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不起」的孩子也贏不了,適當的挫折教育是孩子人生的必修課

2020-10-03 金寶貝泉州

孩子的成長需要「愛」,但愛的本質不僅僅是給予,更不是百般的遷就,不是讓孩子永遠地感受「快樂」。適當的挫折教育,是孩子人生的必修課。

近年來,青少年輕生事件屢見不鮮,且有低齡化趨勢。和父母爭執、被老師訓斥、成績不理想、犯錯怕遭責罵......甚至是「爸爸不讓看電視」「老師沒收手機」這樣不能稱之為「事件」的起因,竟成了一朵朵鮮活生命凋謝的緣由。感嘆生命教育缺位之時,也必須看到其中不容忽視的因素——挫折教育。

生與死,相遇與離別,快樂與痛苦,從來都是成雙成對地出現。成長中的孩子也必須經歷「成對」的教育,必須讓他經歷心理上的一種痛苦、克制、忍耐。

如果一個孩子,在成長的路上,只能接受快樂,不能承受一點點痛苦,問題是很嚴重的。適當地讓孩子受一些挫折教育,是孩子人生的必修課。

01

給孩子體驗失敗的機會

有的父母會提出這樣的疑問:孩子輸不起怎麼辦?

積木倒了,就大哭;

遊戲輸了,就發脾氣:「我再也不玩了!」

下棋時,大人不能贏,贏了就生氣;

……

這些都是因為孩子沒有樹立正確的輸贏觀,或者大人陪孩子的玩耍時,一味地遷就孩子、讓著孩子。

我們需要和孩子說清楚,比賽有很多種可能性,有人贏,也會有人輸,但這些都只是暫時的,未來還會有更多的挑戰。輸並不可怕,怕輸才可怕。

02

鼓勵和幫助孩子,而不是代勞

在很多父母眼裡,逆商教育的關鍵在於「故意」給孩子製造挫折,故意讓孩子吃點苦,讓他們不斷地感受失敗。

我們沒有必要讓孩子去接受一些人為的無意義挫折。因為孩子的成長已經有無數的小挑戰。

第一次出門、第一次做飯、第一次洗衣服,這些都是孩子成長的機會,重要的是父母捨得放手讓孩子去嘗試,放手讓孩子自己做選擇。

03

認同、疏解孩子情緒

當孩子遇到挫折,父母首先必須在情感上給予支持,而不是打擊否定,比如:「不就是批評了幾句?又不會怎樣。」

父母應該關注孩子正在經歷的事情,認同孩子出現的情緒,比如難過、無奈,感同身受地表達對孩子的理解。父母充足的愛意和理解,是孩子面對挫折的內心力量。

04

採用正確的方法批評孩子

目前的教育環境與10年前、20年前已經大不同。以前每個家庭有3、4個孩子,家長不會去特別照顧某個孩子的情緒,但是現在的情況是,一家N口人,都圍繞著孩子生活,孩子的成長環境發生了變化,必然教育方式也需要改變。

我們在強調給孩子挫折教育的同時,也一定要注意採用正確的方法批評孩子,避免言暴力傷害了孩子!

最後,用《我不是完美小孩》中的一句話與大家共勉:「世界愈悲傷,我要愈快樂。當人心愈險惡,我要愈善良。當挫折來了,我要挺身面對。要做一個樂觀向上,不退縮不屈不饒不怨天尤人的人,勇敢去接受人生所有挑戰的人。」

