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尋找理想工作?向丹麥人學過幸福日常、不加班也富有的自由!

2020-12-16 Yamor電影

為什麼丹麥在幸福國家的排行榜永遠都名列前茅?因為丹麥人一直抱持著洋特法則!洋特法則是來自北歐社群的一項概念,提倡謙虛內斂、不炫富、社會平等,不要以為自己比其他人優秀。社會中的每一個人也都將洋特法則的價值觀深植在心中,因此無論在學業、事業、興趣,都會以這個原則生活。

對生活平衡的堅持

洋特法則中有一條:「不要以為你很能幹」,訴說人不要只埋頭苦幹的工作。在丹麥,大部的工作都採用「彈性上班工作」,不用加班,甚至可以自己安排工作時間。他們認為彈性上下班能大幅提升他們的工作效率,快速完成工作能夠增加成就感,生活好像多了時間一樣,可以選擇做自己想做的事,讓人更開心!在香港,這個道理同樣適用,生活是自己過的,對於工作和公司的喜歡就像找伴侶一樣,只有契合才能長久。

人人平等的哲理

洋特法則以「不要以為你很特別」為精神,訴說平等人權。在丹麥,小學生是可以直呼老師的名字,與其說不禮貌,不如說丹麥人把每一個人都看為平等的個體,這社會沒有貴賤之分。丹麥的工作環境也承襲洋特法則的平等精神。公司每個人都有有一定程度的自主權,只要能完成工作,通常不會有人管你是怎麼完成,在哪裡完成或是什麼時候完成的,所以才有人可以早上上瑜伽,下午玩飛盤。聽起來有點極端,但在丹麥卻司空見慣,人人平等,可以影響每一個決定。在香港,當然有上司下屬的分別,但我們仍可以選擇自己的意願,不願意或有難度的工作就要向上司提出或建議,若有著難以溝通的工作夥伴,那麼走為上策可能會是正解。

學習是工作的養分

丹麥政府提供很大的教育資助,這樣就有更多人可以在自己喜歡的領域受訓,找到相關工作。達成工作挑戰的成就感,是丹麥人的工作動力,雖然他們可以提早下班,但回家後許多人還是會努力不懈的學習。若這份工作能促使你求學若渴,也會提醒你不要覺得已經很厲害了,像是洋特法則中所說的「不要以為你能教導我們任何事」,常保謙遜且在在工作中接受新的挑戰,成就解鎖的喜悅是快樂工作的核心精神。

理想工作可能是在工作中能夠實現自我,並追尋夢想,但這些理想工作往往不會在現實出現,若無法同時得到工作與實現自我,不如用工作以外的時間尋找興趣及快樂,人生不只是有工作,生活興工作平衡都可以過上幸福富有的生活!

