優勢,為更多的市民提供食宿、休閒、教育、體驗的新空間,也為特色農業的發展提供多一條出路,從而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陽江市農業局局長 陳經勇)

相關焦點

  • 臺灣是我們的同胞,臺灣農業是我們的驕傲!
    越來越多的農人們開始學習臺灣,甚至直接照搬臺灣農業模式。然而很多時候,我們「只得其骨不得其神」。農業學臺灣,我們究竟要向他們學習什麼呢?他們以400多萬的農業人口卻創造的農業總產值為4000億元新臺幣,佔臺灣經濟生產總值的3.3%,農業人口人均產值高達10萬元新臺幣。關鍵就在於他們找到了一條適合臺灣農業發展的道路。
  • 湖南省委副書記赴臺 學習臺灣農業發展經驗
    中國臺灣網1月15日高雄消息 日前,湖南省委副書記孫金龍率湖南農業參訪團赴臺灣考察交流農業發展。他指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湖南要充分借鑑臺灣的有益經驗,在發展休閒農業、精緻農業,加強農村生態環保等方面與臺灣開展深度交流合作,走出一條兼顧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的農業可持續發展之路。
  • 臺灣現代農業發展的體會和啟示
    為深入貫徹落實市委決策部署,學習借鑑臺灣農業發展先進經驗,創新農業發展思路和舉措,加大臺資農業招商引資力度,加快提升我市農業發展水平。我們走訪的各個農場可以看到,臺灣農業不再是狹隘的一產,而是圍繞延伸農業產業鏈條向深加工以及以農業為主題的休閒園、觀光園、體驗園等方向發展,形成了一二三產業互動、多產業融合發展的休閒農業。
  • 過洋節帶給我們的思考(深聚焦)
    原標題:過洋節帶給我們的思考(深聚焦) 中國傳統節日發展到現在面臨著怎樣的問題?洋節的盛行,給我們繼承和發揚中國傳統節日提供了怎樣的思考?   含蓄的中國人需要一個開放的情感平臺   洋節為何受歡迎?   小張,24歲,剛從大學畢業工作一年。回想起去年萬聖節的場景,小張難掩興奮,「與新同事們平時交流不多,這次一起製作南瓜燈、參加變裝舞會,大大溝通了感情。」
  • 臺灣這樣玩轉休閒觀光農業
    「現在正值兩岸農業發展合作的關鍵階段。想要打造美麗鄉村,光靠農業科技還不夠,休閒觀光設計也很重要,臺灣發展經驗豐富,未來兩岸可攜手前進。」在日前於臺北舉行的「2016兩岸大健康大農業合作論壇」上,臺灣華山文創園區副執行長林羽婕說。
  • 看臺灣五大典型農場,探尋臺灣休閒農業的發展秘訣
    臺灣農業產業競爭力在世界上高居第六位。其休閒農業發展起步比較早,質量比較高,現已具有相當的規模,並取得了良好的社會、經濟和生態效益。
  • 臺灣告訴我們:休閒農業還能這樣玩
    最近三年的一號文件都明確指出,國家支持休閒農業的發展,休閒農業作為一種新型農業生產經營形態,能充分開發利用農村資源,調整和優化農業結構,延長農業產業鏈,是新常態下農村經濟增長的潛力所在。毫無疑問,休閒農業前景良好。儘管國家高度重視,企業也清楚休閒農業是戰略機遇,但由於缺乏經驗,很多政府和企業不知道如何落地。
  • 臺灣這樣玩轉休閒觀光農業 - 臺灣新聞網_臺灣時政新聞 - 海外網
    在日前於臺北舉行的「2016兩岸大健康大農業合作論壇」上,臺灣華山文創園區副執行長林羽婕說。針對大陸各地農家樂發展狀況,臺灣鄉村旅遊發展協會副理事長林銘昌認為,農家樂的現有經營形態多從食品安全角度出發,旨在為消費者展現安全管理及銷售農特產品,而非單純做休閒觀光,未來這兩者應結合。
  • 遂寧闖出一條現代農業生態文明發展之路
    圖為現代農業園區一角 五大現代農業園區成為遂寧市實現全面小康的先行區、示範區,現代農業園區建設正不斷引領遂寧現代農業發展 遂寧「五大農業園區」,闖出一條現代農業生態文明發展之路--五大現代農業園區成為遂寧市實現全面小康的先行區、示範區,現代農業園區建設正不斷引領遂寧現代農業發展。 五大農業園區建設3年多來,取得了怎樣的成效,各個園區湧現出了怎樣的發展新氣象?日前,記者對此進行了採訪,並曬出遂寧市現代農業園區建設發展成就。 遂寧如何走出丘陵地區經濟發展新路,實現省委提出的「走在全省前列,率先全面小康」的發展要求?