相關焦點

  • 「輸不起」的孩子也贏不了,適當的挫折教育是孩子人生的必修課!
    01  適當的挫折教育,是孩子人生的必修課  孩子的成長需要「愛」,但愛的本質、愛的藝術、愛的表達不僅僅是給予,不僅僅是滿足  02  什麼時候開始逆商培養?  03  如何提高逆商:適當地讓孩子「受點氣」  給孩子體驗失敗的機會  有的父母會提出這樣的疑問:孩子輸不起怎麼辦?  積木倒了,就大哭;遊戲輸了,就發脾氣:「我再也不玩了!」下棋時,大人不能贏,贏了就生氣......
  • 「輸不起」的孩子也贏不了,挫折教育是孩子人生的必修課
    1、適當的挫折教育,是孩子人生的必修課孩子的成長需要「愛」,但愛的本質適當地讓孩子受一些挫折教育,是孩子人生的必修課。2、什麼時候開始逆商培養?有的父母會提出這樣的疑問:孩子輸不起怎麼辦?積木倒了,就大哭;遊戲輸了,就發脾氣:「我再也不玩了!」下棋時,大人不能贏,贏了就生氣;……這些都是因為孩子沒有樹立正確的輸贏觀,或者大人陪孩子的玩耍時,一味地遷就孩子、讓著孩子。我們需要和孩子說清楚,比賽有很多種可能性,有人贏,也會有人輸,但這些都只是暫時的,未來還會有更多的挑戰。
  • 「輸不起」的孩子也贏不了,挫折教育和正確的批評方式是孩子人生的...
    感嘆生命教育缺位之時,也必須看到其中不容忽視的因素——我們的孩子亟待補上挫折教育課。01適當的挫折教育,是孩子人生的必修課孩子的成長需要「愛」,但愛的本質、愛的藝術、愛的表達不僅僅是給予,不僅僅是滿足,更不是百般的遷就,不是讓孩子永遠地感受「快樂」。人生中的生與死,相遇與離別,快樂與痛苦,從來都是成雙成對地出現。
  • 適當的挫折教育是孩子人生的必修課
    人生中的生與死,快樂與痛苦,從來都是成雙成對地出現。成長中的孩子也必須經歷「成對」的教育,必須讓他經歷心理上的一種痛苦、克制、忍耐。如果一個孩子,在成長的路上,只能接受快樂,不能承受一點點痛苦,問題是很嚴重的。什麼時候開始逆商培養?
  • 「輸不起」的孩子也贏不了,挫折教育和正確的批評方式
    1適當的挫折教育,是孩子人生的必修課孩子的成長需要「愛」,但愛的本質、愛的藝術、愛的表達不僅僅是給予,不僅僅是滿足,更不是百般的遷就,不是讓孩子永遠地感受「快樂」。適當地讓孩子受一些挫折教育,是孩子人生的必修課。什麼時候開始逆商培養?
  • 「輸不起」的孩子也贏不了,挫折教育是孩子人生的必修課!
    ​父母肯定都期盼著孩子能成功。成功所需的意志品質,就是遇到挫折、困難的時候,能夠做到不退縮,不逃避,不灰心、不氣餒,迎難而上,勇往直前。在「傳遞愛 共成長」微家書活動中,許多學生在書信中表達,自己遇到挫折和困難,有些不知所措。
  • 輸不起的孩子也贏不了
    起因是和父母吵架、被老師訓斥、甚至是爸爸不讓看電視等等,竟然因為這種小事造成了一個個鮮活生命的凋零。感嘆的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孩子承受挫折的能力應該提升。1.適當的挫折教育,是孩子人生的必修課孩子的成長需要愛,但是愛的本質不僅僅是家長一味地給予,也不是家長的遷就,更不是讓孩子感受「快樂」。人生的生離死別,開心和痛苦都是成雙成對出現的。
  • 受不了委屈、輸不起…孩子的挫折教育,做對了嗎?
    「看他這樣子,我也不知道該怎麼勸他,我也怕一聊這方面的事他會更不高興。」林女士有些無措。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浙江省首屆中小學學校心理督導師、台州學院椒江附屬中學老師張靈芝表示,抗挫折能力差在學生群體中是一個共性問題,很多孩子在遇到不順心的事就發脾氣,成績下滑後就精神萎靡,沒有鬥志,常常會出現「輸不起」的狀況。疫情期間,學生們都宅在家上了很長一段時間的網課。
  • 輸不起,正在毀掉你的孩子
    競選班長失敗後,小傑因接受不了打擊在家一直悶悶不樂,也不願去上學。選擇了轉校,而為此付出的代價是——休學一年。這件事不得不讓我們反思,贏真的那麼重要嗎?教育專家曾說過:那些從小就輸不起的孩子,將來也贏不了。「輸」本身沒有錯,但「輸不起」卻成了傷害孩子心靈的一把鋒刃的刀。
  • 現在輸不起的孩子,長大了也贏不了
    孩子這一副輸不起的反應,到底是因為什麼?1其實,輸不起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希望自己無論什麼事情都能做得更好,在和別人的比較中自己更加優秀,能夠得到爸爸媽媽的關注和認可。父母不能只一味地鼓勵讚揚孩子的贏,卻沒有教孩子體面地面對輸。