相關焦點

  • 北歐人不是最富有,卻最幸福,原因何在?
    瑞典既沒有地震,也沒有颱風之類的天災,大家都能夠自由地生活,如果想一輩子都在學校裡讀書也沒有問題。因為沒有什麼非做不可的事,我們也就感覺不到什麼壓力,也不需要活得太過嚴肅……」芬蘭的雜貨店經營者中村浩介說:「在芬蘭生活,人的內心會有一種平衡感,因為我們可以在自然的田園風光與都市的繁華生活中自如轉換,可以兼顧個人的娛樂與工作。
  • 丹麥人,中國人,誰更不幸福?
    你喜歡自己的工作嗎?你的健康狀況怎麼樣?你每天有足夠的時間陪伴孩子嗎?當你需要幫助時,朋友會伸出援手嗎?你信任鄰居嗎?你對自己的生活總體滿意度如何?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以下簡稱「經合組織」)於10月12日最新發布的報告《你過得怎樣?
  • 北歐人不是最富有的,為什麼卻是最幸福的?
    環境舒適,但是自殺率高居不下?日本暢銷書作家本田直之對這種現象十分不解,他帶著心中的疑問,去北歐一些幸福指數較高的國家尋找答案,寫出了《少即是多:北歐自由生活意見》。近日,重慶出版社推出了該書的新版。澎湃新聞經授權摘錄其中一章。在很多人看來,北歐人不夠富有。北歐人繳納的稅金幾乎佔到其收入的六到七成,拿到手的實際可支配現金並不多。
  • 丹麥人為何這麼幸福
       在這個人口僅有不到600萬的北歐國家,丹麥人卻享受著較為完善的福利與養老和極高生活品質。聯合國幸福指數報告中,丹麥連續幾年被評為世界最幸福的國家,丹麥人為何如此幸福?這與超級福利、丹麥人工作、生活、娛樂等均分不開。
  • 職場打工人的日常,加班才是工作
    昨天在南山辦事,跟一個程式設計師朋友吃飯,明顯感覺他的精氣神差了好多,人也變得萎靡呆滯。聊了一下發現似乎周邊大家的工作狀態都是這樣,看似工作很多,天天加班,其實細想起來很多工作完全沒有必要。很多人工作時間划水炒股玩遊戲,出去健身去逛街,等到快下班了才開始要開會加班,而且開會內耗的厲害,本來幾句話的功夫,都要開始扯皮,開會比工作本身更勞心勞力。現在感覺自己沒有愛好,本來就沒空社交,身體也差了特別容易感冒,還賺不到錢……朋友總結公司常見三大PUA:1. 「你太差了,什麼都做不好。」2. 「你還年輕,不要老想那麼多回報。」3.
  • 丹麥的6個幸福基因
    富有且民主的國家很多,讓丹麥脫穎而出成為全世界最幸福國家的關鍵因素是:丹麥政府與人民之間的互相信賴!一起來看看丹麥的六個幸福基因,我們相信臺灣也能變得更好。丹麥政府支持父母陪同孩子成長教育是基石,丹麥孩子的成長有爸媽的陪同。
  • 北歐人從來不加班 ?!知道真相的我眼淚掉下來
    吳卷卷,正在芬蘭小鎮留學的偽文青,擁抱著北歐的自然和自由,在細節中感知文化差異,跟你叨一叨你所不知道的芬蘭二三事。2017 年的全球幸福國家排行一發布,北歐國家又在世界範圍內引起了注意。前五強行佔了四個,前十全部上榜。▲全球幸福指數報告挪威在今年的排行中趕超丹麥,位列全球第一,丹麥第二,冰島第三。芬蘭位於瑞士之後,排名第四。瑞典第十。
  • 帶想要去丹麥出國打工的夫妻,感受「丹麥式幸福」
    01國家福祉,高稅率VS高福利與其說丹麥最幸福的人最多,不如說這裡不幸福的人最少。丹麥是全球經濟明星,經濟實力穩居世界前列,人均GDP5萬美元以上,國民生活民主又平等,超過90%的丹麥人處於完全一致的生活水平線,這裡幾乎沒有窮人,貧富差距是全球第二低。
  • 留學丹麥,在「童話國家」學設計-青年參考
    在「最幸福的國家」免費學語言    在綜合考量了34個成員國的收入、教育、住房、健康、平均壽命、社會和生活滿意度等指標後,聯合國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每年都會評選「最幸福的國家」,丹麥已連續多年名列前茅。    幸福的生活賦予了丹麥人無憂無慮的個性。
  • 你不知道的丹麥
    人生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冰狗的兄弟姐妹們,你是否有想過背上行囊,帶上理想,從此踏上徵途,在自由的國度裡自在飛翔?實習狗小編帶你走遍四海,尋找你最想去的那一方淨土,希望你每天都可以生活在新聞聯播中~因此,今日小編為你推薦一款小清新定製版本——「丹麥」,世界上最幸福的國家。
  • 北歐人的生活:越簡單,越幸福
