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寬容」,才是孩子成長最大的底氣

2020-12-19 科學青春期教育

教育家白巖松曾說過:「教育的最高境界是「不言之教」,是父母身體力行帶給孩子。」

以前我很不理解這句話,「不言之教」豈不是讓孩子放養下去,那孩子不知道會養成什麼樣?

而且,像我家孩子是屬於那種調皮不安分型,不說不念,可能就會「上天」!

所以,我的教育理念一直奉行「黃金棍下出人才」,可自從孩子上了初中,讓我越來越感覺這一套行不通了......


孩子初二,逃課竟成為常態

兒子今年上初二,我不禁感嘆:「孩子真的是越大越有主見啊!」

上小學時,兒子還一直都是老師眼中的佼佼者,父母眼中的乖娃娃。

可上初中之後,他開始經常三五成群的和一些同學出去玩,甚至還迷上了遊戲,每天放學回家,寫作業都要一催再催!

我是看在眼裡,急在心裡。最讓我焦慮的是,這個月我已經接到好幾次班主任打來的電話,說他成天不學習,就在學校混日子。

性子急躁的我,一次又一次發瘋似把他找回來,一頓打罵:「你怎麼這麼不懂事,學習難道是為我學嗎?」

可這一次兒子沒像往常一樣安靜下去,而是徹底逆反了,對著我大吼道:「我就是不想上學了,不上學了!」

似乎他這一次是鐵了心,第二天真的開始不去學校了!

我一直都對兒子抱有很大的期望,希望他有一天能學習有成,我也以為兒子會朝著我希望的走下去。

可沒曾想到,兒子會有不上學的念頭。

說實話,聽到兒子怒吼的那一刻,我是又失望,又擔心。總不能放任小小年紀的兒子,真就在家無所事事混日子吧。

我開始想盡各種辦法,比如看關於家庭教育相關的書籍,文章,學習李玫瑾老師的家庭教育觀念……

但就如那句富有哲理的電影臺詞一樣:聽了無數的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感覺他們說地都挺對的,但用不到兒子身上。

正當我不知該怎麼辦時,我在頭條上加入了【喚醒孩子學習動力】課程,在老師的指導下,我反思了自己的教育方式,看到了自己在教育孩子問題上的缺失,也真正找到了孩子厭學的癥結所在!

接受孩子所有情緒,是找到厭學癥結的關鍵

「打罵是最無能的教育。」此時此刻,我非常認同這句話。

因為打罵孩子,只能換來孩子一時的安靜,卻解決不了孩子厭學的根源問題。就如我的兒子一樣,我的打罵,最後導致兒子徹底討厭學習,不想去上學了。

正如老師在訓練營所說:「當父母有情緒的時候,最好不要對孩子進行管教行為,因為帶著情緒的愛,是對孩子赤裸裸的傷害。」

聽了老師的課程,我也對自己進行了反思:

確實,當孩子出現厭學、逃課等問題時,我都是把原因歸結到兒子身上,認為他不爭氣、不懂事,心裡都是恨鐵不成鋼的感覺。

卻從沒有深究過:為什麼他會有這些厭學情緒?甚至不想上學,出現逃課的行為?是單純的迷戀上網?還是想逃避學習?

我只是簡單粗暴地把兒子訓一頓、打一頓,希望「鎮住他」,讓他乖乖聽話學習!

卻沒想到,我這樣做,反而讓兒子的厭學情緒與日俱增!

老師在訓練營說過:

「很多時候,父母總想火急火燎地幫孩子解決問題,卻不曾思考過,可能問題不在於孩子,而在於父母自己;


因為只有當父母掌握自我情緒的管理,時時刻刻給孩子提供一個穩定和諧內在成長環境,家庭的齒輪系統才能越轉越快,越來越和諧。」

聽完老師的一席話,我理解了白巖松所說的「不言之教」的深刻含義。

一直以來,我都在為孩子做錯誤示範,還義正言辭的把這些都歸咎於兒子身上。

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教育,按照老師所講的方法,我開始嘗試打開兒子心扉,了解兒子內心的真實想法。

我不再天天罵著兒子,逼著讓他上學,而是接受兒子厭學的情緒,並且晚上睡前,時不時和他聊聊心裡話。

堅持了一段時間,兒子終於向我吐露了心聲:「媽,我覺得我不是學習的那塊料,老師講的很多知識點我都聽不懂!」

我這才知道,原來兒子不想學習是因為對學習沒信心!一直都學不好,讓他對學習喪失了興趣。

找到問題,就好辦多了!

