奴性教育,輸不起的教育,你中招了嗎?

2020-08-08 康老師

什麼是奴性教育?談談我自己的理解。

我認為,奴性教育就是絕對的服從教育。在絕對奴性教育中長成的個體生命,人生會相對艱難,嚴重者可能會丟掉性命。

奴性教育第一種形式表現為:讓對方絕對地服從自己。

我就看到過這樣的一個家長。 這是一個長著大大眼睛,但性格特別粗獷的母親。她 領著1年級的女兒來我這學英語時,長著比媽媽的眼睛還大還漂亮小女孩,溫順地靠 在媽媽身邊,一會兒看看我,一會兒看看媽媽,很是招人惹人喜歡。

由於初學音標,我手把手教孩子書寫。因為無論是練習本、作業本還是考試本,只要 能夠堅持保持乾淨、整潔、書寫到位的,根據我20年的實踐經驗,9年後99%的學生 能夠考入我市的重點高中。100%的學生能考入排名前兩名的重點高中。

這個女孩的英語書寫在班級一直是我表揚的,孩子也特別高興,學習勁頭特別足。小 臉蛋兒也總是洋溢著歡樂。

然而,隨著年級的升高,我們(包括聽課的家長)慢慢的發現,孩子的笑容少了,書 寫時好時壞 ,而且慢慢地變得唯唯諾諾,每次回答問題之前都不自覺的回頭掃一眼 坐在後面的媽媽。直到有一天,她媽媽在課堂上突然的一聲對她斥責,嚇得我們 一哆嗦,我才注意到問題的嚴重性。

通過私下交談發現,她媽媽不僅僅是個暴脾氣,控制欲強,更可怕的是完全以自我為 中心。在教育中,要求孩子無條件地服從她,稍有反抗,就發瘋般衝孩子喊叫。尤其 是在孩子的學習上,更是以猛烈的暴風雨般的狂怒橫掃孩子。儘管我跟她談教育 、談 方法 ,但她就是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

孩子到四年級的時候,不僅外貌、形體及氣質上沒有了初來的靈動,就連說話、表達 以及思維都明顯滯後,如同傻了一般。更可怕的是回答問題時,縮脖端腔兒、唯唯諾 諾、總是不會,看上去既讓人可憐又令人生氣,而且再也無法讓周圍人喜歡她。

這個家長對孩子就是典型的奴性教育。本來是令人喜歡、學習、及未來可以很好的一顆好苗子 , 被這個無知的家長扼殺在了萌芽狀態之中,令人痛心惋惜。

奴性教育第二種形式表現為:讓自己絕對地服從對方。

這種家長絕大多數以老人為主。他們對孩子的服從已經到了忍無可忍,令人髮指的 的地步了。

這樣的學生不在少數。 我開辦的幼兒園。經常看見這種情況:家長接幼兒時,尤其 是爺爺奶奶來接時, 園裡規定幼兒自己穿衣、穿鞋,可實際情況是:幼兒往小凳子上 一倚,小腳一伸, 對爺爺奶奶就像小太爺吩咐奴僕似的:這隻腳,那件衣....無論你怎樣告訴他們不 可以這樣嬌慣 孩子,會養廢了他們,那些老太爺老太奶們不但不領情,還會不耐煩地掃 你一眼, 聰明一點兒的會口裡贊同你:『老師說的對,對,對』,腦袋點著:「聽老師的, 聽您的,一定聽您的......而身體依然我行我素。

奴性教育還表現為: 生活上我會服從你,但學習上你必須服從我

這就是我們經常聽到的一句話:吃喝上我可以慣著你,但學習上必須聽我的。

我見過這樣的孩子,雖然不多,但的確存在。他們長得聰明伶俐,說話思路清楚,但就是學 什麼,忘什麼,你說家長慣著她吧,但學習上真是往死裡整。你說家長不慣著她吧 , 那在生活上真是無微不至的溺寵。

多年來,周一至五晚上4:30~6:00我都有英語課。孩子們一般都能夠克服,有的家長給孩子買個麵包,香腸先墊一下。

但總會有這種情況出現:孩子的爺爺奶奶們會來送餐,而且送來的晚餐真的是品種繁多,色香味俱全,令人垂涎三尺。

但是,孩子在學習上,確是讓家長崩潰。其實,根本不是不會,而是根本不想做。

家長問我是什麼原因:我告訴家長,他們的教育是麻花擰勁兒——弄反了。正確的教應是吃喝上不慣,學習上要慣。吃喝上不慣著就是飲食合理,不挑食,家長做什麼, 全家一起吃什麼,尤其是胡蘿蔔、白菜,孩子不愛啥,只要有營養就做啥。因為合理 的飲食有助於大腦的發育。學習上慣著就是考試成績差,別批評打罵,要耐心地分析原因解決問題。不會時別挖苦,多鼓勵。耐心地陪孩子養成好習慣。

