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0 11:54:24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微信公眾號
最近一段視頻在江西省新餘市市民們的朋友圈刷屏了
視頻中,一位長相清秀、笑容燦爛的小夥子在小區外面擺攤包餃子。面對視頻拍攝者的詢問,他一邊麻利地包著餃子一邊樂呵呵地回答。視頻中的清秀小夥,很多網友都認識,紛紛在視頻下面留言:「小四川水餃」。
▲江西省新餘市北湖路上的「小四川水餃」。陳玉霞 攝
「小四川」名叫鄧慶鵬,四川人,今年30歲,視頻中的清秀小夥是他的小舅子。經常路過新餘北湖中路的市民可能注意到,在新餘市委二大院旁邊有一家七、八年的老牌水餃小店——「小四川水餃」,似乎無論從什麼時候經過這家小店門口,都能看到兩個帥氣白淨的小夥子坐在店門口包餃子,就連大年三十也不例外,久而久之,大家親切地稱呼他們為「小四川」。
▲「小四川」在外出攤。陳玉霞 攝
雖然小店面積不大,裝修簡單,然而在新餘城北,很多居民都是「小四川水餃」的忠實粉絲。除了這家店面之外,很多市民還經常在北湖星城、春龍湖畔、綠景水岸等小區門口看到「小四川」的身影。
每天坐十幾個小時,倆帥小夥輪流出攤
一間20平米左右的店面,冷櫃佔了二分之一,門前光亮的不鏽鋼臺子,就是「小四川」的工作檯,每天他要在這張面點工作檯上工作超過10個小時。凌晨三點鐘,「小四川」便開始了一天的工作,和面、擀餃子皮,凌晨五六點,「小四川」趕去菜市場買新鮮的食材,在天亮前擀好餃子皮,剁好肉餡。
清晨5點,「小四川」把新買回來的一大半隻豬肉,剔骨、分類、切塊、剁成肉餡。除去中午休息兩個小時,「小四川」一直忙到晚上10點才能打烊。為了提高銷售額和知名度,只要天氣允許,他和小舅子便「兵分兩路」,到城北人流量密集的小區門口輪流出攤。由於常年坐著包餃子,「小四川」的腰有些勞損,手上的老繭退了又長,一層又一層,一到冬天,手常常凍得又紅又腫。
▲天氣寒冷,經常出攤的「小四川」手凍得通紅。陳玉霞 攝
做餃子生意的門檻不高,也並不算一項高技術含量的手工活,在新餘市人流量密集的北湖路,平均每二十米就有一家能提供水餃的餐飲小店。如何能把這門小生意做活來,「小四川」告訴記者,靠的是真材實料和誠信經營。「餃子都是現包現賣,不隔夜,沒賣完的都送餐館及飯店。」為了讓顧客放心,「小四川」也有自己的「小心機」:特意把工作檯擺在門口,讓顧客能夠清楚地看到肉的新鮮程度、質量好壞以及包餃子的全過程。
▲「小四川水餃」品種繁多,其中香蔥肉餃的和薺菜肉餃最受歡迎。陳玉霞 攝
日均售出上萬個手工水餃 微信好友2000多名
每天,「小四川」要賣上萬個餃子。遇到冬至、春節等節日,店門口排長龍的景象更是司空見慣。
▲「小四川」錄製的抖音視頻。陳玉霞 攝
雖然做的是傳統飲食業,90後的「小四川」也不忘緊跟時代的潮流,微信、支付寶掃碼支付、微信接單、抖音營銷一樣都不落下。「我有2000多名微信好友,不少顧客都是老熟人,直接通過微信下單。也有網友刷到我的抖音,趕過來買餃子。」
▲不少顧客通過微信直接下單
包餃子包出一套房 對生活心懷感恩
「小四川」一家四口。受訪者供圖談起收入情況,「小四川」大方地告訴記者,一年下來,純收入十來萬元。從未滿18歲來到新餘謀生,10多年來,「小四川」慢慢有了自己的店面,收穫了愛情,有了幸福的四口之家,這幾年,還在名門峰尚買了房, 買了一輛代步車,日子過得充實而幸福。
加油趕做年貨餃子「誠信是有回報的。我的初衷是在新餘立足,讓顧客吃到最新鮮,最安全的餃子。
這麼多年,周圍的店面換了一茬又一茬,是誠信讓我的餃子店開到今天。很多顧客已經習慣了我家的餃子,就像吃自家的一樣。」
春節臨近,新的一年,「小四川」也有一個小願望:「多開個分店,增加收入,也讓更多的人吃到新鮮、安全的餃子」。
「春節前後是我們最忙碌的時間段,尤其是大年三十,很多顧客過來排隊買團圓餃子。偶遇家裡有事沒開門,顧客也會打電話或發微信問問什麼情況。」 「小四川」告訴記者,正因如此,來新餘11年了,他從來沒有回老家過春節。
來源:中國新聞社(ID:CNS1952)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