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祖在菩提樹下問道:「世俗的眼中,金錢、權勢、愛你的妻子,你都有了,為什麼還不快樂呢?」答曰:「正是因為這樣的,所以我不知道該如何取捨?」
佛祖笑道:我給你講個小故事吧,一遊客即將因口渴死掉,佛祖置一湖在此人面前,但是此人卻滴水未沾。佛祖好奇的問其原因,此人答曰:「湖水太多,而我肚子有那麼小,既然喝不完它,還不如一口都不喝。」
佛祖笑道:「你要懂得,人生中不可能遇到非常多的美好,但是只要用心把握好其中的一樣就足夠了,弱水有三千,只取一瓢飲。」
這便是「弱水有三千,只取一瓢飲」的由來,人生真正需要的東西並不多,一日三餐、一本喜歡的書籍、一個知己、一張床、一處房,再多的榮華富貴最終都是為他人做嫁衣,所以我們知足才能感到幸福。
時間荏苒,人生短暫,在我們一直不斷的獲取人生感悟的時候,才發現大好的年華已經走失了,生命就是一種緣分,當你有意的去追求一件東西時候可能終身得不到,當你從容不迫的時候,生活的陽光竟讓如期而至。
人生一共有三種境界: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人之初,性本善,初識世界的時候,一切都是純潔無暇的,一切都是新奇的,眼中見到了什麼就是什麼,身邊的親人告訴他是山,他便認識了山,告訴他是水,他便認識了水。
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隨著歲月的流逝,經歷的事情也多了起來,自然也就發現了世界的問題,世界的問題越來越多,同時也越來越複雜,顛倒黑白、混淆是非、有理寸步難行、好人沒有好報等等。當你進入了這個階段的時候,心情是激動的、憤世嫉俗的、警惕憂慮的,更會有一萬個為什麼!
這時候你不在很容易的相信什麼事了,這時候的人在看山的時候也會感慨,看水的時候也會嘆息,心中感情複雜到了極點,甚至會有一些過激的行為。因為山確實不再是單純的山,而水也不再是單純的水,仿佛一切的一切都是主觀意識在作怪,這山望著那山高,不停的去攀巖,爭強好勝、爾虞我詐,每天都想著如何爭強好勝,如果為人處世,永遠沒有辦法滿足自身的欲望。
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
整個人突然如醍醐灌頂一般,一切的一切突然開朗無比,回歸到了自然的本色,此時開始專心的做自己應該做的事情,不再去計較任何事、管他紅塵滾滾,自由清風朗月,面對一切都一笑了之,這時候看山又是山,看水又是水了,
這便是人生的三種境界,可惜很多人一直活在第二個境界,根本走不出來,甚至到老去的時候還沒有明白,人本是人,沒有不要去刻意的去做人,世本是世,無須精心去處世,這便是真正的做人處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