奴性教育的後果很可怕。

  1. 第一種奴性教育下培養出來的孩子有可能出現三種極端:
  • 第一種極端:被欺負時不敢反抗,也不敢向父母求救,不知道如何解決問題。 嚴重者則會自殺。

曾有這樣一個報導:有幾個小學生在學校欺負一個男孩多年。最嚴重的時候把這個孩子弄到偏僻處用菸頭燙,這才被發現。記者問他們,為什麼只欺負這一個,得到的回答是:「他老實,窩囊,好欺負。」

就在前兩天還有一條新聞,一個初二的孩子因長期被欺負自殺了。家長上告, 法院判決自殺學生家長承擔一半責任。欺負死者的幾名學生家長僅僅拿了點錢而已。用錢能解決的問題還是問題嗎?要知道生命無價。

  • 第二種極端:被欺負時不敢反抗,長期忍耐,一旦爆發會殺人。曾經轟動全國 馬加爵殺害室友就有這樣的原因。
  • 第三種極端:兩面性特別強:在家裡是乖乖寶,在外面是小霸王;或在家裡是 小霸王,在外面是乖乖寶。

我曾經看到過一個二年級的小學生,他所表現出來的行為比高年級的孩子還要成熟可怕:撒謊、打架、罵人,所有的學生都討厭他。出於負責任的態度,我私下跟家長反映了這個問題,家長也很糾結, 並且說公立學校老師也不止一次的向她反映同樣問題。她說她怎麼也不相信孩子在學校的表現,更想像不出孩子在學校究竟是怎樣的行為。

而我卻無意中看到了孩子對他媽媽的態度:謙恭、懂事、溫柔,紳士。我驚呆了,嘴巴半天沒合上。

那時候,我才第一次體驗到孩子的兩面性有多麼的可怕。原來,孩子的媽媽不是一般的嚴厲。據家長講,生氣時鐵棍子都能掄上。

你不覺得這樣的孩子,長大後會很可怕嗎?

2. 第二種奴性教育下培養出來的孩子,一般會出現兩種情況:

  • 一,一切以自我為中心,會有「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的霸道。尤其是家庭環境又非常優越的孩子,會不知不覺成長為一個不折不扣的紈絝子弟。這兩天比較轟動的殺害女友於樹林中的刑事案件就有這方面的原因。
  • 二,令人頭疼、屢禁不止的校園欺凌,也有著這方面的影子。

3. 第三種奴性教育培養出來的孩子一般:

  • 不欺負別人,也不會受別人欺負;
  • 這種孩子幾乎沒有毅力,所以家長就不要奢求他們在學習上會有建樹。

正確的教育是什麼?

尊重。生命是獨立的個體。無論成人還是孩子,都需要來自周圍人的尊重,尤其能夠得到父母、家人尊重的孩子,會逐漸產生自尊。自尊首先來自於父母對他的尊重,然後浸透到孩子的心靈深處,逐漸轉化成自尊。

尊重父母、尊重自己、尊重生命。

看一看,你對孩子的教育是否帶有奴性呢?