我告訴他:

「兒子,別擔心,無論你考什麼高中或大學,就算考不上,我們也不會責怪你,因為此條路行不通,我們可以換一條路;但媽媽希望你想清楚,以免以後追悔莫及,後悔自己當初輕易放棄學習。」

兒子聽完我的話沉默了許久。

我沒有著急讓他立馬復學,而是第二天帶著他去工地上體驗了一下。

工作很簡單,用雙手一塊一塊的搬磚頭。烈日炎炎,兒子一天下來搬了100塊磚頭,掙了50元,手擦破了皮,累壞了,也餓壞了。

這時,我問兒子:「你如果不讀書,以後也能找到工作,也能養活自己,但卻會很辛苦!你希望自己以後的選擇能多一點,還是被迫謀生呢?」

兒子這次沒像上次一樣沉默,而是很堅決的告訴我:「媽媽,我懂你的良苦用心了,我會好好努力學習的,我想自己選擇自己的生活!」

後面,兒子再也沒有逃學翹課,學習態度也變得積極主動。

看著兒子一點一滴的變化,讓我倍感欣慰。

我也終於懂得了黃老師說的話:「孩子不會因為知道道理而改變,只會因為內心被觸動而改變!」

找準孩子學習問題,對症下藥,提升學習信心

這次期中考試,兒子數學考了50多分。

如果是以前,看到兒子的成績,我鐵定會把他劈頭蓋臉罵一頓,說他學習不認真,不努力。

但現在,我不會了。

在訓練營,老師說過:

當孩子沒有取得好成績時,只會打罵的父母是最不睿智的,把原因歸結到孩子的學習態度和努力程度上,這種做法很容易讓孩子產生錯誤的失敗歸因,認為是自己不夠聰明,從而喪失學習信心和興趣。

我心平氣和地和兒子一起,分析了數學考試試卷:

找出哪些是因為粗心丟分的?

哪些是因為知識點沒記牢而丟分的?

哪些是因為完全沒有思路而錯失分的?

......


粗心丟的分,告訴兒子下次遇到這類題型,要特別注意;

知識點沒有記牢的,熟記知識點,再把錯題再做一遍;

沒有思路的題,輔導兒子把錯題都弄懂後,再找來同類型的題給兒子做練習,這樣當兒子下次再遇到類似的題目時,就知道應該怎麼做了。

老師告訴我們,之所以要這樣做,是因為要讓孩子明白,自己沒有考好,並不是因為自己本身不夠好,而只是某一道題不會做,或者某部分內容掌握得不太牢,只要把這道題弄懂、弄會了,就可以取得好成績,一步步加深孩子的學習自信心。

兒子按照這樣的方法學習下去,慢慢的成績有所提升,上周月考數學考了107分,讓我深感欣慰。不僅如此,兒子再也沒有逃課,對學習也不再產生牴觸情緒。

即使在學習中,遇到什麼問題,也會主動和我交流。

從這件事中,我也明白一個道理:

在生活中,作為父母,儘可能讓孩子多表達自己的情緒,有時候孩子可能需要我們的傾聽,讓我們知道他其實是很難受的;


當孩子遇到學習困難時,不是一味的指責,而是幫助孩子們解決具體的學習煩惱,讓他們不喪失學習自信和興趣。

這樣不僅讓孩子有了學習的自主選擇權,而且更有利於親子關係的和睦相處。

孩子從厭學、逃課再到歸回校園,成績提升,找回學習信心,這一過程,不僅僅是孩子的一個蛻變,也是我的一個成長曆程。我才真正懂得了老師說的那句話:「教育孩子是點燃一團火,而不是灌滿一桶水」。

走過了這段至暗的時光,我發現和我一樣苦惱的家長有太多太多,每次看到這些媽媽們,我就想到曾經的自己,所以,我很想分享我的經驗給你們!

