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症狀
當母源抗體不能保護雛鴿免於感染,或導致帶病毒者體質下降時,出現臨床症狀。急性型,臨診時可見病鴿經常打噴嚏,結膜發炎。鼻腔被黏液和潮溼已變成黃色的肉阜堵塞。慢性型的症狀與繼發感染有關。如果最初的病毒感染並發了雞毛滴蟲或繼發黴形體或細菌性侵入者(如鴿黴形體、多殺性巴氏桿菌、溶血性巴氏桿菌、大腸埃希氏菌、β溶血葡萄球菌、β溶血鏈球菌),就可能觀察到鼻竇炎和嚴重的呼吸困難。
剖檢病變,可見口腔、咽部和喉部的黏膜充血,嚴重病例,可見黏膜表面有壞死病灶和小潰瘍灶。
咽部黏膜可能覆蓋幾層白喉性薄膜。當病毒感染呈全身性(毒血症)時,肝臟有壞死性病灶。若並發細菌感染,氣管內有乾酪樣物質,有些病鴿出現氣囊炎和心包炎( 鴿慢性呼吸性疾病)。
易病理組織學變化,在局部感染,可見咽部和唾液腺、復層鱗上皮有局灶性壞死。
病灶內細胞呈現不同階段的變性壞死,相鄰上皮細胞內有核內包涵體。大病灶可能延伸形成潰瘍。喉和氣管的上皮也具有相似的病變。
全身性感染的肉鴿發生肝炎,肝臟的許多肝細胞內有核內包涵體。脾臟和腦也有病變。
診斷 本病的診斷須通過病毒的分離和鑑定方可確立。把從感染的肉鴿咽部獲得的拭子接種於CEF,能夠容易地分離到PHV1鴿。但是從內臟器官,如氣管、肺或肝臟分離病毒比較困難,可用免疫學方法,如免疫螢光鑑定這些分離物。血清學方法可選用中和試驗或間接免疫螢光法,也可採用反向免疫電泳檢查特異性抗體。臨床上要注意急性PHV1感染可能與新城疫病毒感染相混淆;慢性PHV1感染並發或繼發細菌的侵人,須與痘病毒感染的類白喉型區別。 主要應根據病毒分離或血清學的檢驗結果,做出PHV1鴨感染的診斷。
防治 初次感染的肉鴿成為無症狀的帶毒者,並且可能排毒。抗病毒藥物磷醯酯三鈉和無環鳥嘌呤(阿普洛韋)不能防止感染。滅活的佐劑苗及弱化的疫苗能夠降低感染後肉鴿出現的初次排毒和臨床症狀。
但是,弱化疫苗和滅活疫苗不能防止帶毒者的出現。不過,免疫確實能夠防止自發的病毒排出,所以有助於控制病毒的擴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