相關焦點

  • 你知道你在培養孩子的「奴性」嗎?
    「奴性」這個詞殺傷力非常強,一看到就會有渾身不舒服的感覺,而歷史上卻又有太多中外名家學者研究和批判中國人的「奴性」,論述這種「奴性」進入了中國人的基因,已經成了文化的一部分。我不相信任何一個人會願意讓自己具備「奴性」,但這種所謂中國人的「奴性」又是從何而來?是不是真的是已經進入了我們的基因,已經不能自主選擇,只能代代相傳?
  • 輸不可怕,輸不起才可怕—四招教你讓孩子輸得起
    我自然很開心地對著跳跳說,媽媽也沒得第一名,輸贏不重要,重要的是玩得開心。她似乎明白了,笑著對我說:「媽媽,輸了也沒關係,我又不是神仙!」對於兒子,我則告訴他,他還小,很多事情做不好很正常。小傢伙也開竅了,說:「媽媽,我才剛過三歲。」兩個小朋友終於找到輸的理由了,又可以開開心心地跳了。在不斷的實踐和學習中,我總結了四招培養孩子輸得起的方法分享給大家。
  • 兒童美術教育「五大誤區」,你中招了嗎?
    現在少兒美術教育火遍整個社會,家長們再也不問究竟學了培養了孩子什麼!但是,對少兒美術教育的認知我們真的都是對的嗎?那麼,少兒美術教育「五大誤區」,你中招了嗎? 誤區05拔苗助長有的時候家長會問「為什麼不從一開始就學習素描、水粉這類畫,而是從啟蒙開始,這不是浪費時間嗎」,其實想法是錯誤的,這不僅不符合孩子自身受教育的發展規律,也忽視了孩子的年齡和身心發展的特點。
  • 受不了委屈、輸不起:孩子的挫折教育,做對了嗎?
    挫折教育為什麼重要?抗挫力,也稱心理彈性能力,指的是人在面對逆境時的處理應對能力。心理研究發現,決定一個人成功與失敗的關鍵是抗挫力的高低。抗挫力強,可增強個人的生命力,提升個人直面挫折和挑戰的勇氣與智慧。而挫折教育就是提高孩子抗挫力的教育方式。
  • 做教師要少些奴性,多些人性
    教師教的知識一定能幫助學生變好嗎?不一定,因為很多成績優秀的學生後來到社會上「壞」起來後,對社會的破壞力更大;這可以從古至今的貪官汙吏和酷吏身上找到證據。        教師教的技能能保證學生不變壞嗎?也不一定,因為一些有高超技能的學生踏入社會後,卻借自己擅長的技能傷害他人,危害社會;這樣的例子在當今也不少見。
  • 那些我們必須說「不」的教育「毒雞湯」,你中招了幾個?
    其實,在教育領域又何嘗不是。很多被家長奉為圭臬的教育觀念也經不起推敲。小編整理了朋友圈流傳甚廣的十大教育觀點,快數數自己「中招」了幾個?1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心靈毒藥——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如今是不少教育機構最蠱惑人心的口號,引發了眾多家長的焦慮和恐慌。香港TVB電視臺一部《沒有起跑線?》
  • 「輸不起」的孩子也贏不了,挫折教育是孩子人生的必修課
    和父母爭執、被老師訓斥、成績不理想、犯錯怕遭責罵......甚至是「爸爸不讓看電視」「老師沒收手機」這樣不能稱之為「事件」的起因,竟成了一朵朵鮮活生命凋謝的緣由。感嘆生命教育缺位之時,也必須看到其中不容忽視的因素——我們的孩子亟待補上挫折教育課。
  • 受不了委屈、輸不起…孩子的挫折教育,做對了嗎?
    「看他這樣子,我也不知道該怎麼勸他,我也怕一聊這方面的事他會更不高興。」林女士有些無措。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浙江省首屆中小學學校心理督導師、台州學院椒江附屬中學老師張靈芝表示,抗挫折能力差在學生群體中是一個共性問題,很多孩子在遇到不順心的事就發脾氣,成績下滑後就精神萎靡,沒有鬥志,常常會出現「輸不起」的狀況。疫情期間,學生們都宅在家上了很長一段時間的網課。
  • 你還相信「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句教育口號嗎?
    文/魯鵬程家有兒女,難免不對「起跑線」這個詞繃緊敏感的神經,因為很多父母都聽過「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個「響亮」的「教育理念」,而且也正在努力「實踐」這個所謂的「教育理念」。「起跑線」這個詞,本來是田徑比賽等相關活動專用術語,可現在竟然被「移植」進教育領域,居然還能迷惑住一大批父母,可見其「不簡單」。
  • 「輸不起」的孩子也贏不了,適當的挫折教育是孩子人生的必修課
    適當的挫折教育,是孩子人生的必修課。近年來,青少年輕生事件屢見不鮮,且有低齡化趨勢。和父母爭執、被老師訓斥、成績不理想、犯錯怕遭責罵......甚至是「爸爸不讓看電視」「老師沒收手機」這樣不能稱之為「事件」的起因,竟成了一朵朵鮮活生命凋謝的緣由。感嘆生命教育缺位之時,也必須看到其中不容忽視的因素——挫折教育。