《引爆孩子學習力訓練營》,不僅點燃了兒子內心那團熱愛學習的火焰,更讓做家長的我滿是感動和欣慰!

在這裡,和我一樣找到教育孩子的方向和方法,不再焦慮發愁的家長有很多很多:

來自武漢的張媽媽激動地和我們反饋:「孩子變化極大,就像換了個人,學習熱情擋也擋不住!」

上海的何媽媽也在群裡說:「孩子願意放下手機,不再激烈對抗。」

蘇州的趙媽媽在學習之後,不再焦慮,不再盯著孩子,孩子的作業速度提升一大截,親子關係也變得更加親密了!

杭州的李媽媽非常激動地和我們說:「我幫兒子找到了最初的夢想,有了目標的兒子,動力十足!」

來自泉州的周媽媽說:「孩子變得學習主動了,不再亂發脾氣,和孩子的關係越來越好,感覺非常好!

還有媽媽非常高興地和我們反饋說:「這段時間,孩子看到我在改變,他也在努力改變,對學習越來越有動力,自己也越來越自信!兒子特別喜歡老師!」

除此之外,在這裡成長、改變,繼而幫助孩子成長,讓孩子學習更有動力、有目標的家長還有很多很多。

為了真正幫到家長們,我們邀請腦潛能導師黃偉強和幾十位家長深入對話,研發尋找到了激發孩子學習內在動力有實效、能落地的辦法,那就是訓練營模式!

我們採用訓練營的模式,就好比給你配了一個隨身教練!

>>有人給你制定練習計劃,每天陪伴你一起實踐;

>>你能看到教練怎麼點評不同人的動作,以此來糾正自己;

>>練習的過程中遇到問題也能得到反饋指導;

>>還有很多夥伴家長一起互相支持、打氣,不再孤軍奮戰!

事實上,哪有教不了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父母。只要稍下功夫,就能把自己的孩子,培養成「別人家的孩子」;

學習,就是成長為一個更好的父母的有效途徑!

請關注我,獲取更多教育知識!