  • 讓孩子學會輸得起,不怕輸的孩子,才有機會贏
    許多孩子從小就被灌輸「只能贏不能輸、事事要爭當第一」的概念,還會被父母有意無意地用別人家的孩子來激勵。事實能如他們所願嗎?不一定。心理學研究表明,當人們遇到挫折的時候,90%以上的人會選擇攻擊、退化、壓抑、固執和退卻。當孩子被一定不能輸的理念所支配時,就沒法理性地看待挫折和失敗了,因為他們不知道該如何去調節負面情緒。
  • 孩子:「我就是輸不起!」輸不起的孩子,將來也贏不起
    在他們三人你爭我辯下,終於明白他們為什麼吵架:原來是他們三個人玩單腳跳,我家寶貝已經被抓住,他輸了,但是我家寶貝為了自己的面子,強硬的說自己沒輸,說別人耍賴。他有這種行為是我的責任,在家跟我一起玩耍的時候,他幾乎都是贏的狀態,沒有輸過。
  • 葉一茜抱怨田雨橙沒有勝負心,教育專家:輸不起的孩子人生會很慘
    孩子勝負心強,本身並不是一件壞事,如果父母可以正確引導,這種勝負心可以變成一種內驅力,幫助孩子變得更加上進。但是孩子勝負心過強,容易造成輸不起。《親愛的小課桌》中,孩子們寫完作業都有例行的遊戲環節,有一期中孩子們的遊戲需要分成男生隊和女生隊來進行挑戰。本來只是讓孩子們放鬆的遊戲,沒想到因為孩子們對輸贏過分看重,反倒沒有放鬆而大哭不止。
  • 別把孩子培養成輸不起的人,越脆弱越是贏不了!
    孩子輸了以後,通過大聲吵鬧,不玩了跑到一邊,來掩飾他自己內心的不安全感,或者吸引別人的注意力希望得到安慰,以重新開心起來。孩子的「輸不起」,需要我們包容,父母要收起我們的責備。例如「輸不起啊」「輸了就輸了,哭什麼呀」之類的否定性、標籤性的語言統統要不得!
  • 葉一茜感嘆孩子沒有勝負心,心理專家:「輸得起」的孩子更容易贏
    而教育專家張敏在提到孩子的現象時提到,現在的孩子最大的問題是輸不起,而輸不起的孩子,以後的人生會過得很慘。」的孩子更容易贏心理學家提到:人們想要成功,首先要具備不怕輸的品質,「輸得起」的孩子,比「輸不起」的孩子更容易贏。
  • 父母最大的「贏」,是要教會孩子「輸得起」
    她跑到媽媽身邊,忍不住大哭說:他們都不跟我玩! 媽媽說:誰讓你非要讓自己贏?這麼耍賴誰跟你玩? 看到這一幕,我不禁感嘆:輸不起的孩子,往往也不可能贏。 因為可能已經沒人願意給他提供贏的機會了。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怕輸的孩子,失掉了戰勝自我的勇氣,失掉了不卑不亢的姿態,更失掉了人生翻盤的無限可能。 只有輸了能夠坦然認輸的孩子,才能更好地面對挫折,在人生路上披荊斬棘,一往無前,真正地成為人生的贏者。
  • 孩子有贏的智慧,更要有輸的勇氣,父母應教育孩子「學會輸」
    孩子從呱呱墜地起,父母身上就擔負起了教育子女的重任,而父母教育最終的目的就是讓孩子有一個光明美好的未來,讓孩子走向成功。但是人生之路並不是一帆風順的,要想讓孩子有贏的智慧,就首先讓孩子有輸的勇氣,父母應該教育孩子輸得起。
  • 孩子輸不起,只想贏?及早讓孩子接受不完美,有輸有贏才是常態
    孩子在小的時候很容易因為自己沒有把事情做完美而失去信心,自我否定。大寶四歲開始學習圍棋,只想贏不想輸,一輸就哭鬧,甚至不想上圍棋課了。二寶前幾天學習寫字,因為不能很好地控筆,寫得「2」歪歪扭扭,直接氣哭了,說再也不上幼兒園了。朋友家孩子上了三年級,因為不能像一二年級一樣考滿分,心裡接受不了,一考試就緊張......
  • 孩子只能贏不能輸,輸不起孩子聰明也沒用,巧用3步策略法改善
    當孩子遇到挫折的時候,他們就會自然而然的想獲得身邊人的幫助,但如果無人願意幫助他,反而要他自己獨立完成的時候,孩子就會變得非常氣急敗壞。因為這種時候孩子單靠一個人的力量是無法完成的,而他看著自己身邊的人一步一步馬上要贏得一切的時候,而自己卻無能為力,只能落後與別人,導致自己在所有的競爭中都是輸的那一方。
  • 六歲女娃遊戲爭輸贏,當眾撒潑打滾:孩子,輸不起怎麼可能會贏?
    但是從教育的角度來說,又覺得這是不應該的。想想,我們身邊很多孩子的成長模式:在家裡活脫脫的就是一個王,事事被遷就、被包容、被保護,沒有受到過挫折,當遇到「輸」的局面時就出現「跌倒爬不起來」的局面。不願意輸,輸不起;嫉妒心極強,見不得別人比自己好;像文章開頭提到的小女孩,我在送孩子回家時,就有位媽媽低聲跟我說:平時家裡太寵了,什麼都依著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