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倩為前來諮詢的孕媽答疑解惑。
3月21日是「世界唐氏症候群日」,唐氏症候群患者比正常人多了1條21號染色體(正常人為2條),他們存在智力障礙、特殊面容、肢體畸形。泰州市第四人民醫院(以下簡稱「泰州四院」)婦產科主任陸倩介紹,高齡孕婦(預產年齡≥35歲)孕育唐氏症候群患兒的概率高達1/350。目前針對此類患兒尚無有效治療手段,主要幹預措施就是產前篩查和產前診斷,因此產檢至關重要。
記者 徐瑤 通訊員 蘇樂 陳姝 文/圖
健康夫妻也可能懷上「唐氏兒」
泰州四院專家:孕婦年齡越大風險越高
胎兒染色體異常概率大
準媽媽無奈終止妊娠
去年,市區懷孕18周的李女士在泰州四院做了產前篩查,篩查結果顯示,胎兒的染色體異常風險比較高。李女士又複查無創產前DNA檢測(NIPT),結果仍提示高危,說明李女士有分娩唐氏症候群患兒的高風險。在對唐氏症候群做了相關了解後,原先猶豫的李女士忍痛選擇了終止妊娠。
泰州四院婦產科主任陸倩介紹說,唐氏症候群是目前最嚴重的出生缺陷之一,又稱 「21-三體症候群」或先天愚型,主要是由於母體卵子的第21號染色體發生不分離造成。唐氏症候群患兒因為其憨厚的模樣被稱為「唐寶寶」。
陸倩介紹說,「唐寶寶」的主要症狀包括智力障礙、面部扁平、耳位低、眼距寬、通貫掌、頸部皮膚厚、肢體畸形等。在發育成長的過程中,他們可能還患有其他併發症,包括聽力缺陷、先天性心臟病、白血病等。唐氏症候群患者平均壽命只有16.2歲。這對於患兒本身和家庭以及社會來說,都是沉重的身心負擔。
「唐氏症候群是一種偶發性疾病,即使是健康夫妻,也有生育染色體疾病患兒的風險。」陸倩說,因此大家千萬不要存在僥倖心理,忽略產檢的重要性。這種疾病的發生具有偶然性和隨機性,事前無徵兆,多無家族史和明確的毒物接觸史。
據了解,2019年我市因唐氏症候群高風險而引產的病例有十多個。
孕婦年齡越大風險越高
產前篩查是主要幹預措施
根據國家衛生部發布的《中國出生缺陷防治報告(2012)》顯示,我國的唐氏症候群發生率約為1/600~800,每年新增的唐氏症候群患兒約2.3萬-2.5萬例。唐氏症候群的發病率隨孕婦年齡的增高而升高。研究表明,母親年齡為25歲時,胎兒患唐氏症候群概率為1/1300,母親年齡為35歲時,胎兒患唐氏症候群概率為1/350,母親年齡超過40歲時,這一概率就上升到1/100。此外,母親妊娠期病毒感染、肝炎、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甲狀腺炎、遺傳等因素,也與唐氏症候群的發生有一定的關聯。
據了解,產前篩查是指通過經濟、簡便和較少創傷的檢測方法,從孕婦群體中發現懷有某些先天缺陷胎兒的高危孕婦,進而行產前診斷,以最大限度減少異常胎兒的出生。
陸倩介紹,目前,唐氏症候群篩查按照檢查手段包括:早孕期超聲胎兒頸項透明層厚度(NT)值的測量、針對母親的血清學篩查、無創產前DNA檢測(NIPT)。
「孕婦可在懷孕9-13周和懷孕15-20周時進行產前篩查,如果篩查結果顯示胎兒的染色體異常風險比較高,建議孕婦進一步進行介入性產前診斷,明確情況。」陸倩說,進一步的診斷方法包括無創產前DNA檢查、絨毛活檢、羊膜腔穿刺或臍靜脈穿刺。
據介紹,以下三種人群適用無創產前DNA檢查:由於孕期的疏忽,懷孕已經20周以上,錯過了唐氏篩查時間的孕婦;唐氏篩查結果在低風險和中風險之間的孕婦;不適宜做羊水穿刺的孕婦(如先兆流產、發熱、出血傾向、慢性病原體感染活動期等)。
「唐氏症候群目前尚無有效的治療手段,主要幹預措施就是產前篩查和產前診斷。」陸倩說,建議孕婦要在醫院進行正規產檢,重視產前篩查。一旦發現風險,應接受正規的遺傳諮詢和產前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