相關焦點

  • 父母的寬容,是孩子成長的底氣
    父母與孩子之間,是最需要父母寬容孩子的,畢竟孩子只是一張等待父母塗抹的白紙,父母越是寬容,才越能描繪出更精美的圖畫。如果父母不能容忍孩子的一點瑕疵,就很容易對孩子吹毛求疵,不僅不利於親子關係的維繫,更會打擊孩子的自信心,讓孩子喪失前行的動力和方向。
  • 孩子最大的底氣,來源於父母的鼓勵
    導讀:孩子最大的底氣,來源於父母的鼓勵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最大的底氣,來源於父母的鼓勵!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父母給孩子最大的底氣,就是永遠站在他身後,堅定地給予他支持
    正是父母從小給了他足夠的信任和底氣,才能讓他成長為現在出色、自信滿滿的翟瀟聞。這種信任,是父母對孩子的高度認同,是最好的肯定,最暖的療愈。來自於父母的傾聽、信任和認可,漸漸在心裡埋下自尊的種子。在訓斥孩子之前先給予充分的理解,孩子有他們自己的想法,相信家長也有自己判斷的能力。耐心了解背後的原因,理解孩子的行為,才是對他們最大的尊重。
  • 孩子不懂得寬容,可能是太自我的原因,父母這樣教育孩子才能寬容
    這也讓很多父母表示好奇,為什麼孩子學不會寬容呢?這其中的原因也是很簡單的。因為現如今家裡面都只有一個孩子,父母也會把所有的愛全部都放到孩子的身上,這就導致了孩子從來都不喜歡為別人考慮。尖酸刻薄的一面才是他們的真正性格,這也是為什麼他們不懂得寬容的原因。
  • 擁有一對共同成長的父母,才是孩子最大的幸運!
    無論時代如何更迭,也無論世界如何變化,陪伴,永遠是每個孩子成長中的必需品!用心陪伴,用愛陪伴,不僅能擁有一個卓越的、走向未來的孩子,也能讓父母成為更好的自己。尊重孩子,不僅是蹲下來的動作,更應該是父母認同孩子不是誰的附屬品,而是一顆顆「獨特的種子」,將成長為世界上獨一無二的自己。我們的陪伴,正是去激發孩子內部的資源,幫助他成為他自己。
  • 寬容與原諒,孩子給父母上的一節課
    僱主發現,師傅在做工時,讓孩子依在電視柜上寫作業,而自己則把推拉門關上,儘量減少噪音對孩子的影響。一個7歲的孩子,由於學校沒有開學,而單獨把他放在家裡不放心,只能帶著邊工作邊照顧孩子。孩子在這樣的環境裡,沒有怨言,他覺得這樣是聽父親的話。其實,這裡也包含著孩子對父母的寬容與原諒。
  • 父母太寬容不是好事,容易讓孩子不孝,這些辦法可以讓孩子孝順
    文/小熊育兒日記其實相信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已經沒有之前那麼嚴厲了,他們特別喜歡寬容的對待孩子,覺得只有寬容才能夠教育好孩子。但其實寬容有的時候帶來的負面結果也是非常多的,這一點很多父母都沒有想到。馮女士就是一個這樣的母親,她從來都不會過多的責罰孩子。
  • 孩子最大的底氣,是父母的鼓勵
    我們雖然不能給孩子歐陽娜娜這樣的家世,但我們可以給孩子歐陽父母的鼓勵。北京師範大學高玉祥教授說過,在家庭生活中給予孩子無條件的鼓勵,讓他們感到家的溫暖,這是青少年健康成長的一個必不可少的條件。,沒有完美的孩子,但在孩子的眼中,每一對父母都是完美的。
  • 孩子的成長之路,也是父母的修行之路
    是枝裕和的電影裡說:並不是只有血緣關係才能成為家人,而是有了羈絆,才成為家人。 他的寬容,給了李尖尖不懼風雨的強大內心;他的支持,給了李尖尖追夢的底氣。 父母吵架,最大的輸家是孩子 蘇珊•福沃德在《原生家庭》中說:「沒有歸還的,便會轉移。
  • 寬容的孩子更善解人意
    寬容是一種品德和與人交往的智慧。在當今社會中,大部分孩子都是獨生女,從一出生便是所有的人都圍著她轉,時間一長,孩子很容易以自我為中心,在做人做事上很少顧及別人的感受,總會計較別人給自己帶來的傷害,無法原諒別人的過錯。如果一個孩子心胸狹窄,總是愛記仇,不但會影響她的人際關係,對她以後的成長也十分不利。
  • 陪伴,我們在一起丨擁有一對共同成長的父母,才是孩子最大的幸運!
    根據孩子的需求變化調整陪伴的方式,也是一種尊重。 尊重孩子,不僅是蹲下來的動作,更應該是父母認同孩子不是誰的附屬品,而是一顆顆「獨特的種子」,將成長為世界上獨一無二的自己。我們的陪伴,正是去激發孩子內部的資源,幫助他成為他自己。
  • 父母的肯定是孩子行走一生的底氣
    父母的肯定,是孩子優秀的動力。心理學家蘇珊·福沃德博士在《中毒的父母》中寫道:沒有一個孩子願意承認自己比別人差,他們希望得到成人的肯定,他們對自己的認識,也往往來源於成人的評價。從小能獲得父母的肯定,就是孩子行走一生的底氣。