  • 臺灣休閒農業發展歷程 童話農場處處皆故事
    而在寶島臺灣,就有不少這樣的童話境地,而且風格各異,魅力無窮。 本月中,臺灣《旺報》舉辦「兩岸新聞交流——來臺採訪休閒農業」活動,邀請了廣州日報在內的近十家大陸媒體參加採訪。期間,本報記者深入了解臺灣休閒農業的發展歷程,並與臺灣有機農業相關機構進行經驗交流。 近年,臺灣遊大熱,除了傳統的日月潭、阿里山等風景名勝區外,遊客更願意選擇遠離都市煩囂的休閒農場。
  • 臺灣農業給我們的啟示~~臨朐縣新型職業農民赴臺灣考察學習有感
    神秘園臺灣農業給我們的啟示——臺灣農業考察學習有感臺灣農業以精緻、秀美、情懷而著稱,如果不是身臨其境
  • 臺灣學者談都市農業:休閒農業是城鄉溝通的橋梁
    湖北日報記者 塗亞卓昨日,臺灣中華農學會秘書長張森富、臺灣高雄餐旅學院旅遊管理研究所副教授沈進成,通過短短1小時30分鐘的演講、幻燈演示,讓與會代表對臺灣觀光休閒式都市農業的繁榮景象,留下深刻印象。對於都市農業,張森富是這樣定義的:在城鄉邊界模糊地區發展起來的,可為都市居民提供優良農副產品和優美生態環境的高集約化、多功能的農業。張森富說,臺灣的都市農業是在城市化、工業化過度發展和居民收入水平迅速提高的背景下,適應市民對優美環境的渴望而產生的。1983年,臺灣農政部門制定了「發展觀光農業示範計劃」。
  • 認清山區農村的現實,思考與踐行,走可持續的發展之路
    如何實現山區農民的致富,如何走可持續的發展之路,成了山區農村舊貌換新顏的革命性問題。首先,我們要清楚一點,山區農村的發展,不能只是眼巴巴指望別人的幫傳帶。前幾年,阿里巴巴的農村淘寶項目開始在我所在的縣域展開。當時阿里的口號是「讓家鄉變得更美好」,並提出了「工業品下鄉,農產品進城」的雙渠道模式。
  • 發展生態觀光農業 東坑擬建400畝臺灣水果園
    該項目負責人曾偉化告訴記者,目前,東坑農業園已規劃出400畝臺灣水果園。今後三年該園還將陸續從臺灣引進火龍果、蓮霧等優質水果苗木,完善配套設施,大力發展生態觀光農業。曾偉化估計,兩年後首批果苗將成樹掛果,臺灣水果園也將正式開門迎客。
  • 臺灣精緻農業見習系列報導之"親子經":休閒農業好好玩
    臺灣精緻農業見習系列報導之「親子經」親水 採摘 休閒農業好好玩東南網7月31日訊(海峽導報駐臺記者 陳成沛 文/圖)精緻農業之路發展的「終極奧義」,還是要以旅遊來帶動。臺灣在這方面很專精,尤其緊抓親子遊市場,導報駐臺記者日前在宜蘭三個休閒農業區採訪,就遇到不少利用暑期攜家帶口前往旅遊的遊客,不只是島內民眾,更有慕名而來的日本、東南亞遊客。且來看看臺灣精緻農業如何做好「親子經」,以之為大陸發展精緻農業之鑑。宜蘭堪稱臺北的休閒後花園,尤其雪山隧道的開通,現在從臺北到宜蘭,車程只要50分鐘。
  • 吃住玩買讓你嗨 臺灣這樣玩轉休閒觀光農業
    「現在正值兩岸農業發展合作的關鍵階段。想要打造美麗鄉村,光靠農業科技還不夠,休閒觀光設計也很重要,臺灣發展經驗豐富,未來兩岸可攜手前進。」在日前於臺北舉行的「2016兩岸大健康大農業合作論壇」上,臺灣華山文創園區副執行長林羽婕說。
  • 農業與二、三產業相滲透才有大發展,看臺灣怎麼做!
    廣義上,我們將產業分為三個:農業為第一產業,工業為第二產業,服務業為第三產業。這三者因經濟發展水平的不斷提高而不斷遞增。但現在,作為第一產業的農業,將第二、第三產業相融合,以農業帶動工業、服務業的發展,日本也將其稱為「第六產業」。
  • 【薦讀】臺灣專科護理師的發展帶給我們的啟示
    對專科護士崗位定位及學歷要求的思考[ J]. 中國護理管理,2005,5( 5) : 5-7.3. 劉蘇君.「專業護士『』是護理學科內涵建設的重要階段[ J] . 中華護理雜誌, 2007, 42(6): 504.4. 專科護理師於醫師監督下執行醫療業務辦法.衛生福利部衛部照字第1041561723號令訂定發布(2015,10月19日)。
  • 臺灣有機農業有幾個階段?他用幾句佛語,完美解讀
    為什麼他能把有機農業做的更大?從慈心有機的發展中,我們可以學到哪些經驗?4、為什麼說「有機農業做到最後,做的是教育」?5、三百六十行大多比做有機農業賺錢,為什麼還要堅持做有機農業?在來到大陸之前,呂紹麒先生跑遍了臺灣田間地頭和山川以及少數民族部落,參與農業實踐和水域保護,來到大陸之後,他更是加快了步伐,積極參與太湖、天目湖以及瀾滄江的水源淨化工程,義務指導和傳播有機種植的理念,通過有機種植來減少農業生產對水源的汙染。這十幾年,呂老師一直在求道證道的路上奔波著!◎ 輔導發展有機農戶,進行土壤改良,水質處理及病蟲害管理。
  • 山東濟寧臺灣農業合作交流懇談會在高雄舉行
    中國臺灣網7月22日濟寧訊 日前,濟寧市委副書記傅明先帶濟寧市休閒觀光農業交流團赴臺舉辦第21屆魯臺經貿洽談會專題活動--「孔孟緣·魯臺情--濟寧臺灣觀光休閒農業合作交流懇談會」並交流考察。 7月6日,「孔孟緣·魯臺情--濟寧臺灣觀光休閒農業合作交流懇談會」在高雄寒軒國際大酒店舉行。傅明先副書記及部分濟臺農業企業負責人40多人參加了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