  • 「輸不起」的孩子也贏不了,挫折教育和正確的批評方式
    如何提高逆商:適當地讓孩子「受點氣」給孩子體驗失敗的機會有的父母會提出這樣的疑問:孩子輸不起怎麼辦積木倒了,就大哭;遊戲輸了,就發脾氣:「我再也不玩了!」我們需要和孩子說清楚,比賽有很多種可能性,有人贏,也會有人輸,但這些都只是暫時的,未來還會有更多的挑戰。輸並不可怕,怕輸才可怕。
  • 孩子「一輸就哭」?父母巧用「挫折教育」,輕鬆培養輸得起的寶寶
    孩子「一輸就哭」?父母巧用「挫折教育」,輕鬆培養輸得起的寶寶很多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希望子女的各個方面都比同齡人卓越,可以說想讓孩子比自己更優秀,容不得一點點失誤,這樣的心理一方面是為了孩子好,另一方面也導致家長帶孩子更累,孩子也得不到全面發展。
  • 孩子一輸就哭怎麼辦?父母學會「共情教育」,別讓孩子「輸不起」
    王女士的兒子就是典型的「輸不起」的孩子。他沒有意識到在這場比賽裡自己可能會輸,所以孩子在看到比賽結果的時候,才會如此難以接受。在平日裡,王女士也沒有針對孩子的這種性格進行針對性的教育,沒有讓孩子明白「勝敗乃是兵家常事」,這才讓王女王女士的兒子無法接受自己的失敗。所以王女士的兒子才會「一輸就哭」,因為他還沒有學會用其他的方法排解自己的消極情緒。
  • 葉一茜抱怨田雨橙沒有勝負心,教育專家:輸不起的孩子人生會很慘
    但是孩子勝負心過強,容易造成輸不起。《親愛的小課桌》中,孩子們寫完作業都有例行的遊戲環節,有一期中孩子們的遊戲需要分成男生隊和女生隊來進行挑戰。本來只是讓孩子們放鬆的遊戲,沒想到因為孩子們對輸贏過分看重,反倒沒有放鬆而大哭不止。第一個遊戲「一字馬石頭剪刀布」。贏的人會後退一步,輸的人會向前一步,直到輸的一方站立不住。
  • 「輸不起」的孩子也贏不了,適當的挫折教育是孩子人生的必修課!
    否則,如果等他青春期,你才開始對他「說不」時,他除了哭鬧、氣噎、打滾,還有威脅父母的選項:離家出走、服毒、跳樓。  所以,3歲後,為人父母一定要懂得說「不」的藝術。  03  如何提高逆商:適當地讓孩子「受點氣」  給孩子體驗失敗的機會  有的父母會提出這樣的疑問:孩子輸不起怎麼辦?  積木倒了,就大哭;遊戲輸了,就發脾氣:「我再也不玩了!」下棋時,大人不能贏,贏了就生氣......
  • 李素敏:"脾氣越大,教育效果越差",你的教育中招"踢貓效應"?
    李素敏:&34;,你的教育中招&34;?家長是不是對於孩子的錯誤總是忍不住自己的脾氣,吼叫式的教育。我老家的鄰居應該是80後父母吧,由全職媽媽帶著兩個兒子,但是我每次回家都能聽到鄰居的吼叫聲響天徹底,我是既心疼鄰居又心疼他家孩子。
  • 中國最失敗的四個教育理念,你有中招嗎?
    今天分享一下中國的四個最失敗的教育理念,看一下你有沒有中招?大的要讓著小的在二胎家庭中,只要小的一哭,什麼原因都不了解,就認為全是大的錯,是非不分,因果不論最後的結果就是慣壞了小的,吼壞了大的2.但是到最後真的是能讓孩子奮發圖強嗎?並不,到最後他們很成功的打磨掉了孩子最優秀的獨特性,讓孩子一直認為:難道我真的不如別人嗎?3. 學校不好都是手機電視的錯大多數的家長認為孩子成績不好都是手機和電視的錯,如果是這樣的話,全世界的孩子的成績應該都不好。這個時代還有誰沒玩過手機?
  • 李玫瑾:家長常說「三句話」,孩子性格會越變越糟,你有中招嗎?
    李玫瑾:家長常說「三句話」,孩子性格會越變越糟,你有中招嗎?家長的教育對於孩子來說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在日常的交流中,對孩子的影響可以說是巨大的,作為教育專家的李玫瑾教授就指出,在孩子的教育過程中,家長常對孩子說這三句話,孩子的性格會越變越糟,甚至是毀了自己的前途,家長們你們有中招嗎?
  • 「喪偶式育兒」,你家中招了嗎?
    &34;,你家中招了嗎?這裡說的&34;不是真的&34;,而是在孩子的教育過程中,把重擔只交由一方完全承擔,另一方卻長期缺位,這種不平等的教育方式被稱為&34;。這種現象的普遍情況是,媽媽管家,管孩子,而爸爸卻從不參與。
  • 奴性之人的攻擊邏輯
    奴隸雖不在,奴性卻永恆時代已經沒有奴隸這個稱呼了,但奴性一直在。很多人後腦勺上沒有辮子,但精神上的辮子拖得比滿清還長。這個世界沒有皇帝了,很多人一直渴望三叩九跪拜君王。這是正常人很難想像的。奴性之人會罪己嗎?這些奴性之人傷害了那麼多無辜生命,他們會反思嗎?不會,奴隸(罪犯)不會反思,只會責怪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