    北歐人的日常裡,柴米油鹽都要有藝術感。小到一個調料瓶,大到高樓大廈,都要「顏值」達標,器精活好。如果你對北歐人的生活有所了解,就會發現他們真的重新定義了「會過日子」,也重新定義了「幸福」。  很多人常常把北歐風和性冷淡聯繫起來,其實這是對北歐生活很大的誤解。如果你在北歐生活過,就會發現他們其實比任何人都更接地氣,更講求實際功能而非單純做個顏控。
  • 美議員坦言:「美國人知道我們永遠過不上丹麥人那種幸福生活」
    在丹麥,擁有一個愜意的而悠長的假期算不得什麼奢侈,一項權威的數據統計中顯示,丹麥人的工作時長居於全世界倒數第二位,僅次於每年只工作1300多小時的德國人。如果以八小時工時制度為參照,那麼,丹麥、挪威等北歐國家一年僅需工作170天左右,也就意味著他們全年有一半的時間都在享受和大自然的親近、享受和家人的團聚。
  • 「我們絕不評模範生.」全球最幸福國家的學校是這樣教孩子的…
    去過丹麥的人說,在那裡從小孩到大人都很幸福,連空氣都仿佛瀰漫著一股自由的甜香。丹麥人的這種幸福,是從童年教育就開始種下的種子。真的嗎?一起來看看一位訪問學者的觀察手札。期末沒有「成績」的成績單 在丹麥,孩子們也是通過小學6年、初中3年、高中3年,其中小學和初中構成義務教育,中間升學考試不!舉!
  • 職場上,你如何看待周末也要加班的工作?聰明人是這樣看待加班的
    一聽到加班,很多人內心中就會有牴觸的心理,更別說是周末加班了,周末誰不想出去玩。就如同前段時間的「996」引發的熱議,甚至有網友吐槽的「工作996,生病 ICU」、「996加班公司黑名單」、「996有多苦」的話題輪番登上微博熱搜。也有的網友抱怨「寧可不婚不育不買房,也不要拿命換錢」。
  • 《夏山學校》|如何培養出健康、自由、富有創造力的孩子?
    父親是一位紀律嚴明的鄉村校長,對自己的子女從來沒有任何的愛,他不懂得玩耍,也不主動去理解孩子的心思。尼爾小的時候學習成績一般,父親就認為他將來成不了大器。14歲他就被父親安排去打工,他做過秘書、布店學徒、實習教師等各種底層工作。不成功的成長經歷養成了尼爾敏感善思考的個性,也讓他對古板無趣的傳統教育十分痛恨。
  • 如何在日常常規工作中尋找成就感
    完成一件艱難而有價值的工作,就會有成就感。如果這件事富有創意,達到甚至超越了當世一流水平,那麼成就感會達到頂峰。在日常工作中,只要充分了解行業現狀,實時同步最新信息,就很容易獲得很高的眼界。利用這種眼界,可以提高自我工作的要求,把一件普通的事變得富有挑戰。在完成的同時,即可收穫能力的提升、價值的創造,乃至獨特的成就感。比如,在軟體工程中,只要經常上GitHub、關注開源發展,很容易就能了解行業進展。在工作中,出一個「業界最佳實踐」水平的方案,是比較容易的。難在實現。
  • 在「Hygge工具箱」找到丹麥人幸福的秘密
    Hygge,這個比「小確幸」更洋氣的丹麥語詞彙,上個月被收錄進牛津英語詞典,成為一個正式的英文詞彙。你不會念也沒關係,因為連丹麥人自己也覺得這個詞很難發音,咱們姑且可以用中文拼音的習慣,將它念成「hū gě」。    麥克·維金(Meik Wiking)是丹麥哥本哈根幸福研究所的執行長,他覺得自己擁有世界上最好的工作——研究什麼能讓人感到幸福。
  • 心理學與幸福:當你財務自由以後,你想要過什麼樣的人生?
    過度追求財富還會讓人們成為財富的奴隸,為了財富而失去親情、朋友、健康、友誼、愛等等其它重要的幸福要素,幸福就會與我們漸行漸遠。芒格有句關於財富自由的名言,被無數人奉為圭臬。他說:走到人生的某個階段時,我決心要成為一個富有之人。這並不是因為愛錢的緣故,而是為了追求那種獨立自主的感覺。我喜歡能夠自由地說出自己的想法,而不是受到他人意志的左右。
  • 《教育的100種語言》:丹麥不只有安徒生……
    現在風靡世界的以問題為導向的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學模式,居然是70年代在丹麥的奧爾堡大學形成的,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命名為「奧爾堡方法」向全世界推廣……這一切的背後顯然有著教育的力量。自由、平等、民主、個性、開放……這是丹麥教育給我留下的深刻印象。
  • 這個工作不用加班不用應酬,不用和很多人打交道,從業者卻想離職
    很多人在平臺上發問。有人說,無心工作、無力學習,也沒有遠大抱負和理想,只想做個圖書管理員。也有人說,人際關係太複雜,不想跟人打交道了,想做圖書管理員。還有人問,如何能夠應聘成為圖書管理員?當一輩子圖書管理員是什麼體驗?