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超人芭比(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
如今的很多孩子在出生之後就享受著眾星捧月般的待遇,全家兩口人甚至是六口人都在圍著孩子一個人轉,孩子要什麼就能有什麼。久而久之,就會讓孩子有一種錯覺,認為自己沒有什麼無法完成的事情。
雖然,是身邊的人給了孩子這種錯覺,讓孩子認為自己沒有無法完成的事,但孩子卻意識不到這點。當孩子遇到挫折的時候,他們就會自然而然的想獲得身邊人的幫助,但如果無人願意幫助他,反而要他自己獨立完成的時候,孩子就會變得非常氣急敗壞。
因為這種時候孩子單靠一個人的力量是無法完成的,而他看著自己身邊的人一步一步馬上要贏得一切的時候,而自己卻無能為力,只能落後與別人,導致自己在所有的競爭中都是輸的那一方。
但在眾星捧月的環境下長大的孩子,必然無法接受自己輸給別人的事實。因為在他們自己眼中,自己才是能力最強的那個人,贏只能是自己贏,輸只能是別人輸。
1.對優秀的人產生嫉妒心理
通常情況下,小孩子做任何事情都是為了爭第一,即使是一些再平常不過的小事,也會引起孩子的內心激怒勝利慾。
在他們眼中,自己無論在什麼地方都輸不起,但是如果最後孩子得不到第一,就會很傷心,進而十分懊惱,之後除了對自己的失望之外,也會對別人產生嫉妒心理。如果其他同伴的表現都比自己好,那麼有些孩子就會拒絕和其他孩子一起玩耍,更會因此而疏遠他們。
2.爭取他人認可成最終的奮鬥目標
如果孩子們總是渴望得到讚揚,但是父母和老師又沒有及時表揚他們的時候,那孩子就會找機會在別人面前表現自己的能力。這樣不僅會讓孩子變得十分做作,而且這是一種極其不成熟的行為。如果孩子不加以改正,必然會對他之後的生活產生很大影響。
3.導致孩子做出傷害自己的事情
有些時候,成功者的欲望太強烈,就會走入一個非常極端的情緒中。孩子自然也是如此,孩子不能坦然地面對自己的失敗,更不能向他人敞開心扉,覺得這是自己人生的汙點,心態更是隨時處於崩潰的邊緣,甚至覺得自己的人生毫無意義。
一旦孩子產生了這種想法,就必然會失去了對生活的希望,就很容易做出各種傷害自己、危及生命的事。
1.學會放手
沒有比犯錯更有效的成長方式。父母的過度幫助,是建立孩子的自信並培養孩子獨立的大敵。而父母需要做的就是從現在開始起,立刻停掉自己頻繁幫助孩子的行為,就算是穿鞋、穿衣這種小事也不可以,因為這都是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
如果孩子因為行動緩慢而接受了批評,那麼父母也要想辦法提升孩子自己的能力,而不是直接代替他去做一些事情。這樣永遠無法培養孩子客觀面對自己的心態。
一些小小的失誤和錯誤將教會他成長,使孩子能夠承擔後果的前提是要放手,讓他去嘗試,讓他去犯錯。
2.停止過分稱讚,學會溫和鼓勵
在孩子收穫成功的時候,父母不要因為一時的喜悅而對孩子進行盲目的鼓勵。同樣,當孩子失敗的時候,父母也不應該冷淡孩子,更不應該表現出失望。這種行為會把孩子逼到絕境。對父母而言,最好的方式就是安靜地陪伴和鼓勵孩子。
父母要在生活中給予積極、正確的指導,而不是引導孩子只在乎輸贏,這是一種極其膚淺的教育方式。
3.多與孩子一起參加活動
除了錯誤之外,經歷也是可以讓人迅速成長的。而家長與孩子共同的經歷一件事,無疑是在給孩子一種力量。適時地讓孩子在父母的陪伴下經歷一些挫折,能讓孩子更加有安全感,因為有父母陪著,孩子會自然而然的摒棄掉輸贏的概念,只會在乎自己與父母的表現差距在哪裡。
其實,很多孩子輸不起完全是因為平時父母的教育過於嚴厲和緊張,雖然贏是一件好事,但不是所有的贏都是有價值的,也不是所有的輸就是無意義的。
孩子熱愛挑戰,能夠積極面對面對困難和失敗依舊堅持完成一件事物的心態,其實比輸贏更重要。父母不如教會孩子怎樣是正確的心態,將眼光放長遠,格局放大,不要只拘泥於當前的輸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