  • 給孩子獨立的品質,才是為人父母最大的義務
    在這個過程中,他身上體現出的從容不迫與堅毅的行動力,都是為人父母最想在孩子身上看到的。恰如《21招,讓孩子獨立》書中所說:「我們養孩子的最終目的,就是讓孩子擁有足夠的能力離開我們。」可憐天下父母心,無不希望孩子能擁有更好的生活。不過,我們無法陪伴孩子一生,所以這時候,培養孩子擁有獨立能力,就顯得至關重要了。畢竟,只有那些獨立的孩子,才不會畏懼前路的風雨,握緊手中的武器,一路勇往直前呀!
  • 和孩子做朋友就能教好孩子?父母太過寬容不一定是好的教育
    這樣聽起來好像很尊重孩子的意願,但實際上這樣的做法卻帶來很多不無忽略的問題。父母就不應該寬容對待孩子嗎?其實不是說父母不應該對孩子寬容,對待孩子持寬容的本意其實是好的,他們一開始只是為了想讓孩子快樂。但是父母同時會忽略掉孩子人生中必須掌握的技能。
  • 懂規劃的父母,才是孩子最大的財富
    懂規劃的父母,才是孩子最大的財富這時候,就需要聰明的父母及時地將這些風險轉嫁出去,利用一些有效的工具,利用槓槓效應,輕鬆應對。這是為人父母替孩子做的第一個規劃,全方位地給予孩子保護。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已經成為中國式父母高度一致的觀點了,為了能讓孩子受到好的教育,他們不惜血本,買學區房,找好學校,報補習班,選興趣班,條件好一點的,還要找名師指點。考上好的學校後,還有更多的學習班和提優班,最後還要考最好的大學……所有這一切,都需要有強大的資金支持,每一位家長都絕對不希望因為資金問題而限制了孩子的成長,所以,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一定會願意傾其所有。
  • 深度:一個寬容的老師,才是改變孩子一生的「契機」
    說起孩子的教育,那真是說個十天十夜都說不完,現代社會越來越重視對孩子的教育,而老師對孩子教育的影響是最大的。,父母家人不用教給孩子很多複雜的知識,只需要教會孩子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即可。在這些孩子最重要的年齡階段,如果能有一位寬容的老師,再加上積極的引導,那麼孩子就能及時改正錯誤糾正問題,最大程度上避免精神上的創傷。
  • 孩子一生最大的幸運,就是能夠遇到一對懂得自我成長的卓越父母
    一是要經常啟迪孩子,給他做好人生教育指引,父母要經常進行換位思考,提升境界,才能跟上孩子成長的腳步,讓孩子擁有幸福的人生。家庭是我們生活的港灣,家庭成員的快樂相處是過好生活、健康成長的基礎,可以說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有大部分時間是在家裡度過的,這就需要父母給孩子創造一個幸福的家庭,處理好家庭生活,和諧、快樂、愉悅的家庭環境能增強孩子的自信心和幸福感,特別是父母的積極向上,夫妻關係的和諧相處都能給孩子帶來良好的影響。因此,父母要豐盈心態、養成良好的習慣,讓父母與孩子的關係達到感通心靈。
  • 想讓孩子有教養,有底氣的「滿分」父母這樣做就對了
    有人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是孩子的鏡子,孩子是家長的影子。讓孩子從心底真正地欽佩和認可自己,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孩子,可能這才是有教養有底氣的「滿分」父母。愛人的告白、孩子們暖心的口袋預案小信件,讓心有遺憾和落寞的她感受到了最大的幸福。
  • 家庭式PUA:永遠正確的父母,才是孩子成長路上最大的剋星
    但是,那些「永遠正確」的父母,卻總是與孩子鬥智鬥勇在線,而結果往往是兩敗俱傷。中國首部家庭情感教育電影《鏡子》,高一綴學的家明,沉迷網絡,和父母關係惡劣。從小,家明的爸爸,一直把自己的想法強加到家明身上,從來都不認同家明的想法,爸爸認為,只有讀書才是唯一的出路。
  • 父母如何才能寬容?在對待孩子的過程中,一定要有合理的做法
    每個人都想培養出優秀的孩子,但這種想法只能停留在美好的階段。現實中你會發現你的孩子並沒有你想像中的那麼完美,但是很多方面並沒有那麼好,總讓你覺得特別生氣。很多人在對待孩子的時候表現出極大的不耐煩,所以他們的孩子是在不斷督促和批評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